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家传入越南的佛教,在越南产生了哪些影响?
文|孙虎的书房
编辑|孙虎的书房
越南佛教有北传和南传的两系思想,然北传佛教比较兴盛,这些思想大部分都从中国传入,其中最普遍的是禅宗与净土宗。
天台宗传入后对于这两个宗派也有所影响。就思想而言,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思想根据。《法华经》是开迹显本、会迹归本。
所谓“开迹显本,意在于迹,能令菩萨识佛方便,既识迹已还识于本,增道损生。”
先说三乘而归于一乘,凸显一佛乘殊胜之处。佛先说声闻、缘觉两种涅架,然其实唯有佛乘才是修行的终止目标。
这一佛乘的观点加于天台三谛圆融(即空、即假、即中)思想对越南佛教有深刻的影响。
就三谛圆融而言,即诸法实相的真理分为空、假、中三谛。空谛,又称为真谛、无谛,即诸法本性空,然众生不了解而执为实有所以用空观来对治妄执,了悟真空之理。假谛,又称为俗谛、有谛。
诸法体性空,但因缘和合时则诸法现有,所谓毕竟空而宛然有,即于空立万法,称为假谛。中谛,又称中道第一谛,即以中观为观法,观诸法本来不离二边、不即二边、非真非俗、即真即俗,清净洞彻,圆融无碍,故称中谛。
这三谛在修持方面称为三观,三观有次第观,即初观知俗非俗,即是俗空。次观知真非真,即是真空。非真非俗,即是中道。因是二空观,入中道第一义谛观。
因为诸经典中,有的是于俗谛而得自在;有的说于真谛而得自在;有的于中道而得自在,修行者各有各的见解执着。
从接受三谛圆融的思想,对于个人修行法门的执着渐渐地淡化。
一心中具有十法界,这十法界又有体广、位高、用长的三义具足,每一界中具有十界。
为了开悟此心而修圆融之观,所谓一行一切行。
以圆融心观照诸法即空、即假、即中的思想对于各宗派有很大的影响。
典型如十法界图,越南寺院里几乎都有挂着这一图画。
此图中央画一一个心字,围绕是地狱、饿鬼、牲口、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法界。
由此,可说一心十法界的思想已经普遍于佛寺中不分任何宗派。也就是说,天台宗的思想特征已融合于越南佛教。
越南大乘佛教是从中国传入,所以修习行持方面与中国的寺院也有相同。以前“净土时”都是诵《阿弥陀经》,最近几十年来,许多寺院都改成诵《法华经》为寺里的专修功课,包括净土宗和禅宗的寺院也读诵《法华经》。
此外,还有将《法华经》的普门品作为单独本来诵持,这是早期以来信徒们称为祈求平安之经。
越南佛教除了从香港传入的天台宗,近代还有从日本带回的天台宗思想,这就是由智广法师在日本留学带回的。
此宗的受持方式有所改进,即不读诵整部《法华经》,而将此经之精华做成一个小本来行持。新从日本进入的一派这几十年来比较兴盛,但不长久。最近几年又渐渐地衰弱,大家又回到读诵《法华经》的原本。
对目前的情况,在诵持方面可以说,《法华经》最为普遍不分宗派。
此外,于修定方面,天台宗的修止观也有极大的影响。
早期传入越南有毗尼多流支禅派,后来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无言通将中国慧能、怀让、道一和怀海之南宗禅派法统传人。
从此,两脉禅派并行于越南,在毗尼多流支禅派断绝后,无言通派持续流行了一百年。
其后,于十三世纪末年由陈朝国王陈仁宗开创了竹林禅派,继承无言通法统。
此禅派兴盛一时,到十五世纪初就趋于衰微。之后念佛法门比较兴盛,直到天台教理传入,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有些行者开始学习智者所著的《摩诃止观》,将有止有观的禅法应用在修禅定方面。
所谓观中有止、止中有观,止观具通解脱、般若、法身等三德。
这就是天台宗的止观圆融禅。越南佛教可以说是有圆融的特性,对于立派独传的性质不强,各宗各派都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在修持方面皆相互应用。
天台教法传入令越南让佛教更多样化,使修行的内容更丰富。佛教教理不是死板的而是应人施法,有八万四千不同根基的众生,就有八万四千来相应的法门。无论任何宗派都可以互相学习,个人给自己找出最适合的修行法门。
所以天台宗传入后,其之教理和修法也会被各宗派所吸收。
宗教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人民的精神依赖,导致其与社会互相影响。对于越南国家而言,早期佛教是国教,得到国家的认同,所以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寺院建筑代表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想。
从传入时间的方面来说,天台宗虽然是比较晚进来的一个宗派,但短短的几十年至今全国属于天台宗的寺院已有七十多座,每座都有它的建筑特殊。
