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听候爽朗一笑说:“对我是不是也保密啊?”
“对主席哪有什么密可保。”
听到这里,毛主席高兴地说:“果真如此那就太好了!既然有这么多的神水,茅台酒,为何不搞它个一万吨呢?”
毛泽东和***,是战友,也是酒友,这说法一点也不过分。***喜欢喝茅台酒,这是许多事实可以证明的。
远的不说,就说1973年吧。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也是饮者兴致最高的时节。***向毛泽东提起了茅台酒。毛泽东早就心领神会,他一个电话打到中央军委:“要1952年生产的茅台酒三箱,两箱送给***,一箱留在中央用,用飞机送来北京!”
毛泽东的话,发往中央军委,等于是十万火急的命令。这命令从中央军委发出,那是军令如山倒,立即变成电波,传到贵州,传到茅台酒厂,谁敢怠慢,军法不容。
1952年,茅台酒厂只有49名职工,刚刚合并三家为一家,生产刚刚恢复,年产茅台酒75吨,盈利只有4万元。可当家做主的工人们就集原三家之所长酿造出来的茅台酒,在全国第一次评酒会上一举夺魁,饮者毛泽东在时隔21年之后,能记起茅台酒在全国八大名酒中名列榜首,指名要金榜提名的1952年生产的茅台酒,不难想象,茅台酒给毛泽东的印象之深刻了。
关于《西线轶事》的轶事
顾城
一
小说《西线轶事》中的一号首长无意间说的一句话,震动了贵州赤水河畔的茅台酒厂。
茅台酒厂受到了上级的指责:“你们也总结了,也表了决心,怎么一月份一开始,就有文章批评你们呢?”
这篇“文章”,就是指《西线轶事》。
酒厂所有领导的目光都集中在《人民文学》一九八零年第一期第十页第十八行上:“这是‘气死茅台——习水大曲’。”
天哪!太露骨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句话竟是借一个久经沙场的一号首长的嘴说出来的。啧!啧!啧!啧!
怎么办?
经过一番研究和讨论,酒厂领导果断决定:北上!派一个最有业务能力和原则性的生产科长北上!星夜直奔北京,找《人民文学》评理,要求“平反昭雪”,更正——习水大曲从来没气死过茅台。
二
生产科长风尘仆仆而又庄严地走进东四八条52号《人民文学》编辑部。
生产科长向一位负责小说稿件的女同志,转达了茅台酒厂的抗议和要求。女同志听完简直啼笑皆非了,怎么说呢?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文学作品不是报道,更不是批评表扬专栏?《人民文学》不是《市场报》,不登商业广告?
不管怎么说,也是白费。
具有原则性的生产科长,坚决要完成厂领导交给的任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赤水河畔的“江东父老”,他施展出最强的业务能力——每天一上班,他就来到编辑部,自此展开了无限期的静坐运动——
茅台不能白白被气死。
负责小说的女同志终于被感动了:多负责呀!可他的要求答应不得呀——总不能在堂堂《人民文学》上登出“茅台气死习水大曲”的声明呀!
天无绝人之路。最后,女同志终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让具有原则性和业务能力的生产科长,去找《西线轶事》的作者本人——徐怀中同志,让他们去商量是办法的办法。
三
作家徐怀中,是一位宽和而又富有幽默感的中年军人。他经历过多次战争,访问过不少国家。
在一套明亮的单元房里,作家接待了生产科长。科长阐述了他捍卫茅台酒的使命。
徐怀中同志耐心地听着,听着,听着,也不免动了恻隐之心——是呀,奉命去打反击战的一号首长,干嘛非得跟茅台酒过不去呢?你说一句“气死茅台——习水大曲”不要紧,人家习水酒厂就多卖了十二吨酒。十二吨!这对酒来说,其量可是相当可观哪。要是茅台酒多卖了十二吨,产值和外汇收入就将增加……不!生产科长强调:问题还不在钱上,在于真理。经过什么委员会判定,习水能气死茅台呢?!……
作家徐怀中终于笑了,他抬起聪明的眼睛,对科长同志说:“虽然我还不能认为你说得十分有道理,但我可以改,因为你跑了这么多路。刊物上已经发表的没办法了,现在上海文艺出版社要出书,出《西线轶事》的单行本。我可以在书中删去所有不利于茅台酒的话。实在不行,一号首长也可以戒掉习水大曲嘛!”
