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秘密档案
1058000000030

第30章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9)

那是多么幸福与难忘的时刻。在我采访的那些当年参加过大庆油田会战的老一代地质工作者中,他们当中许多人就是被毛泽东、***等领袖的一个题词、一支猎枪或一次握手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艰苦的地质事业。他们中有些人后来在工作中或壮烈地牺牲了,或默默地病死了,而更多的是那些至今仍在戈壁、沙淇、荒原上默默地从事着找矿的科学工作。当我问起他们是否因年轻时的一时冲动去当地质队员而后悔终身时,竞没有一个人是点头的。他们坦率地告诉我,搞地质的现在看起来确实比不上其他行业与工种吃香,可在五六十年代它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和荣耀的职业,尽管许多人跑了几十年山、几卄年水,今天仍然四海为家,但他们对当初的选择丝亳没有悔意。

这种崇高的职业精神,我想绝非仅祺领袖的一句话、一件礼物就能产生力童源泉的。那么,它到底出自何源呢?答案无疑应当从共和国那蒸蒸日上的一座座矿山与油田垒起的丰碑上去寻找!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当松辽平原的石油会战刚刚拉幵帷,许多大学生和军队的青年官兵就是唱着这首歌,或者是被这充满浪漫色彩的歌所感染而来到北国大地,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石油地质战士。但是他们很快发现,现实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远没有歌词中形容的那样浪漫。一切都足实实在在的乏味与枯燥。干普査的每天刨冰趟水,爬坡走丘;打钻的,每天一身水一身泥,不论冬天与夏天;搞物探的,就像纤夫一样从不离开长长的线圈……没有家,也不可能有家,然而成千成万个家却在不断地往这儿拥来。普査小分队夜宿大车店,老乡告知早已客满。费尽口舌,店主才很不情愿地腾出自睡的一条小炕。组长李恒让拿出钢卷尺一量,人均0.8米。有言在先,每人躺下后不得弯腰曲腿,否则开除睡籍!如此军纪,队员们方得一宿安眠。当时的钻工服与当地劳改犯人的囚服出自同,服装厂的同一产品,惟一区别处在于前者胸前印有安全生产,而后者胸前印的是弃旧图新字样。日久天长,字迹褪去,钻工服便与囚犯脤无异。为此,那些外出办事的钻工常常被当作逃犯而拘留讯问。好在也有因祸得福者。某日,一位钻工在火车上被当作逃犯抓到餐车受审,当乘警从证件上得知对方是石油勘探工人后,顿时肃然起敬,立即又是饭来又是茶的招待,更有几位标致的服务员左右顾盼,好让旁人羡澳哟!

苦与乐,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建设者们的交响曲。

一切为了找油!一个简洁的口号,凝集了千军万马的信念。多少人盼油盼出],笑话,找油找错了门户。

副井队长梁宏图下夜班归来时,估摸着自家的方位上炕,他脱完衣服上炕后细听彝息声感到十分陌生。坏了,上错炕了!他慌忙跳下炕,在黑暗中来回摸了半宿却不知所措,直到自家的儿子被尿憋醒大哭,梁宏图方才循声上了自家的炕。

北京地质学院女毕业生王晓君是拖着身孕来到松辽的,她没想到向己的食欲异常增大,而这里的副食品却奇缺。饿哟!无奈,她几次趁夜晚摸进老乡的马棚,从马嘴边抢得几块豆饼就往自己的嘴里塞……女大学生双手贴在微微隆起的肚子上,自嘲不已:未来的小地质,你可是偷吃豆饼长大的啊!

这个小地质出世的那天,正是松辽石油勘探迎来第一个曙光之日:1958年4月17日,在吉林前郭旗大力巴村施工的地质部松辽石油普査大队501号钻机打出油砂!

油砂被送到大队部时,技术负责人韩衆行高兴得落下了泪。他立刻向北京和当地的前郭旗报告了消息。前郭旗旗委书记得到喜讯,其欢欣之情并不亚于地质队员,当场派人给韩彔行他们送去两头肥猪,以示慰劳。宰!肥猪运回大认,马上开宰。当晚,松辽石油普査大队整个队部喝得人仰马翻,醉成一团。

慊行的人都知道,油砂的发现是油田发现的前奏曲。这一曲要是一响,后来的戏就热闹了。

果不其然。进人第二季度的地质部松辽石油眘査大队又有几口浅井见了油砂,其中最著名的是南14孔。此并位于吉林怀徳县境内的王家窝棚,从井深三百米处开始见油砂,一直到并深一千多米的变质岩裂缝中还见着稠油,全井共见含油砂岩二十余层达六十米之厚!好兆头!正在北京的黄汲清得知后,兴奋不已,立即写信告知长春物探大队技术负责人:南17孔、南14孔等均见油砂,预示松辽有望出现大面积生油层。务请抓紧物探工作,以迅速探明生存层分布状况……

石油勘探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普査先行,物探定论,钻井出油。

在韩录行他们的英雄普査大队正组织一支支小分队向松辽盆地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摸边普查时,地质部长春物探大队的科技人员开始走向前台,并很快为松辽平原的石油分布与储存情况作出了准确的科学定论:松辽盆地是--个面积约二十六万平方公里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基底的最深部位在中西部,可深达五千米以上,所划范围之内均有较好的生油层和储油层。

至此,松辽有油已成定论。下一步就是如何打出油了!

