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可以预测的,未来也不是凭我们的意志就可以改变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情都是变化无常的,好的事情会变坏,有的时候,坏的事情也会出现好的转机。
所以说,我们应该抱有乐观的态度,凡事都应该往好处想一想。
作为天之骄子的哈佛人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国家,它的宰相总是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让国王觉得又可笑又有些讨厌。
有一天,国王准备外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让国王非常扫兴。但是宰相说:“这是一件好事情,大雨过后的街道一定会被冲刷得很干净,国王您就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了。”国王没有说什么。
又一次,国王准备外出巡视时,却遇到了酷热的天气,十分郁闷。这时宰相又对国王说:“这是一件好事情,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下出巡才能了解百姓的疾苦。”国王忍着心中的怒火没有发作。
后来,国王在检查猎器时,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手指。宰相居然也认为这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是一件好事情。国王听后终于忍无可忍,立即把他打入大牢,并以一种幸灾乐祸的嘲讽口吻问宰相:“你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吗?你认为这也是最好的安排吗?”没想到宰相居然说是。国王更加生气地告诉他:“好,既然你认为好,那你就继续在这里待着吧!”
过了两天,国王去打猎,不小心误入森林深处,被食人族捉住了。当晚,食人族准备了柴火,支起了大锅,准备烹煮国王。但是,当食人族清洗国王身体的时候却发现国王少了根手指头,这在族内是大忌,因为他们认为不完整的动物是不祥之物。于是他们用特有的仪式把国王送出离他们很远的森林之外。劫后余生的国王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牢里拜见宰相,他激动地说:“断了指头果真是一件好事情。”过了一会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他问宰相:“难道我把你关在牢里这么多天也是好事情吗?”宰相说:“当然是好事情了,陛下您想,如果我不在牢里,而是像以往那样陪同您去打猎的话,我们都会被食人族捉住。您会因为那个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啊!”国王终于开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所接受的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位宰相不愧是一个智者,他非常清楚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坏事可以引出一个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一个坏的结果。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太在意生活中的失意,有时候我们应该多往好处想一想,也许原来愁苦的心会变得开朗起来。
生活中很多情况就是如此,只要转变一下思考方式,改变看问题的心态,结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圣诞节前夕,劳伦斯欲前往纽约。妻子在为他订票时,车票已经卖光了。但售票员说,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会有人临时退票。劳伦斯听到这一情况,马上开始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妻子不解地问:“既然已经没有车票了,你还收拾行李干什么?”他说:“我去碰一碰运气,如果没有人退票,就等于我拎着行李去车站散步了。”等到开车前三分钟,终于有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退票,他登上了去纽约的火车。在纽约,他给太太打了个电话,他说:“我劳伦斯会成功,就因为我是个抓住了万分之一机会的笨蛋,因为我凡事从好处着想。别人以为我是傻瓜,其实这正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凡事都往好处想,做人也会开心的!凡事都往好处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人活在世上,恰恰总是把事往坏处想,结果使自己整天处在高度紧张、猜疑、惊恐、戒备、争斗中,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还能开心吗?把事情往好处想,这是开心的一个秘诀!
经过无数生活体验,哈佛人得出一个结论:凡事多往好处想,你的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如果只盯着事情不好的一面,自己将会陷入泥潭中。朝上看,天空自然宽广,心胸也将宽大。用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就能时常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悠然自得。
好心情是可以“装”出来的
有些心理学者认为,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
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说:“因为我们哭,所以才愁;因为动手打架,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而并不是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架,怕了才发抖。”
詹姆士的观点告诉我们,行为与身体的变化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这为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主动改变情绪,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后来,哈佛心理学教授通过试验,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总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那么这种情绪十之八九会真地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试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脉搏会加快,体温会上升。
有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苏珊走入咨询室的第一时间,就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这位刚步入职场的新人眉头紧锁,声音低沉,萎靡不振。她告诉心理咨询师:“进公司半年了我就没有笑过。实在是太压抑,我很怕上司,很害怕同事。”这样的来访者积压着太多的情绪,“大道理”是无法说服和改变她的,于是心理咨询师采用了特殊的处理思路。
心理咨询师让她把自己害怕、担心、讨厌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结果她写了很多。心理咨询师告诉她:“现在把你列举的每一件事情都读出来,不过读完一条就要装出自己很高兴的样子,发出‘哈哈’两声。”苏珊听了大惑不解,但还是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很出乎苏珊的意料,读着读着,她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样的笑声让苏珊心情好了很多。
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是“假笑疗法”。假笑能触动体内横膜,具有很好的热身效应。它好比将车钥匙插进汽车中一样,只要扭动钥匙,发动机就会工作。假笑的道理也一样,体内横膜会将假笑引发成真笑。在你尚未意识到之前,它已变成了一种由衷的欢笑了。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请您做好欢乐的准备,因为好心情完全是可以“装”出来的。
