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业有啥了不起
959000000019

第19章 创业成长路--痛并快乐着 (3)

但是我一向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尤其不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关键之一是REFERENCE——大学生创业要留心别人创业的心得,参考人家个体户、创业起步者、创业小有起色者的经验以及他们具有的某些特质,从中间来反思自己应该去积极准备的东西;关键之二是PREFERENCE——发现你自己喜欢或者乐于去尝试的事,在众多的参照中你比较擅长的东西;观念之三是EXPERIENCE——通过真实的行动去锻炼看人、断事的经验,尝试决策、领导团队、发动群众、完成真实的目标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累积起某些创业所必须的资源。

在我说的这三个关键中,参照的大量的东西是创业江湖里的,你呆在校园就很难真正认识,也不容易看得清事情的真相;而偏好是一种幻想还是真实的可依赖的兴趣趋向,也需要在真实的经验行动中去验证;而经验本身既可能通过反复发展成为技能,也可以使得行动者能够基于实际与实在的目标来思考问题与管理相应的事务。要做到这几点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功夫走出校园,这对于校园当局与很多学生家长来说一是心理上难于接受,二是在安排上很难配合——学期中学校希望孩子上课,假期中家长希望孩子回家,而如果有人在这三个方面能有系统认识与实际作为,那他就真超越了一般同学,创业有点眉眼我也不觉奇怪。

创业的蜕变

创业不成功有七大可能性。历史证明创业人大概只有2%真正可以度过10年期,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基本上仅次于找死,坠落死亡率是99%,而创业的死亡率是98%,仅次于前者。社会上讲的很多所谓创业说法基本上不是创业。一种说法是没有出路,没有工作,就去创业,其实创业人能力比其他人强很多;第二种是善意的,投资者提供一些资金,给创业者提供便利,这种动机是好的。在创业课上我听到最多的问题是,”袁岳老师,现在做点什么生意好?”“我现在有一点本钱,怎么创业可以保住本钱?”“我不知道我符合不符合创业的条件,创业有没有条件?”严格来说,创业没有什么条件,任何的一类人都可以创业。商业面对的是一种不确定性,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危险。大部分人讲的是机会,但要先认识到风险,再看有没有能力与勇气创业。一般来说创业的危险比机会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创业死亡率那么高。我自己也是个创业者,工作了17年,我的企业是为企业提供调查研究和咨询服务的,所以看了很多成功的企业,也看着很多企业死了。

危险本身也是一种不确定性,如果这种危险是可控的,限制在某一特定范围内,那么可以做。如果大部分人被危险吓跑了,那么也是一个机会,要看这个机会的风险能不能管理。管理中很重要的资源就是社会资源,某些风险在拥有某些社会资源的时候是可控的,所以社会资本对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当中的危险或者是不确定性,第一个我称之为虚拟市场,或者叫非真实市场。我有个好朋友做IT培训,市场本身需求很大,也很赚钱,但是他做了两三年都没有动静,结果最近转型了,干不下去了。这一行中有另一个个公司是上过《头脑风暴》的,专门针对大学本科毕业生,一年计算机培训后就可以上岗,学校、政府、用人企业都给他钱,一年可以挣到4、5亿,而且已经拿到风投,马上就要纳斯达克上市了,这就是商业模式。我的朋友只做过甲方,他的商业模式是甲方模式,而其实他要做的是一个乙方,甚至丙方。首先要问问乙方需要的人才有什么特征,会发现每个学校的人才特征是不一样的。如果要做一个丁方的话,就得是三个人的孙子,就要干的特别细,每一个环节都要衔接的特别好。

我是做市场研究出身的,总是琢磨市场在什么地方,尤其是别人花钱请我帮他琢磨市场在什么地方。我不是主张一定要做市场调查,而是要自己弄明白真实市场是哪一部分。浙江人一向都做市场调查,但从来不找我,也不找其他市场调查公司做调查,而是自己做调查。

我近来每次开车回老家的时候,至少是闯两三个红灯才给寄罚单,因为家乡的公安局把所有的路口卖给温州人了。温州人把每一个小路口都安装上红灯,一般人散漫惯了,认为一些小路口的红灯闯了没事。红绿灯越多,他们盈利就越高。有家浙江饮料公司的老总也从来不找市场调查公司,他认为广告公司还有点用,调查咨询公司都是骗钱的。他是典型的浙商,浙商是亲自看市场的,在江湖上是懂规矩的。用模糊的生活经验做小生意是可以的,如果要投资者投资,得先拿自己的钱试着做,投资者才能知道是不是有真实的市场机会。对于真正要创业的人来说,”田野工作”都不亲自做,又不出钱找调查公司做,想创业是不可能的。

