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巴塘县境内,我们又远远地落在了车队后面,因为路边的温泉吸引了我们。巴楚河在路边静静地流淌,下车就能感觉到阵阵热气扑面而来,有几眼温泉发出巨大的声响,向上喷射着热水。据说这条河附近大大小小的温泉有上千眼,是四川省地热资源最丰富之所在,堪与西藏羊八井媲美。当地人传说,位于巴楚河左侧岩石中的“虎头温泉”就是格萨尔经常沐浴的地方,用这些温泉沐浴后可强身健体。我们当然也一洗为快。
我们还隔河见到了一座挺立在山谷中的八角碉楼,约有10米高,已有部分坍塌。当地人介绍说,这种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碉楼以前在当地有很多,但后来由于人为破坏和地震等原因,只有这一座相对完整了。它建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降(jiànɡ)岭交战时期,是降国进攻岭国的哨所和烽火台,相传这里是岭国大将多吉辛巴擒获降国主将冲玉拉妥吉的地方。
汽车驶进一片草原后,有许多岔路口摆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以为迷路的时候,远处的大山中下起了大雨,而落阳的余晖斜打在雨帘上,形成三重明亮的水线,场面蔚为壮观。
待我们到达海拔3800的措普沟,已是暮色沉沉。措普沟所在地是一大片草地,旁边就是被誉为人间仙境的措普湖,巍峨雄伟的格萨甲博神山、端庄秀丽的珠姆神山守望着它们。据说,山顶那颇似一位将军的大石就是藏民传说中的格萨尔王,他的身侧站着的是他的王妃珠姆,看上去真是惟妙惟肖。
晚餐时,我们席地而坐,品尝藏族牧民们的手艺。我边吃边看着天空,突然一道彩虹挂上山尖,我失声惊叫:“快看,彩虹!”大家一阵手忙脚乱,欢呼声中照相机、摄像机全部对准了天空。七八分钟后,这道彩虹才慢慢消融——这真是一个绝好的礼物!
晚餐后,草地上的巴塘弦子篝火晚会开始了。巴塘弦子是很出名的,它的全称叫“嘎谐”,意为“圆圈舞”,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54年,巴塘弦子就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节目参加在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毛主席的光辉》《洗衣歌》等许多歌曲都是由巴塘弦子的词曲编创而成。
一队手持羊皮胡琴的牧民领头演奏了一遍曲调,随后舞蹈的姑娘们在胡琴的伴奏下,围着篝火绕着圈子,边舞边唱。先是轻歌曼舞,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将舞蹈推向高潮。优美的旋律如此反复10多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4位记者在帐篷边上碰到3位藏族姑娘,便邀请姑娘们带我们去看夜色中的措普湖。她们说,湖里的鱼不怕人,只要喊一声,就会游到岸边来。果然如她们所说,当我们喊着“呜——”时,大群的高原裸鲤和细鳞花鱼游向岸边,甚至来亲吻我们的手指。藏族姑娘们站在湖边轻柔地为我们歌唱,她们说不能放声高歌,怕惊动了湖中和山上的女神。
半夜1点多,从湖边回到营地,篝火旁的牧民依旧在兴致高昂地唱歌跳舞,看来他们是要跳个通宵了。
这个快乐的民族!
