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27300000028

第28章 家有懒宝宝 (2)

莹莹一阵脸红,使劲翻书包,可找了几遍都没找到。

“莹莹,你的作业呢?”老师问。

“老师,我找不到了,我妈妈没给我放进来。”平时一贯很听话的莹莹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你的作业本为什么要你妈妈帮你放呢?”老师问道。

“每次都是我妈妈帮我放的,昨天她加班没有回来,所以……”莹莹尽量解释。

“好,今天就算了,明天记得交给我。下次可不能再让你妈妈帮你放了,要记得自己收拾,好不好?”老师很耐心地教育道。

“好,我记住了。”莹莹如释重负。

老师的话莹莹却根本就没记住,每次写完作业,还是把作业本往桌子上一扔,等妈妈来收拾。但是,妈妈经常要加班,晚上不能回家,总是忘记帮她收。莹莹也就经常找不到作业本。

案例深度解析

丢三落四、毛手毛脚是现代孩子们的通病。就像案例中的莹莹一样,只要妈妈没帮她收拾书包,就找不到作业本。说到底,这是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的一种表现。据某调查结果显示,3~9岁的孩子中,近60%的孩子都出现过上学忘带作业本的情况。由此可见,缺乏自理能力是现代孩子的通病。这类孩子除了丢三落四,还有很多事情不会做,如不会收拾书包、不会剥鸡蛋、不会削铅笔……

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如此之弱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父母的包办。

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却不知真正的根源在于自己的大包大揽。因为孩子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如果碰到困难,爸爸妈妈不去教孩子,只去代劳,所以导致了孩子不能自理。

(2)责任意识的缺乏。

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自己没有做好事是因为父母没有帮忙准备好,他们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会单纯地把责任往父母身上推,就像案例中的莹莹一样。而一旦孩子习惯于此,就更不会想着这是自己的错误,需要自己去改变了。

(3)不良习惯的影响。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做完作业不收拾,习惯性地往边上一放就去玩了。也有的孩子总是早上收拾书包,因为快要迟到,所以匆匆忙忙落下了书本。有了这些不良的习惯,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毛手毛脚,这是自理能力低下的表现。一个孩子自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个性的发展。通常,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多独立性差、做事没主见、依赖性强。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及早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通常,如果父母在孩子3岁左右加以引导,孩子基本就会自理了,如吃饭、洗手、刷牙等;到了4岁,大部分孩子就可以学习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照料生活了;五六岁以后,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迅速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要洗得干净等。

父母还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东西乱放,自然找不到。但孩子却不担心,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会时时提醒。很显然,孩子就会缺少责任心。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整理他自己的书包、文具做起,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

(2)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5岁左右,可以让他自己洗脸、洗袜子。洗澡时,父母可以帮他把水温调好,把毛巾准备好,让他自己去洗。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积极的环境效应。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要给孩子创造积极的环境,如可以让孩子与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多接触。此外,也要给孩子创造必要、合理的自理条件,如,让孩子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给孩子设一个小厨子,方便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而薄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陈琳敏

职业:超市领班

女儿姓名:毛毛,5岁

“妈妈,我昨天画好的那张画呢?就是那张米老鼠。”一大早,毛毛就在找自己昨天的作业,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好像在找我的东西一样。

“在你的桌子上,被你的衣服盖住了,拿开就能看到了。”看到她忙碌的样子,我只好帮她。可两分钟之后,她又喊了起来:“妈妈,我今天有美术课,你把我的彩笔放在哪里了?一会儿你帮我放进书包,我先吃早饭。妈妈快点,不然我就要迟到了。”

每天早上,我都像在打仗,各种忙乱,各种收拾。那天等她走后,我才突然想起我忘了给她放彩笔了。这可怎么办?本来想给她送过去,可因为急着上班,就没送去。

晚上,毛毛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了我的身上。刚开始我也觉得挺内疚,毛毛明明让我帮忙,我却忘了。可后来一想,我为什么要内疚呢,这是她自己的事情,她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我就和毛毛谈了一次,告诉她妈妈很忙,早上很早要出去,以后不能叫她起床,也不能帮她收拾书包,没时间给她做早餐了。还告诉她得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去外面买早餐吃、自己收拾书包。如果掉了东西没有收拾,也不会有人给她送过去。

