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27300000002

第2章 孩子变成了胆小鬼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特征,孩子同样如此。有的孩子很大胆,什么都不怕;而有的孩子却很胆小,什么都害怕,一只虫子、一盆水都能吓得哇哇大哭。孩子胆小,有时是由于缺少安全感,有时是由于本能反应,有时是受刺激所致,因而,父母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胆小的孩子,而是要了解原因,之后对症下药。

宝宝安全感测试

你家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吗?请根据他(她)平时的一些表现,来做一个测试:

1.你的孩子敢到集体场所玩耍吗,比如说小区公园?

A.敢B.不敢

2.你的孩子会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吗?

A.会 B.不会

3.你的孩子敢晚上独自睡吗?

A.敢 B.不敢

4.在幼儿园中,你的孩子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吗?

A.不经常 B.经常

5.你的孩子会拒绝上学或者不愿意见老师吗?

A.不会 B.会

6.家里来客人时,你的孩子还像平时那样活泼、爱笑吗?

A. 是 B. 否

7.遇到小动物的时候,你的孩子经常吓得后退吗?

A.偶尔 B.经常

8.晚上的时候,你的孩子是不是怕黑?

A.不怕 B.怕

测试结果:

“超级胆小型”宝宝:测试答案中,当A项出现1~2次时,那么意味着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经出现胆小、缺乏安全感的情况。家长便需要进行及时、适当、正确的引导和改造了。

“胆小型”宝宝:测试答案中,当A项出现3~5次时,你的宝宝已有些胆小倾向了。但父母不必太着急,要多观察宝宝一段时间。如果孩子还是如此胆小,妈妈就要采取行动了。

“超级安全型”宝宝:测试答案中,当A项出现6~8次时,妈妈就不必太在意了,因为你的宝宝既不胆小,也不缺少安全感,是非常正常的宝宝。

1.一见虫子就害怕

——胆小的背后有什么

在家人的眼中,3岁的果果一向是个“大胆”的孩子。家人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因为每当春节放炮仗时,果果的哥哥都会吓得躲回房间里,果果却能站在一边看爸爸放炮仗。平时,果果还能一个人去楼下的商店帮妈妈买东西,看到狗也不害怕。所以,邻居们都夸他胆大、勇敢。

可很多人却不知道,果果也有“胆小”的一面——害怕小虫子之类的小动物。无论蚊子还是苍蝇,抑或树上的小软体昆虫,都能吓得他哇哇大哭。

记得有一次,果果妈妈带着他去公园玩。玩着玩着,果果突然惊声尖叫,继而哇哇大哭起来。果果妈妈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连忙跑过去看,结果只是在他脚上发现了一只小蚂蚱而已。

“妈妈,我怕。妈妈……我要回家……”果果一边哭,一边拉着妈妈往家走。

“果果,没事,妈妈在。这是一只小蚂蚱,它不会咬你的。我们再玩一会儿好不好?”妈妈尽量安抚果果的情绪。

“不,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果果使劲拉着妈妈的手,眼神之中充满了恐惧。

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带着果果回去。而公园里比他小的孩子却在追着蚂蚱玩,一点都没有害怕的感觉。

为什么胆大的果果如此害怕虫子呢?果果妈妈有些不解。

案例深度解析

再胆大的小孩子也有害怕的东西,这是对不熟悉的环境或事物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胆大的果果害怕虫子,便是对虫子有一种紧张或恐惧心理。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害怕的东西。有的孩子害怕汽车喇叭声,有的孩子害怕电闪雷鸣,有的孩子害怕小动物,有的孩子害怕陌生人,有的孩子害怕医生以及注射器等。一旦看到,孩子就会有恐惧反应,如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逃避,甚至对抗。孩子的这些表现通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没出息。

真的如此吗?事实上,孩子害怕并非因为天生胆小,而是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幼儿时期,90%以上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害怕心理,40%的孩子至少有一种害怕的东西。由此可见,恐惧是成长必有的感受。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1~3岁的幼儿正在努力分清“我”和“我以外”的事物,正在学习“我”和周围环境怎么相处。由于孩子小,辨别能力差,就会对一些以前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物品感到紧张和恐惧,自然也就相应地出现了怕黑、怕水、怕高的情形。其实,这只是孩子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不适应、不熟悉。这些现象不会作为一种模式固定下来,而会随着年纪的增长不断消失。因而,这种胆小可以说是“本能性胆小”。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呢?

(1)不良环境效应。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不仅宠爱孩子,也会尽量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因此很少让孩子出门。此外,城市的孩子多住高楼,居住环境相对封闭,接触到的陌生环境和陌生人较少。孩子见到陌生的环境与人,自然就会紧张、恐惧。

(2)强化反应所致。

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胆小,或怕某一事物,并当着孩子的面有所表现,如父母怕虫子,一见到虫子就大叫。孩子原本就怕虫子,而父母的行为则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妈妈都怕,看来这东西真的很可怕。”这无疑会强化孩子的害怕或紧张心理,导致孩子以后一见到虫子就大叫,或吓得躲起来。

(3)警觉意识过度。

孩子有害怕的东西,就意味着孩子已经具备避免伤害的警觉意识。具备这种警觉意识,孩子才会更少地受到伤害。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的一点,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具备害怕的意识或者并不明显,所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心理学家支招

恐惧、紧张是人类自我保护避免受到伤害的一种最常见的反应。孩子对危险物品、不熟悉的东西以及环境产生恐惧或紧张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如本文中的果果。孩子年纪小,对他来说,没见过的小东西都是危险的,所以就紧张、害怕。而对于熟悉的事情,他则表现得大胆。这说明孩子的内心已经开始建立“判断”的机制,开始思考哪些东西会伤害到自己,哪些不会。但如果孩子对于某个事物过于紧张或恐惧,父母就要多加重视了。

