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3个月左右的婴儿,有的早晨起床时眼角会出眼眵(俗称"眵目糊"或"眼屎"),或者眼泪汪汪的,好多宝宝的眼睛睁不开,很不舒服。这种情况,爸爸妈妈看着也着急。
⊙"眼睫毛扎到我的眼睛了!"
倒睫使睫毛向内生长,眼球受到摩擦刺激就产生了眼眵。爸爸妈妈可以用温毛巾帮宝宝擦掉眼眵,方向是从内眼角到外眼角。
⊙"我上火了,我要喝水!"
婴儿有积热,即通常所说的"上火"。平时要注意给婴儿补充些温开水,也可以添加奶伴侣清火,每天1包,分几次来添加,放在奶粉或水中都可以。
⊙"眼眵排不出,好难受啊!"
婴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位于眼的内眦,使眼泪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眵累积。 这时爸爸妈妈可以由下往上按摩宝宝的鼻翼两侧加以缓解。
⊙"我睁不开眼睛,快带我去看医生!"
出眼眵并不都是由倒睫引起的,也有因流行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引起的。急性期的症状主要为白眼球充血,有的婴儿因眼眵多,早上起来时上下眼睑粘在一起而睁不开眼。婴儿的流行性结膜炎一般是由细菌引起的,建议去医院确诊,爸爸妈妈不要自行给宝宝用药。
8. 积痰
这个月的婴儿,有时嗓子里会发出咝咝的声音,这是婴儿积痰的表现。这是婴儿的支气管被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轻微堵塞而导致的一种短期特有的现象。当我们抱着婴儿时能听到呼噜呼噜的痰鸣声,就如同抱着一只小猫,摸着它的脊背时感到的"猫喘"一样。这种婴儿往往偏胖,当转换体位、吐奶后,呼噜声会自然减轻。
⊙"不是我病了,是因为我还不会咳嗽吐痰。"
每个宝宝体质不同,呼吸道内分泌物多少不一,而且这个时期的宝宝都还不会咳嗽吐痰,所以分泌物多又吐不出来的孩子就出现了积痰现象。这种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不是由于感染而生成的,所以不应该把积痰视为疾病。等宝宝长大一点儿后,他自然就会咳嗽吐痰了,而积痰产生的呼噜声自然也就消失了。
⊙"我要是能多晒晒太阳就好了!"
改善婴儿的积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多做户外活动,通过空气浴让婴儿的皮肤和气管黏膜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从而获得锻炼。爸爸妈妈不应把易积痰的婴儿当做病人对待,如果婴儿精神好,不发热,常露笑脸,爱吃奶,就是个健康的婴儿,应尽量带婴儿到室外活动。
⊙"我要健康的呼吸空间!"
有积痰的婴儿,更需要清新的生活环境。如果有人在家抽烟,就会使得婴儿的空气浴成为无用功。此外,爸爸妈妈还应经常用吸尘器除掉灰尘,保持房间空气洁净。
⊙"我病了,我得看医生了!"
有的积痰婴儿食欲佳,精神好,看起来不像一个病孩子的模样。不过爸爸妈妈需要认真观察,注意把积痰跟急性呼吸道感染区分开来。
9. 鼻塞
婴儿鼻道相对狭窄,血管丰富,容易出现鼻黏膜水肿。婴儿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鼻黏膜血管出现扩张、收缩,渗出增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鼻涕。婴儿不会把鼻涕清理出来,鼻涕慢慢就会变成鼻痂堵塞鼻道,从而加重鼻塞的程度。
⊙"好不舒服,快帮我擦鼻涕。"
婴儿鼻黏膜水肿,鼻道中看不到有分泌物堵塞,这时可用湿毛巾热敷宝宝鼻根部,鼻塞会得到临时缓解。如果有鼻涕,可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沾湿,捻成布捻,轻轻放入宝宝鼻道,再向相反的方向慢慢转动布捻,边转边向外抽出,就可把鼻涕带出鼻道,这样不会伤到宝宝的鼻腔,比用棉签要安全得多。
⊙"我的鼻子好干啊!"
如果有鼻痂,最好的方法是先让宝宝哭闹一会儿,这样泪液就可以浸湿鼻痂,使鼻痂变软,再用布捻刺激鼻道,使宝宝打喷嚏,就可能把鼻痂打出来,或打到前鼻孔,这时再用手轻轻把鼻痂拽出。如果有阻力,就不要硬性往外拽,以免损伤宝宝的鼻黏膜,导致鼻黏膜出血。
⊙"鼻塞,打喷嚏,我真有点不适应新的环境!"
婴儿鼻塞,并不一定是感冒。婴儿感冒往往不表现为鼻塞,而是精神差、吃奶量减少、睡眠增多或减少、哭闹不安等非特异症状。婴儿打喷嚏,也不是感冒。婴儿刚刚来到大自然中,对环境还不适应,外界刺激使鼻黏膜发痒,从而引发喷嚏。
解决婴儿鼻塞的办法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度、温度适宜,减少室内尘埃密度,让宝宝逐步适应自然环境,接受新鲜空气。对于有鼻黏膜水肿的宝宝,清理鼻道一时也不能改变鼻塞症状,爸爸妈妈不要着急,只需精心护理。
10. 突然哭闹
一直情绪很好或者睡着的婴儿,突然就像哪里痛了一样哭起来,即使抱起来也哭个不停,这时也许是婴儿肠道的某个部位出现了阻塞或其他原因,爸爸妈妈一定要查明原因,悉心照顾婴儿。
⊙"妈妈,我是不是得了'嵌顿'?"
