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1074600000010

第10章 再一次得逞——英国割占九龙半岛

关键时间1860年10月24日。

关键人物巴夏礼。

关键词汇中英《北京条约》。

英国攫取香港后,发现这个地方热疾流行,驻军和商民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香港岛可供建筑的平地极少,而对岸九龙有大片的平地,更适合城市发展。

“香港应该保留,但更适合私人居住的地方是九龙而不是香港”已成为殖民者的共识。九龙半岛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半岛的岬角尖沙咀隔着很窄的海面与对岸的香港岛相望,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的海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可供巨轮自由停泊。英国为图谋占据这个海港,对九龙半岛早有染指之心。

由于九龙半岛距离香港实在太近,对面中华帝国的火炮如剑在颈上,时时搅得殖民者心神不宁。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就曾无理要求撤掉尖沙咀上的炮台、军士,以免“吓着该处洋面及香港地方”。九龙半岛对于殖民者无疑是一个钉子,但更是一块肥肉,无论如何都必须占为己有。

正好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为侵略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英国强占九龙半岛采取的伎俩是:先军事占领,再强行租借,而后强订条约割占,最后通过所谓的授土仪式完成。对《南京条约》不满足及借口清朝不能履行条约规定的义务,英国一直希望进行一场更大的战争,而1856年的“亚罗”号事件为英国提供了最好的战争借口。该年10月,广东水师接到举报,前往广州珠海炮台附近对一艘涉嫌走私的中国船只“亚罗”号实施搜查,拘捕该船华人水手12名。

此事本与英国无关,但是英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横加干涉,说什么“亚罗”号是一艘英国船,当时船上悬挂有英国国旗,中国水师上船搜人是侵犯了英国的利益,同时还无端指责中国兵勇上船扯毁了英国国旗,是对英国的侮辱。

虽说该船曾经在香港注册过,但是已过有效期,巴夏礼所谓的那面英国国旗,后来证实是一面信号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蓄谋已久的侵略者以此为借口不断扩大事端,巴夏礼对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发出措辞强硬的照会,要求赔礼道歉,释放所有人犯,并要求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为了尽快平息事端,当时的广东地方政府不得不妥协退让,在通牒最后限期前一小时,叶名琛将逮捕的12名人犯全部交回英领事馆,但巴夏礼拒绝接收。事态照着侵略者设计的方向发展。巴夏礼随即赶往香港,在与港督包令与海军方面商议后,决定对黄埔和广州城之间的炮台采取军事行动。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对外交涉中采取的是“不战、不和、不降”方针。自从上任以来,他处理外交事务,表面上比较强硬,对侵略者的各项要求都不予答应;在处理方式上更是摆出一副天朝大国的姿态,极其傲慢。

但是在强硬的外表下,却又没有什么有力的对敌防卫措施。10月23日,英舰越过虎门,攻占广州,叶名琛以为这是英军虚声恫吓,不以为然,下令如敌船深入内河,清军不可炮击。于是英军相继攻陷中流沙炮台和海珠炮台,并炮轰广州城,一度攻入广州城,在两广总督衙门内肆行劫掠。英军的侵略行为激起了广州人民的极大愤慨,纷纷组织进行反抗,英军终因兵力不足退出了广州。“亚罗”号事件传到英国后,国会随即通过了扩大侵华的议案,并任命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军队来华,法国也趁火打劫伙同英国共同出兵。1857年12月,英法联军对叶名琛发出通牒:要求英国人能自由进城,赔偿在去年火烧洋行中英商的损失,且要占据珠江以南及沿江炮台。叶名琛虽拒绝了英法联军的要求,但仍未采取任何有力措施。15日英军偷偷占领珠江以南,清军未战而撤,当时叶依旧认为这只是敌人恐吓逼和之举,他甚至迷信地说什么15日后广州必然无事,对战争极其消极。28日英法联军开始进攻广州,31日广州全城沦陷。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即成立了巴夏礼为首的占领委员会,由于自身精力不够,也因为广州人民的强烈反抗,侵略者便让原广东巡抚柏贵恢复原职,充当统治工具。正是这个地方政权,为九龙半岛的割让创造了条件。侵略者占据了广州后继续北上,不久即攻占了大沽炮台,进逼天津。

