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
1055900000015

第15章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模式 (4)

科技财力资源的获取可以通过政策的引导加以获得。2008年5月23日,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发布了《高新技术企业及个人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捐赠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其中指出,2008年5月19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支持受灾地区做好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级财政税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可以适用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针对社会各界的公益性捐赠,《通知》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扣除","个人将其所得向地震灾区的捐赠,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面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以及之后的灾后重建,《通知》确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将在调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力量支援抗震救灾,推动灾后重建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有关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其中,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针对个人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以上政策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具体扣除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该条规定,对于按月计征的工资、薪金所得,符合扣除标准的捐赠部分应由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义务人在计算当月个人所得税时作税前扣除;对于按年计征的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符合扣除标准的捐赠部分应由纳税义务人在计算当年个人所得税时做税前扣除。科技部条件财务司指出,目前,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和个人响应政府号召,将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钱款向灾区捐献。

企业和个人在捐献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捐献对象可以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如中国红十字总会)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如汶川县卫生局),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②个人捐赠必须通过我国境内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自己直接给对方的捐赠不享受减免个税的政策。企业和个人通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灾区捐款时,应向其索取合法的捐赠票据,才能享受在税前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各企事业单位发动的募捐,由单位统一移交慈善组织,按捐赠总额开具捐赠票据,单位将员工每一个人捐赠的数额列出明细清单备查,财务部门就可在扣缴个人所得税前为员工个人按税法规定的额度进行扣除。个人自行向相关社会团体捐赠,可保存捐赠机构开出的捐赠票据,交回其单位,由单位办理个税扣除。

3.3.4赈灾信息资源

信息是当今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信息社会"也随即成为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最常用词汇。"信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指解释、陈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信息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对信息含义的认识也不断改变和发展。学术界对信息的理解各不相同,仅仅是信息的含义就不下百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较为认可的普遍的对信息的定义。广义的信息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它们的运动状态的反映。用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信息就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所能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狭义的信息指的是能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差异的、能为某种目的带来有用的、可以被理解或被接受的消息、情况等。information一词理解为狭义的信息时,常被译为情报。

中国国家标准GB 4894-85关于信息的定义则将两类表述合并为: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

信息无所不在,可以感知,但它不是事件和物质本身,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关于客观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陈述。信息是原料,经过人类的认识活动,成为已知的知识。

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都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被称之为信息资源。人类围绕信息资源所开展的活动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生产、管理与消费三大部分,其中,信息资源的生产与消费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两个端点,信息资源管理则是联结信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通道和纽带。信息资源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逻辑起点,它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IRM的内涵。围绕信息资源的定义,我国的学者亦各有见解。武汉大学的马大川认为:"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和它的生产者及信息技术的集合。狭义的信息资源概念则仅仅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它包括科学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厦门大学的朱立文认为:"信息资源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各种信息的总称,也是各种信息集合体。"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认为:"对信息资源的狭义理解仅指信息资源本身。对信息资源广义理解指的是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联系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网络等。"

虽然学术界迄今未就信息资源的定义达成一致,但上述几种观点基本上能够代表和反映我国现阶段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这几种观点归结起来,可以得出几点结论:①信息资源归根结底是一种信息,是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②信息成为资源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有序化活动,换言之,信息资源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人类的智能劳动。

对于赈灾信息资源中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①赈灾信息资源是可作为通信的消息。在这种意义下,赈灾信息就是要告诉对方的灾情内容。我们以把任意两点间的通信,或信息在其间的流动情况,归纳为"信源-信道-信宿"这一简单模型。发出信息的通信者被称为"信源",接收信息的通信者被称为"信宿",信息流动的通道被称为"信道"。只要发生了信息的流动,我们就说进行了某种形式的通信;反过来,只要进行了通信,就必定有信息的流动和交换。信息与消息的差别在于信息保留了消息的主要部分,削弱其次要部分,经压缩后传输。因此,赈灾信息即是要第一时间传递最重要的灾情信息。②赈灾信息可作为运算的内容。在这种意义下,赈灾信息是人们进行各种运算和处理所需要的条件、内容和结果,通常表现为数字、数据、图表和曲线等形式,并通过计算机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导出所需的输出信息,并直接指导抗灾救灾。③赈灾信息是人们感知灾害的来源。用信息的术语来说,就是人类从外部世界取得对于减灾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归纳和处理,得到对于减灾的规律性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行动,并把这种行动作用于抗灾救灾工作,达到减轻灾害损失的目的。

与一般的信息资源相似,赈灾信息资源应具有可量度、可识别、可转换、可存储、可处理、可传递、可再生、可利用和可共享等基本特征,而其最重要、最鲜明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突出了灾情;二是注入了科技含量;三是信息发布与社会稳定。

以此次的汶川特大地震为例,中国科学院为确保赈灾信息资源作出了重大贡献--紧急开展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为抢险救灾的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这时及时了解和掌握受灾情况对正确的决策指挥极为重要。地震刚刚发生时,通信中断、道路不通、次生灾害频发,加之灾区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与气象条件,使得及时获取受灾现场的信息与第一手资料异常困难。情况不明成为当时抢险救灾决策指挥面临的一大难题。

面对这一紧迫需求,中国科学院发挥多年积累的遥感综合监测技术与人才队伍优势,迅速成立抗震救灾遥感监测应急指挥部,组织对地观测中心、遥感所、地理资源所、电子所、成都山地所、地质地球所、生态中心7个研究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通过两架雷达和光学遥感飞机、3架无人飞机、卫星数据和实地考察,构成空、天、地一体的遥感监测网络,全天候监测灾情。同时,有关科研人员克服多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奋战,使遥感数据的采集、传输、解译、研判和分析环环相扣,在第一时间形成遥感影像和有关分析报告,并及时报送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有关部门和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这些资料准确显示了重点区域和部位的具体灾情,标示出大量潜在的滑坡、泥石流、水库溃坝等次生灾害的位置,经与基础数据对比分析,对主要受灾体的数量和直接损失进行了预评估,为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咨询服务和决策依据,受到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好评。此外,中科院还利用网站公开发布了灾区卫星遥感数据,提供给社会各界使用。

利用最新自主创新成果,搭建重灾区通信指挥通道。在重灾区通信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情况下,建立应急通信系统是抗震救灾的首要紧迫任务。上海微系统所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迫切需求,主动向院里请战,要求将其与声学所、计算所共同最新自主研发的应急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系统用于建立重灾区无线通信网络。接到报告后,中国科学院立即与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并应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紧急求援,派出20多人的技术队伍,奔赴受灾严重的北川灾区,架设了无线通信网络,成功实现了指挥部与观察点、救援点和新闻站之间的宽带连接和现场视频传输。之后,又相继在平武、青川等灾区架设了无线通信网络,使指挥部能够实时了解灾情和救灾现场状况,在抗震救灾指挥和人员搜救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青川6.4级强余震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该系统成为青川灾区与指挥部联络的唯一通信通道。同时,前线有关新闻媒体也通过该系统迅速就地发布新闻,使全国和全球能第一时间了解当地灾情和救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