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半夏的民间传说!
半夏入药历史悠久,是常用中药之一,在民间,关于半夏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以下面这个故事流传最为广泛。
话说很久以前,石羊场有个叫李富安的乡民,想多子多富,贤妻已为其生了七个儿女,都想还生。48岁那年的夏天中间生下了第八个小孩,因是夏天过半,李富安给她取名为李半夏,家人都叫她半夏。李半夏生来身小体瘦,苗条如柳,半夏长到10岁时,个子还是很小,但很乖因家人多地少,难以维持生活,这时,李富安就把半夏送到相盖山寺内诵经,半夏到相盖山后,一心想普渡众生,修炼成佛,摆脱人间的痛苦,经多年的苦修炼都没有成仙得佛,她都失去了信心。
一天晚上,佛祖给她送来一个梦“你要继续修炼,佛门是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根本,你虽然修炼了多年,但没有为天下众生消除苦难,所以不能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半夏姑娘就按佛祖的旨意。在普州城挂起了“起死回生”的抬帘,摆起了药摊,为百姓治病。
男人们看见药摊旁站着一位十分美丽,面带笑容的姑娘都不孩意思去找她治病,一位从乡下进城的老太太因无钱看病,看到这位面善的姑娘就上前去问道,“姑娘,我没有钱治病,你若是能治好我的病,我就一辈当你的下人,服待你一辈子”,姑娘听后,摸着她手说:“大娘,你病得不轻呀,我定能治好你的病,并分文不收”,姑娘边说边为其包药,药包好后,和蔼可亲爱的说道:“大娘,你把这药拿回去煎来吃了,病一定会好的”。
老太太感激不尽,接过药包,回到家里就把药煎来喝了一次,第二天早上又喝了一次,到子中午老太太感觉没有什么病了。随后她逢人就说:“街上有一位年轻的神医治,治好了多年没治好的老毛病”。果真大家仔细一看,老太太病了很多年,都没有那个医生治好她的病,现在右一下子脸色红润,说话很有精神,病容全消失了。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姑娘治病的名声就传遍整个普州,百姓们有的携儿带女,有的柱棍扶杖来找她治病,她不分白天黑夜,随喊随到,到病人家中治病,真是药到病除。在整个普州传为神医。
不久后的一天,半夏姑娘来到石羊场为百姓治病,当她看见了七八五十六个病人,处了七八五十六个药方,包了七八五十六包药,累得她腰也直不起来了,突然来一位小伙子对他说:“我是天上的六甲神,因你为百姓消灾治病,功德非常圆满,奉玉大帝旨意,召你上天入仙班,命你明日大阳出山时,到相盖山华严洞排班听封”,六甲神又悄悄地对他说:“可能是半夏仙”。然后,就踏上一朵莲花走进了祥云。
半夏姑娘听后,腰也直起了,十分兴奋。心想,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第二天,她早早收拾好了行装,准备奔向华严洞,待日出后上天赐封,当她正夏出门时,急促的敲门声,使她不觉一惊,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位壮汉抱着一个面色苍白,生命垂危的小孩,壮汉急得满头是汗,哀求半夏一定救好这个孩子,因为他是这家的独苗苗。半夏姑娘一挥小孩的脉,病得不轻,但他心慌,不知如何下药治。不过她还是尽力克制上天的心情,寻问病情,分析病理。仔细观察,琢磨。为小孩煎药,喂下后可不见好转眼看上的时间就快到了,半夏姑娘对壮汉说:“药已服下,我有点事出去,回来再救小孩”。
壮汉见半夏姑娘要走就朴通下跪,哀求半夏姑娘一定要把小孩治好才走。半夏姑娘有睦为难,正在这时,小孩口吐白沫,眼睛发直,脸色雪白,半夏姑娘急忙进行抢救,却把听封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等小孩苏醒过来后,她听封的时间早已过去了,半夏姑娘还是去了华严洞,但什么动静都没有了,半夏姑娘就这样失去了上天的机会。
从此,她再也不想上天成仙行道的事了,就一心一意地为普州和天下穷苦人治病,因她治病救人,常年奔波,劳累,不幸积劳成疾,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人们就把她埋地一块大土中间,不久,她的坟和这块土里都长出了许多绿油油小苗来。
过了一段时间,这块土的主人,耕地种庄稼时发现苗苗下面结有一颗珠子大小的东西,可能是半夏姑娘变的,不如拿来作药用,他就送了几颗给邻居一位有病人吃了,效果很好,病情真的解轻了。
此事传出去后,有病的人,特别是气官炎,胃炎,呕吐的病人挖来吃,一吃就见效,十分灵验,为纪念半夏姑娘,人们就称小苗苗为半夏,并在华严洞左壁首位按半夏姑娘的形态雕刻了一尊坐像,使永远纪念和瞻仰。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主要有大黄酚,丁二酸,正十六碳酸-1-甘油酯,3-O-(6'-O-棕榈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豆甾-5-烯,对二羟基苯酚,羟甲基糠醛,邻二羟基苯酚及β-谷甾醇,胡萝卜苷等,具有镇咳祛痰、镇吐、催吐、抗溃疡、抗心律失常、抗凝、抗肿瘤、抗早孕、镇静催眠、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