生产科长想了想,终于笑了。
四
作家徐怀中改完了书稿。关上了台灯。
书中的一号首长提高了觉悟,绕开了茅台、习水,和一切含有酒精的饮料。
作家也收获了一个故事。
他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和老战友听,大家都笑了半天。大家都以为故事已经讲完了,可谁知道……一封信装着抗议又飞越了千山万水,来到了作家的明亮的单元房里。
信是生产科长写的,大意是:嗯!我们达成了很好的协议,我也向上级领导汇报了,领导很满意。可是!你竟说话不算数,言而无信!你在《广西文学》登载的《西线轶事》中,竟然继续发表“气死茅台”的言论……嗯?!
徐怀中同志的笑容有点苦了,唉,热心转载的同志们哪,你们考虑问题怎么那么不周全呢?的确,外国有句名言,叫“名誉就是生命”;可中国也有句成语,叫“覆水难收”;何况,这回的“水”并不是作家“覆”的。
怎么办?
这个小小的问题并没有难倒徐怀中。他又拿起了笔,风趣地笑笑,在另一篇即将完稿的小说《没有翅膀的天使》中,巧妙地,却又是重重地加进了一笔——
你到贵阳马路上去看,年轻妇女们穿的比上海滩还要新派些,洋气些,还要鲜亮些,透明些。所以有那种嘴巴缺德的,就刻薄贵阳女孩子是“茅台酒装了玻璃瓶”……
茅台酒名甲天下,誉满五洲,是中国的一大骄傲。其酿造技术独特,可谓璞玉精雕,质地醇厚丰满,香味浓郁悠长,这自是不待说的。就说装潢也非同一般,墩墩实实的陶土瓶,没有细长的脖儿,瓶嘴小小的,显得那么粗拙古朴,自成一格。和全世界各种名酒摆在一处,一眼就能认出我们的茅台来。据说外国人只认这种土瓶子。几十年的陈酒,你一装玻璃瓶,人家就摇头了,硬说这是假冒。不过,是不是因此就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女孩子们也只能展示出某一种乡土风格,而不允许她们穿得稍微新派些、洋气些,稍为鲜亮些、透明些呢?
……
小说又是头条,发表在《文汇月刊》今年的二月号上。
茅台酒厂的领导同志们和他们的上级看到了吗?
也许看到了——酒和文学艺术从来就有着不解之缘;而且抗议信也没再收到,生产科长也没再见到呀。
也许没看到——要不,怎么到现在也没收到感谢信呢。
许世友将军醉罚茅台酒
曹德全
粉碎“四人帮”后,许世友将军心里非常高兴,在压抑了十年之后,他终于可以放开地乐一乐了。他想仰天大笑,表达他的豪爽;他想高声喊叫,出出他的闷气;最后,他想喝酒,喝最好的茅台酒,壮壮他的高兴。他决定邀几个朋友来一起喝,把快乐输出给朋友,让大家一起感受他心里的愉悦,要不然他敢叫“快乐”给憋死。
他写了个名单,让秘书通知一下,又命办公室的人去地下室将他保存的茅台酒取来。下酒菜现成的,就是:山上打来的野鸡,珠江水里抓到的水鸭,还有自家池塘里捞来的鱼虾,只有茅台酒是花钱买的。
接到电话的和闻讯而来的朋友,把他家的会客室挤得满满的,只好改在司令部的餐厅里。餐厅里排开了15张宴席,桌上摆满了热腾腾的鸡鸭鱼肉,有著名的广州海鲜,有北京的烤鸭,每张桌上都放了两瓶茅台酒。可是许世友发现有点不对,竟有几瓶是盒上贴有“公”字的茅台酒,他立即找来司令部的办公室的人,问是怎么会事儿。
秘书报告说:“首长,最陈年的几瓶茅台酒,我们给您留着,没舍得拿来。”
许世友说:“为什么拿公家的茅台酒?”
