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还得追溯到……”此话一出,盛夕钰适时一顿,好在没顺口说出十几年前,十几年前她还在凉州北地呢,话锋一转,“三年前本王回帝都那天,街上百姓来往拥堵,我一眼看出去,便对上人群中清月那双明亮的眼睛,你可知,滚滚红尘中那一眼,已是令本王沦陷……至此,她的眼睛便时常出现在本王脑中。本欲及时找寻她是谁家小姐,却因当年本王刚入朝,并未在朝中站稳脚,只能将此事延后……唉,却不知本王这一延误,中间竟凭生了这许多事情来。”
别看盛夕钰平日一本正经,要她睁着眼睛掰瞎话竟也是信手拈来,毫无压力。
清原听着有几分感动,原来是一见倾心,也感慨王爷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只是,他在回想,当年王爷回朝之日,妹妹可曾出过府?
这厢盛夕钰稳住了清原,那厢张尚书却没理出个头绪。
张尚书的正房张氏卧病在床,尚书府嫡出的便就是这一儿一女。儿子在朝为官算是无愧于祖宗,可女儿这……实在有如家门。张氏先因女儿与那贱奴私奔伤心欲绝,后又因岭南世子退婚,这先后心火旺盛,气怒攻心下,竟然一病不起,终日卧于床榻。
张尚书自从将女儿撵出府后,便甚少来张氏房里,对张氏重病也不曾过问。可此时竟是急急忙忙进了张氏屋中,与她商讨这诡异之事。
张氏见得张尚书来有几分欣喜,却因终日卧病,全身无力,连起身都没了力气,只能躺在床榻望着老爷。
张尚书言简意赅将此事前后说了以一遍,再看夫人的神色。问道:“你看这事……”
张氏也惊讶了,蛊王是何许人也,即便她们这些深闺人妇也耳熟能详了,那是满京城帝都里的管家小姐、达官贵人们争相巴结的对象。自从蛊王澄清好男风之事后,各官家谁家不眼巴巴的盼着这位君王面前的红人看上自家女儿?
“月儿何时结识的王爷?”张氏兴许因此事高兴傻了,竟好半晌没回过神来。
张尚书看向她道,“夫人是月儿亲娘,难道不知此事?”
“老爷,月儿自小独立,甚少将心思说出来,妾身即便是月儿亲娘,却半分不知她的心思。就是与那贱奴的事,若不是三妹揭穿,妾身还被蒙在鼓里。”张氏叹息道。
曾经张氏因生了这样一个女儿而骄傲,如今,她却因这样的女儿无颜抬头,更愧对张家祖宗。张家就清月这么一个嫡出的小姐,大婚当日被世子退亲之事闹得满城风雨,令张府一同蒙羞。老爷将清月赶出府,张氏也知情,却不敢多言。
想及此,又恨及三姨娘将此事抖搂出来,若不是三姨娘揭穿清月与曲萧二人之事,他们又如何会被逼得走上私奔这条路。不私奔又如何在把人抓回来后将那曲萧严刑拷打而死?倘若三姨娘不见曲萧之死再透露于清月,又如何来今日的满城风雨?
罢了,一切都是命。
“夫人觉得,王爷此次提亲,有几分诚意?”这才是张尚书关心之事。
倘若蛊王当真倾心于月儿,那么他在朝中便不再是独树一帜,有蛊王这等贤婿在,谁人还敢看清了他张家?
“月儿之事京城之人谁人不知?王爷竟然肯在此时不拒非议上门提亲,足以见得王爷的诚心。不知月儿心意如何,王爷此番心意确实诚心的。”张氏缓缓道。
张尚书沉思片刻,道,“那,老夫这就前去应了这门婚事。”
微顿之时再道,“只是,委屈了王爷。毕竟我们月儿……是被休弃妇……”
“老爷不是常赞赏王爷的为人么?倘若王爷与我们月儿当真情投意合,便不会在意这些。”张氏宽慰道。
张氏此话免不得儿女情长了些,蛊王那是心系于朝之人,如何会拘泥于男女感情?可此刻张尚书却不得不相信。当即应了几句,便匆匆往前厅去。
翌日。
朝堂上依然是政见几分,盛夕钰不愿再多参与这政见相斗,只想王提及她连日上奏为平西将军一族翻案之事。
当年平西将军一族的案子是王上亲自落案,若要翻案,那边是掌了君王嘴巴,叫君王颜面无存。可她硬要往这石壁上去碰,不是自寻死路,而是相信君上那公证之心。
张尚书因应下了蛊王的亲事,今日在朝堂上说话都硬气了几分,竟与太师党正面交锋,反驳了太师的政见。太师反对在水患刚过后大修水利,此举为劳民伤财。而张尚书却是强烈支持兴修水利,劳民一载,得益数年。
那些个平日与张尚书私交不错、忌惮太师权势的同时又不敢有任何异议的大臣们,今日因着张尚书的带头,扬眉吐气了一次。
太师一党今日在朝上与张尚书等人唇舌交锋,连连被反问得哑口无言,逼得无言以对,以致失了颜面,一退朝后,太师便拂袖而去。留下张尚书等人在原地讨论着兴修水利之事,个个面色激昂,正气凛然。
和硕今日焉了,失了往日的朝气。走近盛夕钰却相对无言,他也不知此时究竟矛盾个什么,他更不明白他心底又在愤懑些什么。曾经王兄府里成百的艺子,他都无半分异样,却在此时听得王兄即将大婚之事,心底攒动不安了。
为何,究竟为何?
王兄会娶妻?将来还有可能会与人生孩子?一想及此和硕那心就有些撕裂一般,不堪忍受。他心中的王兄是天人,人神不可侵犯,不是凡人,所以她后院养了百余男儿他都觉得是应该的,不走世人寻常路,这就是王兄。可如今,他心中的天人竟然要回到人间,当真要过平凡男儿娶妻生子的凡人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