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三国演义》最惨背锅侠原来是他
866318

《三国演义》最惨背锅侠原来是他

读书号2023-05-10 14:10:130

作者:叶开

《三国演义》里有三个悲惨人物,是小说里最惨的背锅侠。

第一个是曹操麾下,分发口粮的仓官王垕。

曹操统兵十七万,与袁术手下大将李丰在寿春攻战。李丰坚城拒战,固守不出。曹军将士众多,粮食急耗殆尽。王垕时为管粮官任峻部下,为粮食短缺向曹操禀告数次。

曹操说:“那就改成小斛吧。”

王垕说:“士兵们埋怨怎么办?”

曹操说:“不要紧,老夫自有妙计。”

王垕执行老大指示,大份改小份。

这时,曹操派人四处打探。探子汇报说,将士们怨声载道,都说老大不够意思。

曹操于是又找来王垕,说:“士兵抱怨很大,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平息他们的怨言。你肯帮忙吗?”

王垕说:“丞相有命,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请问您要借什么?”

曹操说:“借你人头一用。”

王垕大惊:“我是执行丞相的命令,没有什么错啊。”

曹操说:“你确实没犯错。请放心,我会照顾好你家人的。”

王垕还要争辩,曹操已令刀斧手推出去斩了。

可怜的背锅侠王垕,到死都没明白到底做错了什么。他的死,是奸雄曹操一生中制造的各种离奇死亡中一个微不足道者。

“王垕”这个名字是罗贯中起的,有人说是他的杜撰。不过,曹操斩分粮官以疏导兵怨,却实有其事。

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攻战中,一个小小“仓官”之死,旋即就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实在是太冤枉了。

比王垕还要冤的背锅侠,是“四世三公”的河北雄主袁绍麾下的著名谋士田丰。

田丰自幼有才,博学多知,智谋迭出,声名远扬,袁绍智取冀州之后,也慕名延请田丰做自己的谋士。在与辽东枭雄公孙瓒的战争中,田丰贡献的智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让袁绍一举平定了辽东,掩有冀州等四郡,兵精粮足,声势浩大,成为北方最有实力的霸主。

在曹操占据山东、河南,在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他所面临的最大劲敌,是刚刚击败公孙瓒,占领冀州等地的袁绍。

曹操窃政,本来要自封大将军的。他矫旨封袁绍为太尉,然而袁绍不受。曹操为此惶恐不安,听了荀彧的建议,把大将军名号让给了袁绍。这时田丰献策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了名义上的合理性,很难对付。不如趁他立足未稳,以大军进击许都,夺回献帝,占据道义的制高点。这样,以冀州的百万雄师为后盾,再加上师出有名,逐鹿诸雄可以逐一击破。

可惜袁绍不听这个高见,说他最溺爱的小儿子生病了,放心不下。

“妇人之心”的袁绍迟疑不决让田丰十分失望,说这么大好机会白白错过了。

曹操得知袁绍没有采纳田丰的意见,长出了一口气说,这下好了,我们赢定了。

第二年,袁绍调兵遣将打算进攻曹操。田丰却劝阻他说,前次曹操立足未稳,是进攻的好时机。现在他根基已稳,不如先休整生息,训练将士,严正以待。河北物产丰富,人员众多,可以跟曹操耗下去,然后等待机会。

然而袁绍自视甚高,手下几个重要谋士沮授、许攸等又各怀异心说服他出兵。遂不理田丰,执意南下。田丰性情刚硬,“直而犯上”,又去劝阻袁绍,终于把袁绍激恼了,下令把他关起来,说等我灭了曹操回来再找他算账。

然而,曹操早非昔日一起搞事的阿瞒,而是百战主帅,足智多谋。在“官渡之战”这个决定双方命运的一系列凶险异常的决战中,患得患失、心胸狭隘的袁绍百万大军被曹操彻底击溃了。袁绍在匆忙逃命中,连重要文书都遗落,被曹操手下搜获。其中有很多是曹操手下写来讨好袁绍的密信。拿到这些重要证据后,曹操的部将惴惴不安。曹操并没有用这些信为证据抓捕叛徒,而是一把火烧了。他说:那时情势危急,连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怎么能责怪他们呢?