一名养路工在五年内先后经历过:儿子大学落榜、妻子患重病住院半年、家中被盗、在马路上工作时被汽车撞断胳膊如此倒霉的经历,你可能会为他担忧,觉得他的日子已经没法过了。你绝对想不到他依然很快乐,每天都是笑呵呵的。
当大家问他怎么能保持每天快乐的时候,他说:“其实,我的很多快乐都是假装的。儿子大学落榜时,我也难过,但我知道,难过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我就假装快乐,我的妻子看到我乐观的样子,也就慢慢放下心来,时间长了,我们就真地不再去忧虑这事了;妻子住院期间,我忙前忙后,压力很大,但我还是告诉自己,你现在很快乐,我的笑容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她能够感到快乐,我觉得我更有了快乐的理由;家中被盗,的确损失不小,但我想还是开口笑吧,假装快乐会让我忘记这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对自己说,不就是丢了一点东西吗?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是快快乐乐地忘记这件倒霉的事情吧;而胳膊被撞断后,我告诉自己,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还是值得快乐的,我可以趁机好好休息休息我不能垮掉,也不敢垮掉,我就假装快乐后来我发现,假装快乐也是可以让人感到快乐的!笑是免费的,假装快乐不用花一分钱,但它们却能伴随我渡过许多难关。”
可见,情绪可以调适,心情也可以“装”,只要你随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你就能让自己常常有好情绪,坏情绪自然也不会常来打扰你。
哈佛心理学教授认为:“假装快乐是一种快速调整情绪获得快乐的方法,虽然治标不治本,但的确有效。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身体和心理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整体。某种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肢体语言,比如愤怒时,我们会握紧拳头,呼吸急促,快乐时,我们会嘴角上扬,面部肌肉放松。然而,肢体语言的改变同样会导致情绪的变化,当无法调整内心情绪时,你可以调整肢体语言,带动出你需要的情绪。比如你强迫自己做微笑的动作,你就会发现内心开始涌动欢喜,所以假装快乐,你就会真的快乐起来,这就是身心互动原理。”
心理学教授认为,这种感受还可以通过行为获得,情绪压抑者可以尝试“笑功”:先站直,然后身体前屈90度,再后仰10度,并配合喊出“哈哈哈哈”的声音,动作和声音力求夸张,连做6次,前后对比就会有不同感受。
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憧憬未来,能帮助你“装”出好心情。憧憬美好的未来时,你能保持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现实如何残酷,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你都会泰然处之。在这种心情下,坏心情看起来实在太渺小了。
我们常常听别人说“快乐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挫折已经给身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呢?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快快乐乐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呢?
不要让愤怒“摆布”了自己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人与人之间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当你与别人发生磨擦、误会甚至仇恨时,千万不要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要用宽容和忍耐来稀释自己的怒火,那样我们就会少一分阻碍,多一分成功的机遇。否则,我们将会被挡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直至被打倒。
在哈佛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36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他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到主球上来。他在观众的笑声中再一次起身驱赶苍蝇。这只讨厌的苍蝇开始破坏他的情绪,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苍蝇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对,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飞回到主球上来,引得周围的观众都哈哈大笑起来。
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球杆碰到了主球,裁判判对手击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则愈战愈勇,终于赶上并超过了他,最后拿走了桂冠。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一只小小的苍蝇,竟然击败了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其实,这场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苍蝇落在他的主球上的时候,不理它,一门心思击球就是了!当主球飞速奔向既定目标的时候,那只苍蝇还站得住吗?它肯定会飞得无影无踪了。
处于情绪低谷的人们,是很容易迁怒给周围的人、事、物的。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我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不迁怒”三个字就够了!
19世纪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年轻时曾深深地爱着一个名叫卡米优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准备结婚,然而由于柏辽兹要去意大利留学,所以不得不推迟婚期。他们订婚以后,柏辽兹去了意大利,不久,柏辽兹收到了卡米优的母亲的一封信,信上说由于家族的反对,她女儿只好解除婚约,并说自己的女儿已经同别人结婚了。这个消息使原本沉浸在幸福中的年轻人一下子失去了自控能力,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愤怒强烈地冲击着他年轻的心,他的情绪由嫉妒很快上升为复仇,一个疯狂的复仇计划在他心中酝酿出来。
柏辽兹去商店买来女人的衣服、帽子和面纱,决定男扮女装,带着枪偷偷地回到巴黎,杀死卡米优母女和她的丈夫,然后自杀。当天晚上,他坐上一辆奔赴巴黎的马车,一路上,夜色朦胧,月光柔美,大自然一片幽静,马蹄声、车轮声,这一切恰似一剂疗伤的止痛药,柏辽兹那充满嫉妒与仇恨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平静下来,而且他的头脑中,音乐的灵感滚滚而来。这时马车已经到了尼亚,他突然想起自己原来是为复仇而来时,心里不禁觉得自己简直是幼稚可笑到了极点。
他跳下马车,决定中断旅程,他心中有个迫切的愿望,就是要马上把路上刚才的美妙感受写下来,于是他很快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陶醉美妙的音乐中。他在尼亚停留了一个月,去橘林漫步,收集当地的民间风情,有时到海滨去沐浴,他的创作情绪一直很活跃,一个月过去了,他的情绪好多了,并且完成了著名的序曲《李尔王》的创作。
“不能生气的人是懦夫,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这句话是很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