这是决定松辽命运的关键一步,是科学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一步!也是验证黄汲清、韩铁行等一大批地质科学工作者的理论与几年

来普査结果的关键一步!

茫茫松辽大地,何处一钻出油?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布孔打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孔布在何处,钻怎名个打法,学问却大着呢!它首先需要来自地质普査的野外资料,包括钻探所取得的解释地质情况的岩心实物,以及电法、地溪、化探等一系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研究分析,得出最终的布孔打钻方案,这就是地质科学在找矿工作中所占有的先期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这一步,就不可能有矿山有油田的发现,谁否定了这一步谁就否定了科学的存在。遗憾的是,在现实社会里,这种不该忘却与否定的事太多太多了。要不然眼下我国百万地质大军的生存环境就不至于恶化到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步!辛勤的地质队员在荒山野地里发现了矿山和油田后,便把采摘丰收果实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当别人通过挖矿、采油,换来了富裕,建起了家园时,我们的地质队员却又从旧日的荒凉迈向新的荒凉。几十年过去了,地质大军们猛然发现,在祖国大地几乎没有荒凉可供他们再去奋斗之时,他们那带着斑斑伤痕的躯体连同终身的职业信念,一起被时代所淡忘,成了一群无人光顾的历史老人院。

然而在那时,在大庆油田发现的前前后后,他们丝奄不会有今天这样难言的感叹。那时他们的心中只有革命的激情与干劲为了石油,可以去拼,可以去死;可以去悲,可以去歌;可以几天不吃一口饭,可以一夜喝掉1瓶老白干!

这就是当年;这就是王铁人的年代;这就是毛泽东十分赞赏的大庆精神。

当松辽石油勘探又一次处在关键时刻,历史的担子也又一次落在了黄汲清等一批科学工作者身上。

在这节骨眼上,黄汲清再一次显示了大师的远见卓识和宽阔胸怀。

物探,还是物探!前线派人向他索求灵丹妙方时,大师毫不含糊地指出:要把最过硬的物探队伍调上去,重力、磁力、电法、人工地震等都得用卜记就学科而言,黄汲清的专长是大地构造学。所谓大地构造学用通俗的话说,就像今天我们使用失光把人体的各个部位、脉络弄得一清二楚似的。大地构造理论的作用,目的在于把我们无法目视的几万年几亿年几十亿年的地层构造情况摸个明白,回过头来再确定哪个地方生油,哪个地方生金,哪个地方生铜……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中最基础也是最深奥的理论。而黄汲清是中国的大地构造理论创始人与奠基人,他运用大地构造学这架失光,不仅为中国找到和指出了诸多地下宝藏,間时为生物、考占、自然、环境、农业等领域,征眼和改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三十年代以来,为了开拓和发展中国的石油事业,黄汲清将自己的失光武器运用到石油勘探中去,取得了神话般的奇效。

1995年3月200大师去世前两天香港文汇报用整版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石油功臣黄汲清的文章。该文开头的―段话这样说:洋人曾断中国贫油,然而1959年,冒出了个大庆油田。接着,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任丘油田、长庆油田、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田等等竞相问世,全面开花。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钻井平台座座耸立,黑色金子滚滚涌流。

贫油论不攻自破。在这场石油工业翻身仗中,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今年91岁高龄的中国地盾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院士,是位特等功臣人们一定还记,得,1957年,黄汲清展示出一幅中国含油气远景分区图,他分别在图上的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鄂尔多斯、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处画了几个圈,论断:应该在这些地方找油话音刚落,从第二年起,便捷报频传该文的笔者称黄汲清有一对火眼金睛,能看穿几千米地底下的情况,能辨别儿十亿年的地层变化。当助手把这份报道拿到病榻前捧给他看时,大师淡淡一笑,说:我这个人哪,第一不迷信,第二不固守,第三靠实践黄汲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不迷信、不固守、靠实践九个字,精辟地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学术作风。我以为,他之所以在七十年来漫长的科学生涯中能不断进取,成为一代科学宗师,是与这种学风分不开的。

这是--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

几卄年如一日操持家务的妻子,像每一个节假日一样,等到把饭菜摆卜,桌后,再到书房里轻轻叫起埋头看书或工作的丈夫。

黄汲清在家里是百分之百的大老爷:不干家务,不管钱财,不问儿女事。这天他坐上桌,却不像以往那样端起饭碗就吃,他一没动筷,二没动碗,嘴里突然冒出一句话:对,该请他了!