听了我的话,毛毛很惊讶,但看我一脸严肃的样子,知道我不是在开玩笑,只好艰难地点了点头。我就又给她提了建议,比如晚上就把书包收拾好,衣服就放在床边,免得第二天找……

第二天,我故意很早离开了家,看看毛毛是不是能自己做好这些事情。等她头发蓬松地上学之后,我回家一看,铅笔刀没拿。那天回来,我问她:“你的铅笔刀没带,你用什么削铅笔啊?”没想到她非常不屑地说:“我傻啊,我不会跟我的好朋友借啊。”

看来是我多虑了,决定以后闭嘴,让她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常好,现在,毛毛已经改掉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再也不是那个毛手毛脚的小姑娘了。

4.虎子的房间像狗窝

——如何帮孩子养成生活好习惯

“妈妈,我的变形金刚在哪儿?”虎子大声问。

“我怎么知道,就在你的房间,你自己找找看。”虎子妈妈正忙着做饭,哪有时间去管他。

虎子就开始翻箱倒柜。玩具箱、衣橱、书桌、床底……一股脑儿翻了个遍,最后终于在卫生间的洗澡盆旁边找到了。这时虎子才想起来,这是昨天洗澡时扔在那里的。

妈妈做完饭出来一看,顿时傻眼了。昨天刚把虎子的房间整理好,现在又乱七八糟了。刚才找变形金刚,虎子到处乱翻,翻完也不收拾,书本扔得满地都是,脏衣服和干净的衣服混在一起堆在床上,玩具箱倒在地上,玩具撒得到处都是……整个房间就像一个狗窝。

“为什么你用完东西后不放好呢?”妈妈很生气地说。

“忘了,明天你再帮我收拾收拾吧。”虎子嬉皮笑脸地说。

“那你今天怎么办?”

“我啊,就在这个狗窝里委屈一晚上吧!”才7岁的虎子说起话来已经很幽默了。

虎子妈妈很无奈。为什么虎子这么大了,还是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案例深度解析

虎子的房间一团乱,却不懂得收拾,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他没有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其实,很多孩子都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吃完饭把碗一推,玩具玩完随手乱扔,作业写完了书本到处放,第二天又到处找……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可能会很生气,但却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和父母的纵容有关。在调查中,90%的父母会帮孩子收拾房间,8%的父母会督促孩子自己收拾,2%的父母会不闻不问。由此可见,父母无条件的帮忙是导致孩子养成这个坏习惯的主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

(1)“坏榜样”效应。

如果家里有一个“坏榜样”,模仿力强的孩子也就会负面模仿。如果爸爸不爱收拾房间,经常把东西乱扔乱放,孩子就会模仿,所以无法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2)教育方式不当。

如果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父母仅仅是抱怨、责备,却不去教导孩子自理。比如,没有告诉孩子自己的房间该自己收拾,哪些生活习惯不好,哪些习惯应该学习,如何才能养成好的习惯等。这样必然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缺失。所以,将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却不懂收拾,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虎子一样。

(3)父母不注意孩子秩序感的建立。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4岁之前是秩序感建立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需要了解生活作息和日常习惯等方面的秩序性。但如果父母不注意孩子秩序感的建立与培养,孩子就不会建立好的秩序感,自然就会出现乱扔玩具的现象。

心理学家支招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原因除了父母的包揽,和当今的社会风气也不无关系。想在一夜之间让孩子把这些不良习惯都改正过来是不现实的,凡事都得有个过程。而父母如果强迫孩子去改,很可能适得其反,甚至破坏彼此之间的感情。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1)“甜柠檬”效应。

想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可用上文提到过的“甜柠檬”效应。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好习惯,并时不时夸他。如果孩子饭前洗手,父母一定要说:“饭前知道洗手了,真棒!值得我为你骄傲。”

(2)巧用激励效应。

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努力改正,不管有没有效果,父母都应该予以肯定,必要时还可以给孩子奖励,如带孩子去动物园等。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坏习惯的改正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陶玉林

职业:收银员

女儿姓名:娇娇,6岁

娇娇再一次把家里弄得一片狼藉。

我终于发火了,狠狠地揍了她一顿。娇娇哇哇大哭。

听着她的哭声,我逐渐冷静下来,开始思考:“为什么娇娇总习惯乱扔东西、乱放东西?”

