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忠奸莫辨的昏君,却被金庸美化,结交了一位武功卓绝的兄弟
爱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会知道,金庸的十五部著作大多引用了真实的历史,他让笔下的虚拟人物与历史人物发生碰撞,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武侠故事,在这种亦假亦真的相互辉映之下,难怪武侠迷们总能看得乐在其中、欲罢不能。
好比王重阳、丘处机、郝大通、张三丰等历史人物,都被金庸武侠化,成了身怀绝世武功的高手。甚至还有一些君王,也被金庸写进书中。
好比《天龙八部》的段誉,他的原型就是大理君王段和誉,金庸也在新修版的《天龙八部》里承认,段誉就是大理国的宣仁帝,他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
为了能让段誉逐渐地向段和誉靠拢,在天龙的末尾,段誉带着一群美女返回大理,他继承王位,成了一位励精图治的一国之君。
在《鹿鼎记》里也出现了一位帝王,他就是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金庸以主角韦小宝作为视角,讲述他如何邂逅海大富、如何误入王宫、如何与小玄子结交成了好朋友。
韦小宝原是一个地痞流氓,不仅古灵精怪,还是一个重情义、讲义气之人,他后来才得知,和自己称兄道弟的小玄子竟是当世皇帝。为了歼灭鳌拜,韦小宝和康熙配合得滴水不漏,最终神不知鬼不觉地铲除了有满洲第一勇士之称的鳌拜。
随后,韦小宝又替康熙平三藩、攻打神龙教,替康熙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但让韦小宝始料未及的是,不管自己如何绞尽脑汁,他那天地会韦香主的身份最终被康熙发觉,最后只得带着七个老婆急流勇退。
不难看出,金庸借着康熙的生平事迹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 ,杜撰了韦小宝这个虚拟角色,而金庸笔下的康熙英明神武,好比尧舜禹汤,也符合后人对康熙那极高的评价。
不过有时候为了剧情需要,金庸也有歪曲历史人物的举动,好比著名道士尹志平,他在《神雕侠侣》中被金庸塑造成了一位夺人贞洁的卑鄙小人,让喜爱小龙女的读者们恨得咬牙切齿。
金庸到了晚年才知道犯下了大错,他在新修版里将“尹志平”改为发音相似的“甄志丙”,但似乎收效甚微。
此外,金庸还美化了一位君王,这位君王黑白不分,却在金庸的笔下成了一位雄才大略之人,还结拜了一位天下第一的兄弟,此人正是《天龙八部》里的人物耶律洪基。
在金庸的笔下 ,耶律洪基颇有胆色,即便被契丹人所擒,仍是傲然挺立,就连战无不胜的萧峰也情不自禁地佩服耶律洪基的气魄,二人随后撮土为香,结拜成了兄弟。
耶律洪基阅人无数,他心里很清楚,和自己结拜的萧峰武功极高,只要假以时日沉淀武学,将来必是一位天下无敌的高手。为了拉拢萧峰,耶律洪基回了辽国之后当即封了萧峰为南院大王。
萧峰回了辽国才赫然惊觉,自己的结拜大哥竟是辽国的一国之君,他不仅文武双全,还是一位野心勃勃、四处开拓疆土的帝王。
在天龙的末尾, 耶律洪基亲领十万铁骑挥兵南下,企图踏入中土攻城掠寨。辽军兵强马壮、来势汹汹,穷途末路、岌岌可危的北宋如何能够抵挡?
紧要关头,萧峰带着段誉、虚竹冲进千军万马之中,在挟持了耶律洪基之后,这才逼得十万铁骑缓缓退出了雁门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战争狂人”耶律洪基的原型竟是一位舞墨弄笔、忠奸难辨的昏君。耶律洪基登基之后没多久,就听信奸臣之言将忠心耿耿的北院枢密使萧阿剌杀了。
萧阿剌一死,整个辽国立时大乱,但耶律洪基却是变本加厉,任用奸臣的他不断残害功臣旧将,爆发了诸多乱政、乱国之事。
耶律洪基的昏庸远不仅于此,他后来又害死了萧皇后,软禁了皇太子。
此外,耶律洪基还是辽国的“宋徽宗”,他过度沉迷于琴棋书画之中,让大辽的国力更是江河日下。
为了潜心钻研书法、佛法,耶律洪基甚至将大权交给了皇太叔耶律重元,以便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
皇太叔耶律重元大权在握,在朝野上不断结党营私,让原本走下坡路的辽国更是摇摇欲坠。原来皇太叔耶律重元得了大权之后竟妄图篡位,没多久就爆发了“重元之乱”。
“重元之乱”刚刚平息,死性不改的耶律洪基又将大权交给了耶律乙辛,而耶律乙辛最终也重蹈了耶律重元的覆辙,有了伤筋动骨的“乙辛之乱”。
除了内忧之外,辽国的外患也是接二连三,而女真族的迅速崛起正在撬动辽国的根基。如果耶律洪基能够早点发觉并及时出手的话,女真族就不会给辽国带来致命一击了。
不过,耶律洪基崇尚汉文化,一生坚持对宋通好,临死前仍不断叮嘱子孙,不可对宋朝惹是生非。金庸正是借着耶律洪基毕生没有侵犯中土为原型,杜撰了他在雁门关被萧峰胁迫,这才立下了绝不踏入中原半步的誓言。
综上来看,金庸之所以将历史人物耶律洪基改得面具全非,除了推动剧情之外,还有刻意突显萧峰的悲天悯人、气吞山河。
各位大侠,你们觉得呢?
- 0000
- 0000
- 0004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