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975400000039

第39章 奸诈枭雄 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有告密行为

戊戌变法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宣告失败,固然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无论民间传说还是历史学者,都认为袁世凯的告密应当是最为直接的因素。袁世凯之所以被后世人所唾弃,一方面归因于他的复辟;另外一方面,是他出卖维新人士的不义之举引起了世人的公愤。那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尽管袁世凯是一个臭名昭着的人物,但是不可否认,他确实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和毅力。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先警醒的朝廷重臣其实并非是光绪帝,也不是慈禧太后,而是袁世凯。甲午中日战争刚一失败,袁世凯就立刻将眼光投向了后起之秀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并向光绪皇帝提出了一份奏章,阐明自己变法图强的主张。尽管他当时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但是凭他的职位,还没有资格直接觐见光绪皇帝,更不用说慈禧太后了,所以,他只好通过关系,最终将自己的主张上奏了光绪帝。尽管他的建议没有被直接采纳。但是袁世凯在光绪皇帝的心中留下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并且还单独召见了他,这为袁世凯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劝说下,光绪皇帝正式诏告天下,宣布变法。变法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各个方面,其中光经济体制变革令就有七十多件,鼓励民间对农工商业的投资,大力发展铁路和矿业,发展银行,减免税收,变革财政制度等,设立农工商总局、矿务铁路总局、邮政总局,兴办商会、农会,鼓励私人创办新式工业,奖励发明创造,创办国家银行,编制预算等。从变法的内容可以看出,光绪帝想有一番作为、想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涉及范围如此之大、内容如此之多的变法同时付诸实施,这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大大超出了百姓所能承受的极限,很多官员都在如此多的变法内容面前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变法没有几天,便闹得民怨沸腾,更引起了贵族官僚的不满。

于是,慈禧太后决定出面干预,她首先撤掉了一批变法政策实际执行者的官职。同年九月,慈禧太后再次透露出准备垂帘听政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光绪帝紧张了,当时维新派根本没有什么武装力量,军队的领导权全部掌握在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手中。荣禄忠于慈禧太后,想拉拢他绝对不可能。唯一有点机会拉拢的只有当时还拥有几千新兵的袁世凯。于是,为了把袁世凯拉过来支持变法,光绪帝再次召见了他,并让他发誓忠诚于自己,袁世凯立下了效忠于光绪帝的誓言。但是,光绪帝秘密召见袁世凯的消息不胫而走,袁世凯本人也引起了荣禄的怀疑,为防万一,荣禄当即下令调直隶提督聂士成的武毅军17000人进驻天津陈家沟,切断袁世凯新军入京之路,以防袁世凯有变;并调集甘督提督董福祥部12000人,进驻宛平、长辛店一带,其中一部直入北京,以加强慈禧住地颐和园的拱卫。

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情况下,维新派人士感觉到了危机的来临,于是决定孤注一掷,发动兵谏,以武力来逼迫慈禧太后交出实权。公元1898年11月18日晚,谭嗣同夜往袁世凯的住处法华寺,拿出光绪皇帝“密谕”的草稿,要求袁世凯举兵,先杀死直隶总督荣禄,然后带兵围攻颐和园,清除后党。很显然,此时袁世凯已经成为维新党人的救命稻草。在他们看来,只要袁世凯同意兴兵勤王,或许能够逼迫慈禧太后交出实权,从而扫清变法最大的阻碍。但是,这些维新党人错估了当时的形势,也高估了袁世凯的实力、能力和为人。

袁世凯当然知道,在这场帝后冲突之中,他只要按兵不动,则帝党就必然束手就擒,全军覆没;如贸然加入帝党,兴兵勤王,他那七千子弟,也未必救得了光绪,有可能自己的脑袋也不保。因此,一方面,袁世凯信誓旦旦地表示愿意效忠于光绪帝,向谭嗣同表示“杀荣禄如杀一只狗一样”;另外一方面,他要求光绪帝必须到自己的营中来亲自下令,以袁世凯一向处事的冷静风格,在没有看到上谕之时,肯定是不会动手的。无奈之下,谭只好表示同意。公元1898年11月19日,也就是谭嗣同与袁世凯密谋后的第二天,袁世凯便向慈禧太后告密,11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囚禁,并下令大肆搜捕维新党人,持续了100多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