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的孩子最优秀
975300000003

第3章  诚信的世界需要我们来营造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诸多国学经典中反复出现的概念。不管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是在与人交往中,都需要诚信。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

我们绝不能让诚信在我们青少年一代手中丧失!

第一节诚信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石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即使在现代社会,正直、诚信也依然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然而,就目前的种种社会现象而言,诚信已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和挑战,功利主义正在大行其道。从全国知名品牌的产假售假到假中医假道士的招摇撞骗再到随处可见的欺骗式行乞,人若不讲诚信,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所以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希望在未来一代人的身上看到一个崭新的社会风貌。

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不单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同时也会对他人的权利造成一定的伤害。一个缺失诚信的人,是无法担当其社会重任的,甚至还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人为灾难。所以孔子说:“信则人任焉。”曾经有人在企业经理人员中做过这样一个问卷式调查,题目有两个:一是“你最愿意结交什么样的人”,二是:“你最不愿意结交什么样的人”。调查结果是:在“最愿意结交”的人中,“正直诚信的人”排在了第一位;在“最不愿结交”的人中,“不正直不守信的人”排在了第一位。可见,诚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没有诚信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的,更不要提委以重任了。你想如果企业任用了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把大笔资金交给他,结果他却携款而逃,是不是一件糟糕透顶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油坊的老板。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留下来的是一本厚厚的账本,上面记着在经营中所欠的账务。因为父亲的病,家中已几乎没有分文。村里的百姓都没指望还是小孩子的他还这笔账,但是这孩子却一一拜访了债主,希望他们宽限自己,并保证父亲留下的债务分文不少地还掉。人们当时就是觉得这个孩子懂事儿,可是没想到二十年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挑着油担子,跋山涉水,走村串巷,把父亲生前所欠的债务连本带息,分文不落地全还了。这件事情让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如今他已开着油坊,人们都愿意到他那里去买油、换油,他们觉得和这样一个讲诚信的人打交道不会吃亏。

另外,诚信还是一剂心灵良药,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诚信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虚伪和欺骗是结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的。

诚信也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只有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以诚相待,诚实守信,才能和睦相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很多家庭就是因为夫妻之间的不信任而走向破裂的。诚信是经商之魂,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前几年出现的假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出现,以及后来的三鹿奶粉事件,都是由于不诚信,而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很多受害的孩子至今都没有治愈。

诚信同样是为政之道,《左传》中记载:“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就是说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那么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要想基业长久,就必须做到“取信于民”。

综上所述,“诚信”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做个诚信的人,期待诚信在未来的社会大放异彩。

第二节请把诚信教给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求孩子诚实,首先父母在平时与孩子接触中注意不要对孩子说谎,当孩子已经意识你可能说谎时,我们敢于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我们父母之间或我们与他人交往时,也要尽可能不当着孩子的面说谎。我们的体会是,你自己都做得不好还怎么来教育孩子呢。

孩子的诚信意识,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逐步看会学会的。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培养孩子诚信意识的第一任教师当然就是父母。孩子不诚信的行为起初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所以,要使孩子诚信,家长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诚信,说话算数。

为人父母的常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那就是“哄”孩子即带孩子。也会常常在孩子不乖的时候,编个瞎话骗孩子,这都是常有的事情。可以说,很多孩子是在家长的哄骗声中长大的。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对我们百分之百诚实吗?你在他儿童时期哄他、骗他,他在长大后第一个回报的就是你。骗你没商量,说谎话面不改色心不跳。常常听见父母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了,结果却被发现在网吧打游戏。问父母要了钱说是好朋友需要,却是为了一个奢侈的“赶时髦”。

培养孩子的诚信,首先要从父母开始。千万不能采取哄骗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绝对不是没有记忆的,你的每一个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我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说过一句话:“轻诺必寡信”。所以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必须兑现。这种“身教”是一种“潜教育”,他的作用是比任何说教都大得多的。

一个男孩这样描述他“被骗”的遭遇:“我妈妈常说,写完作业就让我出去玩。可我写完了,妈妈却不让我出去玩了,说再让我做10道练习题再出去玩。还有,又一次我爸爸说,只要我考试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带我去公园玩。可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却说他没时间。你说他们这样对吗?”

