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1019200000023

第23章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影响决策的筹码 (2)

朴实的吉姆一时间陷入矛盾中。这时,队友间却传出了哈雷教官要选新班长的消息。但哈雷教官明确表示,这个班长的人选,不光要具备优秀的军事素质,更重要的是人际的协调能力。吉姆很希望能顺利成为班长,走出自己人生理想的第一步。但传闻中哈雷教官的话让他觉得,或许教官说的军事素质良好,但处事能力差的人,就是他这样,不善于交际的人。

在矛盾与沮丧中,心事重重的吉姆在训练中屡次失误。这天中午,哈雷教官把他留下来进行了一番长谈。

当平时一向严肃的教官在自己面前露出了平和的微笑时,吉姆心中所有的顾虑都被打消了。在哈雷教官的帮助下,他说出了自己的所有想法和感受。

“其实我早就了解你了。”哈雷教官拍着吉姆的肩膀,非常赞许地说着。顿生意外的吉姆就在那一天被哈雷教官选为了班长。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也就是说,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从经济学方面解释,就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

如果用经济学理念来解释前面故事中吉姆和哈雷教官的情况,我们可这样进行分析:就哈雷教官而言,他通过对吉姆这名新兵各方面的观察和了解,其掌握的信息要远比吉姆想象得多。而对吉姆来说,他对哈雷教官的了解并不多,因而他所掌握的有关哈雷教官的信息自然很少。在这种对彼此信息的掌握不对等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吉姆的顾虑和矛盾。幸好,哈雷教官一次及时的谈话让二人之间的信息得到了交流。

在市场经济中,各种交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正常情况下,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根据通常所拥有的市场信息也足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有效进行;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却导致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政府进入市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信息不对等的情况。比如,二手车交易市场,卖主的对车辆的了解远比买主对车辆的了解多。此外,不对称信息还可能导致逆向选择。该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在1963年首次提出。阿克洛夫在1970年代发表著名著作《柠檬市场》作了进一步阐述。三位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由于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及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4.夜叉的烟幕弹--信息的不完全性

话说有两位商人带着一支由500人组成的经商队外出做生意。这时,一个穿着高贵衣服、头上戴花的夜叉鬼化身的年轻人出现在人们面前,一边走手里还一边弹着琴。

“你们何必辛辛苦苦载这么多粮草和水呢?前面不远处就有肥美的草和甘甜的清泉。不如你们跟着我来,我给你们带路。”夜叉鬼对大家说。

其中一位带队的商人听了夜叉鬼的话,立即请大家放弃了所背之物,跟在其身后,走了。另一带队者却对众人说,“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看到水草,所以需要谨慎些,不能轻易丢掉身上的粮草。”

结果,听信夜叉鬼话先走的一队商人,因为找不到水和粮草,全部渴死了,而另一队商人,则攻克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就像两位商人领队一样,决策的成败往往关系到一件事的成败、一个企业的兴衰。在这时,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由此可见,高技术、高智商的人才对企业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在前面的故事中,不同的决策让两个团队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具体分析,两位商人领队之所以做出了不同的决策,在于他们对夜叉鬼所言的判断。在听到夜叉鬼传达给大家的信息之后,第二个商人领队做出的决策,让跟随他前行的商人们顺利到达了目的地。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根据对夜叉鬼所言进行判断的。

首先,商人领队觉得自己还没有见到水源,所以不能轻易放弃备用物品;其次,面前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所说的话,是否能够放心的听从?考虑到这两点,第二个商人领队决定见到水再选择是否继续背着储备物资,在没见到水之前,他们既不听夜叉鬼的,也不跟随夜叉鬼走,这样做是最保险的办法。

不幸的时,第一位商人领队却受到了蛊惑,并在夜叉鬼所放的烟幕弹下,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活动中,不同经济主体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处理几乎都是不对称的。由于主体本身的能力和环境的差异,使得就算是相同的信息,经过处理后作出的决策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发出的新的信息将继续扩大这个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但当面就是信息的不完全。

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

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商品。人们在购买普通商品时,先要了解它的价值,看看值不值得买。但是,购买信息商品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人们之所以愿意出钱购买信息,是因为还不知道它,一旦知道了它,就没有人会愿意再为此进行支付。

这就出现了一个困难的问题:卖者让不让买者在购买之前就充分地了解所出售的信息的价值呢?如果不让,则买者就可能因为不知道究竟值不值得而不去购买它;如果让,则买者又可能因为已经知道了该信息而不去购买它。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做成“生意”,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因而在市场交易中会导致道德风险,使得市场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作用。

完全信息是信息对于双方来说是完全公开的情况下,双方在所决定的决策是同时的或者不同时但在对方做决策前不为对方所知的。研究任何一种经济现象和行为,都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个信息的不完全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导致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成为不可能。

逆向选择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5.老太太买菜--信息与搜寻成本

小李和王妈同住在一个小区里。王妈独自一人住在3楼的一居室里,每天晚上都要到就近的菜市场去买菜。在买菜的路上,王妈时常与刚下班独居的小李碰面。

作为很熟的老邻居,小李要做饭买菜时,遇到王妈便一路聊着走进菜市场。但虽然都是来买菜的,他们买菜的方式却有着天壤之别。上了岁数的王妈买菜一般是先把菜市场逛上一遍,看看不同摊位的蔬菜质量和价格,货比三家之后择优而买。有时,为了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她甚至会走一段路,到其他菜市场去挑菜。在王妈认为,自己平时也没什么事,出来买菜,多走点路还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就当是散步了。

小李买菜则简单多了,一般她都是碰到合适的就买,而很少花时间去逛市场进行比较。在付钱上,小李也不会像上了岁数的王妈那样斤斤计较。

经济学其实就出现在很平常的生活中。上面故事中,王妈和小李两人去菜市场买菜所表现出的不同也可以用经济学知识来分析。我们可以首先进行一个设想:王妈的做法是否会比小李的实惠呢?

很显然,无论是王妈还是小李,他们的行为方式都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信息是人们作出决策的基础。但信息的获得需要付出金钱和时间的代价。信息可以为人们带来收益,在做一件事时,掌握的信息越充分,作出的决策就越正确。在这里,寻找信息时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搜寻成本。

在故事中,王妈逛菜市场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寻找信息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她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就是搜寻成本。而在一番比较过后,王妈买到了更好更便宜的菜,就是搜寻的收益。据此,我们来看下信息搜寻成本的具体概念。

信息搜寻成本是指在自由竞争场合由于价格离散而产生的搜寻价值。

信息搜寻成本这一概念起源于对消费者商品购买行为的研究。由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努力寻找在不同地域或商店出售的同质商品的价格信息,以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信息搜寻行为无疑会帮助消费者做出比较理想的购买决策。“货比三家”就是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经典描述。

但是信息搜寻也是有成本的,主要指搜寻过程中耗费的时间成本。信息搜寻成本作为一种机会成本,当其大于信息搜寻带来的商品价格收益时,搜寻可能会失败或者被终止。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时间损耗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其时间成本是不同的。例如,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可能为了几块钱的差价,而跑遍多家超市,以寻找到最低的价格;而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可能更愿意就近购买所需的商品,而不在意是否买到了最低价,因为时间对于他们更是一种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