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郭沫若翻译研究
848800000063

第63章 附录四 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 (2)

42.郭平英、郭庶英,(1980),郭沫若译诗十题整理后记,《战地》第01期。

43.郭正枢,(1990),读郭沫若的《英诗译稿》,《郭沫若学刊》第02期。

44.洪欣,(1985),郭沫若与歌德,《剧作家》第06期。

45.厚生,(1928),校《茵梦湖》探讨翻译,载《日出旬刊(2)》1928年11月15日。

46.胡鸿延,《沫若译诗集》拾遗,《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85),第01期。

47.黄侯兴,(1990),郭沫若与日本文化,《郭沫若学刊》第03期。

48.家昌,(1982),郭沫若的《英诗译稿》,《文学报》1982年3月4日。

49.姜秋霞,(2007),多元系统中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的互动——一项基于胡适、郭沫若作品分析的描述性研究,《外国文学研究 》第06期。

50.姜铮,(1989),《浮士德》翻译动机的美学——心理学阐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03期。

51.姜铮,(1985),对叙事长诗的期待:谈郭沫若译《赫曼与窦绿苔》,《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第05期。

52.姜铮,(1983),郭沫若的个性思想与《浮士德》的关系,《通化师院学报》第02期。

53.姜铮,(1982),《女神》与《浮士德》,《外国文学研究》第03期。

54.姜铮,(1980),郭沫若与《艾凡赫》,《外国文学研究》第02期。

55.蒋钱英,(2008),盛开在诗美之树上的两种异质玫瑰——郭沫若《太阳礼赞》与雪莱《西风颂》之意境比较,《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01期。

56.金春笙,(2007),论郭沫若与诗歌翻译,《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03期。

57.金春笙,(1989),读郭沫若英诗汉译有感,《宁德师专学报》第02期。

58.靳明全,(2000),日本俳句与郭沫若诗歌,《日语学习与研究》第02期。

59.靳明全,(2005),郭沫若诗歌中的日本佛教意识,《重庆教育学院学报》第04期。

60.居茂文,(2008),郭沫若与《圣经》,《郭沫若学刊》第04期。

61.孔令翠,(1992),试谈郭沫若与翻译,《乐山师范学院学》第03期。

62.劳陇,(1985),译诗像诗——读郭老遗作《英诗译稿》,《外国语》第02期。

63.黎宏,(1983),《女神》与《草叶集》之比较,《人文杂志》第03期。

64.李标晶,(2000),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郭沫若的诗歌,《郭沫若学刊》第03期。

65.李定清,(2007),《〈娜拉〉》的答案:郭沫若对易卜生的回应,《世界文学评论》第01期。

66.李萍,(2008),不同的人性向度与迥异的艺术世界——比较莎士比亚与郭沫若的戏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2期。

67.李平,(2006),对话莎士比亚与郭沫若:“时代的灵魂”与“肖子”,《社会科学辑刊》第06期。

68.李仁和,(1983),郭沫若与德国表现主义,《鄂西大学学报》第03期。

69.李威周等,(1985),郭沫若选译《日本短篇小说集》的内容和意义,中国郭研会编《郭沫若研究(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8月。

70.李湘,(1989),品格与人生——有感于郭沫若翻译《生命之科学》,《中国科技翻译》第03期。

71.李馨,(1991),郭沫若早期“身边小说”创作与外国文学影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4期。

72.梁俊青,(1924),评郭沫若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载1924年5月12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文学》第3 版。

73.廖彬,(1992),惠特曼与郭沫若的诗歌意象论,《郭沫若学刊》第03期。

74.廖久明,(2008),横站:青年郭沫若——以《论中德文化书》为例,《郭沫若学刊》第03期。

75.林广泽,(2002),中西合璧 辉耀诗史——郭沫若早期译诗浅论,《郭沫若学刊》第04期。

76.林克勤,(2008),日本宗教文化与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02期。

77.林平,(1995),借鉴·超越·自由创造——郭沫若与外国作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4期。

78.林全庄,(1993),纪念郭沫若对中国翻译学的贡献,《中国科技翻译》第04期。

79.刘阿娜,(2005),历史的互换 主体的选择——论郭沫若对惠特曼的选择,《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02期。

80.刘定淑,(1987),普希金郭沫若抒情诗风格比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4期。

81.刘光宇,(1993),论郭沫若早期对弗洛依德文艺美学的信奉和超越,《齐鲁学刊》第01期。

82.刘国华,(1998),论郭沫若中西文化观,《郭沫若学刊》第02期。

83.刘华东,(2005),谈易卜生对郭沫若的影响,《新余高专学报》第01期。

84.刘珏,(1986),论郭沫若与西方现代派戏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04期。

