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蜀道古代大事
公元前316年(周慎靓王五年),传说五丁开凿金牛道后,秦派张仪、司马错从此道进军伐蜀,蜀亡。
公元前220年(秦嬴政二十七年),秦始皇以京都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九条驰道,其中一条出秦岭通往四川的驰道叫栈道。
公元前205年(汉高帝二年),相国萧何发万船蜀米经广元朝天明月峡,危栈阻运粮船,当即组织民工进行整修。
公元5年(西汉元始五年),王莽发动人役修通了从杜陵(今西安市东南)至汉中的子午道。
公元66年(东汉永平九年),世界上人工开凿最早的褒斜道穿山隧道(石门)贯通。
公元63—66年(东汉永平六年—九年),司隶校尉杨涣任职期间,开通褒斜古道。
公元224年(蜀汉建兴二年),诸葛亮为加强西北边防防署,在阴平道四川平武的南坝设江油戍,派重兵把守。
公元225年(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派费祎整修剑南的嘉陵道。
公元226年(蜀汉建兴四年),诸葛亮在金牛道剑门关一带险处依崖砌石门为关,并修阁道15公里。
公元230年(蜀汉建兴八年),诸葛亮为了拒曹兵,命陈式断马鸣阁道上白龙江东岸之粗石栈道,被魏将徐晃击破。徐晃受到曹操的赞扬。
公元231年(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在马鸣阁道上之鲁班峡大高山设厂制造木牛流马。
公元263年(曹魏景元四年),曹魏整修阴平道,凿山通道作桥阁。
同年,魏将钟会从汉中、勉县沿金牛道入蜀攻剑门关。蜀汉大将姜维凭天险拒钟会大军于关外。
同年,魏将邓艾奇袭阴平道,取江油关,沿金牛道破绵竹关,蜀汉亡。
公元506年(北魏正始三年)因南北朝对峙,褒斜道损毁严重,左校领贾三德率刑徒万名、石师百名,历时三年完成修复任务。
公元509年(北魏永平二年),修筑连云栈道,连接褒斜道与陈仓道。
公元624年(唐武德七年),在原傥骆小道的基础上,正式开通傥骆道。
公元715年(唐开元三年),韦抗调任剑南道按察使、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期间,派人在金牛道利州千佛岩一带开山扩修道路,整修朝天段栈道。
公元742—752年(唐天宝年间),唐明皇下令打通涪州(涪陵)至京城长安的通道。此道命名为荔枝道。
公元756年(唐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兵锋直指长安。唐明皇沿陈仓道到汉中,转金牛道到四川避难。
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四川梓州(今三台)刺史段子章谋反,在涪州(今绵阳)自称梁王,致使金牛道交通中断。
公元806—820年(唐元和年间),整修嘉陵道,疏通嘉陵江上游150公里航道。
公元839年(唐开成四年),刘禹锡、石文颖等负责整修川陕驿路“自散关至剑门凿山石栈道千余里,以通驿路”。
公元849年(唐大中三年),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渥等,因褒斜道出现滑坡,交通中断,准奏后,新开文川新路。
公元850年(唐大中四年),山南节度使封敖通牒沿金牛路管界州县、剑南东西两川修复栈道。
公元963年(北宋乾德元年),金牛道入川段阁栈严重损毁,陕西凤州团练使张日军率众历经数年修复。
公元998—1022年(北宋真宗年间),设立管理道路的机构,置驿舍官驿、驿马递铺。
公元1012年(北宋大中祥符五年),金牛道部分路段被洪水冲毁,朝廷下诏“剑州、利州修阁栈路”。
公元1056年(北宋至和三年),利州路转运使李虞卿派人对金牛道旧线路进行整治,从利州至凤州作邮亭、馆房383间。
公元1090年(北宋元 五年),利州路转运使陈鹏撰《九井滩记》,提出凿平嘉陵江大滩境内三处巨石,确保古道水路安全之措施。
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朝廷发布道路植树管理命令,金牛、阴平等古道沿途乡保督促群众于驿路两旁广种松柏。
公元1133年(南宋绍兴三年),利州经略使刘子羽,利用金牛道旧线路上潭毒关的地形,击败金兵。
公元1186年(南宋淳熙十三年),利州桥阁官刘君用率众改修金牛道朝天段的栈道。
