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母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了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有时,母爱是母爱像一剂特效药,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肓的灵魂;有时,母爱就像是一座指路明灯,引导我们走出迷途,追随光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有谁能够掂出它的分量,又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呢?
用生命诠释母爱
我的舅奶去世了,但谁也没想到舅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人世!舅奶去世那年73岁,70岁那年她右腿被摔残,得拄着双拐走路。
舅奶一生养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舅爷去世后,三个女儿一致要求舅奶在三个女儿中选一家养老,女婿们也都是这个意见,因为他们都知道我的两个舅舅有点不孝。可是舅奶却坚持要在儿子家,他说自己有儿子,不能让外姓人养老,那样会让人笑话他的儿子。可是我的两个舅舅却不理解老人的这份苦心,为了推卸养老责任,两个舅舅反目成仇,打得不可开交。后来还是在家族长辈的调解下,才由我的二舅接回了舅奶。可是不到十天,我的大舅听说舅奶还有1万多元的存折,他就又坚决要求由他给舅奶养老。可是二舅也听说了这件事,所以坚决不同意让舅奶去大舅家。两人再次打得不可开交。最后又是长辈们出面调解,决定让舅奶自己选。结果舅奶选择了去孩子多、生活最困难的大舅家,并偷偷地给了二舅2000元钱,才算摆平了这事。
在大舅家,大舅对舅奶很不好,总是惦记着向舅奶要钱,舅奶不给,他就说难听的话,甚至不让舅奶吃饱饭。有一天,舅奶病了,发烧咳嗽。可大舅不仅不请医生给舅奶看病,反而说舅奶活这么大岁数,死了也不亏了,气得舅奶喘不上气来。吃完了早饭,大舅到院子里要把两头牛套到车上出去拉东西,这时其中的一头公牛突然不知怎的,不听使唤。不管大舅怎么呵斥都不管用。大舅就用鞭子抽打公牛。公牛被打后,忽然掉过头来,发疯般向大舅顶来。大舅一闪躲过了,举起手中的鞭子刚要再去打牛,谁知那头公牛掉过头来再次向大舅猛冲过来。大舅躲闪不及,被牛刮倒在地。还没等起来,牛已再次掉过头来,向倒在地上的大舅冲过来。大舅一边向旁边滚,一边求救。
舅奶听到大舅的呼唤声,急忙从床上起来,提起双拐,跌跌撞撞跑进院子,这时正好公牛向地上的大舅冲过来,眼看没救了,大舅一闭眼睛准备等死了。可是这时舅奶也恰好冲到了跟前,举起右手的拐杖迎着牛头用力打去,一拐正打在牛头上,拐杖被崩飞出5米多远,失去支撑的舅奶一跤跌倒在地上。公牛被打了这一下,向后退了几步。大舅赶紧跳起来想去扶舅奶起来。可是那头公牛退后几步看清是舅奶打了它时,竟猛地又向舅奶冲了过来。舅奶见状,一只手推开大舅,并高喊:“老儿别过来!”一边举起左手的拐杖向牛迎头打去,那牛一声闷吼,一头将舅奶顶起,甩出5米多远。舅奶一口鲜血喷出半米多高,肠子冒了出来……这时大舅捡起了一条拐杖疯了一样冲向那牛。而牛在顶中了舅奶后,好像一瞬间失去了疯劲儿,躲闪着雨点般落在身上的拐杖,夺路向院外跑去。
众人来看地上的舅奶,都说舅奶已经死了,劝大舅节哀准备后事。大舅趴在舅奶的身上放声大哭。这时奇迹出现了,肠子已流到外面的舅奶竟睁开眼来,看了看哭得泪人儿似的大舅,慢慢吃力地抬起手来,替大舅擦了一下眼泪,并艰难的笑了一下,说:“老儿,你……没事……就……好了。别……哭,妈……没事儿……”说完又喷了一大口血。大舅大哭着说:“妈,你没事儿,你不会有事儿的,不会有事儿的!”快来人帮我套车,去医院,我要救我妈!救我妈呀!很快有人去准备车了。大舅起身,脱下上衣,奋力一扯撕成两半,俯身想去给舅奶简单包扎一下伤口,可是当他俯身再看舅奶时,舅奶已永远停止了呼吸……
舅奶就这样去了,从此,每一个传统的祭祀日,大舅都会在舅奶的坟头泪流满面……大舅不孝舅奶,可舅奶却不惜用生命去救大舅,是舅奶让我读懂了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感恩箴言
母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亘古有之,并将长存。人们说母爱无私、伟大、宽容,不是么?母爱能原谅儿女的一切过错,能宽恕儿女的无情不孝。文中的舅奶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母亲,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她宁愿委屈自己,住在贫穷的大儿子的家里,也是为了保护儿子拿一点自尊心。儿子们是自私自利的,母亲尽管很伤心,但依然在最后紧要的关头救了儿子一命,而自己却永远地合上了眼。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一口饭、一件衣的供养,是你无论犯了多少错误的不离不弃,鲜活如初。但是我们却是一次次地挥霍,一次次地辜负母亲的爱。年轻的我们不懂,当我们懂的时候,也许就不再年轻了。
庆幸的是我们现在仍有机会,请珍惜母亲的爱,母亲的宽荣,使母亲能快乐、幸福地生活,不要在我们的心中留下这样的悔与恨。
樱桃树下的母爱
蒂姆4岁那年,一向花天酒地的父亲向母亲提出了离婚。母亲带着他搬到了马洛斯镇定居。