孩子的问题天真、直率,答案不言自明,正是家长们一次次的“说话不算数”,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而更加可怕的是孩子会从这些家长言行中得到一些经验:大人也是会失信的,自己不恪守承诺也是被允许的,为了达到目的,用许诺来骗一下对方也无妨。于是,孩子也学会了,他也会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重演父母曾经对待他的行为。所以,父母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误导了孩子。在国学启蒙经典中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

《曾子之妻》的故事人尽皆知。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逛逛,可是孩子哭闹着也要去,于是她就顺口对孩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好不好?”孩子听了信以为真,就不哭了。

曾妻逛街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于是赶紧上前阻止,说自己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可曾子却说:“做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给孩子也去欺骗。”说完,就把那猪杀了。

曾子的话非常富有哲理。父母的不诚信会直接导致孩子进行模仿,反之父母的诚信行为有利于孩子品质的培养。当孩子一旦形成诚的品质后,他们就不会在妈妈、老师、同学面前说话不算数或弄虚作假。

做人是需要成本的,而信誉就是做人的成本之一。希望我们年轻的父母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未成年的孩子多积累一些做人的成本,他将受益终身。

第三节孩子的不诚实有因可循

孩子说谎,这恐怕是最令家长和教师厌恶和恼火的问题之一了。然而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不说谎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常常会因为各种主观原因而说谎。从另一方面讲,正因为孩子会撒谎我们才更有必要进行诚信教育。

对待撒谎的孩子,人们一般的态度是怒不可遏,不可饶恕。然而很多时候孩子撒谎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欺骗谁,家长如果一味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待,会加重孩子的隐瞒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我们要做的是找出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然后帮助孩子改正。

孩子的诚实教育要从小抓起,孩子的说谎行为越小越容易矫正。孩子不诚实的一个原因是要求得不到满足。作为家长,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他们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担心什么,需要什么呢?当了解到他心理状况和做事的特点后,我们要尽可能主动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如果孩子的合理要求能很好地得到满足,他就不会通过欺骗家长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确实不能满足的要求,我们主要对他耐心说服,说明原因,而不能简单地说不行。

很多孩子撒谎都是觉得做了错事,害怕父母责备。当发现孩子撒谎后,重要的是先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并且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导致孩子撒谎的。如果是因为孩子的原因,那就要进行细心的观察,逐渐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起诚实的习惯。

有一个邻居的孩子向母亲要钱去买上美术课用的油画棒,妈妈给了孩子一张50元面值的人民币。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玩具店,他忍不住走了进去,禁不住诱惑花10块钱买了一个玩具。走出玩具店,孩子觉得自己这样做很不对,妈妈一定会生气发脾气。于是回家后他就对妈妈说自己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丢了10元钱。怎么可能只丢10元钱呢?要丢的话还不是全丢了啊?妈妈猜想孩子肯定是撒谎了。于是她揽住孩子的肩膀说,不会是丢了吧,你一向很细心的,你想想是不是买了其他东西自己却忘记了。

孩子明白妈妈肯定是猜到了,所以就惭愧地承认了。妈妈肯定了他的态度,同时也指出了他不该乱花钱。但是这一次她没有惩罚孩子,事后,这位家长也进行了自我反省,发现自己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对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往往超出孩子心理水平,让孩子感到压力很大,实在没办法只好采取撒谎的方式来回避可能遭到的惩罚。

这位妈妈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在得知孩子撒谎的时候没有无情地戳穿,而是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即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使孩子明白了不该撒谎的道理。同时还对自己的教育进行了很好的反思,找出了孩子撒谎的原因。

所以,当家长怀疑孩子说谎行为时,不能急躁,不要急于指责孩子在说谎,更不要“逼”孩子承认自己在说谎,否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或给他们造成“负强化”,使他们更加不敢说出实情。纵然是发现孩子确实在说谎,也不能“凶神恶煞”,相反,还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沟通,这样孩子才会逐渐消除心理障碍。当孩子向家长如实汇报,承认错误后,家长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同样对于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在态度上应该明显地和对待他说谎时的态度不同。错误是自然要批评的,这种批评可以让孩子明是非,是对他的人生负责。但另一方面,由于孩子承认了错误,所以不但不能加重责罚,还要对这种说实话、敢认错的行为给予表扬。这种表扬可以巩固孩子说实话的美德,同时,也是对孩子勇于改正错误的一种支持。

第四节如何对待失信的孩子

守信守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活在世上,必然要同周围的人们打交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友情,是需要信用来维系的。人们痛恨尔虞我诈、轻诺寡信的行为。只有恪守信用的人,才有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很多孩子都不讲诚信,不遵守自己的诺言,而且,他们自己认识不到这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还不以为然,这不得不说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疏漏。

当然,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具有优秀的品质,但是面对不守承诺的孩子却也束手无措。有个父亲是这样对待孩子的不“诚信”行为的。

有个叫天泽的男孩,总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说过的话总是忘记。比如有时跟同学说好了周末去打羽毛球,可到了周末打球的事儿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等别人打电话来问他到没到的时候,他还穿着便装在家看小说呢。打完球后,别人打电话过来问:“天泽,不是说好去打球的吗?你怎么没去?”他才晕晕乎乎地说:“哦,我……我下午有点事……”开始这样说,同学还信,可每次都这样,他的同学就渐渐不再相信他了,认为他是个说话不算数,没有诚信的人。当他再跟别人说:“咱们周末去打球吧!”得到的回答却是:“现在说没用,还是等周末你到了球场再说吧!”