公元1174—1189年(南宋淳熙年间),利州提刑张曩容组织民工凿平江中三巨石,使蜀道水路(嘉陵江上游航运)畅通。
公元1197年(南宋庆元三年),剑州武连县令何琰补植剑门一带金牛道的行道树,并立《种松碑》。
公元1235年(南宋端平二年),蒙军从陈仓道、金牛道攻成都,古道严重损毁,嘉陵漕运代替陆栈。
公元1280年(元至元十七年),金牛道广元段毁于蒙宋对抗战争。时任广元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职务的尕尔只,主持整修改造广元北上秦陇的古驿道。
公元1319年(元延祐六年),利州路发动八万军民整治四川官道(即金牛道)。
公元1333年(元元统元年),广元总管府提控案牍李祖仁,组织修复广元千佛崖、朝天峡古栈道工程。
公元1333—1335年(元元统年间),金牛道改新道,即从广元城经东坝、曾家河、两河、石桠栈、七盘关、黄坝驿至宁强。
公元1340年(元至元六年),金牛道改行旧道,即由勉县起,经五丁关、宁强、七盘关、转斗铺、中子铺、神宣驿、龙门阁、朝天驿、石柜阁至广元城。
公元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由于战乱,剑门一带古道遭到破坏,另辟一条潼川支线,从广元经苍溪、阆中、盐亭、潼川(今三台)、广汉绕道至成都。
公元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景川侯曹震派成都后卫指挥 事王清修筑保宁府至汉中驿道。
公元1515—1519年(明正德十年—十四年),剑州知州李璧整修剑门经阆中、梓潼至昭化全长150公里的官道,沿途以石砌路,并植行道树10万株。
公元1581年(明万历九年),四川巡抚张仕佩组织民工整修金牛道朝天关至飞仙关一带道路,将路面改为砭道,同时整治嘉陵江上游航道。
公元1624—1628年(明天启四年—崇祯元年),集中力量整治广元、昭化、保宁、三台、汉州到成都的东川道。
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川陕大中丞贾复汉在川陕驿道七盘关一带煅石开路,建石板大道。
公元1688—1690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二十九年),四川巡抚葛尔图组织民工对剑门一带驿道进行大规模整治:石墙垒埂,安砌护栏,开沟利水,加宽路面,并对险道、旧道进行改造。
公元1739年(清乾隆四年),昭化县令陈馀庆组织群众整修金牛道昭化段。
公元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四川总督李世杰率众对金牛道进行大规模整修,从七盘关至武连县200公里古道改造成土石路面。
公元1812—1830年(清嘉庆十七年—道光十年),先后任昭化、 广元两县知县的曾逢吉倡导在剑门驿道两旁植树30万株。
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广元县范涞清募捐整修七盘关至昭化200余公里驿道。
第二节 蜀道现当代大事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蜀道驿路裁驿归邮,现代邮政代办所和信柜取代了驿站和铺递。
公元1935年(民国24年)9月,川陕公路正式开工。公路从四川成都经广元至宝鸡,全长800多公里。
公元1937年(民国26年)2月,川陕公路通车,川陕两省主席到剑门关主持通车典礼。这是中国西南至西北的一条交通干道。
公元1941年(民国30年),四川省政府先后发布《为保存古物严禁砍伐古柏训令》、《饬转为组设古柏保管委员会并拟定组织规程、保管办法的指令》。
同年,剑阁县政府成立“剑阁县古柏保管委员会”,由县长兼主任委员。
公元1946年(民国35年),剑阁县政府发布《为禁止砍伐损伤夹道古柏仰转饬所属联保主任遵照保护令》。
公元1950年3月10日,剑阁县人民政府发布《严禁放火烧山及砍伐川陕公路剑阁段古柏的通令》。
公元1958年元旦,与古蜀道线路基本平行的宝成铁路(北起陕西宝鸡市,南至四川成都市,全长669公里)正式通车。这是现代化的蜀道。
公元1963年3月21日,朱德委员长在参观蜀道行道树翠云廊时,对松柏常青树(剑阁柏)特别指示:“要保护好这棵树!”
公元1966年3—4月,现代文豪郭沫若在金牛道上先后参观了皇泽寺、剑门关,并为两处古迹吟诗寄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