为什么要多加重视呢?这是因为过于紧张或恐惧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年和童年时期的恐惧心理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引导,孩子长大以后就有可能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影响孩子个性的成长。比如,孩子变得胆小、退缩。由此看来,孩子的恐惧心理有必要及时、恰当地纠正。

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

(1)多了解害怕的动物。

孩子之所以怕小动物、小虫子,是由于孩子对于这些事物了解太少了,了解多了,自然不会这样了。因此,父母要想帮孩子消除对小虫子、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就要让孩子多了解这些事物。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动物世界》,边看边给他讲解。看到老虎,就告诉孩子老虎的习性、喜欢吃什么等,让他慢慢了解动物是怎么回事。

(2)带孩子和昆虫亲密接触。

为了帮孩子消除怕小动物这种恐惧心理,父母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去动物园,鼓励他摸摸温驯的动物,喂它们食物,看它们玩耍(但切记要注意安全)。如果孩子怕虫子,就可以多带孩子去公园捉小虫子,也可以带孩子去郊区、去昆虫纪念馆走走。只有当孩子了解了这些动物之后,才不会产生莫名的害怕和惊慌。

(3)巧用淡化效应。

在一些公园、游乐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父母看到一些小虫子爬到孩子身上时,就会尖叫着帮着孩子赶走或踩死那些小虫子。父母保护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就会强化孩子的害怕心理。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身上有虫子,最好不要表现得太在意,悄悄拿下就可以了。在心理学上,这种方法叫淡化法。对事物不要做过分的夸张、强化,往往更有好的效果。

(4)让孩子慢慢接受。

从恐惧到接受,心理上的转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孩子年纪还小,接受事物比较慢,因此,当发现孩子害怕这些小虫子,甚至表情紧张、尖叫的时候,父母除了要给他解释和示范之外,还不能着急,要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慢慢地接受。不能一看到孩子害怕,就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

他山之石

爸爸姓名:杨坤

爸爸职业:摄影记者

儿子姓名:鹏鹏,3岁

我是一个摄影记者,更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业余时间总喜欢到野外去拍摄一些风景。有一次,我从野外拍摄回来,刚到家,儿子就跳了起来,要我抱抱,给他讲故事。我随手放下东西,把儿子抱起来。可兴奋不已的鹏鹏却突然大喊大叫起来,连连用手推我的肩膀,要从我怀里挣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样纳闷的妻子走了过来,看了之后说:“不就是一只小虫子吗?难道鹏鹏是因为这个害怕的?”

按理说不至于呀,鹏鹏可是个胆大的小家伙,一只虫子就把他吓坏了?

妻子问他:“你是不是看到那个小虫子了,所以害怕?”

鹏鹏的眼睛还盯在我的肩膀上,一边抽泣,一边回答:“是的,妈妈。它是不是在咬爸爸呀?”

原来如此!

我把身上的小虫子弄下来,放在手上,然后告诉鹏鹏:“鹏鹏你看,这个小虫子以后会变成美丽的小蝴蝶,它是不会咬人的,你看爸爸把它放在手里,它也没有咬爸爸对不对?你过来看看,摸摸它!”

刚开始,鹏鹏还是非常害怕。但在我的鼓励下,他还是仔细看了看,然后就让我扔掉。为了彻底打消鹏鹏的恐惧心理,我抽空陪着他去了一趟昆虫纪念馆,让他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

在了解到这些知识之后,鹏鹏再也不害怕这些小虫子了,甚至还有了研究的兴趣。当周围小朋友害怕这些小虫子的时候,他还会安慰他们,这让我们自豪不已。

2.一见水就怕

——如何引导不敢尝试型孩子?

北京的夏天天气很热,特别是桑拿天,更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圆圆妈在逛超市的时候发现有儿童专用的游泳池,就买了一个,想让圆圆畅游一番。

回到家,圆圆妈便迫不及待地把游泳池拿了出来。圆圆爸充了气,灌了水,一个游泳池很快就成型了。

“天气这么热,赶紧让圆圆来学游泳吧。你看,还有配送的游泳圈呢。”圆圆妈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圆圆享受一下游泳的惬意感受。

“咱家圆圆本来就害怕水,她敢下去游泳吗?”圆圆爸有些担心。

“不知道,赶紧把她抱来看看吧!”圆圆妈给圆圆爸下了“命令”。

很快,圆圆被爸爸从房间里“请”了出来。可圆圆一看到游泳池,立刻就往后缩。

“圆圆,快来游泳,又好玩又凉快!”圆圆妈说道。

“是呀,圆圆,你不是说天气很热吗?爬到游泳池里就不热了。”圆圆爸也在旁边为她打气。

可是,圆圆的眼中充满了恐惧,急忙跑回了房间,玩起了芭比娃娃。

“圆圆,你赶紧出来吧,很凉快的。”圆圆妈跟了进去,伸手去拉圆圆。没想到圆圆非但没有出来,反而哭了起来,边哭边喊:“妈妈,我不要游泳,我害怕……”

“你害怕什么?”圆圆妈明知故问。

“水,我害怕水……”圆圆的哭声越来越大。

为什么怕水的圆圆不敢去尝试呢?

案例深度解析

在我们身边,好多孩子都像本文的圆圆一样怕水。这些孩子多表现为,怕父母给她洗澡,看见浴盆就哭,或一听父母让她洗澡就躲起来。如果父母带他们去公园,这些孩子也多不敢站在湖边戏水。

如果孩子身体正常,怕水就算是一种心病,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恐水症”。之所以有此症,是由于孩子对水有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