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影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潜力发挥的因素
文丨孙虎的书房
编辑丨孙虎的书房
中东欧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有的国家已经率先加入欧盟,而有的国家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各个国家因其自身发展情况不同,对于贸易发展都有符合自已特点的诉求。
中东欧各国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领土大小,人口总数及GDP差别大。
由下表可知领土面积最大的波兰是领土面积最小的黑山的23倍;人口最多的波兰是人口最少的照山63倍;GDP值最大的波兰是GDP值最小的黑山的122倍,这足以看出各国之间的差异化很大。
第二,信仰文化上的差别大。
由下表可知,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波兰和罗马尼亚各自有高比例人群分别信仰天主教和东正教,从这两个国家就能看出信仰文化的差异。
文化因素在贸易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此,中东欧各国信仰文化上的差异将致使中国在与中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必须针对不同信仰采取不同的合作手段,否则会降低贸易发展速率,限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的发展。
第三,回归欧洲的程度差别大。
由下表可知,每个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时间都各不相同,说明各区域发展情况,政治层面思想存在差异性,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在进行贸易往来时必须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中东欧国家除了以上这些比较火的差别之外,因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存在差异,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并不足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团结统一,甚至存在着分歧和矛盾,并且这些国家与大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与中国的关系也大有不同。
中东欧国家彼此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是受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的时间长,这种问题并不会因为某些政策和手段就可以在短期内消除的,因此这是一个攻坚战。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要顺利地前行,必须正视中东欧各国经贸环境存在差异的现象,缩小这种差异性,改善因经贸环境差异性带来的较为复杂的状况。
否则,稍有不慎,合作就会受到挑战。
中东欧国家各国差异化十分明显,如果仅仅用统一的标准去对待,则不能实现与各国的贸易均衡发展,因此,中国应当更加关注中东欧国家的差异性,并针对现有的差异性做出精准分析及对策。
虽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各方面合作都处干稳步上升的阶段,但是相较干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状况,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规模仍然较小。
从双边贸易额来看,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中方出口额为494.9亿美元,而中国总出口额为22635.22亿美元,中国对中东欧的出口额仅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19%;中方进口额为184.9亿美元,而中国总进口额为20976.31亿美元,中国对中东欧的进口额仅占中国总进口额的0.88%,双边贸易虽然态势良好,贸易领域不断拓展。
但是总体而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规模依然较小。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结构单一,进出口主要围绕在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与杂项制品上。
中国出口到中东欧的商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以材料分类的产成品、杂项制品、饮料和烟草、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分别占中东欧国家进口总额的58.02%、14.74%、12.66%、7.32%、4.21%,这几种商品基本占据了中国出口中东欧国家的全部市场。
以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要贸易商品的贸易形式过于单一,会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发展起到局限性的作用。
与此相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STIC3、4、9类产品中,即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和一些未分类的商品,全部的贸易量相加仅仅占双方总贸易量的0.4%。
这微平其微的贸易量完全体现出了现有的贸易结构严重失衡问题,仅仅是运输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并不能完全发挥双方的优势。
只有当双方的优势产业占据贸易的主要位置,贸易结构单一且失衡的问题得以解决,才能实现双方在各产业贸易的均衡发展。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贸易自由化,但是贸易壁垒仍然存在并且阻碍着贸易的顺畅进行。
自由贸易在给各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为各国国内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弱势产业的发展,设立许多带有阻碍外部产业进入性质的条例。
这些条例和规则组成了我们常说的贸易壁垒,世界贸易规则下虽然能够保障各国贸易能够在自由和顺畅的环境下进行。
但是在新技术方面有相应优势的发达国家的实力较强,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一些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自身,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也会导致一些在基础行业。
比如农业欠佳的发达国家采取一些贸易壁垒手段扶持本国的弱势产业,降低国外优势产业的威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使用贸易壁垒这种手段为自身的利益谋求最大化。
而这种措施又是新的规则所不允许的,这就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直在争执的情况的发生,这也导致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不能自由且顺畅的进行。
由于中东欧的大部分国家如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等都己加入欧盟,因此欧盟的一些贸易政策不但影响着中国与欧盟的贸展,同时也影响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
(1)农产品方面。欧盟对农产品的关税相较于其他国家一直都很高,大约有至少40.3%的产品征收的税率高于10%的,对动物制品、水果、谷物类、鱼类制品及蔬菜等产品征收的关税大概在15%左右。
(2)纺织品方面。欧盟格外重视,时常因纺织品问题而改动已出台的“绿色贸易壁垒”法规,开始阶段针对的对象为纺织染料,随后欧盟又将限制的对象转为新的纺织助剂,到目前为止已被限制的纺织染料与纺织助剂约有2000多个品种。
据“绿色贸易壁垒”法规显示,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成本在8.5万欧元左右,这还仅仅是基本检测成本,对于中国的纺织企业来说,要想自己的产品能够进入欧盟市场,必须要拿到欧盟认证,而想拿到认证则必须承担这些检测费用。
贸易产生的利益主要来源于收入和成本的差值,当收入一定时,在检测的现实成本面前,中国广大中小外贸纺织企业表示费用的承担确有些吃力,且付出的成本确实不能带来更多的利益。
(3)高科技产品方面。欧盟严格限制传感器、航空电子设备、激光器、核材料设备、推进系统航天器、大功率直流电源、船舶等产品的对华出口。
这些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限制会致使贸易结构不平衡的现象更为严重;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玩具、机动车等方面,欧盟还设置较高的标准及排放物标准,并在钢铁、机械产品上加收关税。
此外,欧盟并不认同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相关反倾销案例当中并未公正的对待中国企业。
虽然欧盟在反倾销法规中规定了评估企业市场经济待遇的五条标准,但判决结果更多的由调查官自由决定,并不能实现判决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
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委员在对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待遇的评估中,主观色彩浓烈,越发严格且苛刻,使中国企业无法享有正常的权益。
总之,欧盟为了保护自身部分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借助一些不具有公信力的环境保护法中的部分说辞,征收高额的环境进口税;另一方面,不断采用反倾销手段,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的手段,限制中国商品打开并进入欧盟市场。
这两种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弱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以防止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对欧盟本地的商品和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欧盟采取关税和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手段,严重限制了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发展,且影响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正常的贸易往来。
中东欧国家相比较于欧洲其他国家,经济规模较小,主要的出口市场还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其他国家,因此就会发生对欧盟市场过于依赖的情况。
经济方面,2016~2017年中东欧国家保持平稳增长,但外部依赖性较强,欧盟不但为中东欧国家提供了大量所需资源及资金,欧盟结构基金也为中东欧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数据显示,中东欧国家对欧盟的出口量占欧盟GDP的60%~80%,进口量也超过了自身进口量的60%,这种种的数据均表明,中东欧国家在经济方面对于欧盟市场的依赖性很强。
外交和安全方面,中东欧国家都将“回归欧洲”作为优先的发展方向,积极融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
但因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及国家现状等方面存在差异,中东欧国家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和战略选择与德法等国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它们一方面渴望尽快融入欧洲,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发展节奏。
在加入欧盟之后,中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所以,中东欧国家及人民大多认为目前繁荣发展的景象与欧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更加依赖欧盟,并积极跟随欧盟制定的各种决策,即使出现了欧债危机,各国人民也还是对欧盟充满信任,仍然相信它会带领国家及人民走向繁荣。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