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天下蜀道
848900000019

第19章 蜀道胜迹价连城 (2)

西安在中国现代史上更有光辉一页。辛亥革命中,西安是首义地区之一。“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由于很多朝代在此建都,留下丰富的文物,如西周的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历尽周秦与汉唐”。特别是秦陵的兵马俑、铜车马,汉唐陵墓石刻,碑林,唐三彩被视为人类瑰宝。

二、“天府之国”成都

蜀道干线终点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为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川省省会,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秦朝蜀郡守张仪等兴建城池,“一年成市,三年成都”,故名。西汉时织锦手工业非常发达,并设锦官管理,因而称“锦城”;因后蜀皇帝下诏在城墙、街道广植芙蓉树,故成都又名“蓉城”,是一座花团锦簇的美丽城市。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蚕丛、鱼凫在这里开国,望帝、丛帝在这里长卧。战国时秦置蜀郡。公孙述在这里自称皇帝,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李雄成立大成政权。系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的国都。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军在成都建大蜀政权,张献忠也在此建立大西政权。1911年,保路同志会争取自修川汉铁路的斗争,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导。

这是一座文教发达的城市。在成都出生的名人辈出:汉有辞赋大家司马相如、扬雄,唐五代有音乐家段安节、词人孙光宪、画家黄荃等,宋有《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参加《新唐书》编撰的史学家范镇。公元前170年,成都就有了中国最早的公办学校——文翁石室。

名胜古迹主要有:殿宇雄伟的武侯祠,廊苑幽深的杜甫草堂,古朴的永陵王建墓,秀丽的望江楼、文殊院、青羊宫等。

成都小吃甲天下。美食选料严、制作精,色、香、味、形俱全,品种多。

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三、四塞险要古汉中

清《汉中府志》:“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汉中位于陕西汉中盆地腹地,蜀道北栈中心点,出川入蜀的必经之地。扼川陕交通要道,通西北和西部的要冲。自古就有“四塞险要”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刘邦以汉中为基地,出奇兵,定“三秦”,建立汉朝帝业。刘备在这里自立为“汉王”,为蜀汉政权奠基。诸葛亮以汉中为依托,五出祁山,北伐曹魏。

汉中历史悠久。发掘的青铜器证实,公元前11世纪汉中已是商朝的方国。公元312年(秦惠王十三年)设置汉中郡。秦代设县,唐代设兴元府,宋代改为汉中府,元为兴元路,明、清为汉中府。古时人类活动频繁,留下名胜古迹较多,如: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刘邦当汉王时的王府遗址古汉台、汉王拜韩信为大将的拜将台、标志性古建筑望江楼等。

汉中地形特殊,汉江横穿其境,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清水秀,风景绚丽,故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四、阆苑仙境阆中

蜀道潼川支线和嘉陵江交会处,有一座文化个性突出的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因山水环绕,“阆中迂回,经其三面,县居其中,盖取为县名”(三国谯周《巴志》)。阆中自古便有“巴蜀要冲”之誉,上通广元、汉中,下达重庆、武汉。

阆中古为巴国北门。战国时,为巴子国别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316年)置为巴郡。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为巴西郡,蜀汉西乡侯张飞任巴西太守7年。唐高祖李渊派第22子滕王李元婴任阆中刺史。唐宋先后置保宁军、安德军。元初置东川路元帅府,后置保宁府。清初,在此设临时省会17年。民国初,设川北宣抚使署、川北观察使署。抗战期间,在此设川陕鄂边区绥靖主任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1991年撤县建市。

古文化源远流长。汉代,落下闳、任文公父子,周群祖孙研究天文,创制了中国第一部“太初历”。东汉的张道陵、东晋的葛洪曾在这里修道炼丹。唐代尹枢兄弟俩先后中状元,北宋张环兄弟七人均中进士,还有岳飞爱将、抗金英雄张宪。元末明初,出现一个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黄娥。阆中,不愧为人杰地灵之宝地。

建筑有特色,街道相接处常有楼阁,街坊多四合院,阆中古城民居保存完整。古院青瓦平房,多有照壁,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装饰玲珑,古朴典雅。

古迹主要有:纪念三国名将张飞的桓侯祠、清真寺巴巴寺、寺内壁画艺术价值极高的永安寺、与江南滕王阁同名的滕王阁、巍峨壮观的华光楼、状元楼等。

名特产饮誉四海:有古为贡品的保宁醋、张飞牛肉,还有被誉为“东方软浮雕”的丝毯等。

五、三国重镇古昭化

昭化古镇位于蜀道水路嘉陵江和白龙江交汇处,金牛道从镇边经过。背山面水,北枕秦陇,西凭剑门,南通阆(中)巴(中),虽弹丸之地,却有“金汤之固”、“全蜀咽喉”、“川北锁钥”之称。