肠道阻塞多是由于疝嵌顿引起的,在大腿根部性器官附近的疝最容易引起嵌顿。对于平时就发生过腹股沟疝气的婴儿,要打开尿布,观察一下性器官附近,如果那里异常肿胀、变硬,疝不像平时那样返回腹腔,说明已经发生了嵌顿。
这时候妈妈完全想不到疝气的问题,就会给婴儿喂奶或者哄婴儿,这样做不能控制疼痛,婴儿会哭得更厉害。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及时带婴儿到医院就医。
⊙"妈妈,我的肚子好痛啊!"
肠套叠的患儿是哭几分钟就停下来,又哭几分钟再停下来,这样反复,哭声逐渐变弱,然后会吐奶、无力。肠套叠时,相连的肠管套在一起,肠腔不通畅,所以非常疼痛。喂牛奶他也会吐出来,隔5~10 分钟疼痛加重是其主要特征。
这时爸爸妈妈必须马上带婴儿到医院进行处置,早期治疗不用切除肠管。
⊙"我能哭能闹,疯一会儿就好!"
还有些婴儿突然大声哭闹,像发生肠套叠一样,但又和肠套叠不同,不用处置也能自然治愈,这种病被称为"大肠病"。这种病发生比较频繁,3 个多月的婴儿最为多见,男孩、女孩都可能发生。得"大肠病"的婴儿可以持续大声哭闹20~30 分钟。哭闹停止后,马上变精神,而且不会吐奶,牛奶也喝得很多,在下一次发作的间歇期,能持续正常几小时,排便也正常,脸色也不会变成灰色。
⊙"妈妈,我的耳朵好痛啊!"
婴儿哭个不停有时是因为感冒咳嗽引起的中耳炎。由中耳炎引起婴儿耳朵疼痛哭闹时,能从外边看到婴儿的耳道肿胀且被堵塞。
育儿圣经--懂得育儿做什么
1. 人工喂养谨防过量
爸爸妈妈都爱子心切,总怕宝宝吃不饱,长不胖,总是喂个不停,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其结果是给宝宝喂得太多,宝宝长得太胖,营养过剩。
与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同,人工喂养的宝宝更需要妈妈的耐心和细致。从奶粉选择到冲调程序,再到喂养时间和数量的把握,都需要妈妈用心为之。如果某个细节处理不当,就会带来烦恼:宝宝不是营养不良,就是消化不好,不是拉稀就是便秘,一不小心,还容易喂出个小胖子。
温馨提示
如何知道宝宝饿了
☆大声哭闹是宝宝饥饿时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宝宝清醒时,如果饿了,便常常张着小嘴左右寻觅,或吸吮临近口边的被角、衣角、衣袖或手指等。
☆正在熟睡中的宝宝,将从深睡眠状态转入浅睡眠状态,短暂地睁大闭合的双眼,眼睑不时地颤动,可能还有吸吮和咀嚼动作。
合理定制宝宝吸奶量
3个月的宝宝食欲会比较旺盛,爸爸妈妈要保证其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到底应该吃多少,每个宝宝都会有个体差异,爸爸妈妈要根据宝宝身体的需要来决定喂奶量。
宝宝吃得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好,这绝对是一种误解。宝宝进食过量,心脏就必须进行超负荷的运动以供养多余的脂肪,肝脏和肾脏也要对摄入的过量营养进行处理,而这种超负荷的运动,是无法从表面看出来的。所以爸爸妈妈不要看到宝宝长得胖胖的,便误以为宝宝长得好。
食量过大的宝宝,尽管每次能吃150~180毫升,但也不要超过150毫升,以免加重肾脏和肝脏的负担。如果宝宝吃完150毫升后还没有吃饱时,可让宝宝喝3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可适量加一些白糖或蜂蜜,让宝宝的胃口恢复到正常状态。
如何冲调奶粉
爸爸妈妈在冲调奶粉前,要先洗净双手,并将奶瓶、奶盖及奶嘴消毒之后,打开奶粉罐,根据罐上的说明,用罐内的专用量匙量取奶粉放入奶瓶。之后加入一定的温开水,接着用汤匙搅奶粉至完全溶解。不要用力摇晃奶瓶,以免形成泡沫和气泡。因为奶中过多的空气会使孩子不舒服,从而引起吐奶。
冲调奶粉最适宜的温度是40℃~50℃,这样一来,奶粉里的营养物质才不会被开水破坏。
(注意,如果是用奶粉冲调牛奶,就不要再加糖,否则会使宝宝营养过剩。)
奶粉宝宝要喂水
母乳喂养的宝宝,因为母乳中脂肪、蛋白质、水分和糖分能够满足宝宝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并且容易消化和吸收,所以在宝宝出生的最初几个月里,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食物,包括饮用水。
人工喂养的宝宝则不同,爸爸妈妈需要在两顿牛奶之间给宝宝喂一次水。一般情况下,每次给宝宝饮水不应超过100毫升,炎热的季节或宝宝出汗较多时,可适当增加喂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