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比批评更重要
903000000007

第7章 包容他人化解矛盾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倘若不能宽容他人,那么他人也很难与你相处,最终会导致关系不和谐,结怨成仇。而真正的聪明人,不仅会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人,也会用柔中有刚的方法妥善解决矛盾。

包容避免没有意义的争论

包容使被踩扁了的紫罗兰在鞋底留下淡淡花香,给人们以温暖和感动;包容使骄傲自负的廉颇负荆于蔺相如,缔造了“将相和”这一美谈;包容使林肯面对别人的讽刺给予谦让的微笑,也最终成就了他光耀千古的人生。包容是一种胸怀,包容是一种涵养,包容是一种力量。生活需要宽容,人生欢乐之花需要宽容的春雨甘露来浇灌和滋润,繁琐的生活需要包容去调和。包容能够避免许多没有意义的争论,使人们在心平气和中感受人生的愉悦。

朱德同志有诗曰:“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包容就是一种高境界、高风格,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真实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出一个人将来会否有所作为。《尚书》中说:“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太平御览》中有这样的话:“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清人金缨有言:“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懂得包容的人必是大度之人,他们凡事不斤斤计较,处处谦虚礼让。懂得包容的人必是淡然的人,不固执己见、不钻牛角尖,不会为了一些问题与人争辩不休,由此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没有意义的争论,并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佩。

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售票员看到后走上前去微笑着对他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和大家的身体健康,请您不要随地吐痰。”没想到,那位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为自己的错误行为道歉,反而气势汹汹地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最后还当着售票员和众乘客的面狠狠地向地上连吐几口痰。那位售票员是个年轻的姑娘,面对男青年的无理取闹和蛮横不讲理,气得她面色通红,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

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的是为售票员打抱不平,批评那个不讲道理的男青年,有的是凑热闹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有人悄悄地说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儿在车上打起来。大家都认为接下来必定会有一场“热闹”的争吵,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只见那位售票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擦了一下红红的眼睛,扭头对大伙说:“没什么事了,请大家都回座位坐稳了,以免摔倒。”随后,她从口袋里拿出手纸,走到男青年面前,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桶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卖票。

看到姑娘这一举动,所有人都愣住了,车上顿时鸦雀无声。那位本来得意洋洋、吊儿郎当,准备再吐痰的男青年仿佛舌头突然短了半截似的,脸上的表情也不自然起来。过了一会,车到站了,在车还没有停稳时,那男青年就急忙跳下车,头也不回地大步走起来,但刚走了两步,又突然折回来,跑到车窗外对售票员喊了一声:“对不起!我错了。”那位售票员姑娘还是什么也没说,只轻轻地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就继续平静地卖票了。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售票员不简单,没说几句话就将那个人给制伏了,大家都为这位宽容待人的售票员投去了赞许的眼光。

在繁杂琐碎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无理取闹、蛮横无理,甚至是心存恶意、故意寻滋闹事的人。每当遇到这样的事,常让人觉得难以忍受,于是就开始了一场毫无意义的争吵,甚至动起手来。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会给自己带来无谓的坏心情和不必要的麻烦。假若能够像那位售票员一样,用宽容之心去对待和处理那些无意义的取闹,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事情,得到大家的赞许,还能够让那些无理取闹的人自惭形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这可比单纯的争吵效果要好的多。

试想,如果售票员与那位男青年吵起来,甚至对骂或动手,固然她是有理的,可是结果对她有什么好处呢?对那个男青年有什么教育意义呢?即使处罚了那位男青年,她充其量表现出的也只是勉强尽了一个普通售票员的职责;而包容地去处理事情,则取得了道德上、人格上的胜利,不仅避免了一场毫无意义的争论,还震动了那位男青年麻木的心灵,使他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之妙法吗?

包容的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能够用宽广的心胸去容纳、去理解,不斤斤计较、不争强好胜做无意义的争论,给他人以平易近人、可敬可佩之感。这样的人,人们就乐于与其接近,愿意与其共事,心折气服。相反,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凡事争强好胜、强词夺理,他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必然落得个孤家寡人、一事无成的下场。

小杨是一家企业老总的助理,平时工作积极勤奋、做事雷厉风行,自认这次委任人事经理一职非他莫属,但当工作人员把选票结果公布出来时,他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因为选举结果竟然是才智、能力远不如他的小李当上了,为此小杨很是气愤和不解。后来还是一个同事告诉了他,他没有被选上的原因,因为他太争强好胜,死钻牛角尖,凡事都要与人争个高下,没有宽容之心,即便他能力很强,大家也是对他敬而远之。