特别是尊盛寺被龙安省列为历史文化名迹,让越南文化更加丰富。
尊盛寺于1808年由圆悟禅师开创此寺壮丽辉煌的一时,然国家经过长久之战争其也被破害,到了1934年了禅禅师才重修。
从时禅师于此处传播天台宗旨。尊盛寺虽然不是天台宗所创立,但由越南天台宗第一代人重修变成天台宗的祖庭,现在它为天台宗的主要寺院。
此外,还有许多带着建筑特色的寺院,如法光寺、法界寺、法性寺等等,已体现越南民族的文化风格。
另外,在文化文明思想的方面,《法华经》中的龙女成佛之故事,已打破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
经中舍利弗的话可以代表越南早期封建社会人的观念,封建社会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妇女只是躲在男人的背后,有许多事情女人不能做。
如上面经文所说“女身垢秽”甚至连最坏的魔王也不能当。
佛陀以平等打破这观念。佛教主张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佛,觉悟性是不分男、女的。
据《法华经》中说:“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圆满菩萨行,即往南方至无垢世界,坐宝莲华座,成等正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透过这故事表明佛教的平等观,无论男女、贫富、贵贱,有努力向上一定会成功,重要在于个人自我约束、自我要求,改善身心。
在佛的慧眼之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如《妙法莲华经》卷3<药草喻品>中说:“我观一切,普皆平等,无有彼此,爱憎之心。”
吁一个社会里头平等性极为重要,有平等才有和平安乐。所谓的平等就是一致不二元,即国家之中无论何处都共用一个制度,不分阶级、不分男女,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没有歧视、轻重之观念。
社会若不平等就会有对立矛盾,产生不和,缺少团结的精神,让国家不稳定,影响到各方面的发展。
所以中国古代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不和则事不成,而平等是人和的要素之一。
《法华经》龙女成佛的故事表明佛教的平等观,这观点于越南社会有大影响,对打破封建社会观念有很大的贡献,在建立文明社会的工程上有积极的意义。
在法国统治越南期间,越南的宗教又加上一个新宗教。当时俗称“洋人教”,其在越南的发展速度很快。
据越南天主教的统计,2010年信徒的数量达九百万人,证明该宗教发展很好。
在1950-1963年,由于政治的影响,天主教和佛教冲突非常厉害,所以交流活动没展开(政府保护,支持天主教,镇压佛教的)。
自1964年以来两个宗教已经恢复并发展了交流活动。
在宜慰工作上,佛教和天主教共同合作服务,释心觉和尚荣任宣慰衙主任。
此外佛教和天主教常常组织、召开“佛教和天主教研究班”,彼此更加互相了解、尊重。阮贤德说“佛教和天主教虽然有很多差异,可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越南民族服务。
从此使得天主教和佛教的关系越来越近,和好佛教创立于安江省和好社,故名“和好”。
和好佛教教主黄富竖完全跟据佛教的教理来创道,在行道中或加或减便符合农民阶层,该阶层占了和好佛教的信徒90%。经典系统也借着佛教的经典。
一个创造是以诗歌来传达佛教深义并且传达黄富竖的思想,据统计,2008年教徒达一百五十万人。
该道提高孝义、民族精神。和好教的基础是佛教,故与佛教的关系及交流比较密切。和好教经常经常请佛教僧人讲经说法。
特别为经常请天台宗法师讲佛教的根本教理。
达同法师、则悟、则丕、则行、则德等法师定期每月于安江省和好佛教总会开讲佛法。
其外各其他交流活动都连续隆重开办,双方经常组团访问、青少年佛学交流、文艺交流等类活动。
最后作者请引出阮文孙总会长经常强调:“天台宗给和好佛教带来禅味"的一句当为天台宗对和好佛教交流的结论。
奉母教是本地的宗教,奉拜的对象为“母”或称“圣母”。其母为本人地的最高神灵,就是“三座圣母”。
其中为“九重天仙母”,“ 第二地仙柳行宫主母”,“第三水宫母”。 该宗教以美词、演唱艺术来感谢、赞叹神灵对民众的功劳,实现为民赐福仪规。
该教对佛教接触以来经过千年悠久的时间也受了佛教的影响,礼拜、科仪都有佛教理念,接近佛教。
由此,佛教天台宗与其交流较多。奉母教经常请佛教法师特别为天台宗法师讲经、说法,信徒朝拜圣母前或后都请僧设坛解冤拔度。
奉母教经常组团到寺庙拜佛,特别则丕法师感化了和平省及邻近地区将近四千多的奉母信徒皈依了佛教。
但是这些信徒皈依佛后仍然守着本来的信仰、宗教,绝无佛母冲突的情况。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