书城历史巅峰权臣
794000000033

第33章 殿试(1)

“我大周朝20余年一直波折不断,许多的事情,为父原来没有告诉你,如今你已经是进士,马上要踏入朝廷这是非之地,今后,无论你身处京城还是省、府、州、县,都不能避免其中的争斗,为父将知晓的朝廷争斗告诉你,你自己把握。先皇称帝以来,朝廷大臣便上奏了3种统一中原的治国之策,一是以军事为主,其余皆为其服务,建立强大的军队,从而灭亡大辽、大夏;二是军事和民事并重,逐步壮大军队和国力,徐图中原;三是以民生为主,加强国力,待到国富民强,再图中原。

天承6年以前,先皇毫不犹疑选择第一种治国之策,可是效果很不好,当时,百姓穷苦,民不聊生,征战没有丝毫进展,大周岌岌可危,先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取了第二种治国之策,一直到天承12年,可是效果依旧不好,主要原因是朝中重臣皆认为先皇最终目的是统一中原,所有政务皆为其服务,大臣依旧以军事为主,天承13年,先皇发现效果不好,朝中大臣思想没有转变,百姓依旧贫苦,故终日忧心忡忡,加之征战中留下的病痛,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终于在天承14年4月归天,皇上继位,年纪小,所以朝廷中以军事为主的国策又占据上风。你大伯在坤元2年便发现问题,提出要遵循先皇的治国之策,奈何势单力薄,无法左右朝政。天承4年,你大伯郁郁而终,朝廷中更是无人提及民生问题。皇上亲政之后,力图改变这种治国之策,但效果不好,完成先皇遗愿、统一中原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皇上亲政3年来,主要目标是民生,解决百姓贫穷问题,可惜,朝中重臣缺乏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没有精力、也不愿意去考虑民生问题。”

“世儿,你曾经分析皇上的心思,为父便觉得你能够通过皇上的言行了解朝廷局势,不过那时尚早,你是普通百姓,朝廷大事与你没有关系。如今,皇上在乡试、会试中所出的考题,想必已经惊动了朝廷中的某些大臣,他们是不会坐以待毙的,皇上身边缺乏谋略之士,为父估计皇上暂时难以与朝中重臣抗衡,所以,这次殿试的进士,不会有好的官职,恐怕大都会被闲置在一边。”

“世儿,朝廷大臣并不是铁桶一般,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彼此算计之事比比皆是,你大伯在世时也未能幸免,你二伯和我都不是举人、进士出身,却在天承14年分别成为吏部、户部郎中,没有你大伯的权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大伯后来明确告诉我们,不会再提拔、调整我们的官职,当时我们意见很大,现在看来你大伯是有先见之明的。你大伯去世后,你二伯因为身在吏部,有一定的权势,成为朝中重臣打压的对象,他自知难以幸免,为避免家族受到牵连,索性自己了断,你二伯去后,在朝廷中反响很大,终于引起皇上的注意,他的死保护了我,我因为身在户部,远离权力中心,那些朝廷重臣不敢斩尽杀绝,暂时放过我,这些年,我恪尽职守,两耳不闻窗外事,时时刻刻小心谨慎,慢慢才得以保全。”

“世儿,皇上提拔我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我便知道皇上准备重用你,这是皇上发出的信号,不过,我不报希望,我估计你此次不会留在京城,也不能留在京城,朝廷重臣要对付你太容易了,就是皇上,也无法护你。至于我,你不要担心,左都御史何旭凯和你大伯交情不错,我在他手下为官,大概也是皇上有意安排的。”

“世儿,为父虽然在京城为官,但是长久远离权力中心,对朝廷中的争斗不是太清楚,不过有两人你要注意,右丞相魏鑫和吏部尚书欧阳健,他们曾经与你大伯有矛盾,原上谷郡知州毛开胜便是欧阳健的门生。听说毛开胜很快要到户部任职了,我估计是任户部郎中。这些人你现在惹不起。”

“世儿,为父说这些,不是要你仇恨,更不是要你报仇,为父希望你能够明白自己的处境,今后遇事能够多思考,躲避灾祸,当然,为父还在京城,会不遗余力支持你,此外还有徐义松大人,他很看好你,你有机会要多向他请教。”

周元凯已经离开很久,周世平依旧有些恍惚,原来父亲什么都知道,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周世平有些气馁,为官之人,特别是高官,都精明,什么都看得透透的,自己虽然有如此多的阅历,并不比他们强。

殿试2月20日在皇宫举行,主要目的是让皇上了解这些进士,决出状元、榜眼、探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杜绝有徇私舞弊的现象,身体有残疾的,是不能参加殿试的。

殿试的准备并不复杂,所有进士在宣政殿考试,什么都不需要带,依旧是卯时进入皇宫,卯时三刻进入宣政殿,辰时开始考试,一般情况下皇上会亲临宣政殿,不过皇上不会说话,呆一会便离开,皇上是主考官,所有取得进士资格的考生殿试之后,遇见皇上心情好,便会被授予天子门生的称号,不过自天承10年之后,皇上一般只授予状元、榜眼、探花为天子门生,皇上离开后,由礼部尚书代为监督考试,其余进士便视礼部尚书为恩师。参加考试之人在皇宫里面不准左顾右盼、不准说话,不能有不雅的举动,否则会被逐出考场,取消进士、举人资格,严重的终生不得参加科举。

殿试时间很紧,辰时开始,未时结束。所有考生交卷后不准离开宣政殿,皇上赐宴,考生就在宣政殿里简单吃饭,等候考试结果。

殿试阅卷更快,因为都是进士出身之人参加考试,皇上是主考官,所以名义上是皇上阅卷,实际上是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官员阅卷,这些官员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挑选出写得好的30篇文章,二是将30篇文章分为1、2、3等,每等10篇。阅卷过程中,礼部尚书、左右侍郎都会一直参与。文章好坏的评定,皇上有旨意,官员也早统一了标准。

阅卷完成,30份考卷交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将其中前10篇文章直接承奏给皇上,对所有10篇文章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由皇上钦点出10篇文章的名次,皇上一般只看前三名的文章,其余的,多以礼部尚书的意见为准。当然,如果皇上有特别关注的进士,那就另当别论了。

一切进行完毕之后,皇上便起驾宣政殿,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其余头甲、二甲、三甲便由礼部尚书代为宣布了。

宣布的过程中,朝廷二品以上大臣都要参加。

参加殿试的进士,未时结束考试,一般要戌时以后才会离开皇宫。

翌日,殿试头甲、二甲、三甲进士再次进入皇宫,皇上在麟德殿赐宴。

之后礼部组织头甲、二甲、三甲进士在京城巡游,让百姓观瞻大周朝的这些俊杰。所有人都骑马戴花。

周世平已经做好准备,父亲已经提醒他了,乡试和会试中,周世平脱颖而出,虽然做的是纸上文章,但是接连出彩,已经引起皇上和朝廷的注意,这次会试的议论虽然没有传出来,但周世平明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公生明、廉生威的观点肯定会引起皇上的兴趣,皇上和朝中重臣早想看看自己长的什么模样了。

周世平有些无奈,自己才16岁,这风头出大了些。

周元凯和周世平谈话后,很关注世平的反应,他有些后悔,在殿试之前,告诉世平这些,是否影响世平的心理,几天来,周元凯发觉世平神色依旧,才放心了,明白世平能够从容应对殿试,更可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未知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