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前,由康有为幕后策划、梁启超任总主笔的《时务报》,请来章太炎担任撰述。章太炎为人极狂傲,可以从死掉的学者一直骂到后来的民国总统。在《时务报》馆,康派极强势,自然招来章的不满,加上双方从学术思想到政治观点均有分歧,遂至开骂。骂架升级,最终成为打斗。
康派一群人由梁启超带队到报馆,拳击章太炎。章也不是植物人,立即动手还击。梁启超被章太炎狠抽一个大嘴巴。
黄侃武斗吴梅
到了民国时期,章太炎的弟子黄侃,开始在“武斗”中崭露头角,不但继承了其师之小学,还继承了其师之怒火。
黄与词曲家吴梅都在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一日系里于酒家聚会,席间黄与吴一言不合,遂至激辩。口水仗之中,黄侃忽然奋臂攘袖,一掌打向吴梅。吴急闪,未中,旋回敬一拳。两人于是起身离席,准备大打一场,被同事们拉住。
火爆青年陈独秀
青年时代,陈独秀与革命党人吴樾争夺刺杀满清五大臣的机会,竟至于扭作一团、满地打滚。疲甚,吴问:“舍身一拼与艰难缔造,孰易?”陈答:“自是前者易后者难。”吴对曰:“然则,我为易,留其难以待君。”遂作易水之别。后吴在炸弹行刺中当场殒身。
后来,陈独秀在八大胡同与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葬送了他在北大文科学长的前途。
熊十力、废名互掐
熊十力早年曾入陆军特别学堂习武,参加过武昌起义,任过军政府参谋,因此文心之外,犹裹有武气。熊十力一生中与人打架数次,其中最著名的是与诗人废名(冯文炳)之战。
废名和熊十力都研究佛学,常为此争论,邻居也习惯隔墙听到两人的高声辩说。有一天辩论声戛然而止,旁人好奇,过去一看,只见两人竟打起来了,因为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所以都发不出声音。两人虽有皮肉伤,但感情不伤。(摘自《老年生活报》)
标:敢于顶撞林彪的秘书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林彪几乎每年冬天都到广州过冬,一住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两个月以上。为此还给叶群在广州市政府安排了个副局长之职,林立衡、林立果姐弟则在军区大院对面的八一小学随读。
1958年12月,林彪又一次全家南下,先在广州住了几天,林彪夫妇又去海南岛最南端的榆林要塞区大院内的元帅府住了一段时间,新年过后回到广州,住在白云山军区鸡颈坑招待所一号楼。林彪当时已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在党内位列第六,但由于他当时还在养病,中央对他并无明确分工,所以他只配了一名秘书。
这位秘书姓W,来自上海警备区,主要负责收收文件,管管林彪的日常生活,基本是个行政秘书。1958年在彭德怀元帅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期间,我曾同他打过一次交道,印象一般。林彪身边没有年轻的女工作人员,但有人向林彪反映,在海南时,这位W秘书同招待所的女工作人员有些轻佻表现。
林彪历来沉默寡言,秘书的事情都是交由叶群来管,但这次不知怎么来了兴致,他把W秘书叫来,提示他最近“有些轻浮的苗头”,希望他多加检点。
应该说,林彪的讲话还是很有分寸的:第一,他用“轻浮”而不用“轻佻”,问题的性质便有所不同;第二,只是“苗头”,还未成为事实。
不料,这位秘书的反应令所有知道此事的人们都深感震惊和不解,他忽然高声喊道:“你诬蔑!”
林彪完全没有料到,他这个当年的百万大军统帅竟会遭到一个小秘书的顶撞,他愣了一下,便气急败坏地大声申斥:“你,你还不接受教育,你走吧,不要在我这里工作了!”
哪知道,这位秘书又回敬了一句让林彪怎么也想不到的话:“你不是国防部长,你没有这个权力!”
林彪完全被气昏了,几十年来,在党内军内,哪有人敢对他如此放肆!他再也说不出话来,只是手指着W秘书:“你,你,你快走!”