相反,那个小李虽然才智、能力不及他,但人家待人宽容友善,与公司同事关系都很融洽,大家都觉得小李做人事经理更合适,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听了这位同事的一席话,小杨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为人处世态度,觉得自己都不会喜欢和自己这种人处事,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包容,不再凡事都争论不休,领导说他变得稳健干练了,同事也都乐于与他共事,不久他就被提拔为公司财务主管,获得重用。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人处世,当以宽大为怀,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生活之中难免有磕磕碰碰,一句善意的道歉,一个真诚的笑脸,就足以让矛盾冰消云散,就足以让不快随风而去。从历史的帝王将相,到民间凡夫俗子,从一个国家,到普通的小家庭,之所以能够和睦相处,就因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盛开着一朵宽容之花,那是天底下最美的花朵。

大山不语,是因为它的宽容,才有了和谐动人的自然风景;大海蔚蓝,是因为它的宽容才有了深邃博大的底蕴;谷穗低头,是因为它的宽容,奉献给了人们沉淀的果实。万事万物,都是以它的宽容在为世界创造奇迹和给生命赋予新的活力。

我们处在这个繁杂的社会中,每天都需要面对和处理许多繁琐的事情,自然免不了会出现缺点和错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大大小小的摩擦、隔阂。一个人自己说错话、做错事,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自然而然,别人说错话、办错事时,自己也应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来给予谅解和宽容。不能完全只从自己的立足点出发,与人发生争论甚至大吵大闹,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毫无意义的。

明代洪明祖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圣经》中也有这么一句话:“你待人当如人之待你。”西方人认为这是为人处世的“黄金规则”。这就是说,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是由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决定的。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规律。只有相互包容了、理解了,才能化解矛盾和隔阂,避免一些毫无意义的争论和吵闹产生。这样人际关系才能融洽,个人顺利发展才有了很好的保障和促进。

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俗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可能达到完美极致,这也启示人们不管是对己还是对人,都不能求全责备,用过于苛刻的标准去衡量人或事。而是要心怀宽容,包容地去看待和处理生活中面对的一切事与人,对待生活中的缺憾或自己、别人的过失,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样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甜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才能开开心心地走下去。

月有阴晴圆缺,花有花开花谢。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如果你总是用过于挑剔的眼光去看世间万物,你会发现世间存在如此之多的不完美。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同理,如果你总是睁大双眼看身边的人,总可以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弱点,如以这种尺度去寻找朋友,你就会对生活充满了失望。你的过分挑剔以及过分苛求,最终可能使你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或者说你的朋友,因为你过分睁大双眼,而对你敬而远之,远而避之,直至退避三舍。所以说,一个人要想赢得友谊,就要学会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别人,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少挑剔别人的缺点和短处。

有这么一句话叫“世界上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优点和过人之处,问题就在于你怎样去看。比如某人生活处事能力虽然有点差,但事业上很有才气,那么,如果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择其长处学习,你就会欣赏到他的魅力,和对方建立友谊、相处和睦。相反,如果你睁开两眼看对方,并且放大对方的缺点,要求人家什么都要好。那么,最终是你失去友谊和失去朋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朋友,是一种宽容的处世之道。当你的朋友过去曾失足过,或者至今有某些缺点,你与他相处,不妨回避对方的伤疤,忘记他的过去,尊重他的今天,寄希望于他的明天,并不断给予鼓励和关怀。

当某人从前曾冒犯你,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如他已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此时你也不妨闭上一只眼,释怀以往的误会与冲突,热情坦然地去开始新的交往。这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宽恕,而是一种风度,同时让对方认识你有不凡的胸襟与风度。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你不仅能结交到很多知心好友,你的心胸和眼界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扩展。

在日常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恩断义绝,抑或待机报复?如果按照“以牙还牙”的说法来看,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己被欺负。但如果真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也应了另外一句古语“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所以,不妨宽容地去处理这些事情,对别人的过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表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襟怀,不仅能使你的形象瞬时就会高大起来、把你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还能够使自己在这种宽容中得到内心的平和与超然。宽容,作为一种美德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相反,如果一味地用苛刻的眼光和态度去看人处事,用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情,也只能是在自我极度的痛苦中一事无成,只能是空留一腔“愤世嫉俗”和鸿鹄大志。不是社会和他人不给你成功的机会,而是因为你极端的追全完美只会导致走向极端的不完美。物极必反的道理运用到这里一点也不牵强。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从挫折中经受失败的考验,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认识弱点走向克服弱点。这是一个人成长并走向成熟必经的过程,正因为这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其中必然会存在缺点、过失,而一个人的成长直至成熟正是建立在这种不断改正、不断进步的基础上的,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失败考验、缺点克服,一个人才能真正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