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学第三辑
1056600000038

第38章 画外意,词中情 (2)

《青蛇》的镜头画面好像一幅中国山水画,意境缥缈,又似一张西方油彩画,色彩绚丽。黄霑写的主题曲《流光飞舞》清幽典雅、婉转含蓄、意蕴悠长且回味无穷,显示出词作者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镜头画面采取蒙太奇的方法,将院子里飘逸空灵的荷花池,影影绰绰的薄纱,露天的廊厅,漂满花瓣的浴池,以及人物之间慢慢发生的感情变化巧妙组接起来。歌词风花雪月、情意绵绵,色彩感、流动感极强,连听的人都醉了,这犹如仙境般的美丽画面加上余音缭绕般的浪漫歌声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梦幻的温柔乡。

半冷半暖秋天,

熨贴在你身边,

静静看着流光飞舞。

那风中一片片红叶,

惹心中一片绵绵。

半醉半醒之间,

再忍笑眼千千。

就让我像云中飘雪,

用冰清轻轻吻人脸,

带出一波一浪的缠绵。

......

二、视听结合形成的互动效应

我们知道,最初放映机里放映出来的电影是没有对白,没有声音,更没有音乐的,那时候的电影完全靠行为表演。因而,那时的电影叫做"默片"或者"无声电影"。无声电影时代,只能依靠银幕上的行为表演艺术给观众以震撼。虽然电影通过放映、再现生活的角度、再现原来的时空或故事的时空,但无法使真的生活与真的人们从银幕上走下来。由于银幕的限制,使它所表现的生活无论如何让人感到有距离。对银幕再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种种真实起了无法比拟的重大作用。有声电影的出现,使影视艺术不再以单纯地追求视觉表现力为唯一目标,声音以其极大的魔力,成为影视艺术的第二要素,画面与声音的交融成为影视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声音(包括音乐、音响、对话)为电影制造三维空间或全维空间起了特殊的作用。其鲜明的标志就是渲染气氛,它是制造电影的自然真实的最大系数,观众如临其境。

"影片放映时,影视画面在视觉外观上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控制在银幕画框的范围之内,为广大受众人为的再造了一个时空,让观众与影视故事一起运动,让影视艺术由二维空间变成三维空间,甚至全维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单纯的银幕里的空间,而是包括观众在内的整个空间。形象点说,就是让观众从面对影视银幕的客体,变成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主体,快速更替的镜头画面一闪而过,不由分说地将观众卷入影视剧情的进展之中,迫使观众去接受一个完全陌生的故事。"观众因电影流的刺激而产生的对实际现实流的心理模仿性是难以抗拒的,它显示出艺术影像所特有的强大的精神渗透性。"观众坐在电影院里或是电视机前观看影视作品,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感知影视画面与声音,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他们或是想象与联想,或是感染(同情、爱憎、悲喜)与共鸣(体验),或是认知与启发。在视听结合营造的氛围中,观众迷失了自我,忘记身处何地,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光影声色的变幻之中,渐渐接受了这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故事,并全身心地参与到整个故事之中,随着人物的欢笑而欢笑、泪流而泪流。

音乐作为影视艺术声音创作元素的最积极、最显著的、最富艺术性的部分,是出于人们在欣赏影视作品时的一种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也是影视艺术自身不断完善的结果。音乐和语言、音响共同构成了影视艺术的声音世界。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综合的艺术,镜头画面诉诸人的视觉,影视歌曲诉诸人的听觉。视听结合把影视艺术打造成一种最具现场感的真实艺术。"电影艺术的审美不仅要用'耳'去聆听纷繁的声音,而且要用独特的眼光去'看'充满艺术内蕴的画面,它是一种耳口交相渗透的高效审美。在审美过程中,耳目各司其职,又相互沟通交融,实现了视觉审美和听觉审美最完美的结合,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的视听审美功能。"影视画面以其绚丽多彩的内容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而黄霑的歌词则以其文采飞扬的语言拨动着观众的心弦。二者通过人的眼睛与耳朵两个审美感官的基本反应构建审美活动,加强了人们观影的立体感、真实感,从而也就加强了影视艺术的完美性和感染力。"电影音乐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把银幕感,把听觉形象与视觉想象结合起来,达到视听的统一。"

《人生如此》是电影《青蛇》中的一个插曲,这首歌的旋律一开始作为开场音乐,后来完整地出现在电影结尾处,首尾呼应,引人遐想。镜头里青白双蛇与法海斗法后,山崩河溢,洪水下丧命的苍生,随波逝去。看着眼前弃了五阴识觉的"老实人"--许仙,小青实为白素贞不值,一句"你应该跟姐姐一起的",就将系着青碧剑穗的利刃,穿透了这个自私虚伪的男人。歌曲在此时响起:

人生如此,

浮生如斯,

缘生缘死,

谁知,谁知?

