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848700000004

第4章

迎月楼

赵孟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坚瓠集》云,赵子昂过扬州迎月楼赵家,应主人之请题此联。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阆苑:传说中神仙居处。

上联赞客多。“春风”,切时,使人感到春天来临。联语借阆苑喻迎月楼高雅,到此有飘飘欲仙之感。“三千客”,极言顾客众多。下联赞楼佳。“明月扬州”,融入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意,切迎月楼夜景,且隐切“迎月”楼名,以“明月”著称的扬州迎月楼自是首屈一指,令人倾慕。“第一楼”,肯定迎月楼为最佳楼台。此联以虚衬实,令人神往。层次清楚,含蓄有致。

灵隐寺

赵孟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灵隐寺,在浙江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前临冷泉,面对飞来峰。东晋印度高僧慧里见飞来峰叹曰:“此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康熙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为我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龙涧:指飞来峰下云林寺前灵隐涧。风回:山风回旋。万壑松涛:指万松岭。鹫峰:灵鹫峰,即飞来峰。桂月:指灵鹫峰上的月桂峰,亦兼指“月”。

上联描绘“涧风”、“松涛”的气势。一个“连”字,松涛声与滔滔大海气浪声呼应。联语让人以听觉感受风声、松涛声,大海的气浪声的磅礴气势,动人心魄。下联描绘峰姿月色清丽。“云敛”,缭绕灵鹫峰的云散去,更显峰姿挺拔。一个“印”字,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联语让人观以视觉赏夜之美,令人陶醉。此联绘声绘色,动静相应。禅林气象,秀美壮观。此联见于《楹联丛话》。

春帖

杨瑀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杨瑀《山居新话》载,元朝元统年间,杨瑀为奎章阁属官,题所寓春帖云云。杨瑀(1285~1361),字元诚,号山居,杭州(今属浙江)人。官至浙东宣慰使。东壁:壁宿别名。为玄武七宿之一。《晋书?天文志·二十八舍》:“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后因以东壁称藏书之所。

上联表白读书兴致。“光依”,谓自己的住所与奎章阁邻近,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多读图书秘本,潜心学问。联中以“东壁”隐切专门珍藏历代帝王手笔等文献资料的图书秘府。下联抒发爱乡之情。作者是杭州人,既寄情西湖山水,开阔胸襟,陶冶性情,亦流露热恋故乡的深情。联语用典精当,道尽读书、戏游之乐,兴味盎然。

黄鹤楼

陈大伦

崔唱李酬,双绝二诗传世上;

云空鹤去,一楼千载峙江边。

黄鹤楼,见前胡寅题《黄鹤楼联》注。陈大伦(1301~?),字彦理,自号尚雅,元代人。其先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徙浙江杭州。朱应镐《楹联新话》载此联。崔唱:指唐崔颢《黄鹤楼》诗。李酬:指《唐才子传》言,李白登黄鹤楼时见崔颢诗,有句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双绝二诗:即指崔颢、李白咏黄鹤楼名作。云空鹤去:化用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句意,跨越时空,由古及今。

上联赞黄鹤楼诗作名篇,前后紧承,强调楼以诗传。下联赞黄鹤楼雄伟壮观,“一楼千载峙江边”。联语围绕名楼选材,文笔清新拔俗,名作千古,斯楼千古。

莲花洞

郑烨公

韵鼓笙簧,和南屏之晚钟,清如雅奏;

禅心开定慧,对雷峰之夕照,湛若明生。

郑烨(1315?~?),字宗海,明初福建罗源人。一作莆田人。官福建兴化县训导。徐逢吉《清波小志》引《净慈寺志》载有此联。和:应合。南屏晚钟:杭州西湖南屏山净慈寺有一钟楼,内置大铜钟一口,每当苍烟幕霭、万籁归寂之时,寺钟长鸣,山谷皆应。禅心:清静寂定之心。定慧:入定的慧目。雷峰夕照:夕照山雷峰塔为七层宝塔,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彩云缭绕,给人以苍凉寂寞之感,时人称“雷峰夕照”。湛若明生:深红的夕阳如神明创生。

上联听韵。首句谓松涛和谐之音如吹奏笙簧,表现其天籁韵美。“清如雅奏”,清畅的松韵钟声如奏雅乐,借韵律表现环境清幽。下联赏景。联语借景以寓禅机。此联借洞外胜景托出题旨,别有机锋。

