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1006400000005

第5章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人物 (5)

黄忠(?-220)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黄忠原在荆州军阀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及后曹操南侵荆州,仍担故任,假行裨将军,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手下。赤壁之战后,刘备征荆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及零陵太守刘度投降。黄忠侯随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后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于葭萌关受任进攻成都,作战时身先事卒、勇冠三军。益州定后,被封为讨虏将军。219年,刘备北攻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对著魏军将领夏侯渊的精英部队,仍带领士卒奋勇杀敌,更斩杀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称汉中王,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赐关内侯,与张飞、马超、关羽同位。黄忠次年和刘备伐吴,不幸被乱箭射死,追谥刚侯。

虎威将军--赵云

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官至镇东将军,永昌亭侯,谥曰顺平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

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刚毅谨细,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追求完美--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政权的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和谋略家。据说他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周瑜出生名门,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后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留下“周郎顾曲”的典故,意为对音乐的欣赏赞美。

勇猛彪悍--秦琼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朝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

刚直猛健--尉迟恭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与秦琼为中国两位传统门神。隋末,尉迟敬德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617年,刘武周起病,收罗尉迟敬德为偏将。尉迟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虏孤怀恩、唐俭等。620年,唐太宗征讨刘武周,刘武周令尉迟敬德与宋金刚在山西介休抵御。太宗遣人前往劝降。尉迟敬德举城投降。太宗大悦,赐为右一府统军。626年,在玄武门之变中,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出任泾州道行军总管等职。晚年信方术,闭门不出。

风尘侠士--李靖

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将领,军事家。李靖少有文武才略,为母舅隋名将韩擒虎所赏识。隋末,任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曾谋告发太原留守李渊有反隋意图。李渊入长安时擒之,将行诛杀,李世民力救得释,召为幕府。625年,东突厥入侵太原,京师戒严,李靖为行军总管,率江淮兵北上备御,诸将失利,他一军独全。突厥退后,唐以靖检校安州(今湖北安陆)大都督。

太宗即位,李靖历任刑部、兵部尚书,检校中书令。629年,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与李绩分道出击东突厥,次年1月,李靖率骁骑三千夜袭颉利可汗于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颉利逃走。李靖随即与李绩会师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乘胜追击,突厥部众溃散,颉利西奔被擒。东突厥亡,其部众和所属铁勒诸部都归附唐朝,北方安定。李靖以功进封代国公,任尚书右仆射。后他深入敌境,平定吐谷浑。还朝后,他长期养病家居,不见宾客。

李靖一生战功赫赫,以抗御外侮为主要战绩,用兵灵活,著有《李靖兵法》,对兵学推陈出新作出了贡献。

重整河山--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满门忠烈--杨业

杨业(?-986)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北宋抗辽名将,祖上世为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地方势力首领。原为北汉大将,居太原,赐姓刘,归宋后复姓称杨业。任知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因大败辽军,被称为“杨无敌”。986年第二次北伐时任西路军副统帅,东路军兵败后护送云、应等四州百姓内迁,孤军奋战,受伤被俘后绝食而亡,年约60左右。其事迹后被演为“杨家将”故事。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他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只是防御。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

抗金名将--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绥德(今陕西)人,一说延安人,南宋抗金名将。行伍出身,早期参加镇压方腊起义,后在河北抗金。1130年以浙西制置使据镇江,兵困金兀术部10万大军于黄天荡(今江苏南京附近)。他一生力图恢复中原,曾多次上疏反对奸相秦桧议和。1141年同岳飞等被诏还临安(今浙江杭州),授枢密使职,解除兵权。岳飞下狱死,他面诘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自请解职,居西湖诵佛自娱。孝宗时追封蕲王。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今河南安阳人,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北宋末年投军,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他坚持抵抗,收复失地,成为宋内部抵抗派的代表人物,但由于高宗、秦桧一心求和,下令岳飞退兵,并解除岳的兵权。1142年,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岳飞去时只有39岁。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岳飞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百姓把他带领的部队亲切地称为“岳家军”。

万里长城--徐达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出身农家,少有大志。1353年,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朱元璋。取滁州(今属安徽)、和州(今和县)等地,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位于诸将之上。徐达一生追随朱元璋征战南北,战功赫赫。作为一名杰出的将领,徐达不仅具有优异的军事才能,而且具有许多优秀的品德。他严于律己,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今山东人,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抗击倭寇。他见旧军素质不良,便义务招募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配以精良战船和机械,精心训练,创造了攻防兼“鸳鸯阵”战术。其军作战灵活,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他领军多次战胜倭寇,时人称之为“足称振古之将,无愧万里长城”。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陈图都有创见。但张居正死后,受到排挤,后谢职回家。著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两部军事名著和《止止堂集》。

农民英雄--李自成

李自成(1606-1645),原名鸿基,中国陕西米脂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义,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队伍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1641年1月攻克洛阳。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逃往西安。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军一击即溃。5月在江西再败,后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地方武装杀死。

不卑不亢--史可法

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人(今河南开封),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都御史、兵部尚书。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兵入关后,曾主张与之议和,共讨李自成的农民军。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于是督师淮扬,竭力协调江北四镇将领,以抵御清兵。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24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不死,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多铎劝降,可法表示“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壮烈就义。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死后十二日,其遗体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著有《史忠正公集》。

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郑芝龙之子,明清之际民族英雄。隆武帝赐宋,号“国姓爷”。永历帝时被封为延平郡王。1646年清兵入闽,其父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当时台湾被荷兰所侵占,人民不断反抗。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从厦门出发,在台湾禾寮港登陆,在台湾人民的积极支持下,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这也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发展对外贸易和民间贸易,鼓励大陆人民迁台定居,以推广先进农耕技术。郑成功收复台湾四个多月后去世。

悲苦英雄--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