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大智慧
819500000015

第15章 老子智慧15

刘备听了使者的话,不知是否有诈,很是犹豫不定。诸葛亮思考了一会儿,对刘备说:“您只管去吧,让赵云陪您去。我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荆州。”刘备和赵云出发之前,诸葛亮暗地里关照赵云:“我这里有3个锦囊,内有3个妙计,到孙权那里打开第一个,到年底打开第二个,危急无路时打开第三个。”赵云点头,把锦囊收好。

刘备、赵云带了500名士兵到了孙权那里,孙权假装做出很守信用的样子,表示愿意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事实上,他只想暂时把刘备稳住,好把他困在此处,并不真想把妹妹嫁给刘备。现在应该怎么办呢?赵云打开了第一个锦囊,上面写着:将计就计。赵云心中有了主意,便命令士兵去购买结婚用品,并到处宣扬:“刘备要和孙权的妹妹结婚了!”他还劝刘备去拜见乔国老。

乔国老把这件事告诉了孙权的母亲。孙权的母亲一听大怒,召见孙权骂道:“男婚女嫁乃人生大事,怎么我做母亲的竟然不知道女儿要出嫁?那个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总得见见吧?”于是传令在甘露寺相亲。老太太与刘备见了面后大喜,没想到刘备是个仪表堂堂、气度不凡的人,便同意把女儿嫁给刘备。这下子,孙权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只好依了母亲,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出主意的周瑜也是苦不堪言。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对孙权说:“刘备是苦出身,极少享乐,现在可以利用声色犬马迷住他,离间他们上下级的关系,到时再出兵夺取荆州。”孙权听了周瑜的话,觉得有理,便给刘备提供各种各样的享受,让刘备玩得乐不思蜀。刘备和孙权的妹妹关系也非常好,两个人过得很幸福。

赵云见刘备迷恋新婚生活,不打算回荆州了,心里很苦恼。恰好到了年底,他想起了诸葛亮的锦囊,便打开了第二个,看后心领神会。他向刘备报告:“曹操出兵55万要报赤壁之仇,荆州危急,主公宜速赶回。”刘备大惊,第二天就带着夫人,借口到江边祭祖,一路朝荆州方向飞奔而去。

孙权知道真相后,急派人马追赶,又派周瑜的队伍在前方挡住去路。眼见情况危急,赵云打开了诸葛亮的第三个锦囊,把里面的妙计给刘备看。刘备依计向夫人哭诉,说孙权、周瑜利用美人计想诱杀自己。孙权的妹妹与刘备的感情一直很好,她早已把自己和刘备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听了刘备的话,她非常气愤,便走出座车,对追赶上来的士兵严辞斥骂。将士们见孙权的妹妹发火了,便让开大路让刘备他们通行。

刘备和士兵们走到荆州地界的时候,周瑜又率兵赶到,结果被诸葛亮早已布下的伏兵杀得丢盔卸甲,大败而回。

诸葛亮不愧是一个预测大师。在刘备出发之前,他已经周密地思考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因此,刘备和赵云才能够在紧要关头做到处变不惊,逢凶化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是否具有预测能力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对于那些不屑思考或者不懂得未雨绸缪的人来说,失败与痛楚则成了他们忠实的“随从”。

19世纪初,欧美各国的采矿业日益发展起来。但矿下作业的照明工具还十分落后,矿工们需要举着蜡烛在黑暗的矿下艰苦采掘,稍不留神,烛火点燃了瓦斯就会发生可怕的爆炸,许多矿工为此丢掉生命。应矿界要求,当时身为皇家学会会长的英国科学家戴维,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发明了一种用铁丝网罩着“烛火”的“安全灯”。由于这种灯不容易引起瓦斯爆炸,因而深受矿工欢迎。

然而,以“清高”自居的戴维博士,竟在没有及时申请专利的情况下,就轻易公开了这一发明成果。于是,不法之徒见利忘义,乘机纷纷粗制滥造,一批又一批的劣等商品抛到了市场。结果,矿工们用了“便宜”的劣等品,事故迭起,死伤人数急剧增加。戴维耳闻目睹此种惨剧,于心不安,深感悔恨,逐渐明白了是他昔日的失策导致了无数矿工的死亡,这实在太蠢了。如果他当初及时申请发明专利,那就会受到专利法的保护,而不会被他人侵权,就会进一步激励人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在他发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研制出一代胜过一代的“安全灯”。