天泽的父亲知道这个情况后,觉得很严重,并决心帮助天泽克服这个不守诺的缺点。几次言传教育,收效甚微,于是他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也尝尝别人说话不算数、答应的事情办不到的滋味。于是,爸爸在家里也开始对天泽不守诺了。本来说好期末考试成绩有提高的话,就给天泽买一套轮滑装备。但是当天泽拿着期末考试的成绩单找到爸爸时,爸爸却说:“什么?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给你买的?你记错了吧?我没说过吧?”天泽只好很郁闷地走了。后来有一次,爸爸说带天泽出去旅游,结果却自己去了,天泽被彻底激怒了。事后他含着眼泪大吼着说:“爸爸,你现在怎么老骗人,说话一点儿都不算数,一点儿也不讲诚信。”看到天泽那么激动,爸爸反而平静地说:“说完了没有?看把你急的那样子。冷静一下好好想想,你自己在这一方面做得好不好?”天泽反驳说:“我怎么做得不好?”于是天泽的父亲便将孩子说话不算数的事例一一列举了出来。听爸爸把自己的事情都说出来了,天泽仔细想了想,确实是这样,自己确实没有做到信守守诺,难怪现在连同学都不相信自己了,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没有人相信了。看来对别人不守诺,真的很令别人生气和失望。

接着,父亲拿出了轮滑装备和出外旅游的飞机票,告诉天泽过去的不守承诺只是为了使他明白不讲诚信对别人的伤害。希望他以后成为一个讲诚信、说话算数的大丈夫。看到这些,天泽羞愧地低下头,他这次是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这位父亲的做法对于已经能够明辨事理的孩子来说是适用的。但是要让孩子学会诚实守信,还要更多的从正面引导。通常,孩子们总是没有想太多就说他们会如何如何。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讲信用。要让孩子明白:不守信,不守约,不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履行职责,就会耽误大家的工作和学习,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和自己的信誉,还会使自己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只有学会守信,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在承诺别人之前一定要慎重,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它的可行性,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承诺,轻易许诺很容易导致失信于人。而一旦答应了的事情,就要尽量去做好。

在孩子做出承诺后,父母应该提醒孩子对诺言的责任,及时提醒孩子兑现诺言。不能因为被许诺的人似乎也不在意,就对自己的诺言放任自流。当孩子做出保证时,建议他写下来并且把它贴在一个醒目的地方,这样他就能够记住该做些什么了。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不是合理、能不能兑现。如果是合理的、能兑现的,你就认真地承诺,然后让孩子不断提醒自己履行承诺。万一因特殊情况没能履行承诺,失信于孩子,家长应及时向孩子说明情况或做出道歉,并和孩子一起商量用什么形式弥补,不能敷衍了事。对于那些根本就无法办到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为了一时省事儿而哄骗孩子,要让孩子感觉到,诺言是沉重的,许诺应十分谨慎。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父母便是在孩子诚信人生中播种的人,而只有不断地浇水、施肥才能使这颗种子开出美丽的花朵。

第五节不为孩子粉饰世界

诚实的基本要求是不说谎,不骗人,但在复杂的社会和人生活动中,有时候为了达到一些善意的目的有必要采取一些“欺骗”的手段,人们称为“善意的谎言”。比如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利于治病救人,往往向绝症病人隐瞒病情,编造一套谎话给病人,要告诉孩子这不是虚伪和不诚实,而是更高更深层次的诚实。只有智慧、德性和能力达到高度统一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高深层次的诚实美。

另外,社会上也的确存在着种种失信现象,如政府官员的瞒上欺下,执法部门的知法犯法,企业做假账,商人卖假货……甚至诱骗妇女儿童等等,这是诚信教育面临的最恶劣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让他们既保持真善的本性,又避免被一些不讲诚信的人伤害呢?

很多父母都希望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不忍心将世界的阴暗面展现给孩子,许多家长甚至在孩子接触一些不好的现象时,用一些欺瞒性的语言一带而过。这实际上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让孩子活在象牙塔中,只能保证他一时的安全,只有让他看到真实的世界,然后再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如果在孩子的脑海里,世界就是一个讲究诚信的世界,那么一旦他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就很容易对社会感到失望。我们不能向孩子隐瞒真实、客观的社会,但是我们同样不能放弃我们教育的责任,我们必须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应该做的,什么是错的,不应该做的。当青少年面对不守诚信的成年人,当青少年的诚信信念受到无情的嘲弄,当孩子们因为遵守诚信而备受委屈,我们依然要教育孩子必须恪守诚信。