之八:大草原上可爱的人
2002年6月24日
早上起床后,天竟大亮!帐篷里已无他人,大概大家都去湖边拍照去了。
头依然有点晕,早饭也不想吃,便提着相机去湖边走一走。美丽的措普湖在蓝天、白云、雪山的映衬下,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是那种清纯、圣洁的美。
在这片圣湖的周围,也有许多格萨尔王的传说。在绕湖而行的路上,有两块大小不一的经卷石,相传小的是格萨尔王用来镇压妖魔的,大的则是岭国的镇国之宝《十二部经卷》;路边还有一块闻名藏区的“磨剑石”,石头上有一块长约半米的磨印,相传格萨尔王在此磨砺“东穆康松德哇”神枪、“无敌智慧”宝剑;据说这片大草原还是降岭大战时格萨尔王的兵地,流传着格萨尔王的俄朵石、珠姆寻马、劈石鼓士气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我转到措普湖向外流水的源头处,发现一群喇嘛正在沐浴,而不见了的同伴们也正在此处洗澡。经不住他们的盛情,我顾不得正感冒着,也跳进冰冷的溪流中,洗了个舒服的凉水澡——可能是以毒攻毒之效,要不就是这湖水真的是“圣水”,到了晚上,我的感冒竟然好利索了。
我信步走到牧民的帐篷间,他们正忙着为他们漂亮的马匹装扮,准备午后的赛马。一位60多岁的老牧民只因为我称赞了他漂亮的白马,就不由分说地把我拉进他的帐篷,倒上满碗的酥油茶,乐呵呵地看着我把它喝完。他并不富裕,虽然以前曾经有过100多头牦牛(他的几乎全部财产),但几年前的一场大雪使他的财产只剩下了一半。他说,去年他们全家人挖了一斤虫草,也卖了六七千块钱,生活过得很好。
午餐后,甘孜州委副书记泽波为杨光(四川新闻网记者)和我安排了一辆越野车,去参观附近的海子,还派了一位名叫四朗拉姆的姑娘为我们作解说。交谈中得知,四郎拉姆就是我们昨天经过的温泉附近一所小学的教师。
那两个不比九寨沟的水逊色的海子——志玛拥措、康珠拉措,也是美得让我按下了不知多少次相机快门。而这两个海子与雪山之间的措普寺,则是金碧辉煌,经幡飘飘,法号阵阵。这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内有僧尼百余人,周围是大片的森林,各种小动物嬉戏其间,其宁静之境让人神往。
我们还在格聂山的巨石下发现了许多洞窟,据说其中那个洞顶摆着3块石刻的洞窟就是格萨尔王征战时歇息的“修行洞”。拉姆说,现在这里仍不时有居士前来修行。
离开草原前,我送给四郎拉姆一本杨嘉铭教授新编的《雪域骄子——岭·格萨尔的故乡》,以示谢意。结果,她跑回帐篷不久,拿来了一串玛瑙珠,说是她自己一直戴着的,一定要送给我,让我转送给我的女朋友。我推辞不掉,只好忐忑不安地收下了这贵重的礼物。
一路上看着手中的玛瑙项链,心中只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从灰色的城市氛围里来到纯洁的雪域高原,我已经无数次被这个顽强生活在雪山、草地上的信仰神灵的民族所感动——大草原上这些可爱的人啊!我们只能从一群可爱的人中走向另一群可爱的人,从一个县赶往另一个县。下午又奔波了150公里,目标是“世界高城”——理塘县。这个县的县城是四川最高的城,海拔4014米,也是我们这一路上最高的住宿地点——幸运的是,抵达县城时,我没有任何不适,感冒也被抛在路上了。
之九:从理塘到稻城
2002年6月25日
理塘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第七世达赖?噶桑嘉措、第七、八、九、十一世帕巴拉呼图克图(其中第十一世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郎杰)、第一至三世香根活佛等高僧大德。
理塘在藏语里称为“勒通”,即平坦、纯净如铜镜般的草原。所以,当我们见到康南第一峰——格聂圣山下广阔无垠的毛垭大草原,心里也感觉更加开阔起来。
整个上午,参观康区最大的黄教(格鲁派)寺庙长青春科尔寺,它是明朝万历八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创建的。难以想像的是,这座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寺院里僧侣竟达4300多人,常驻的也有800多人,无怪乎被称为“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这座寺庙以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精美绝伦的雕塑、浩瀚的藏书等成为当今藏族宗教、文化和艺术的宝库,不是佛教信徒的我们,参观之后都感觉乃是一大幸事。