情终情始,

情真情痴,

何许?何处?

情之至!

短短三十一个字,浓缩了尘世的沧桑,人情无常的时光变幻。黄霑用歌词暗示故事从人物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将他们的命运纠结在一起,孽缘无法挣脱,直到生命的尽头。剧中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受到小青的挑战,由于道行尚浅,青蛇争强好胜、善妒反叛而又重情重义、性本善良,白蛇与青蛇之间除了姐妹还多了一层既爱又恨的微妙关系。犹豫不定的许仙就像拔河绳上的红绸成为白娘子姐妹互相较劲的砝码。徐克希望用这些新鲜的元素解构现代社会的友情与爱情。这首片尾曲让观众在感受到影像视觉的冲击之后再次反思影片的真正意义,痛快淋漓地宣泄了在观影过程中郁积的迷茫和困惑。

1991年,徐克以新手法包装旧人物的武打片《黄飞鸿》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他将主人公置身于外强横行、内政腐败、民生凋敝、风雨飘摇的清末,把"一介武夫"黄飞鸿同革命志士孙中山、陆浩东等人联系在一起,把民间武术家的个人经历与广州起义的革命形势编织在一起,并安排了龅牙苏、鬼脚七、梁宽、十三姨等鲜活的非英雄人物围绕在黄飞鸿身边,使观众觉得这个虚构的故事更为逼真可信。镜头画面中黑压压的一片中国人迎着旭日东升,在海边齐刷刷打着拳。电影主题曲《男儿当自强》节奏铿锵激进,荡气回肠,歌词正义凛然,鼓舞人心。

傲气面对万重浪,

热血像那红日光。

胆似铁打骨如精钢,

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我发愤图强做好汉,

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

热血男儿汉比太阳更光。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

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

看碧波高壮,

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

我是男儿当自强。

强步挺胸大家做栋梁做好汉,

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

做个好汉子。

热血热肠热,

比太阳更光。

"当不同的语言组合在一起,歌词张扬的是声音的意义,歌众通过声音的意义和情感寻找一种共鸣,这是歌词作为听觉语言的特点和优势。"雄伟壮观的画面,斗志昂扬的歌词,观众血脉贲张,甚至暗暗握拳恨不得自己也有两下子,完全忽略了导演诸多刻意安排的情节。随着人物命运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激动,一种"自强自立,生生不息"的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声音与画面是影视艺术传情达意的基本媒介,声画交融共同构筑了影视艺术的空间和形态,是现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画面需要声音的支持,声音也离不开视觉形象。"一部电影的画面容量是有限的,然而由于音乐没有形体,它不占视觉空间,便大大扩充了视觉画面的表现力,增大了叙事和表达情感的能力。研究画面与音乐的关系,在于更充分地发挥电影音乐的表现力。"在影视作品中,黄霑的歌词突破了银幕的限制,与画面交融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深化了影视画面背后的思想内涵,拓展了影视画面的文学意境,拓宽了观众的感受方式,创造出新的审美价值,给影视作品带来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黄霑为影视作品创作的歌词享有很高的声誉,可以说他的歌词对我们而言是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和如期而至的舒畅。黄霑能突破自我的局限融入到影视作品中实现角色的转换,用影视剧的思维进行创作,从而体现出与一般歌词创作不同的特点。他的影视歌曲歌词一方面有效明了地传达了剧情(当然大多数电视剧本身描述的就是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事物),另一方面则精准地诠释了普通人所具有的情感、体会、抱负以及焦虑。这种独特而奇妙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影视剧的总体艺术构思,为影视作品增色添彩,而非画蛇添足,产生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歌词本身涉及文学和音乐两门艺术,黄霑的影视歌曲歌词又以影视作品为载体并在其中游刃有余,不仅不会因为镜头画面而遮住光彩,反而与镜头画面水乳交融,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价值。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能从黄霑的歌词中获取有效信息,积极参与剧情,与影视作品形成互动,把视觉形象与听觉想象统一起来,达到视听结合,得到一个完整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