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王昭君还传奇,一生嫁3人,牺牲了自己,却守住了一个王朝
各位女神,大家好,
我是馆主。
历史上的和亲公主有很多,
大家影响最为深刻的,
可能就是王昭君了。
毕竟,人家是四大美女之一。
但历史上还有一位和亲公主,
她的一生,比王昭君还传奇
她就是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一生三嫁,
可以说她的一生,
都在为汉朝的和平做贡献。
说起和亲,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王昭君吧?
这也难怪。
毕竟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倾城美貌成就了“落雁”的千古美谈。
而且,这位美女不但人美,心也美,竟然主动请缨和亲塞外,所以名垂千古也是实至名归。
但在王昭君之前,西汉还有一位和亲公主,她不但比王昭君出身高贵,其人生经历也比王昭君更富传奇色彩。
她20岁远赴新疆和亲,历经四朝三嫁,以柔弱的身躯、刚强的心志,斡旋于西域少数民族间,促成了丝绸之路数十年的和平畅顺,直到古稀之年得返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也最有作为的和亲公主。
她就是西汉时期和亲乌孙的公主刘解忧。
解忧公主是西汉和亲西域的第二位公主。
在她之前,汉武帝已将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封为公主,以和亲之名遣嫁乌孙。
这是大汉王朝积极争取了十多年,才得来的成果。
那些年,汉朝边境一直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巨大威胁。
汉武帝即位后,雄才大略的帝王定下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游说西域各民族联合共同抗击匈奴。
特别是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了新疆伊犁河畔的乌孙行国,向乌孙国王猎骄靡献上丰厚的礼物,并转达了汉武帝的和亲意愿。
意图游说乌孙一族东归故地,以联手解除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之所以上赶着巴结乌孙,是因为当时的乌孙,是西域36个行国中最强大的。
乌孙是天山脚下最强悍的游牧民族,统治着新疆一带广袤的疆土,拥有六十多万人口、近二十万骑兵,是少数几个有实力与匈奴对抗的行国之一。
但是,一来乌孙远离汉朝,对汉朝的情况不了解;
二来乌孙担心真与匈奴撕破脸后,汉朝天高皇帝远,有心救援也来不及,所以即使张骞使劲浑身解数,乌孙国王也没有接受汉朝的主动示好。
直到十多年后,随着大汉使臣频繁往返西域,乌孙对汉朝的了解越来越深。
加之匈奴对乌孙步步紧逼,致使两国矛盾一触即发,乌孙国王才赶紧以一千匹马作为聘礼,向汉武帝求取公主为妻。
于是汉武帝欣然应允,从已成年的罪臣之女中挑中了刘细君。
刘细君和亲西域那一年,是公元前105年,当时刘解忧15岁。
解忧只比细君小一岁,两人是远亲,从小虽交往不多,但因为同是罪臣后代,难免产生同病相怜之感。
刘细君的身世堪怜。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的兄长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
她本来血统高贵,偏偏其父刘建荒淫无道,还企图谋反,致使全族成年男女全部被诛杀,只有细君因年幼才幸免于难。
解忧的身世也好不到哪去。
她的祖上是汉高祖刘邦的胞弟楚元王刘交,本来也是雄踞一方的诸侯王族,不料祖父刘戊偏偏是汉景帝时期发起“七王之乱”之一的楚王。
后来刘戊兵败自杀,其子孙后代也跟着遭了秧,成为罪臣眷属,长期被孤立与排挤,饱尝人情冷暖。
当听闻细君和亲西域的消息后,早慧的解忧曾忧心忡忡地对家人说,细君姐姐秉性柔弱,素来忧思多虑,恐怕难以在那蛮夷之地长久存活啊!
谁知她竟一语成谶。
五年之后,天子诏令突然下达到了刘解忧家里。
诏令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敕封刘解忧为公主,并赐婚西域乌孙国王。
原来,刘细君嫁到乌孙才发现,为了避免引起匈奴的不满,老奸巨猾的乌孙国王猎骄靡在迎娶西汉公主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
而且,他将匈奴公主封为左夫人,将刘细君封为右夫人。
古代以左为贵,看到自己在匈奴公主之下,刘细君不免倍感屈辱。
加之不懂乌孙语,生活习惯也迥然不同,因此婚后刘细君并不受宠,她就更感凄凉无依了。
但最致命的打击是,婚后不到一年,年迈的猎骄靡就病逝了。按照乌孙习俗,前任国王留下的遗孀要全部改嫁给继任者。
继承乌孙王位的是猎骄靡的孙子军须靡。与乌孙同俗的匈奴公主欣然改嫁,但从小在汉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刘细君却难以接受。
刘细君上书给汉武帝,希望能够获准回国,却遭到了拒绝。
汉武帝本来就是指望通过和亲,联合乌孙对抗匈奴的,又怎么会顾惜这名小小的罪臣之女呢,因此回信要求她从俗改嫁。
圣命难为,刘细君只得含泪改嫁军须靡。
但毕竟长久积郁在胸,又加之后来生产后,身体调理不当,因此就在下嫁乌孙的第五年,刘细君就郁郁而终了。
细君死后,乌孙国王军须靡效法先辈,再次向西汉上书求娶公主。
为了维系与乌孙的同盟关系,汉武帝下令在刘氏宗亲中遴选合适人选。
当然,优先考虑的,永远是罪臣的后代。
毕竟,自古和亲都是九死一生的凶险苦差。
如果有得选,哪个父母愿意送自己的女儿入虎口呢?