马洛斯镇尽头有一个大型的化工厂,工厂附近有许多美丽的樱桃花,蒂姆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
蒂姆在新的环境里生活得十分愉快。他喜欢拉琴,每天都要拿着心爱的小提琴来到院子里的樱桃树下演奏。
几年过去了,他的琴技日渐提高,悠扬的乐声是他们生活中最美妙的伴侣。不幸还是再一次降临到了这对母子身上。化工厂发生了严重的毒气泄漏事故,距离化工厂最近的蒂姆家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蒂姆时常恶心、呕吐,最可怕的是他的听力开始逐渐下降,医生遗憾地表示蒂姆的听觉神经已严重损坏,仅存有极其微弱的听力。
母亲狠下心把蒂姆送到了聋哑学校,她知道要想让儿子早日从阴影走出来,就必须尽快接受现实。医生提醒过,由于年纪小,蒂姆的语言能力会由于听力的丧失而目渐下降。因此,即使在家里,母亲也逼着蒂姆用手语和唇语跟她进行交流。在母亲的督促和带动下,蒂姆进步很快,没多久就能跟聋哑学校的孩子们自如交流了。樱桃树下又出现了蒂姆歪着脑袋拉琴的小小身影。
看到儿子的变化,母亲很是欣慰。和以前一样,每次只要蒂姆开始在樱桃树下拉琴,她都会端坐在一边欣赏。不同的是,演奏结束后母亲不再是用言语去赞美,取而代之的是她也日渐熟练的手语和唇语以及甜美的微笑和热情的拥抱。
可蒂姆的听力太有限,他很想听清那些美妙的旋律,但他听到的只有很轻的嗡嗡声。蒂姆很沮丧,心情一天比一天坏。
看儿子如此痛苦,母亲不禁也伤心地流下泪来。一天,母亲用手语对蒂姆“说”道:“孩子,尽管你不能完全听清楚自己的琴声,但你可以用心去感受啊!”母亲的话深深烙在了蒂姆心里,从此他更刻苦地练琴,因为他要用心去捕获最美的声音。为了让蒂姆的琴技更快地提高,母亲还想出了一个妙招——镇上没有专业教师,母亲就用录音机录下蒂姆的琴声,然后再乘火车找城里的专家进行评点,为了避免有遗漏,她还麻烦专家把参考意见一项项地写下来,好让蒂姆看得清楚。
可蒂姆发现,只要自己演奏较长的乐曲,有时明明超过了50分钟,磁带早到了该翻面的时候,可母亲还看着自己一动不动。蒂姆提醒母亲,母亲忙说抱歉,笑称自己是听得太入迷了。后来,只要录音,母亲都会戴上手表提醒自己,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漏洞。
樱桃树几度花开花落,在法国一次少年乐器演奏比赛上,蒂姆以其精湛的技术和高昂的激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评委,当之无愧地获得了金奖。而当人们得知他几乎失聪时,更是觉得他的成功不可思议,许多人把他称为音乐天才。更幸运的是,蒂姆的听力问题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经过巴黎多位知名专家的联合会诊,他们认为蒂姆的听觉神经没有完全萎缩,通过手术有恢复部分听力的可能。
手术很快实施了,术后的效果很理想,医生说再戴上人造耳蜗,蒂姆的听觉基本上就能与常人无异了。
那段时间,母亲一直陪伴在蒂姆身边,戴上耳蜗的这天,蒂姆表现得很兴奋,他用手语告诉母亲:“从现在起,我要学习用口说话,您不必再用手语和唇语跟我交流了。”他甚至激动地拉起了小提琴,用结结巴巴的声音说:“母亲,我能听见了,多么美的声音啊!”然后他又问道:“母亲,您最喜欢哪首曲子,我现在就拉给您听,好吗?”
但奇怪的是,母亲似乎根本没听见他的话,她依然坐在那里含笑看着他,保持着沉默。蒂姆又结结巴巴地问:“母亲,您怎么不说话啊?”这时,护士小姐走了过来。她告诉蒂姆,他的母亲早已完全失聪。蒂姆睁大了眼睛,直到这时,他才知道了真相:原来,在那次毒气泄漏事故中损坏了听觉神经的不只是他,还有母亲,只是为了不让蒂姆更加绝望,母亲才一直将这个痛苦的秘密隐藏到现在。母亲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蒂姆用手语和唇语交流。因为很少开口,如今都不怎么会说话了。蒂姆想起年少时对母亲的种种误解,不由得抱着母亲痛哭起来。
蒂姆和母亲回到了家中,初春时节,在开满粉红花瓣的樱桃树下,伴着柔柔的和风,蒂姆再次为母亲拉起了小提琴。他知道,母亲一定听得到自己的琴声,因为她是用心去感受儿子的爱和梦想。虽然他当年在母亲那儿得到的只是无声的鼓励,但这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奉献给儿子的最振聋发聩的喝彩!
失去了父爱,是母亲用并不结实的身板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原本希望能够一帆风顺,但是命运仍然给这个残缺的家庭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儿子的听力,面对失聪的孩子,母亲千方百计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直至把孩子推向成功的殿堂。但是当儿子悠扬的琴声征服了千万听众的心,功成名就的时候,母亲却早已无法去倾听了。
感恩箴言
樱桃树下的母亲,曾经如此“陶醉”于儿子的琴声中,那不是一种欺骗,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是用心在听。生活中的我们,往往过多在乎自身的得失,却很少去考虑母亲的喜怒哀乐。母亲的沉默,不是对我们的漠视,却是无声的鼓励。母爱的伟大,不在于苍白的语言,而在于无言的付出。多一点自律。多一份细心,让母爱不会白白付出,让母亲不再失望。
母亲给出的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