创业有两条路,第一条是有本钱的一开始就找调查公司做调研,这种情况比较少;第二条是学习温州人的模式,做”田野工作”了解真实的市场。如果不了解真实的市场,公司已经开张,注册资金打进去,也找了两个人在那里干活,最多做到第二个月就发愁了,到哪里找生意呢?我们公司以前有几位离职下海的同事,他们确保自己下海的时候先有好几单在手上,掌握一定的市场资源尤其是高端客户资源,然后分离出来单干,但是干完这几单却发现没有更多的生意了。其实创业有一种方式是拷贝模式,先跟一个相对成功的人一起干。我有个朋友是做阿拉伯糖的,阿拉伯糖能保持所有的糖味但是对身体没有影响,观察了他的营销和资本水平之后,我认为他最大的威胁是很难在短期内把产品快速推广。像这样的新产品第一步是要别人认可和接受,但如果其他人的资本水平和营销能力比他更强的时候,就会比他做的更好。市场上有很多产品都是这样,比如说VCD,最早干的是安徽的企业,但后来真正火起来的都是广东企业,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每一个创业的人都要问自己真实的市场在哪里。

第二个创业会遇到的典型的情况就是资金紧张。MBA创业的时候很少会做小本买卖,通常是从资本市场圈钱。其他创业者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用多少年做到多大的规模,最好可以套到钱,然后上市。中国大概有5000万经营主体,在国内外上市有1200个,拿到投资者的钱的有2万个。大家在创业的时候,要想明白是创其中4800万的业,还是做两万当中的业,还是1200个的。很多人最后终于拿到钱了,其中大部分人却不幸福的,因为拿了钱上市了以后,发现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当40多岁的时候财务解放,买了个游艇,却在海上游泳时去世了。今年潘石屹在博鳌论坛上提出:”要解决我们的精神信仰问题,不管你有多少钱都要死的,区别在于很多钱的人死得不甘心。”我相信干家族企业的人心态就不一样,因为存在延续性。但是在上市大公司中感受不到,所有人都是从健康走向亚健康,然后再被送进医院。其实很多人上市、圈钱,是因为看到别人那么干,自己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那么干。资金紧张这个事,要看值得不值得紧张,也许当初经营一个小餐厅就挺好。

我刚刚下海的时候,第一梦想就是开餐厅,我想在全国小吃中收集56个,做的非常精美,跟麦当劳竞争,但是当初没有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就是海淀区粮食局的,一直压缩我的股份,但是那个时候我就已经想和麦当劳对抗,因为我觉得民族餐饮业总要出一个人才。后来我的第二个梦想就是投奔麦当劳,参加了他们的招聘考试,7000多人应聘我进入到最后40人,后来要到深圳餐厅实习,我们部里不批,就没去成。但是我现在依然想开餐厅,我的博客上每周都要发表一个小菜。我计划的餐厅中,员工只有5个,因为纯粹是玩票的心理,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吃,5个人的餐厅变成百年老店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创这个业资金也不会太紧张。世界上有很多生意的资金都不会太紧张,比如基辛格有一个咨询公司,只有7、8个人,资金肯定不会太紧张。今天很多人资金紧张,是因为把自己绑在要干大事上,好像所有人都要干大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个人创业时资金就没紧张过。我创业的时候是13.8万,稿费4万,有人送了我32万,剩下的钱是借下的钱。我当时就想三年内挣的钱就是打名望。一开始都是为老百姓做,感动了很多人。有一天有一个老板问我是否缺钱,我说是,他说他什么都没有,就有钱,他我觉得我什么都有,就是没钱,于是他给了我32万。后来还有人送我更多的钱,有一家洗衣机公司的老板送了74万,而我之前根本不认识他,还有个内蒙古的民营企业家送了18万。一个人做对事了,资金就不会紧张,实际上是真正对了市场的路子,把一个需求挖掘出来的时候,再去动员资源才会很容易。

经常有人问我想不想上市,我反问原因,一般回答上市圈钱,我回答说我拿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有10亿资金我也不炒股,如果要干房地产这10亿是很尴尬的,投入房地产又太少了,一投进去马上就产生资金紧张,不投的话又产生了资金富余。资金问题其实是人生、职业理想的问题,人生理想是一个发展战略问题,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回头再看要整合什么资源。这也和人生理念有关,商业公司都是按照商业基本追求来做,而人的理想不见得都是要做大做强的。虽然有一些人长期以来因为生活在错误的空间被洗脑了,但有一天回头看会发现当初想的并不是现在这样。还有一些人认为有钱的时候要干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其实没钱的时候干公益比有钱时做的更好。

创业的第三个问题就是领导力问题。创业的时候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强势的人,然后有三四个心甘情愿跟随的人,再有7、8个在后面凑热闹的人。团队中有人故事讲的很好,有人做事做得细,有人能把方向把握得特别好,就凝聚起来了。职业经理人的特性是太冷静、规范、系统,在三资企业干的大部分人如果创业特别容易按照正规路子操作,而实际上中国真正的企业都不是这么干出来的,大多数企业用的是非规范的方式,到后来再寻求规范化。我有个大致的判断,三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创业的成功率至少比在民营企业出来创业的低80%,在三资企业中当职业经理人的,包括CEO,出来创业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成功,包括很多著名的高管在内。我创业不是一步到位的,首先要有一个平台积累一些经验和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