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1055700000014

第14章 兔病的防治 (6)

(2)三甲氧苄氨嘧啶(TMP)与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按1∶5混合,以002%的浓度混于饲料中,连服3~5天。以0012%~0013%的浓度混于饲料中,连服10~15天,具有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也可用二甲氧苄氨嘧啶(DVD)与磺胺二甲基嘧啶(SM2)联合使用,方法同前。也可单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预防,可按01%饲料浓度或02%饮水浓度,连用2~4周。

6.中草药疗法:可试用以下药物治疗。

(1)雷公藤火虫针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1毫升(极量6~8毫升),3日后重复注射一次。有较满意效果,但此药的毒性大,应特别注意,仔兔和临产母兔不能使用。

(2)四黄散:黄连6克、黄柏6克、大黄5克、黄芩15克、甘草8克,将以上药物混合研末,每日2次,每次2克内服。

(3)球虫九味散:白僵蚕32克、生大黄16克、桃仁泥16克、土鳖虫16克、生白术10克、桂枝10克、白茯苓1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混合研末,每日2次,每次3克内服。在病初服用,疗效显著。

(4)黄连6克、贯众10克、苦楝皮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2次,对治疗球虫病有一定效果。

(5)大蒜和洋葱头捣碎,按每千克体重7克,拌入饲料中喂服。

兔弓形虫病

本病又叫弓浆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原虫病。多系龚地弓形虫寄生在猪、犬、鼠、猫等多种动物和人体的细胞内,在人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各种兔均可感染。据报道,在我国的兔群中,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呈上升的趋势。

弓形虫的全发育过程需两个宿主。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猫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类似于球虫发育的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猫粪便排出体外。卵胞在外界环境中,经过孢子增殖发育为含有两个孢子囊的感染性卵囊。

弓形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已知有200余种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和人都可作为它的中间宿主,猫也可作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弓形虫可在全身各组织脏器的有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急性期时形成半月形的速殖子(又称滋养体)及许多虫体聚集在一起的虫体集落(又称假膜);慢性期虫体呈休眠状态,在脑、眼和心肌中形成圆形的包囊(又称组织囊),囊内含有许多形态与速殖子相似的慢殖子。

动物吃了猫粪中的感染性卵囊或含有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中间宿主的肉、内脏、渗出物、排泄物和乳汁而被感染。速殖子还可以通过皮肤黏膜途径感染,也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兔饲料被含有大量弓形虫卵囊的猫粪污染,是兔场弓形虫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诊断要点】

1.症状特征

分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1)急性型:主要发生于仔兔,表现突然不吃,体温升高和呼吸加快为特征。有浆液性眼屎和鼻漏,嗜睡,几日内出现全身性惊厥的中枢神经症状。有的病例可发生麻痹,尤其后肢麻痹较突出。一般在发病2~8日后死亡。

(2)慢性型:常见于老龄兔,病程较长,厌食而消瘦,中枢神经症状多表现为后躯麻痹。病兔可突然死亡,但大多可以康复。

(3)隐性型:感染兔不呈现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呈阳性。

2.剖检变化

(1)急性型病变以肺、淋巴结、脾、肝、心坏死为特征,有广泛性的灰白色坏死灶及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肠道黏膜出血,有扁豆大小的溃疡,胸、腹腔液增多。

(2)慢性型主要表现内脏器官水肿,有散在的坏死灶。

(3)隐性型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受包囊侵害的病变,可见肉芽肿性脑炎,伴有非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变。

3.实验室检查

(1)涂片检查:采取兔胸、腹腔渗出液或肺、肝、淋巴结等做涂片,姬氏液或瑞氏液染色后镜检。弓形虫速殖子呈橘瓣状或新月形,一端较尖,另一端钝圆,胞浆呈蓝色,中央有一紫红色的核。

(2)小白鼠腹腔接种:取兔肺、肝、淋巴结等病料,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每毫升加青霉素1 000单位和链霉素100毫克),在温室中放置1小时。接种前振荡,待重颗粒沉淀后取上清液接种于小白鼠腹腔。每次接种后观察20日,小白鼠发病死亡,或以其腹腔液及脏器做涂片镜检,查出虫体,即可确诊。