昭化被誉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罗哲文语)。据史载,春秋时为苴国的都邑,邑名“葭萌”。秦灭巴、蜀、苴三个诸侯国,统一了蜀地后,于公元前285年改苴侯都邑为葭萌县,是四川建县最早的县城之一。先后改为汉寿、晋寿、益昌、京兆。宋时始改为昭化县,取“昭示帝德,化育人心”之意。1959年并入广元县。

昭化是古时兵家争夺之地。秦蜀之战发生于此。蜀汉霍峻大败刘璋部将向存、扶禁于葭萌。刘备以此为立足点,最后夺取政权。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此建丞相府,并成为北伐曹魏物资转运、兵力补充的大本营。巾帼英雄鲍三娘和丈夫关索双双在这里为国殉难。此地有众多三国遗址:城外有鲍三娘墓、蜀汉大将军费祎墓、姜维与邓艾大战遗址天雄关、诸葛亮托梦显灵的牛头山,城内有关帝庙、武侯祠、桓侯庙遗址,故昭化有“三国重镇”之美称。

昔日昭化风光无限。“白天万人拱手,夜晚千盏明灯”;今日昭化,古风犹存;三街五巷,石板街面。三座明城门、清代民居、龙门书院、清代考棚保存较好。城外江水分割的太极地形图堪称自然奇观。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秘书长丹青认为,“昭化遍地是宝,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昭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第四节 石刻艺术荟蜀道

古时,蜀道沿线道路艰险,往来行人为了旅途平安,自发捐资刻佛像。同时古道边山高崖石多,也为石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蜀道在发展历程中,便相应产生了许多石窟造像、碑刻等历史遗存。

一、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内以碑石精华荟萃而闻名中外。碑林建置始于唐末五代,收藏汉魏以来各代碑石3000余方,陕西博物馆陈列展出1000多方碑石。碑林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故有“石质书库”、“书法圣地”等美名。

二、陈仓石鼓

陈仓石鼓,唐初出土于陈仓道上之陈仓(宝鸡东)石鼓山。它是中国最早的刻石文字,记述春秋时秦国君猎祭活动的四言诗,共10首,分刻在10块鼓形石上,意在“刻石表功”。石鼓文字介于大小篆之间,是汉字形体演变的实物史料,实为中华稀世国宝。

三、石门摩崖石刻

石门摩崖石刻,原在褒斜道石门内,后因修水库,迁到汉中古汉台。石门摩崖石刻众多,后人将石门洞内东西两侧东汉所刻之《石门颂》、《石门铭》为代表的13个精品,概括简称为“石门汉魏十三品”。这些石刻,素有“书法艺术瑰宝”之称,不仅有极高的蜀道史料文献价值,而且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和书法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

四、广元千佛崖

广元千佛崖,位于金牛道上广元城北。千佛,形容石刻造像多,并非实指。千佛崖离广元城约两公里,造像分布于高约58米、长约360米的崖壁上,现存54窟,819龛,造像7000余尊,其中80%为唐代造像。有的10多层洞窟重叠,其中镂空石窟佛像,剔透明朗,别具一格。造像始于北魏,历经西魏、隋唐五代至元明清,是四川境内历史最悠久的石窟群,被誉为“历代石窟艺术陈列馆”。千佛崖是四川境内及中国南方规模最宏伟、年代最久远的石窟群,具有较大的历史、宗教、艺术、科学价值;但公路依崖而过及风化雨蚀,严重困扰着千佛崖的安全保护工作。2008年,广元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3.5亿元,将千佛崖打造成以千佛崖摩崖石刻造像景观为核心,集城市北出口交通道路改造、广元旅游观光、中外游客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文化产业园区和AAAA级旅游景区。

五、巴中石窟

巴中现有石窟50多处500余窟8000余躯,分布在南龛、西龛、北龛和水宁寺,故巴中享有“石窟之乡”的美称。其中南龛造像最有名,雕刻精巧,飞天飘逸优美,力士雄健有力;天王脚穿草鞋,颇有蜀地风情。

六、平阳府君阙

平阳府君阙,位于金牛道上绵阳城北芙蓉溪畔。此系东汉末年的子母墓阙,两座阙一高一低,高者4.53米,低者4.35米,相距26米,分别建造在墓门的左右两侧,显示了阙主人的地位和功绩。这对平阳府君阙是稀世珍宝。

七、白鹤梁石鱼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