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师们的读书建议,值得收藏
《风筝》中的认知层级分九层,你在哪一层?
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心理韧性
你的面相,暴露了你的生活质量
朱熹、顾炎武、曾国藩、梁启超、胡适
作者:骡子王乐(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北宋书法家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尽管信息是如此的庞杂,但人们沉浸在读书中的时光却越来越少。
当我们翻开人类的经典著作,每一个时代的伟大的作家都有着他们的秉性。
庄子的逍遥,李白的浪漫;
川端康成的素雅,史铁生的深沉;
郁达夫的银灰色忧郁,鲁迅的黑白色质感……
这个世上的好书实在太多了,怎么读,都只能弱水三千,单取一瓢。
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名家大师们对读书都有哪些建议。
一、朱熹
朱熹,世称朱文公,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名儒朱熹一生读书无数,著述无数。
而他谈读书方法的文字也被后人编成《朱子读书法》一书,书中总结的“读书六法”经过不断传播,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影响最广泛、最系统的读书方法。
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就这一问题就有过这样的表述: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径。
他的《朱子读书法》中提出了读书六法:
1、循序渐进,指读书必须按照次序,逐步推进。
2、熟读精思,指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精于思考。朱子曰:“凡读书且要熟读,不可只管思。读得通贯后而义理自出。 ”
3、虚心涵咏,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反复咀嚼,不能穿凿附会。朱子指出,读圣贤书不能杜撰,不能想当然,要像用秤去称东西一样。
4、切己体察,是指读书穷理,要体现在自身的修养上、要用切身的体会去读所有的书。读书不能纸上谈兵,要躬行践履。这是儒家传统的为学方法。
5、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抓紧时间,不能松垮。朱子强调两点:读书要抓紧时间;读书态度要坚决。
6、居敬持志,指读书要专静纯一,全神贯注,同时要有远大志向,不能瞎读书。所谓居敬,就是收放心,精神专一。
二、顾炎武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了《资治通鉴》。
顾炎武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
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
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
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
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三、曾国藩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被后人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但他博学多才,乃至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很崇拜他。
《曾国藩家书》中记载他教育后人读书的方法:“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国藩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1、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5、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12、夜不出门。
四、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梁启超其作《国学入门书要目及读法》,盘点各部典籍,竟是在“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情况下写就,读书之绩效,可见一斑。
中华书局版《读书指南》,初版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收录了梁启超先生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告诉了梁启超对于读书见解。
梁启超提出:“读史的方式,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鸟瞰式,一种是解剖式。”
他对这两种方式同样重视:“单有鸟瞰,没有解剖,不能有圆满的结果;单有解剖,没有鸟瞰,亦不能得良好的途径。二者不可偏废。”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梁启超提出了两件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该注意的事情:一是“不要为因袭的传统的思想所蔽”,这是说不要迷信古人,不要盲从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另一件要注意的事是“不要为自己的成见所蔽”。
梁启超在他的学术名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公允地评价了自清以来近三百年的学者,尽管有些人的学术、风格他可能不赞同。
五、胡适
胡适,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胡适曾给一位年轻人写过一首互勉诗,很有意思。
诗曰:“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我活百五十。”
怎样才算“一日当三日”?怎么会是“人活五十他活百五十”?
原来,胡适是连晚上睡觉的时间也要用来读书和做事。
胡适读书有“三好”:一是好夜读;二是好在厕上、电车里读书;三是好连贯式读书。
他在美国时,一部袖珍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就是他在坐电车或上厕所时读完的。
1936年,胡适在给北大学生的演讲中指出:
我认为读书第一要精,须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第二要博,什么书都要读,就是博。古人说:“开卷有益”,我也主张这个意思。
我们主张“博”有两个意思:第一,为预备参考资料计,不可不博;第二,为做一个有用的人计,不可不博。
作者简介:骡子王乐,富书签约作者,青年编剧,影评人,曾混迹于电视台,杂志社和咨询公司,一枚温顺而倔强的西北汉子。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 0002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