(3)血清学诊断: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间接血凝法。

【防治要点】

1.兔场内应开展灭鼠工作,同时禁止养猫,加强饲草、饲料的保管,严防被猫粪污染。防止屠宰动物的废弃物和尸体污染兔料、饮食、用具、水源等。

2.病死兔尸体要深埋或烧毁。发病场应对兔舍、饲养场地用1%来苏尔、3%烧碱液或火焰进行消毒。

3.弓形虫病是人兽共患病,因此,饲养人员在接触病兔、尸体、生肉时要注意防护,严格消毒。肉要充分煮熟或经冷冻处理(-10℃15日、-15℃3日,可杀死虫体)后再利用。

4.兔场发生本病时,应全面检查,及早确诊。对检出的病兔和隐性感染兔,应隔离治疗。

(1)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对弓形虫病有较好疗效,但对病毒病无效,可利用此特点,作诊断性治疗。可用磺嘧啶(SD)70毫克/千克体重加三甲氧苄氨嘧啶(TMP)14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口服,首次剂量加倍,连用3~5日。或磺胺甲氧吡嗪(SMPZ)30毫克/千克体重加三甲氧苄氨嘧啶(TMP)1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一次口服,连服3日,效果良好。或磺胺-6-甲氧嘧啶(SMM)60~1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2)螺旋霉素:据国外报道,每日用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或均匀拌入饲料中喂给。目前我国未见本药用于兔的报道。

(3)强力霉素:据国外报道,用5~10毫克/千克体重,均匀拌入饲料中喂给,每日2次。在我国亦未见用于兔的报道。

(4)双氢青蒿素:此药毒副作用小,可试用于怀孕母兔,每日用200毫克/千克体重,均匀拌入饲料中喂给。

兔脑炎原虫病

兔脑炎原虫又名脑孢子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原虫。本原虫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包括无脊椎动物(昆虫)、啮齿类动物、兔形动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禽类和灵长类动物,人类亦可以感染。兔脑炎原虫对不同动物的危害不同。在家畜中,以对兔和犬的危害最大,且可相互传播。健康兔与病兔的直接接触也可感染,另外,还可能通过胎盘感染。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1)本病在世界各地的各个季节都可以发病,阴冷、湿热的季节多发。

(2)各种年龄的兔都可以感染脑炎原虫,但以断奶至4日龄的仔兔高发。

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没有不携带兔脑炎原虫的兔群。因此,成年兔隐性感染为仔兔的重要感染来源。也有研究表明,脑炎原虫可经胎盘传染胎儿。我国也有报道,发病率为15%~76%。

(3)虫体在体外的抵抗力很强。4℃冰箱中保存2年仍有感染力。利用DNA扩增技术检测发现,脑炎原虫广泛地存在于污水渠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证明本病可通过水源传播。

2.症状特征

成年兔一般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感染仔兔表现较为明显。

(1)前期食欲下降,精神沉郁,消瘦,此期一般持续5~7天。

(2)中期少尿,腹胀,腹围增大。

(3)后期主要表现神经症状,颤抖、斜颈、运动平衡失调。泌尿系统表现为少尿,排尿时痛苦,腹卧,翻滚。排尿后症状减轻。

(4)濒死期腹围进一步增大,少尿或不排尿,麻痹,抽搐,昏迷直至死亡。

3.剖检变化

(1)肾脏病灶最常见,肾表面密布针尖大的白色小点,或有灰色小凹陷。如肾脏受害严重,则表面呈颗粒状或高低不平。组织上主要为间质性肾炎、纤维化和小肉芽种(由淋巴细胞与浆细胞组成)。

(2)肉芽肿也见于脑内,脑内的肉芽肿中心发生坏死,有多量脑炎原虫,外围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胶质细胞。

(3)肾中的虫体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或游离于管腔中。

(4)国外研究者发现,脑炎原虫的子孢子可以广泛存在于全身的各组织脏器,如食管、气管、肺脏、肝脏、心脏、脑、脊髓、骨骼肌、脾脏和淋巴结等。

4.实验室检查

将病死兔的肾脏(或脑)切开,切面直接在载玻片上涂一下,自然干燥,甲醇固定3分钟,姬姆萨氏染色(30~40分钟),水洗,自然干燥,在油镜下观察,可发现梨籽形和逗点形的滋养体。现已有许多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用于兔脑炎原虫的诊断,可以应用。