林彪和W秘书的高声争吵,惊动了一号楼的所有工作人员,大家纷纷跑来。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临时派来的保卫干部陈维纲把W秘书拉出楼外,批评了他,并赶紧向上汇报。
叶群在安慰了一阵子气得发昏的林彪之后,也向军区首长通报情况。此时,司令员黄永胜正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主持军区日常工作的是政委刘兴元。在向刘兴元简要通报了情况之后,叶群提出要军区为林彪另外选调一位秘书。刘兴元不敢怠慢,指示军区政治部干部部立即把几个最拔尖的秘书的档案给叶群送去,供她挑选,其中就有关光烈的档案。他的档案一下子被叶群看中。就这样,关光烈当了林彪的秘书。
(摘自《南方周末》迟泽厚/文)
标:斯诺文章失实惹怒宋庆龄
1958年,美国兰登出版公司出版了斯诺的《复始之旅》,书中详细记述了他与宋庆龄、甘地和罗斯福等人的交住。
关于宋庆龄离家赴日的问题,斯诺是这样写的——宋庆龄说:“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我去日本,想把我锁在屋子里。我从窗户里爬了出来,在女佣的帮助下逃了出来。”我们在很多书籍上都能看到的关于宋庆龄如何被父母锁起来,如何从家中爬窗出来,赴日本和孙中山完婚的戏剧化过程,大多来自于斯诺的这本书。而对这样的说法,宋庆龄在给友人的信里面驳斥说这是斯诺自己虚构的想象!
宋庆龄说:“我的父母也不是那么愚昧、冷酷!可怜的埃德加,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制造这样的谎言,就为了给他的书制造轰动?”“但是他们从没有‘把我锁起来’!我离开家乘轮船,在一个同志和他女儿的陪同下去日本。那时是早晨6点,我父母还没醒。那才是事实!”
斯诺写蒋介石在孙中山去世以后通过一个中间人来向宋庆龄求婚,“她认为这是政治,不是爱情,拒绝了”。宋庆龄对斯诺的这一描述非常恼火。认为斯诺没有尊重事实,这么写的主要目的就是激起人们对这本书的兴趣。她说:“好像如果是‘爱情’的话,我就会接受他的求婚一样!这是对我多么卑鄙的论断啊!”
那么,蒋介石到底有没有向宋庆龄求过婚呢?从宋庆龄给友人的另外一封信中,笔者找到了答案。宋庆龄提到曾经写过史迪威将军的芭芭拉·塔奇曼在书中写道:“蒋介石曾经‘通过中间人’向她求婚,但是被她拒绝了”,宋庆龄说:“我们从没有这种事。更不要说我们政治上是对立的了,却还是有这样荒谬的说法!塔奇曼访问过我,但是那个时候我没有看过她的书,不然一定让她立刻删除那些不真实的言论。我不知道你是否要在香港见她,如果见她,请提一下我读了那几个特别的段落后感到很震惊,要求她立刻改正。因为她在旅行,我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联系到她。”
斯诺以对话形式写宋庆龄说“举行基督教葬礼是孙中山的愿望”,宋庆龄对此予以否认。
早在1966年4月13日,宋庆龄在给爱泼斯坦的一封信中就写道:“曾经有过一种谣传,说孙中山在弥留时要求把他葬在一处基督教公墓并由基督教会主持葬礼。这完全是假的。孔祥熙和孙科听了许多朋友的话,曾坚持要在协和医院小教堂举行一次基督教追思礼拜,藉以证明孙中山不是一个布尔什维克。”可见,当时在协和医院教堂里做的是礼拜,并没有行宗教葬礼。
宋庆龄在给友人的信中多次提到斯诺夫妇拜访她的时候,她曾经谴责斯诺书中的这些错误。斯诺也承诺做出修改,并将写信给出版商,删除新版中的不实之辞,当时路易·艾黎和马海德都在场,可以作证。
不知是因为斯诺正受癌症的折磨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原因,没能履行他对宋庆龄的承诺,没有公开的道歉,没有改动,宋庆龄对此非常恼火。宋庆龄认为,即使是要对出版商采取法律手段也在所不惜,因为他写的东西被很多人奉为“事实真理”。
1972年2月,斯诺因为癌症去世。虽然宋庆龄对这本书有诸多不满,但是这并不影响她与斯诺的友谊。宋庆龄向斯诺夫人发去了唁电,并参加斯诺的追悼仪式,还撰写了《纪念埃德加·斯诺》的文章,对斯诺在加强美中友好方面的突出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摘自《文史博览》郑培燕/文)
标:乔冠华四处墓葬之谜
苏州城西20公里地有个东山镇,镇西10多里地有个槎湾村,村前临太湖处有座湖沙山,山上有个当地政府建造的“华侨公墓”。沿公墓山道攀登向上越27级,右侧一片绿荫森森的松柏林间,有一片占地约16平方米的砖块竖砌铺就的墓地。
这便是当年曾在我国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外交部前部长乔冠华的人生最后归宿。
令人诧异的是,除了上述墓冢,如今在江苏省长江北面的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畔、在苏州东山镇杨湾村的华侨公墓二区里、在上海青浦区的福寿园中,也都出现了乔冠华的墓。乔冠华之墓分为四处出现在大江南北,这是怎么回事呢?个中又都藏有什么谜呢?