秘书报告说:“都一样的。”
许世友将军放开声音说:“大丈夫做事一锯两扇瓢,公是公,私是私,不要马背上打屁,两不分明。今天是我私人请客,公家的东西丁点不要。拿回去,全部换成贴着“私”字的茅台酒。”
许世友环视着他的朋友,几乎全部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他和他们曾经出生入死地向敌人拼杀;在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军事部署时,他曾向他们下过死硬的命令,也曾向他们发过暴烈的脾气,这一次,哈哈,完全不一样了,他要向他们推销他的愉悦和快乐,他要和大家同享茅台酒。
“砰,砰,砰……”瓶盖开启,茅台酒的琼浆在闪闪地奔流,于是,满大厅里飘起了酒香。许世友望着揭开了盖的茅台酒瓶,笑细了双眼,两只在血与火中冶炼出来的厚重的手掌亲切地抚过胸腹,然后又兜回来,交叉着手指满怀欣喜地按在心窝处,略停了一会儿,他说道:“各位朋友,请听我说几句。我们都是老朋友、老战友了,我心里有几根虫子,你们全都了解得透透的,你们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请你们喝茅台。以前呢,我向你们敬过茅台,那是出征前我给你们的祝福;也有的时候你们向我索要过茅台,那是你们有了战功,我答应给你们庆功的奖赏;当然,也有过你们找我要茅台,喝闷酒,那是刚刚过去的10年中的事了。今天,哈哈,俱往已!现在,我心里的痛快比大海都深,比高山都高,我要用茅台酒表达我大海和高山样的痛快。一句话,我请你们来分享我的痛快。现在,我自饮三杯”
他举起水晶杯,一饮而尽,一连三杯,痛快淋漓,滴酒不落。
放下杯子,他加重语气地说:“现在,我是酒司令。我宣布两条纪律,第一,各人面前有四只螃蟹,其中三只是公的,一只是母的,必须全部吃完,不能让它们再横行;第二,为了庆贺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大家共饮三杯酒,三杯之内不许耍滑、耍赖,否则一杯罚一碗。三杯之后,各尽所能,尽兴方休。”
大家举起杯,叮叮当当一片互相碰杯的响声,齐唰唰地、利索豪迈地喝了第一杯。第二杯也依然顺利干杯。在喝第三杯的时候,有一位将军因为在家里已经悄悄地庆贺过了,已经喝了不少的酒,他把这第三杯酒悄悄地倒给别人了。许世友看见了,他嘿嘿一笑,把一个预先准备好的海碗往桌上一放,倒满了茅台酒。那位将军自恃身强力壮,许世友拿他奈何不得,漫不经心地笑着说:“你尽管倒,反正我已经不能喝了,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许世友已经有些醉意,端着酒来到那位将军面前,只见他“唰”地一声,三下两下,便抓住那位将军的手腕。当那位将军的另一只手来抵挡的时候,只是一闪,也被许世友抓住,许世友紧紧地擒住对方两手腕的穴位,并将之推向对方的下巴,逼他张嘴喝酒。那位将军开始时还奋力挣扎,哪料许世友的功夫何其了得,哪里容他反抗!只一会儿的工夫,那位将军就痛得“哎约,哎约”直喊,只好张开嘴巴乖乖地让许世友灌下那一碗茅台。敬酒不吃吃罚酒之后,他一边甩着手腕,一边呛着酒、喘着气、埋怨道:“许和尚,你个缺德秃驴,下次来赴你的鸿门宴,我一定要带一个营来。”
朋友们全都笑了起来。“这么大的开心事,这么好的美酒你不喝!该罚,该罚!”
茅台酒是许世友快乐的源泉,也是他表达快乐的最好方式。
根据记载,许世友自从杀恶霸除奸人、投向革命之后,没有离开过茅台酒。即使是在长征路上,许世友也离不开茅台酒,那时部队要携带的作战物资和给养甚多,但是不管怎么样,许世友仍让挑夫挑着茅台酒。许世友去世后,工作人员清点他的遗物,他的全部积蓄只有1000多元人民币,没有任何存款。他在世时,安排自己的后事,只给大儿子寄去50元(长子许光又添了些钱,买了几棵松树,做成一个简薄的棺材,备用。后来没用,用的是尤太忠送给他的楠木棺材)。他每月的薪金几乎全部用来买茅台酒。酒与许世友一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茅台酒情有独钟,珍而贵之,许世友将军又被称为是“酒神虎将”。
1980年1月许世友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住南京中山陵8号。
1985年10月,在他生命的弥留期间,杨尚昆到南京看望他,护理人员在他的耳朵边大声地喊着说:“军委杨尚昆副主席来看望你啦!是代表邓小平主席的!”但是不管怎么喊,许世友没有任何反应,依旧紧闭双眼。许世友那颗伟大而智慧的心脏已经久久摸不到心跳了,所有护理人员都不相信将军会这样撒手人世。他们打开了一瓶贴着许世友将军特殊标有“私”字的茅台酒,把它倒在一团棉球上,用这个棉球擦拭许世友将军的嘴唇,突然,奇迹出现了!大家发现许世友将军的嘴唇动了,心脏有了搏动。他想说话。
他留给中央首长最后的话是:“……我,完成了……一个军人……”
这是茅台酒神奇的功效!
一代虎将,60年戎马倥偬,为共和国建立了赫赫战功的“酒神虎将”在茅台酒的伟力里,跳完了最后一次心跳。他的一生是如此地俭约,如此地豪迈,同时,他又是如此地伟岸和光彩!
许世友将军得到中央特许装棺土葬。入殓时,朋友们在安排陪葬品时,在他的身边除了两把手枪(其中一把是毛泽东送给他的)之外,还放了两瓶茅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