不多言表。午饭后还是赶路——148公里外的稻城我早已心向往之。当然,途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参观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稻城古冰帽”。在稻城北部方圆3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145个大小海子(高原湖泊),所以此地又名“海子山”,这种十分罕见的地质景观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留给人类的奇迹,只让我有一个念头:天之造化!那遍地散落的巨石都是古冰川的杰作——第四纪冰川那摧枯拉朽的气势如今已凝固为永远的苍凉,从巨石那无语的诉说中,我们仿佛还能触摸到远古的脉搏,感受到时间以及宇宙的浩瀚和空旷。
因为前些天我们的车一直落在后面,而今天中午我们又是最后出发的一辆车,所以司机赵勇踩足了油门一路狂奔。抵达稻城县界,竟然没有看到“大部队”,只是与前来迎接的稻城县县委书记一行迎面相遇。过了约摸20分钟,车队才从我们后面赶上来。州委泽波副书记笑呵呵地给我们的司机赵勇扣了一顶“大帽子”:“消极北上,积极南下!”——唉,竟“犯”了与张国焘同样的“路线”错误了!原来,专家们途中拐到一条小路上考察一处遗址去了。
队伍汇合后,先参观了一处格萨尔遗址,是路边山崖上几只红色的鹿画像。传说格萨尔王的一位大将被敌兵追杀至此,幸得一群鹿相阻,才得脱身,而鹿则被敌人射杀,这位大将于是在此处画了这幅血画以示感激。现在当地藏民还把它作为一种图腾来崇拜。
接下来是参观稻城县桑堆乡的白教喇嘛寺——苯波寺。这座寺庙依山而成,建于1169年,寺名意为“丛林深处有老虎的地方”。
我在寺门外拍摄转经筒时,寺中一位名叫巩木电珠的小喇嘛因对我的相机和手提电脑产生了兴趣,所以自告奋勇地帮助我提电脑,并要求为我带路。他在寺中学习藏语,也会说汉语,而且能勉强用汉语写出自己的名字。
巩木电珠带领我拍摄了寺院里念经的喇嘛、经堂大门两侧的四大金刚、跳神用的面具、没有完成的佛像泥胎……他还指着寺庙下方的小村子告诉我,他的家就在下面,只一会儿就完全把我当作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最后是参观当地干部群众自办的旅游接待点。这几年稻城旅游持续升温,政府号召当地干部办起了不少“农家乐”。我们参观的“喜波热藏家庄”是一位退休干部开办的,因为生意不错,正在扩建中。另一家“德西藏家楼”是邮政局的女干部格绒家的,因为和丈夫都要上班,所以以每年五万元的租金包出去了,生意挺红火。
夜宿稻城县政府招待所。我们一大群球迷已经落了几场球赛了,今天终于赶上了韩国对德国的下半场比赛。
之十:最后的香格里拉
2002年6月26日
一路走来,关于格萨尔的遗址看了不少,还听了许多与格氏相关的传说,这都是人文方面的。今天呢,终于来到“人间仙境”——最后的香格里拉——亚丁。
亚丁景区深深地掩蔽于群山和原始森林的怀抱里,海拔3700米,距离稻城县城110公里。因为一路上都在修路,我们走了四个多小时。几个月后路修好了,想必只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了。
在景区接待点匆匆午餐后,每人由一位牧民牵着马,我们骑马进山。
奇特的是,路边全是白色的石头和片石垒起的嘛呢堆,想必之前已有数不清的朝圣者一路走上去,一边捡起白石头堆在一起,向神山圣湖表示他们的虔诚。
亚丁自然保护区藏名为“捻青贡嘎日松贡布”,是“三怙主雪山”之意,也就是说这十三万多公顷的地域内有三座雪山。它们呈“品”字形排列,相传十一世纪时著名的莲花生大师分别为其命名: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海拔6032米;南峰央迈勇,意为文殊菩萨,海拔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意为金刚手菩萨,海拔也是5958米。这三座雪山被记录于藏传佛教的经文中,地位尊崇,并绘成唐卡,在整个藏区声名远播,从而成为佛教弟子精神上的理想境界,故来此朝圣和转山者世代不绝。1926年,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四年中连续两次来到这里,围绕雪山探险,并把文字与图片刊载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一生当中至少来一次贡嘎日松贡布转山朝觐是每一个藏人的心愿。”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厌烦了城市的天空,希望追寻一片清静的“人间仙境”时,亚丁——这片被称为“人类最后的香格里拉”的圣地,可能也真的是抚慰心灵的最好所在了。
进山的路只有一条,深隐在原始森林中,是向上而行的曲折小径,也只能步行或骑马,这样挺好。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被拒之山外,对于这片最后的净土倒是好事。
我无法细细描述亚丁的美与神奇——或者说是因为自私,想把这“香巴拉王国”的雪山、冰川、森林、峡谷、草甸、湖泊……深深根植在自己的记忆里,也作为自己灵魂的最后寄托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