妻子一愣,哟,今天老爷子发什么善心了,连忙转身叫出正在复习功课、明年准备考大学的大儿子:浩生,快吃饭,你爸等你呢!大儿子浩生受宠若惊,心想爸爸可从来没这样关心过自己呀。他哎了一声,兴冲冲地在桌边坐下。

去,给顾功叙叔叔打个电话,请他到家里来一趟!

大儿子和妻子甶欢苒广一场,原来老头子还想着他的工作!

下午,顾功叙来厂,黄汲清把小门一关,两人一谈就没了时间。顾功叙比黄汲清小四岁,这位见人便一脸眯眯笑的浙江人,是中闻地球物理事业的幵拓者,也是把地球物理科学引入中国勘探业的主要奠基者。1936年,顾功叙毕业亍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同年,转人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从事专业研究。抗口战争爆发,怀着报效祖国的心愿,他中断了在美的研究,毅然回国。从此成为在我国地质找矿业中运用和推广物探技术的先驱者,也开始了他与地质大师黄汲清一生的交情。这种交情,使得两位大师在探索地球科学奥秘的工作中取得了卓越成就。

我是机枪手,你是重机枪。黄汲清总喜欢这样比喻他的地质科学技术与顾功叙的地球物理技术。打胜仗得靠枪手,枪手没好枪就啥子没得用。有广你这重机枪,我们打胜仗就容易多了!

顾功叙笑眯眯地默认这种比喻,因为他们曾一起在鞍山、包头、大冶铁矿等黑色矿山和白银厂、铜官山等有色矿山的发现与开发中互相配合,屡次打过胜仗,还有玉门、鄂尔多斯等油田。

现在是松辽未来的大庆油田。

松辽盆地的面积和地层情况比我们过去工作过的几个盆地要大得多和复杂得多,第一阶段的普査与勘探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就是确定基准井了。关系可大呀!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黄汲清说。

顾功叙自然明由,所谓的基准井,就是以获取整个油田有代表意义的数据为吕的的探油井。基准井井位的确定必须俱之又镇,一钻下去,能否出油,不仅影响到整个松辽战役千军万马的士气,而且对油田未来的命运有着宣接关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口基准井只要一开钻就是数百万人民币还是五十年代的货币价值!打出油还好,打不出油一口并下去,就等于让数万人饿一年肚子。1957年开始,新中国每年已经有几百万人逃荒要饭了。这一切,顾功叙和黄汲清一样清楚。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科学家们的肩上,大多承担着两副担子:一副是要搞出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成就,一副是用最少的钱干出最大的事业。中国的科学家比起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可敬。然而几年之后,文革浩劫又使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可悲的科学家。此为题外话,暂停!打住。

还是老话一句:事不出三!顾功叙依然眯眯笑地回答黄汲清。

行!在松辽这个大蛋糕上能三口咬出金娃娃,你这笑眯佛可真是又给全中国人民立大功厂!黄汲清卜分高兴,他知道顾功叙说的事不出三,焙只打三口基准井来完成出油这--壮举。这种胆识如果没有高超的科学技术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在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匕,捅那么几个水桶口大的井并保证让其见油,这与大海捞针的难度不相上下,顾功叙的能耐大就大在这个地方。

不过这一次他补充了一句话:听说石油部也在松辽上马了,能同他们配合起来一起干,效果可以更好些,至少可以为毛主席省一大笔钱。

这个工作我来做。明天我把翁文波叫来商量商量。黄汲清蛮有把握。

那么,过几天我去趟松辽,长春石油物探大队的朱大绶、王茂基他们干得很出色。如果他们在基准井布孔时,再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打在沉积岩厚度最大,预测生油条件较好,含油气远录最好的问域;第二,争取打在局部构造上,因为邻近油源区的构造可起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作用,这样的构造很可能储集油气。我想这两点注意了,事不出三的牛皮不会吹破!顾功叙说着呵呵呵地自笑起来。

老弟,祝你再次成功!黄汲清朝顾功叙的肩膀重重拍了一掌。内松辽盆地石油普査的战幕拉开以来,黄汲清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前方的每一个战略部署的走向和具体的战术运用。虽然这段时间他个人的职务一直在不停地变动有些变动连他自己都感到突然和无奈,但松辽盆地就像一个未出生的胎儿一样一直装在他肚里,他不管别人怎么来回地摆动他,捉弄他,甚至是摧残他1957年的反右就是一例,可黄汲清从来没有放弃对松辽石油寄予的厚望和倾注的企身心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