英魂难以归故乡
1983年9月22日10时03分,乔冠华在北京医院溘然长逝,其骨灰盒仅在八宝山公墓里存放了3天,便由其夫人章含之取回,安放在她的卧室里一年多。
1984年12月7日,章含之怀着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来到乔冠华的故乡江苏盐城市建湖县,找到有关部门,希望协助解决乔冠华的最后归宿问题。当时,章含之来到盐城市政府后,乔冠华的侄儿乔宗连在宴请章含之的同时,也邀请了盐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可是他们一个人也没有出席,只是让已退居二线的老领导到场尽了一下地主之谊。章含之觉察到了盐城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后,连乔冠华安葬故乡的事情都没敢提,只在盐阜宾馆住了三四天后,就于12月10日和乔宗连一起含泪回了上海。
但是,乔冠华终究要有个归宿的,他的魂魄究竟该安息在哪里呢?一番思考后,章含之想到了苏州,想到了远在那里的丈夫早年的生死至交李颢医生。苏州的吴县东山镇是个濒临太湖的半岛,那里山明水秀,当是乔冠华理想的归宿。
于是,1985年新春一过,章含之便来到苏州,找到时任苏州市医学院教授的李颢,把她的想法告诉了他,请他先去吴县县委投石问路。没几天,李颢夫妇即根据章含之的要求,来到吴县县委,找到了时任吴县县委书记的管正,转达了章含之的想法。
管正完全理解章含之心中的想法,他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章含之的要求。就这样,乔冠华的人生最后归宿落实在了东山镇槎湾村的华侨公墓。
墓葬三地皆荣幸
18年的岁月磨洗,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开放,乔冠华故乡人民对乔冠华的怀念之情被重新唤醒,希望乔冠华魂归故里的要求也越发强烈。为适应不断增长的旅游需要,使乔冠华的故居与墓地融为一体不致缺憾,所以,当地政府向上级部门提出了把乔冠华之墓迁回故里的要求。
但是,乔冠华的墓地当时是在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在苏州吴县领导的勇敢支持下选定的,现在要把它迁回故里,虽然并无不妥,但有违人情。为此,征得章含之同意,报请江苏省政协协调后,大家一致达成了在把乔冠华之墓迁移其故里的同时,保留东山镇华侨公墓中的乔冠华墓的共识。
2004年清明节前夕,位于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的乔冠华之墓落成。
那乔冠华的墓地又何以在2008年的清明后,再次出现在苏州太湖东山镇杨湾村的华侨公墓二区了呢?
这是一个新墓。与过去不同的是,1983年章含之为夫君建立在槎湾村的那个墓地是乔冠华的单穴墓,而现在,这个建立在离槎湾村不远的杨湾村的新墓,则是乔冠华与发妻龚澎的合葬墓。这个迟来的合葬墓,是乔冠华与龚澎的女儿乔松郁2008年清明节建立的。
就这样,在大江南北,出现了三处乔冠华之墓。
然而,有熟知上海市福寿园情况的人们却疑惑了,因为在那里也有着一座乔冠华的墓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墓葬四处传新奇
上海福寿园浓缩了上海地区近百年的历史,是一个人文纪念公园。这里安息着已过世的潘汉年、曹荻秋、汪道涵等上海市领导,还有蔡元培、章士钊、阮玲玉、陈洁如等历史名人。2002年春天,福寿园向章含之提出了在该园建立一座乔冠华陵墓的建议。这时,章含之已年逾七旬,囿于年龄与身体等条件,她对每年清明节前往远在太湖之滨的东山祭扫乔冠华之墓已感到力不从心,同时,她也有在百年之后与乔冠华一起相聚在她的出生地上海的愿望。所以经反复考虑,她采纳了福寿园多次向她提出的建议。
2003年3月31日的上午,我国著名的外交家乔冠华的铜像与墓碑在这里落成。
(摘自《档案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