此时,英国外交大臣命令额尔金,要竭力从中国政府手中割占九龙岬角和昂船洲,至少要割占九龙岬角。但是,接到命令时,《天津条约》已经签字,错过了割占时机。不过蓄谋已久的侵略者总是能够找到机会的,1858年为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英国公使卜鲁斯武力进攻大沽炮台惨败,英国决定采取更大规模的武装行动。卜鲁斯提出对九龙实行军事占领,理由极其荒唐:因为是中国政府迫使我们派来更多的部队,但在香港不能妥善地接纳他们,这样只好寻求另一个地方来驻军,所以强占九龙完全是中国的责任。

1860年3月,英军第四十四特遣队强占了尖沙咀一带,当时几乎每天都有舰船运送侵略军抵港,这些军队大多驻扎在九龙半岛上。从当年拍摄的一幅历史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阡陌纵横的半岛上,军用帐篷星罗棋布,九龙与香港之间的海港内,联军军舰密密麻麻,中国领土——九龙半岛成了英法联军的大本营。接着侵略者就施行割占九龙的第二步——强租。

1860年3月20日,巴夏礼照会两广总督劳崇光:由于九龙半岛离香港岛非常近,而九龙地方当局对当地的治安又疏于管理,使得该地成为强盗和亡命之徒的集散地,九龙半岛的混乱状态给英国的利益带来了损失。

因此他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由中国派遣更有力的部队来维持该地的治安;再就是中国划出一条界线,将界线以内的地方割让给英国政府。第一种方案不过是巴夏礼虚晃的一枪,因为当时英军已经占领了该地,是不会允许清军驻扎的;而第二种方案,巴夏礼知道,广州地方政府是无权割让土地的。最后他暴露出了真正的意图,即将九龙半岛租给英国,并以不容置喙的口吻说,劳崇光唯一可做的就是做出“同意”的答复。以劳当时的处境看,他是不可能有任何反对意见的,因此从提出到最后签订租约,巴夏礼总共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

按照租约的规定,实际上是将九龙半岛永远租给英国。巴夏礼对此非常满意:“我毫不怀疑,下一步的事情就是把九龙半岛完全割让给我们。”1860年,英国政府再次任命额尔金为全权代表,前往中国以武力解决换约问题。10月初,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为了给中国政府一点颜色,他们放火烧了东方的凡尔赛宫——圆明园。当时咸丰皇帝已逃往热河,留守北京的是恭亲王奕。在英法两国的军事和外交压力下,10月24日,中国与英法两国再度签订城下之盟——《北京条约》,规定: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部分包括昂船洲在内割让给英国。

至此,英国完成了对九龙半岛割占法律上的程序。侵略者为了庆祝他们的胜利,还煞费苦心地举行了一场领土移交仪式。1861年1月19日下午,驻港两千多名英军官兵前往九龙,额尔金在巴夏礼、港督罗便臣夫妇的陪同下抵达会场,新安县令、九龙巡检司等清政府官员也被迫前往。

首先,巴夏礼将一包装有九龙泥土的纸袋交给清官员,而后由他转交给英国特使额尔金,以象征领土的移交。授土仪式完成后,巴夏礼发表了一份声明:九龙半岛及昂船洲已经割让给英国,经中英双方交接完成,并划定界线互相遵守。在英军的礼炮声中,英国王室旗帜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国旗又一次感受到了东方的太阳。割占九龙半岛是英国对华侵略的一个重要步骤,至此,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海域成为香港的内湖,英国在香港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与此同时,中国的门户进一步被打开,也刺激了各国瓜分中国领土的欲望。1840年英国议会讨论对华战争议案时,保守党议员詹姆士·古拉哈姆强烈驳斥战争主张,他说:“这样不义的战争,即使胜利,也不会得到任何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