【防治要点】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由于患兔生前不易诊断,感染途径多,特别是能过胎盘感染等因素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应该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增强兔的抵抗力,喂给全价饲料,尤其要补充维生素等措施,防止本病发生。

兔消化道线虫病

本病是由寄生于兔胃和肠的线虫所引起。主要的线虫有兔栓尾线虫、屈氏柱头线虫和东北兔苇氏线虫,以兔栓尾线虫最为常见。

【诊断要点】

1.感染轻微的一般无症状表现。只有在大量感染时,才能出现症状。

2.兔栓尾线虫寄生于兔的大肠,可引起肠炎。病兔食欲不振,贫血,消瘦,很少死亡。

3.屈氏柱头线虫和东北兔苇氏线虫寄生于兔的胃内,可引起胃炎,胃黏膜潮红、水肿。病兔呈现食欲减少,消化不良,幼兔生长停滞等症状。

【防治要点】

1.保持笼、舍、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兔粪必须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免虫卵扩散。

2.治疗可用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一次口服。或用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一次口服。

兔肝毛细线虫病

本病是寄生兔肝脏的毛细线虫所引起的疾病。此种线虫还可寄生于鼠类、犬、狼、猪及人等20多种动物。

【诊断要点】

1.兔在生前无特殊的临床症状,由于引起局部性或广泛性的肝硬化,出现肝肿大,使病兔消瘦,食欲降低。

2.死后可发现肝表面和实质中有纤维性结缔组织增生,呈现黄白色大小不等的粟粒大至绿豆大的结节,有的呈索状。结节周围肝组织可见坏死灶。

3.取结节压片镜检,可发现虫卵。

【防治要点】

1.主要是灭鼠,避免鼠粪污染饲料和饮水。

2.治疗可试用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一次口服。或用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200~300毫克,每日一次,连用4天。

兔肝片形吸虫病

本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兔的肝脏胆管内,与牛、羊肝片形吸虫病的病原相似,多见于牛、羊肝片形吸虫病严重发生的地区。

本病发生有季节性,常在春末夏秋发病,与中间宿主椎实螺大量繁殖产卵、生长迅速有关。此时在椎实螺体内肝片吸虫幼虫大量发育成熟。家兔感染本病多在夏、秋两季。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与感染数量有关。大量感染时,病兔由于肝片形吸虫幼虫在体内移行损伤肠及肝脏,致使病兔发生急性肝炎,易于死亡。

2.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虫体长期机械刺激和毒素作用,常引起胆管炎、肝炎。病兔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逐渐消瘦,黏膜苍白、被毛粗孔、便秘或下痢交替发生,最后极度衰竭而死。

3.采用粪便沉淀法,以表现虫卵而确诊。

【防治要点】

1.有病兔场应定期消毒,定期驱虫,患病兔和牛、羊粪便应进行堆肥发酵,杀灭粪中的虫卵。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能力,发现病兔及时治疗。

3.治疗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每千克体重100毫克,一次口服,隔2天再服一次。

兔华枝睾吸虫病

该虫多寄生于人、犬、猫、猪、鼬、貂、獾等动物的肝脏胆管内,亦寄生于兔。在我国许多省、市、区流行较广。据报道,本病多因用洗鱼的下脚水拌料喂兔而引起。江苏某肉联厂宰杀13 177只肉兔,发现兔华枝睾吸虫的感染率为011%,感染强度为27~815条。浙江

某县在一只安哥拉长毛兔肝脏胆管中检获虫体598条。

【诊断要点】

1.虫体寄生于胆管内,因刺激而引起胆管和胆囊发炎,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胆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严重时肝实质萎缩,甚至引起肝硬变。

2.大量的虫体寄生,可阻塞胆道,使胆汁流通受阻。

3.病兔表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下痢等症状。重度感染可引起死亡。

4.尸检可见胆囊,多肿胀,胆汁浓稠,内含虫卵或虫体。肝脏体积缩小,颜色变淡,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变硬。

【防治要点】

1.有效措施是禁用洗鱼的下脚水拌兔料喂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