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友善、正直、诚实的人,但有一点更重要,我们却忘记了:友善、正直、诚实固然重要,但还要让他们学会对待不友善、不正直、不诚实,甚至要让他们学会对待人心的险恶和狡诈。我们有必要告诉孩子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的人利用别人的好心和善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但同时要避免受到伤害,对于那些利用自己善意的人,是没有必要讲“诚信”的。

要让孩子学会认识和对待这个真实的生活:有爱有恨,有歧视也有尊重,有丑陋也有美好,有残酷也有温暖。

教会孩子如何看待生活中残酷和丑陋的一面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中国家庭,我们惯于将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的,不肯告诉他们生活的真相,这是我们理解的爱,或称之为呵护。其实,这样的爱护里却隐藏着不易觉察的残忍。孩子总有一天会面对社会,试想,当他面对真实的社会时,他简单的思维和脆弱的心灵该如何去面对。

所以,从小就让孩子看到社会的每一面,不可以去粉饰生活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必要的。让孩子了解些残酷的真相,尊重而不回避生活中本已有之的残酷,是对孩子的爱护和负责任,不要等到孩子为此付出代价才告诉他社会的复杂性。

着名作家刘墉就非常赞成让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方面面,在他的一本书《靠自己去成功》中写到:“当有一天,她(刘墉的女儿)大了,要离开我,我会心疼,但不会不心安,因为我已经早早就把外面世界的门打开,让她看见好的,也见到坏的。”

其实,在动物界,为了使小动物能够尽快学会生存本领,动物妈妈都会让它们早一点接受外部环境的挑战。小狐狸刚生下来,毛还没干,还站不稳,狐狸妈妈就开始疯狂绝情地把自己的孩子往外赶。不管狂风或者暴雨,它们都要自己去面对生存的世界。

哪个孩子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让他经风雨见世面,远比在温室里对他的成长更有利。从这一点上说让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是对的,但是必须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倒是给了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但在孩子有所体验时,却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带来的结果甚至比把孩子关进一个封闭的世界更糟糕。这是真正的“纵容”,因为,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而且还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很容易被一些错误的思想熏染,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孩子困惑、迷茫的时候给孩子的信令点上一盏明灯。

第六节诚信永远无小事

所以说,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是无法真正融入社会的,只能被社会淘汰出局。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就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诚信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言出必行、实事求是的“真人”。

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大事情上讲诚信就行了,平常的小事情马虎点无所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小事情,正是许许多多的小事情组成了一个人的一生、一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事实上,一件小事往往能成为诚信风向标。银行向路人出借雨伞,条件是要还,但很少有伞复归;铁路部门提供一笔资金,帮助那些一时遇到难处的旅客,但钱借走后很少有人寄还……这些都是不诚信的表现。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件小事上都能做到认真对待,诚实守信,那么,一定会形成一股“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新风气,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德国人对于诚信的恪守是出了名的。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在德国留学的外国学生,眼睁睁看着同来的几个同学都取得了德国护照,而他却屡次申请屡遭拒签。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多方打听,最终才从德国移民局了解到,原来他被拒绝的原因是在他的档案里有三次乘坐公共汽车没有买票的记录。

现在,一切都很明了,这个留学生与其说是因为区区三张车票而丢失了德国护照,不如说是因为缺少诚信的品质而受到了社会的惩罚。失信于人易,取信于人难。但愿这位留学生在这件事情后,能够吸取一定的教训。

另一件事情是在《读者文摘》看到的。1999年某天武汉某机关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德国某建筑设计院的邮件。因为这个机关在任的领导从来都没有和这家德国公司有过业务关系,所以收到这样的来信很是惊奇。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用德文写的信,大意是:“贵单位所用办公大楼系我院1898年所设计,使用寿命是100年。现已到期,请不要再使用!特此敬告。”

德国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比我国发达得多,他们却能如此登峰造极地遵守诚信,不能不令我们深思!而我们身边的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也同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有一个投资者决定在某地区投资一个商业项目,为了了解内各地的真实情况这个投资者进行了一次“微服私访”,可是在他打车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他给出租车司机一张100元面值的人民币后,就先拿着手提袋下了车,可是没想到,司机却迅速发动马达,扬长而去。第二天,他宣布放弃了在此地的投资计划。

“诚信无小事”这句话正是道出了诚信的教育和塑造上应持的态度,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大事,孩子对待大事的态度就是从小事上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的一言一行都都需要家长的引导,不要因为是小事情就不要求。对于那些经常说谎、不守信的孩子,家长应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样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因为这种人得不到大家的信任,而且被人瞧不起。

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孩子是不是有夸口的习惯,是不是会撒一些小谎。当孩子答应别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要提醒一下孩子,是不是能够完成,如果孩子答应了别人,就要让孩子尽量兑现自己的诺言,比如答应和同学一起参加什么活动,答应家人完成某个任务。如果孩子忘了要提醒他,如果孩子说了又办不到,那么一定要设法帮助他办到。

不要小看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孩子的良好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