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文学史
1005900000022

第22章 汉代的历史家与哲学家 (2)

“七略”者,一、《辑略》,叙述诸书之总要;二、《六艺略》,记录六经的注释;三、《诸子略》,登记九流十家之书;四、《诗赋略》,登记纯文艺的著作;五、《兵书略》,登记行兵布阵以及军法军纪之书;六、《数术略》,登记关于阴阳五行,星卜占卦诸数术的书;七、《方技略》,登记医术神仙之书。“大凡书六略——辑略在外——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这个浩瀚的大文库,其中每一部书都是经过向及其合作者(任宏、尹咸及李柱国)的校阅的。“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像这样伟大的一个工作,这样清晰的一副头脑,即以《太史公书》之牢笼百家较之,似也有所不及。经生们不配去整理古籍,他们也不能去整理。只有像向、歆那样清晰前代思想制度、文学技术的变迁,而又有了博大“容忍”的心胸的,方才有整理的资格与能力。

向除了整理古典文籍之外,又加之以编纂。但他只是编纂,并不著述。他所编纂的书,今存者尚有:(一)《战国策》,(二)《列女传》,(三)《说苑》,(四)《新序》。此外如《新国语》等皆已亡逸。《战国策》在向之前,是传本不同,异名极多的一部书,经了他的重加编纂之后,方才成了一部完整的书。《说苑》、《新序》、《烈女传》则皆搜集故说旧闻,由他加以排比归类的。和汉文帝时燕人韩婴所作的《韩诗外传》体例略同。《列女传》专叙古代妇女的言行,以许多的故事,归之于《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等几个总目之下,每传并附以颂一首。此书有一部分为后人所补入者。后来的人以附有颂者定为刘向原文,无颂者定为后人所补。在此三书中,有许多故事是很可感人的。又有《孝子传》,相传亦为向撰。

刘向子歆亦为当时一个极重要的学者。他继续了他父亲的遗志,完成了绝代的大著作《七略》;他又极力与当时以利禄为目的,门户之见极重的经生们奋斗,欲争立《古文尚书》、《左传》、《毛诗》于学官。他的《让太常博士书》,暴露了当时经生们的偏私与无聊。他对于古学的热忱直是充分地表白出来!他又极力表彰了一部绝代的理想政治的模式的《周礼》。后人每以《左传》、《周礼》为他的伪作。但那实是不近情理的一个偏见。

后汉的散文,也以历史及论文为主。历史名著之重要者有二,皆为模拟古代名著之作。一为《汉书》,班固著,系模拟司马迁的《史记》的;一为《汉纪》,荀悦著,系模拟左丘明的《左传》的。

《汉书》(《汉书》有通行《二十四史》)本,又《四史》本)的体例几乎完全仿之于《史记》。《汉书》凡一百篇,计帝纪十二,表八,志十,列传七十。这些帝纪、表、志、列传,皆为《史记》所已有的体例。其与《史记》不同之点:一、《汉书》是断代的,其叙述起于汉之兴起,止于王莽之时代,而《史记》则为古今通史;二、《史记》有“世家”,而《汉书》则无之;三、《史记》的“书”,《汉书》则改名为“志”。《汉书》的文字,武帝以前事,大抵直抄《史记》文字,很少更动;武帝以后,则根据其父彪所续前史之文而加以补述增润。

固写此作,很费匠心,自永平中始受诏作史,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然当他死时,其中《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告成,乃由其妹昭补成之。《汉书》原为断代之史,仅记西汉二百二十九年间之事,然间有体例混淆者,如《古今人表》上及古代人物,《艺文志》也网罗古今著作。刘知几的《史通》曾致不满于班氏之书,郑樵对于《汉书》尤力加诋毁,责备得他体无完肤。但这部历史虽不是什么创作,却也颇有些很活跃的叙述,使我们不得埋没了她。班固还著有《白虎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桓宽的《盐铁论》乃是汉代有关经济史的极有权威的辩论集。

荀悦(荀悦见《后汉书》卷九十二),字仲豫,颍川颍阴人(148—209)。好著述。初在曹操府中,后迁黄门侍郎。当时献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汉纪》有明黄省曾刊本,《四部丛刊》本)三十篇。在没有发展到“纪事本末”的一个体裁之前,其由“百科全书”体的历史而重复回到比较简朴,比较原始的编年体裁的《左传》式,乃是必然的一个趋势。论者谓其书“辞约事详”颇为可观。《左传》式的史书,其较《史》、《汉》容易使人醒目处,也便在于他的“辞约事详”。荀悦又作《申鉴》(《申鉴》有明黄省曾注本,《汉魏丛书》本)五篇,凡《政体》、《时事》、《俗嫌》各一篇,《杂言》二篇,也颇有些切中时弊的箴诫。然当时的形势,已到了非汉室“瓦解”另换了一个新的局面不能急转直下的倾向,所以悦的这些空论,全是无补于实际的政治的。

但在后汉的时候,学者思想已不复囿于儒家的专制之下。因了刘向父子的努力,古籍渐为学者所易见。于是加以研究,加以探讨,加以比较之后,便到处发见其中的夸诞与矛盾之处,或有许多,是不顺适于后代文明社会的见解与观点的。于是一二个勇敢的学者便捉住了这些所在,加以直觉的理性的评判。每一次继于古籍的整理之后,必有这样的一次理性运动发生。而在刘向父子之后,也便来了一位大怀疑者王充(王充见《后汉书》卷七十九)。他开辟了后来的刘知几、崔述等人的先路。他字仲任,会稽上虞人。曾师事班彪,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充卒于公元90年间(汉和帝永元中)。他尝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遂成《论衡》(《论衡》有明通津草堂刊本,《汉魏丛书》本,《四部丛刊》本,《百子全书》本)八十五篇。《论衡》实为汉代最有独创之见的哲学著作。当时儒教已为思想的统治者,而充则毅然能与之问难。他在《问孔篇》上说: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官,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又在《物势篇》上说: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这些话都说得很勇敢。但充的文辞,殊觉笨重,不能畅达其意,这是很可惜的。

略后于允者有王符。符字节信,安帝时人。志意蕴愤,隐居著书,以讥当时之得失,不欲彰显其名,故曰《潜夫论》(《潜夫论》有《汉魏丛书》本;湖海楼本,此本有汪继培笺),凡三十六篇,但其言论却无甚新意。

此后,至献帝时,又有两个论文家出现。一为仲长统(179—219)(仲长统见《后汉书》卷七十九,《三国志》卷二十一)。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性倜傥,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曾参曹操军事。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一为徐干(171—218)(徐干见《三国志》卷二十一)。干字伟长,北海人,著《中论》(《中论》有《汉魏丛书》本)二十余篇。曹操曾屡辟之,俱不应。此数人的思想俱不脱儒家的范围,远没有王充的大胆与成就。

参考书目

一、《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七百四十六卷 清严可均编,黄冈王氏刊本,版存广雅书局,又医学书局石印本。

二、《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明张溥编,有原刊本,长沙刊本。

三、《文选》 梁萧统编,有胡克家刊本,《四部丛刊》本。

四、《古文苑》 有《平津馆丛书》本,坊刊本。

五、《百子全书》 有湖北书局刊本。

六、《汉魏丛书》 有明程荣刻本(三十八种),何允中刻本(七十六种);清王谟刻本(八十六种,后又增到九十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