85.刘珏,(1986),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郭沫若研究第二辑》,中国郭沫若研究学术会《郭沫若学刊》编辑部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86.刘林,(2001),伟大的翻译家郭沫若:创作·思想与翻译,《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87.刘天琴,(2008),论华兹华斯与郭沫若诗歌泛神论观念的相似性,《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02期。

88.刘献彪,(1988),郭沫若与翻译文学,《青岛师专学报》第01期。

89.刘悦坦、魏建,(2002),苏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与郭沫若的思想“转换”,《长白学刊》第02期。

90.楼适宜,(1978),漫谈郭沫若同志与外国文学,《世界文学》第01期。

91.卢正言,(1982),郭沫若未译完的《没有画的画谱》,《图书馆杂志》第04期。

92.昧茗,(1934),评郭沫若译《战争与和平》,载1934年3月《文学》第2卷第3期。

93.孟长勇,(1989),《屈原》与《李尔王》美学品格比较,《郭沫若学刊》第02期。

94.莫玉馥,(1988),郭沫若早期对欧洲文艺思想的研究,《锦州师院学报》第01期。

95.欧德龄,(1945),中国文学与苏联文学:与中国作家郭沫若先生的谈话,《中苏文化?纪念十月革命廿八周年纪念特刊》。

96.区,(1988),庄子、惠特曼对郭沫若的影响中介——兼论借鉴外国文学过程中的本土意识,《外国文学评论》第02期。

97.彭阜民,(1983),论郭沫若文学创作受国外思想的影响,《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4期。

98.彭阜民,(1987),郭沫若与外国文学,《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4期。

99.齐揆一,高静芳,(2002),论惠特曼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02期。

100.邱宗功,(1998),郭沫若前后译介马雅可夫斯基史实述评,《郭沫若学刊》第01期。

101.弱者,(1932),读《石炭王》,收入李霖编《郭沫若评传》,1932年4月上海现代书局初版。

102.邵伯周,(1988),人生·艺术·介绍外国文学的目的——二十年代初期郭沫若与矛盾的论争述评,《郭沫若学刊》第01期。

103.邵华,萧斌如,(1983),郭沫若译书目中同书异名和著作篇名更易的探究,齐鲁学刊编辑部编《沫若研究(2)》。

104.沈光明,(1995),影响中的独创——郭沫若《女神》与惠特曼《草叶集》比较,《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03期。

105.盛仰文,(2004),钱潮郭沫若携手译《茵梦湖》,《世纪》第04期。

106.石燕京,(2001),郭沫若与歌德比较研究述评——郭沫若与外国文学研究回想系列之一,《郭沫若学刊》第02期。

107.石燕京,(2001),郭沫若与德国文学关系研究二十年——郭沫若与外国文学研究回响系列之二,《郭沫若学刊》第04期。

108.石燕京、陈俐,(2002),新时期郭沫若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热点回视——郭沫若与外国文学研究回想系列之三,《郭沫若学刊》第02期。

109.石燕京,(2008),郭沫若接受泰戈尔心因探微——郭沫若与泰戈尔新论之一,《四川戏剧》第01期。

110.石燕京,(2008),郭沫若接受泰戈尔心因探微——郭沫若与泰戈尔新论之二,《四川戏剧》第03期。

111.石燕京,(2007),新时期郭沫若与印度文学关系研究述评(上),《郭沫若学刊》第04期。

112.石燕京,(2005),郭沫若与英国文学研究评述,《郭沫若学刊》第03期。

113.史忠义,(1992),郭沫若与西方浪漫主义的渊源,《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4.税海模,(2007),郭沫若与基督教文化精神,《郭沫若学刊》第02期。

115.税海模,(2006),郭沫若与西方文学观念,《郭沫若学刊》第03期。

116.税海模,(2008),郭沫若留学日本的多重人生意义,《郭沫若学刊》第03期。

117.宋嘉扬,(2005),日本神道与郭沫若早期诗歌,《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02期。

118.苏凯华,(1991),评《郭沫若与中外作家比较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2期。

119.苏宁,(1983),试论《浮士德》对郭沫若诗剧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04期。

120.素痴,(1928),评郭沫若译《浮士德》,《大公报·副刊》1928年4月2日。

121.孙党伯,(1992),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06期。

122.孙进增,(2000),郭沫若之诗人气质与中西文化之合取关系,《东岳论丛》第05期。

123.孙铭传,(1923),读雪莱《Naples湾畔悼伤书怀》的郭译,《创造日》1923年7月21日;收入李霖编《郭沫若评传》,1932年4月上海现代书局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