曹操确实是足智多谋的奸雄,他这一招博得了满堂喝彩。那些曾经暗中背叛过他的将士,都十分敬佩,日后努力效忠,拼死而战。

袁绍大败而回的消息传到了北方,田丰的好友赶来向他报告好消息,说袁绍不听你的话,果然兵败而回了,这下你就没事啦。

田丰听了不仅没有高兴起来,反而长叹说:我的死期到了。

朋友说,这怎么可能呢?

田丰说:袁绍心胸狭隘,不能容人。要是打了胜仗,他回来后因为得意还会放了我。现在战败而回,一定会杀了我出气的。

果然,袁绍回来就(听信谗言)把他杀了。

伴君如伴虎,一个人在乱世中要生存,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田丰虽然很博学,足智多谋。然而他性格过于刚硬,并非真正的保命之道。

然而,田丰还不是最惨背锅侠。

翻遍《三国演义》,斟酌很久,我把票投给了马谡。

是的,“失街亭”马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马谡是《三国演义》后三分之一的主角之一,而且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人物。

马谡自幼聪明,博览群书,有眼光,有智慧。诸葛亮超喜欢马谡,常常跟马谡通宵聊天,聊完还赞不绝口。

但刘备却对诸葛亮说,马谡这言过其实,不可委以重任。

正史里的刘备是深受曹操器重的真心英雄,程昱等曹操的谋士多次劝曹操把刘备杀了,说他是真正的英雄,不可放虎归山。

据《三国志》陈寿记载、裴松之注释,“火烧赤壁”实际是刘备干的,之前的“火烧新野”,也是刘备干的。在“赤壁之战”时,盟友孙权的大军正在合肥方向进击,而“赤壁之战”的主力,实际上是刘备和他的“好基友”三兄弟。这位“桃园三结义”中的黑社会老大并非浪得虚名,可不是《三国演义》里一打就败,一生逃来跑去,动辄泪流满面的老好人。

然鹅,刘备的劝告,“三国最聪明”的诸葛孔明没听进去。

马谡“纸上谈兵”之功力,超越战国前辈赵括,博古通今诸葛亮都深为折服,并被深深误导。也许,聪明人都崇拜的,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帅师南征,马谡送出几十里之外。

诸葛亮问计,马谡说:“南方多事,不可以暴力压制。要让他们心悦臣服,可降不可杀。”

诸葛亮采用了马谡的策略“七擒孟获”稳定了南方,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北伐,而“六出祁山”(历史上实际是“五出祁山”)。

聪明人在实际战场上不一定真能打。诸葛孔明久经沙场,应该明白。然而,他终究被马谡迷惑了,没有听先主刘备的劝告,而在关键的战役中,让马谡率领主力部队驻守街亭——直接对手,是百战名将张郃。

古代的战场,“万夫不敌之勇”的大将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关羽和张飞,都是深得各方敬畏的超级战将,他们在千军万马的冷兵器战争中,常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定乾坤之力。“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也是实践的真知。

曹操对此十分明白。他重武轻文,对文人不怎么重视,一言不合就杀,孔融、杨修、崔琰,都是当代大儒,他说杀就杀,毫不迟疑。但他非常重视猛将,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到了“卑躬屈膝”的程度来讨好猛将关羽关云长。关羽真是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超级猛人,他真的是单骑独马直闯敌阵,直接绝杀袁绍麾下名将颜良,而名震大江南北的。

一个百战名将,在那个时代是多么重要。

曹操深懂,因此“求将若渴”。张辽、张郃都是降将,他都委以重任。

冷兵器战争非常残酷,非久经战阵猛将不能适应。

马谡这种聪明人反而不适合直接带兵打仗。更何况,马谡竟把大队人马驻扎在山上,犯了兵家大忌。被张郃断了水源,就大败而逃了。他的败逃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而不得不黯然退兵。

马谡托大,自以为聪明,不听大将王平的劝告,而执意在山上扎寨,这自然是他不可饶恕的罪过。然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放着百战名将魏延不用,非要用马谡这个“言过其实”的书生,不也是“用人不当”吗?在蜀国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挥泪斩马谡”,而把整个北伐失败的大锅甩给了马谡,多少有点推卸责任了。

诸葛亮之名声震古烁今,历史上的评价都是治国大才,而不是指挥作战的帅才。历史上,在新野、在赤壁都成功地放火的主要实施者是刘备,而不是诸葛亮。

《三国演义》为了无限突出诸葛亮,而把一切的功劳,都给了他。

无论如何,作为一代天才,马谡之死,真是太冤枉。

马谡才是最大背锅侠,一点都没错。

2020年4月21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