戴维博士虽然出于一片好心,然而它公布出去的“安全灯”成果,并没有真正给矿工带来福音。相反,却使市场一片混乱,瓦斯爆炸事件日趋频繁,这就是他缺乏远见,没有预测到产品贸然公布后的利害关系所致。

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要学会运用发散性思维,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纳入考虑的范畴,采取排除法,最终确定一种或几种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然后针对情况准备,那样便能将危险与损失降到最低。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释义】

用兵专家说得好:“我不敢采取攻势,而采取守势;我不敢前进一寸,宁可退后一尺。”这就叫没有阵势可摆,没有胳膊可举,没有敌人可以对抗,没有兵器可以拿着。

古人用兵最讲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样能使敌人摸不清自己的真正实力而不敢轻举妄动。老子虽然不会打仗、也不曾带军,然而他却对兵法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从这一兵法中引申出了一个“虚实并用”的人生智慧。故而他提出了“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的论断。

当然,老子的这一论断的对象是竞争对手或敌人。对待我们的竞争对手或敌人,千万不能实打实、硬碰硬,那样只能在竞争中消耗掉我们的实力,而无法获得卓有成效的胜利。

老子的“虚实并进”的智慧,在《三国演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长坂坡一役中,看似鲁莽愚笨的张飞,一人便阻住了曹操十几万大军。

《三国演义》中这样记载: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胡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把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平盖,旌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操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去。于是诸军众将一起往西奔去。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相互践踏。

张飞之所以能够喝退曹军并不是偶然的。张飞在曹操大军到来之前就命令所率的二十多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而他一人在长坂桥上单人单骑、立马扬威毫无惧色,尤其是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三声怒喝,吓死曹将之余,增加了几分“实像”。对面的曹操深知诸葛亮的本事,怕诸葛亮用张飞作诱,后有伏兵。曹操亲自前来观战,见到张飞那勇猛的样子,想关羽曾告诉他,张飞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另外,张飞的吼叫,吓死夏侯杰,张飞又在那里立马提枪,咄咄逼人,使曹军不敢冒风险向前。

如果能熟练运用“虚实并进”的智慧,那么在与对手的交锋中定能略胜对手一筹,稳稳地将胜利握在自己手中。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国内叛乱中被杀。大夫高侯与侨居莒国的公子小白关系很好,于是他派人前往莒国,迎接公子小白回国做国君。然而,此时齐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纠也由旅居的鲁国派军队送其回国抢位,并且还分拨管仲带领军队在半路上拦截从莒国来的小白。

管仲领兵昼夜兼程,来到公子小白必经之地即墨,一打听,小白的车队已经过去。于是,管仲带着人马迅速追赶,行了30余里,见小白的队伍正在停车做饭。管仲面带笑容上前同小白打招呼:“公子近来身体可好?现在要到哪里去?”小白回答道:“回去为父亲治丧。”管仲说:“公子纠是长子,应该主丧,不必劳您去辛苦了。”小白没有应答,其随从人员个个横眉怒目,准备动武。管仲恐怕自己寡不敌众,就假装退走,在暗中却突然弯弓搭箭,对准小白射了过来。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乘坐的车上。小白的随从人员一齐啼哭起来。管仲见射倒了小白,便调转马头,飞快地去向公子纠报信。在路上,管仲感叹道:“公子纠有福,合该为君!”公子纠人马知道小白已被射死,就悠然自得地在路上慢慢行走,过了6天才到达国都临淄。

可是,这时小白已经登基当上了国君,称为齐桓公。公子小白被管仲一箭射死,怎么又复活了呢?

原来,管仲那一箭正好射在小白腰间的带钩上。古人宽衣博带,带端有一个用青铜做的钩,称作带钩,一般长约3寸、宽约1寸左右,其作用同现今人们的腰带扣一样。管仲射来的箭虽然没有使小白受伤,但小白恐怕管仲再射,于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口喷鲜血,装死倒在车上,从而麻痹了管仲。等管仲走后,小白连忙换上普通人的服装,带领随行人马抄小路星夜兼程。快到都城临淄时,小白派能言善辩的鲍叔牙先进城说服诸位大夫。鲍叔牙在众大夫面前历数了公子小白的贤明,取得了大夫们的认可。然后,大家出城迎接公子小白即王位。

公子小白之所以能抢在长子纠的前面登上王位,在于他临机应变,采用示假隐真、虚实并用的计谋,战胜了居心叵测的公子纠,得到了至高无上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