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90800000012

第12章 帝王气象·用则满目俊才,弃则满地糟糠

【引言】

俗话说:“洗澡不一定要去江海中,只要能洗去污垢就行;马不一定要是千里马,只要它善跑就行;用人不一定要求贤德,只要他懂得道就行;娶妻不一定要出身高贵,只要她守贞节就行。”为什么这么说呢?用人以才,不用其德,用人以德,不用其才,这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论的。

更有甚者,感叹自己的身边无才,有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因为自己水平太低,不能发现和使用人才。

【事典】

鲁仲连对孟尝君说:“您说您重视人才,其实不是这样。”孟尝君说:“那是因为我没有得到人才的缘故。”鲁仲连说:“您马厩中的上百匹马,没有一匹不是身披绣衣、吃精料的,难道它们都是千里马?后宫中的十个妃子,都身穿绫罗绸缎,吃美味佳肴,难道她们都是西施?美女、骏马要用现在的,而人才为什么一定要用古代的呢?所以说,您说您重视人才,其实不然。”

淳于髡对齐宣王说:“古人喜欢马,大王也喜欢马;古人喜欢美味,大王也喜欢美味;古人喜欢美女,大王也喜欢美女;古人喜欢人才,大王却偏偏不喜欢。”齐宣王说:“国家没有人才啊。如果有人才,我也会喜欢他们。”淳于髡说:“古代有千里马,现在没有,大王从众多的马中选出好马,这说明大王是喜欢马的;古代有人喜欢吃大象的胎盘,现在没有,大王从众多食物中挑选出美味佳肴,这说明大王是喜欢美味的;从前有毛嫱、西施,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众多美女中挑选丽人,这说明大王是喜欢美女的。大王一定要等尧舜禹汤时的人才出现,才去喜欢他们,那么尧舜禹汤时的人才,也不会喜欢大王啊。”

张敞在《与朱邑书》中说:“饥饿的人吃糟糠都感到好吃,吃饱了的人吃美味佳肴也感到没味。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有还是没有。从前陈平虽然贤明,必须通过魏无知才能得到任用;韩信虽然有奇才,必须依靠萧何才被信任。所以每个人才的发达都要有一定的时机。如果要等待古代的英才,必定要像吕望那样的人推荐他,那么这些人也不须要通过您来求得重用了。”

《淮南子》中说:“要等待有飞兔这样的骏马才驾车,那世上的人就不能乘车了;要等有西施这样的美女才娶妻,那终身就别想成家。不要坐等古代的英才出现,您只要对现有的人才充分加以利用,那么,手下的人才就足够多了。”俗语说:“美玉做的船和桨,没有渡江的功用;金玉做成的弓弦,没有射箭的功能。因此品德高尚而不善于处理政事的人,不是拨乱反正的人才;温文尔雅而无治理国家才能的人,不是辅佐帝王的人才。”何以见得呢?魏无知把陈平推荐给汉王刘邦,刘邦任用了陈平。周勃和灌婴说陈平的坏话说:“陈平和他嫂子私通,还接受过贿赂。”刘邦责备魏无知,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听说的是品行。现在如果有像尾生一样坚守信约的人,却对战争的胜负毫无作用,陛下会重用他吗?现在楚汉相争,我举荐有奇谋的人才,只考虑他的计谋确实对国家有好处而已。陈平与嫂子私通,接受贿赂,又何必因此而怀疑他的才能呢?”汉王说:“您讲得好。”

宋燕做齐国的宰相,遭到罢免后,回来对他的大夫们说:“有谁愿意跟我去投奔其他诸侯吗?”大家都整齐地站在那里,谁也不回答。

宋燕说:“可悲啊!为什么士大夫容易得到却难以任用呢?”陈饶说:“并不是士大夫容易得到却难以任用,是您不善于用他们啊!您不善于使用他们,士大夫就会愤愤不平,这是您不会用人的过失,您反而责怪他们。”宋燕说:“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陈饶回答说:“士人连三升粮食都领不到,而您养的鸟却有多余的粮食,这是您的第一个过错;园子里的果子很多,后宫的妇女们互相投掷果子玩,而士人却连一个都尝不到,这是您的第二个过错;漂亮的绫罗绸缎堆在屋里都腐烂了,士人却得不到一件,这是您的第三个过错。财物是您所轻视的,而对于死,却是士人所看重的。您不能给予您所轻视的财物,却要求士人们献出他们珍重的生命,这就好比把这些士人像铅做的刀子一样存放着,却要把他们当做干将那样的宝剑使用,这不是太难了吗?”宋燕承认说:“这确实是我的过错啊!”

