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我的第一本健康书:四季养生
986300000001

第1章 序言:顺应天时轻松养生

两百多年前,纪晓岚陪乾隆皇帝出巡至东海。看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乾隆突然心血来潮,有意刁难这位“大才子”,便问道:这海中南来北往的船有多少啊?

纪晓岚略加思索,回道:两只。

怎么只有两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纷纭万象,劳碌人生。从古至今,人们对名利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但是只有经历过岁月的磨砺,人们才会明白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香港著名演员、主持人沈殿霞在经历了三次生命难关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病床上我就想到,名和利都是假的,只有健康最重要,有健康才有资格去享受,没有健康,在面前有美酒佳肴,有大把钱,都未必有精力去花,生命真的很宝贵,以前没有病,无法体会及领悟。”

我们不希望再听到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等诸如此类的感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几乎人人都知道的俗语就是最朴实的真理。再大的名和利与生命相比永远都是一个负数,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和最后的竞争,并不是名和利,而是看谁能在人世间健康地多活几年,将人生旅程延续到最大可能和限度。所以,健康才是人类最大和第一的财富,健康养生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健康为本,一本万利。在众多的防病养生法中,中医学从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出发,把顺应四时放在诸法之首。“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人类已经形成了与四时气候相应的生理节律。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就要与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人体的“小宇宙”要顺应自然这个“大宇宙”。《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具体来说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归大地,冰雪消融,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春季的养生应该依据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应该早起锻炼身体,舒展筋骨。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宜多食甜,少食酸,不宜大量食用油腻、油煎的食物。走出家门用阳光进补吧,千万不要错过大自然的丰厚赏赐。

夏天万物生长,茂盛华美,昼长夜短,人们早起锻炼,不宜懒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饱满,以与夏季阳盛的环境相适应。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因此,切忌过食生冷,适宜食用甘寒、利湿、清暑、少油的食物。另外,不要因为怕出汗而不去运动,要知道运动是可以帮助你轻松度夏的。

秋天天气凉爽,正是锻炼的黄金时节。爬山、慢跑、冷水浴等都是很好的锻炼项目。但是秋季也非常干燥,人们喜食辛温的食物。但辛温太过,就易伤肺引发咳嗽、便秘、皮肤干燥、“上火”等。因此秋季饮食宜选择润燥生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食物,如百合、蜂蜜、芝麻、莲藕、秋梨等。

冬季寒冷,以收藏为好。在我国有冬令进补的传统习惯,此时宜食一些补肾之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鸽肉、虾、鹌鹑等,以增强肾脏的藏精作用,使肾气、肾精旺盛,体力增强,提高正气的抵抗能力,达到来春不生或少生温热病的目的。洗漱、运动都要以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为主要目的。

四季养生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还要求注重精神方面的调养。传统养生学认为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强调“形神统一”,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精神调摄要依季而行、依时而行。春宜舒畅,夏宜欢愉,秋宜心志平和,冬宜安定收敛。白昼阳升外发,精神旺盛,生机勃勃,此时用神,符合生理;入夜阳气潜藏,阴气主事,人们就应该安静休息以养神。

以上是理论的养生法,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养生的真正落脚点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健康不能只靠高科技和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你收获健康的灵丹妙药。我们提倡“养生生活化”,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把养生方法融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之符合人体生理和自然的特点,从生活的细节中收获快乐和健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养生,只要把养生保健的思想深深扎根生活之中,然后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健康和长寿就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