“还不都是你给带坏的?”老公道。

我承认,我确实有一些坏习惯,比如用过的东西没有归位、鞋子到处乱摆、茶杯到处乱放……

“要想纠正娇娇身上的坏习惯,你得先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正了。这样,娇娇才会有一个好榜样。”老公的话说得很诚恳,我也很赞同。

第二天,我向娇娇道了歉,然后和她约定,两个人一起改正坏习惯。娇娇很惊讶,但还是答应了。于是我们开始“互相监督”,看到谁有坏习惯,就提出批评。

我又告诉娇娇:“你身上有很多好习惯,比如吃完饭后会帮妈妈收拾碗筷,家里来了客人你会帮着招待。如果你能把身上的坏习惯都变成好习惯,那就太好了。”

在我的“引诱”下,娇娇勇敢地向这些坏习惯“挑战”。

三个月过去了,娇娇身上的坏习惯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为了表示鼓励,我答应带她去吃肯德基。没想到她生气地说:“吃垃圾食品也是一个坏习惯,要坚决改正……”

听到女儿的这种“抗议”,我的心里开心极了。

5.露露从不自己洗脚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露露,赶紧去把脚洗了,要睡觉了,都9点了,再不睡明天就起不来了。”妈妈催促露露。

“不去,我的脚很干净。”露露嘟着小嘴说,然后抬起黑糊糊的小脚看了看。

“还说干净,你看看都脏成什么样了?”露露爸爸见了,重复了妈妈的指令,“赶紧去洗,一会儿要睡觉了。”

露露往卫生间看了看,没有挪步,好像挺害怕的样子。

“把灯打开就不黑了。快去吧!”妈妈看出了露露的迟疑,随口说道。

“我……我不想去。”露露面露难色。

“为什么不想去?”妈妈很奇怪。

“我就是不想去,我不想一个人去洗脚。”

“是害怕吗?”爸爸问道。

“不是,我就是不想一个人去。妈妈,你陪我一起去好不好?”露露的眼中满是恳求。

在露露的强烈要求下,妈妈只好陪她去洗脚。

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在妈妈的印象中,露露从没自己洗过脚,也从没自己洗过澡、换过衣服。几乎所有的事情,只要让她一个人去完成,她都会拒绝。

案例深度解析

露露不愿意一个人去卫生间洗脚,不是因为害怕,而是露露“独立意识不强”的表现。

所谓“独立意识不强”,是指孩子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做事,非要别人跟着、有人陪着才乐意去做。在我们身边,“独立意识不强”的孩子并不少见,且有着不同的表现:不愿意一个人去学校、不想一个人吃饭、害怕一个人待着、不能一个人做作业等。如果出现“独立”的情况,他们往往会有害怕、恐惧、退缩、不知所措的表现。

为什么这些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够强呢?

(1)独立空间不够。

人们常说,空间决定思维。这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很好,但独立空间并不多。即便有自己的小房间,父母也经常会“闯入”,干扰孩子独自玩耍。孩子没有足够的独立空间,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练习自然就会缺乏,久而久之,独立意识就会缺失。

(2)父母教养方式有问题。

面对孩子的请求,很多父母总是难以拒绝,往往是协助他们完成所有的事。比如写作业要父母讲解,洗澡要别人帮忙,书包要父母收拾,吃饭要别人帮着盛……孩子的所有事都需要帮忙。而他们一旦离开了父母,就不知道该如何做事了。

心理学家支招

缺乏独立意识,既会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也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

孩子独立性差,父母该怎么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3~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养成主动性和独立性。父母应该好好利用这一时期,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具体该如何做呢?

(1)引导孩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