春联

明太祖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簪云楼杂说》云: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市),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还身穿便服外出观赏,偶见一家未贴,即问缘由,方知是一阉猪人家,无人会写字,也未请人写。朱元璋遂为之亲题此联。明太祖(1328~1398),即朱元璋,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明朝创建者。公元1368~1398年在位。卒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此联据阉割职业的特点开拓新意,强调阉猪时的手上功夫。“生死路”,既指猪被阉割的部位,亦寓置生忘死,敢于拼搏求存之意。“是非根”,既指猪的生殖器官,亦表现果敢的斗争勇气。联语切合阉猪者身份,寓意双关,以语气豪壮而见非凡襟抱,亦奇巧幽默。只有出身低微的皇帝才能写出这样的对联。

赠陶安

明太祖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楹联丛话》载此联。陶安(1315~1371),字主敬,明太平(今安徽当涂)人。元至正举人。朱元璋下太平,留参幕府。历任黄州、桐城、饶州知州及江西行省参议,后命为知制诰,兼修国史,卒后追谥文宪。国朝:本朝,此指明朝。翰苑:文翰荟萃之处,犹言翰林。

上联赞陶安谋略。《明史?陶安传》载,陶安曾对朱元璋说过,自己的谋略不如刘基,学问不如宋濂。陶安虽政绩卓著,联中称其谋略“无双”,未免言过其实。下联赞陶安学问。陶安于吴元年(1376)召为翰林院学士,任总裁官。洪武元年(1368),陶安命知制诰,足见其善文。然联中称陶安的学问是第一句家,亦未免过誉。

赐徐达

明太祖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茶馀客话》载此联。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从朱元璋起兵,屡建战功。略定远,破滁州,取和州,拔采石,取太平,为军锋之冠。任大将军后,统兵征战。扼张士诚、败陈友谅,北伐中原,攻克大都,经略西北,所向披靡。洪武三年(1370)论功,徐达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改封魏国公,卒后追封中山王。破虏平蛮:虏,对敌方的蔑称。平蛮:指南定闽南。蛮,古代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出将入相:赞徐达文武兼备之才,出可为将,入可为相。

上联赞徐达之功。明朝立国,徐达确为功臣之首。下联赞徐达之才。朱元璋下集庆,即置枢密院,自兼领。后徐达迁奉国将军,同知枢密院事。朱元璋称吴王,徐达任左相国。并受命为大将军。朱元璋即帝位,徐达命为右丞相。徐达严于治军,善长谋略。朱元璋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联语质朴平实,褒扬得体。

曹娥庙

夏煜

孝女名江,看汐往潮来百十里,潮浪层波,是哭父千行血泪;

逸才题赞,想外孙幼妇八个字,虫侵蠹啮,为诔娥万古丰碑。

夏煜(1328-?),字允中,元末明初江宁(今属江苏南京)人。洪武初总制浙东诸府。《楹联丛话》载此联。曹娥庙,在浙江上虞县曹娥江边。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上虞人曹旰迎神,失足堕江溺死,其女曹娥年方十四,寻父尸十七日不得,遂投江而死。时人以为孝女,葬曹娥于江南岸。其庙建于宋代,后重修。蠹:蛀虫。诔:古代用以表彰死者德行并致哀悼的文辞。

上联赞曹娥孝行。为表彰曹娥,将上虞江改名曹娥江。首句切此。联语以曹娥江潮汐象征曹娥思亲血泪,表现其孝行深挚。下联赞曹娥不朽。“逸才”,谓过人之才。此指题曹娥碑的邯郸淳。《世说新语》载:“魏武(曹操)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修曰:‘黄娟,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题赞”与“外孙幼妇八个字”,即指曹娥碑背“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万古丰碑”,以纪其孝行,曹娥不朽。此联以江名、碑文引发,“看”、“想”一字领,让人感触尤深。

门对

黄麟

乾坤一统归洪武;

日月双轮照大明。

《枣林杂俎》载,(黄麟)就奉冬至祀圜丘,御制门联云:“大明日月光天德,洪武山河壮帝居。”麟佯狂,踢仆之。上怒。麟奏曰:“此陈后主云,天朝效之,不既羞乎?”上曰:“尔便易之。”麟口占云云。上称善。黄麟(1328?~?),字伯厚,明福建莆田人。以文学荐,赐第一人。洪武:明太祖年号。日月:此喻皇帝皇后。大明:即明朝。

上联颂扬明太祖一统天下。“乾坤”,为天下代称。一个“归”字,含朱元璋一统江山,上应天心,下合民意之旨。下联颂扬明太祖恩泽天下。“日”、“月”又合为“明”,以拆字见巧。一个“照”字。颂扬皇帝对百姓的恩德。此联造语堂皇,属对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