此外,这次负责选人的官员也学聪明了,除了看家世和年龄,还增加了一项考察标准,那就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毕竟,刘细君就是身体和秉性都太娇弱了,才在和亲不到五年,就早早殒了命。
这次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因此,当这位责任心爆棚的官员,在众多待选姑娘中发现刘解忧时,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姑娘是废王刘戊的孙女,正牌刘氏宗亲,符合基本条件。
而且,她今年芳龄二十,难得的是身体强健、性情开朗。
你看她圆润的小脸上红扑扑的,身姿挺拔,朝气蓬勃,这身子骨简直就是为和亲西域量身定制的呢!
就这样,命运选中了刘解忧。
公元前101年,一队超过3000人的送亲队伍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向西而去。
解忧公主坐在豪华舒适的车辇里,心情虽因感伤而低落,脸上却不见泪痕。
其实,早在半年前被封为和亲公主的那一天,在消化掉最初的惊愕之后,解忧公主就日渐淡定从容了。
她的心思非常直白:既然上天选中了自己,那么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况且,这何尝不是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呢?自己去和亲之后,家里人就能从罪臣的身份中解脱了,从此朝廷也会厚待她的家人的。
但是她的母亲却整日垂泪不已,担心女儿适应不了异域的苦寒生活,更担心女儿重蹈细君的覆辙。
解忧公主却说,自己不怕吃苦,也没有细君姐姐那般柔弱,更不会像她那样逆来顺受,相信自己一定能在乌孙站稳脚跟,过上好日子的!
解忧公主可不是只有嘴上功夫,她还是个实打实的行动派。
她一面抓紧时间学习乌孙语言,另一面还尽可能多地了解乌孙国情与习俗。
她知道只有知己知彼,婚后才能尽快融入乌孙,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况且,她可不是单打独斗,她还有好闺蜜冯嫽呢。
冯嫽与解忧从小一起长大,名为解忧的侍女,其实更像姐妹。
她聪颖机敏,博学不下于解忧。
当确定由解忧和亲西域后,她二话不说,决意追随解忧远赴西域,让解忧大为感动。
想到这里,解忧公主一扫阴霾,拉紧坐在身旁的冯嫽的手,两人相视一笑。
但是,解忧公主对于前景还是过于乐观了。
她风尘仆仆地到达乌孙后,与刘细君一样,被封为右夫人,依然在匈奴公主之下。
而且,这时匈奴公主早已得到新国王军须靡的宠爱,还为军须靡生下了儿子泥靡。
解忧公主即使主动放下少女的矜持,百般努力向军须靡示好,仍然因为错失先机,以及与丈夫在文化习俗方面的巨大鸿沟,而一直不受宠爱,婚后几年仍一无所出。
好在军须靡并不长寿,解忧公主嫁过去没几年,他就暴病而亡了。
临死之前,因为唯一的儿子泥靡年幼,军须靡决定将王位传给堂弟翁归靡,并与之商定,待泥靡长大成人后,翁归靡须归还王位。
翁归靡继位后,遵从乌孙习俗,依旧迎娶了堂兄的左右夫人。
也就是说,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摇身一变,又成为翁归靡的左右夫人。
这种蛮夷陋习虽然也让解忧公主感到不适,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她的新丈夫明显是喜欢她的。
翁归靡虽然身体肥硕,但本性仁厚,而且还一直仰慕强盛的汉文化。因此相比匈奴公主,他与聪慧明秀的解忧公主更情投意合。
事实上,翁归靡在位的30余年间,是解忧公主在乌孙过得最如鱼得水的一段时期。
翁归靡对她体贴备至,两人先后生育了三子两女。而且,翁归靡也允许解忧公主参与处理国家政事。
于是,解忧公主派遣当时已成为乌孙右将军之妻的冯嫽,以特使身份,频频携礼物出使西域各行国,斡旋于各游牧民族间,加强乌孙、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
自此,在翁归靡与解忧公主的共同治理下,乌孙国势蒸蒸日上,与汉朝的往来也日益频繁,两国相交融洽。
而且,经过冯嫽数十年的外交努力,西域各国几无战火,丝绸之路畅顺无阻,商贸兴盛。
通晓多国语言的冯嫽也威信日隆,被西域各国尊称为冯夫人。
但多年遭受冷落的匈奴公主看不得解忧公主的好。
她跑回娘家哭诉了一番,添油加醋地把乌孙与汉朝的交好,说成是对匈奴的最大威胁。
匈奴于是派兵突袭乌孙,扬言只有把解忧公主交给匈奴人处置,断绝乌孙与汉朝的联盟关系,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否则就让乌孙国亡族灭。
危急存亡关头,就看出翁归靡不愧是条真汉子。他拒绝了匈奴人的无理要求,与解忧公主联名遣使上书,请求西汉朝廷派兵驰援,与乌孙共同抗击匈奴。