黄石公说:“品行高洁的人,不能靠爵位、俸禄来吸引;坚守节操的人,不能靠威胁来使他屈服。招引品行高洁的人,要注重礼节;招引坚守节操的人,要重视道义。”何以见得呢?郭隗劝说燕昭王的话就是很好的说明,郭隗说:“称帝者与老师相处,称王者与朋友相处,称霸者与臣子相处,亡国者与奴仆相处。如果礼贤下士,虚心求教,那么就会得到强于自己百倍的人才;如果主动求贤、虚心求教但不能持久,那么就会得到强于自己十倍的人才;如果人家主动前来,自己才去迎接,那么就会得到才能与自己差不多的人;如果高高在上,对人颐指气使,那么就只能得到做差役的人;如果放纵暴戾,动辄打骂,那么就只能得到做奴隶的人了。”这是古代招揽人才的办法。

黄石公说:“吸引人才归服靠的是礼义,激励勇士去死靠的是赏赐。只要明确了礼义和赏赐,所需要的人才就会到来。”何以见得呢?魏文侯的太子向田子方行礼,田子方不还礼,太子很不高兴,对田子方说:“不知道是贫贱的人傲慢呢,还是富贵的人傲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傲慢啦!富贵的人怎敢傲慢呢?国君傲慢就会失去国家,大夫傲慢就会失去封地,而贫贱的人傲慢却不会失去什么,如果不顺心了穿上鞋就走,到哪儿还不是一样的贫贱?”

《论语》中说:“眼力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同样的东西,听力相同的人才能听见同样的声音。同心同德的人没有见面相互也会感到亲近;声音的频率相同,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互相呼应。”韩非子说:“志趣相同才会彼此欣赏,志趣不同就会互相排斥。”何以见得呢?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您难道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吗?为什么大家都这样不称赞您呢?”宋玉回答说:“鸟中有凤凰,鱼中有巨鲸。凤凰一飞,冲上九万里云霄,翱翔于太空之中,那笼中的鹌鹑怎能与它一样知道天有多高?鲸鱼早晨从昆仑出发,晚上在孟津休息,那小水池里的小鱼,怎能与它一样知道海有多大?所以不单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鲸,士人中也有与凤和鲸一样的人啊。圣人有非凡的抱负,远远超过一般的人,那些世俗的人,又怎么能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评议】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用则满目俊才,弃则满地糟糠的情况是极多的。盛唐之盛有二,一是锦天绣地,二是满目俊才。无锦天绣地,怎显盛唐之盛,无满目的俊才,又怎得锦天绣地。上面引自《长短经》的事例固然有代表性,但似乎还都不如唐朝名相马周的“发迹”史更能说明唐朝之盛的原因。

唐太宗贞观五年,天下大旱。有一段时间,唐太宗李世民浑身燥热,坐立不安。按传统的老规矩,认为这一定是朝廷政治出了问题导致的,所以上天才会示警,要求皇帝检查自己是否有什么过错。所以唐太宗便颁布诏书,令文武百官上书,允许畅所欲言,揭露、指责皇帝和朝廷的一切毛病。

对于官员们来说,这是一次显示才干的好机会,于是纷纷上书,奏章雪片般地飞入皇宫。却有一位官员抓耳搔腮,十分为难。原来,这人是中郎将常何。常何是个武夫,虽然官职不小,但没有文化,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对朝政有些不同的看法,也写不出来,连怎么说也不知道。出人意料的是,唐太宗不久即收到常何的奏章。他知道常何写不出什么来,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还是漫不经心地打开看了,谁知马上被其中洋洋洒洒的议论吸引住了。文章写得极有条理,批评和建议罗列了20多条,都是很中肯、很有价值的。唐太宗很兴奋,又很奇怪:常何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能耐?随即传旨宣常何上殿。

常何也不知是福是祸,见到皇帝十分紧张。太宗问道:“这奏章很好!是您写的吗?”常何心里舒了一口气,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哪有这个本事!是我的门客马周替我写的。”

马周是山东人。从小孤独一人,贫困潦倒,他曾经流落新丰,在集市上酣饮,但无人能够理解他的才华。前些日子流浪到长安,寄居在常何家中作门客。

那天,见常何在室内发愁,便进去问他自己能帮些什么忙。问明情况后,便答应立即代他起草了那个奏章。

唐太宗是个十分爱才的皇帝,连忙召见马周。等了一会儿不见来,非常心急,又一连派出使者催促。马周进来后,同唐太宗进行了一番交谈,唐太宗简直心花怒放,立即让他在门下省任职。后来,马周步步高升,最后成为宰相,名彪史册。常何也因此而得福,皇帝也没亏待他,唐太宗因为他实事求是,让他得到了马周这样的人才,便赏赐给他三百段绢帛。

然而,话又说回来,马周的命运毕竟是个别的,怀才不遇才是普遍的。中唐诗人李贺一生潦倒,他十分羡慕马周,在一首著名的诗里歌咏“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希望自己也能像马周那样有朝一日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然而,最后还是在无限的郁闷中赍志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