公元前70年,汉宣帝派出15万兵马,与乌孙5万骑兵共同夹击,大败匈奴。
经此一役,匈奴死伤人口4万,损失牛马牲畜70多万头,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为西域赢得了数十年的和平。
但是,解忧公主的好日子却到头了。
原来,匈奴败退后,乌孙与汉朝都想要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同盟关系。
因此,翁归靡上书汉廷,说想要立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为王位继承人,希望与汉朝亲上加亲,为元贵靡求娶一位汉公主。
汉宣帝当然举双手赞成,于是将解忧公主弟弟的女儿封为公主,史称少主,送往乌孙与元贵靡成婚。
可惜天不遂人愿。
公元前63年,就在少主到达敦煌,准备出塞之际,却传来翁归靡病逝、乌孙发生政变,王位被前任国王军须靡的儿子泥靡夺取的消息。
于是,汉朝召回少主,和亲失败。
却说乌孙国内,虽然翁归靡属意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但当初他与堂兄军须靡也有过还政的约定。
因此翁归靡一死,乌孙贵族们便联合起来拥立泥靡为王。也许是被压抑了数十年,泥靡继位后暴虐非常,史称狂王。
狂王是匈奴人的外孙,自然与解忧公主母子水火不容。
于是,为了赢得一线生机,解忧公主又忍辱下嫁狂王。
但纵使成为了夫妻,解忧公主与狂王的关系仍然非常紧张。
于是,解忧公主秘密与汉朝使臣联手诛杀狂王。
可惜行动失败,狂王负伤而逃,他的儿子细沈瘦将解忧公主与汉朝使臣围困于乌孙都城赤谷城内。
幸好,收到消息后,汉宣帝立马派遣西域都护郑吉,联合西域各行国,一起出兵赤谷城,才将被困数月的解忧公主一行救出。
但另一边,匈奴公主与翁归靡生的儿子乌就屠也不甘寂寞了。
他率领一部分兵马进入北山,杀死逃亡在外的狂王,在匈奴人的支持下自立为王。
面对乌孙的内乱,汉朝没有坐视不理。
西域都护郑吉了解到乌就屠与乌孙右将军交好,而右将军之妻冯夫人又是杰出的外交家,因此他向汉宣帝建议,请冯夫人前往游说乌就屠。
汉宣帝接受了郑吉的推荐。
于是,冯夫人孤身犯险,深入北山面见乌就屠,详细解说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最后,乌就屠被说动了,表示愿意与元贵靡分治乌孙,请冯夫人代为与汉朝斡旋,以求得一个名分。
由此,冯夫人又应汉宣帝之邀,不辞辛劳,从塞外回到阔别四十余年的长安,当面向汉宣帝陈说乌孙内乱的始末。
汉宣帝非常欣赏冯夫人的智勇与才干,破例委任她为西域特使,派遣她持汉朝节仗,代表皇帝出使乌孙。
公元前53年,冯夫人返回乌孙,代表汉宣帝,册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统领六万户;册立匈奴公主之子乌就屠为小昆弥,统领四万户。
自此,乌孙一分为二,正式成为汉朝的属国。
两年之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病故,由其孙子星靡继位。
年逾古稀的解忧公主伤痛不已,由此萌生了返回故里的想法。
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说自己老了,非常想念故乡,希望可以回到长安,以便死后埋葬在汉家的土地上。
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以仁孝治国的汉宣帝看了深受触动,马上派人前往乌孙,将解忧公主接回长安。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携冯夫人回到长安。
汉宣帝亲自到城外迎接,以极高的规格安置了这两位大汉王朝的巾帼英雄。
那一天,两位满头华发的古稀老人相互扶持着,缓慢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长安街头,脸上老泪纵横。
50年了,历经武帝、昭帝、废帝、宣帝四朝,长安城繁华依旧,她们却由韶华青葱的少女,变成了佝偻皓首的老妪。
遥想当年登车出塞,她们哪里想到一去竟是50年。更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还能魂归故里。
那时候,年轻的解忧公主和冯嫽没有想太多。
她们只是顺应命运的安排,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屈不挠,拼尽全力活到最好,仅此而已。
但话说回来,如果能做到解忧公主和冯嫽那样,始终不抛弃、不放弃,那么即使平凡如我们,也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吧。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