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1074600000039

第39章 风靡影坛的武打片

关键时间1949—1969年。

关键人物胡鹏李小龙徐克。

关键事件胡鹏导演《黄飞鸿传》。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武打片是中国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电影都是从武打片开始的。第一部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放映的中国电影是中国香港的《天下第一拳》,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上获大奖的中国电影是《侠女》(在1975年戛纳电影节获综合技术大奖)。

说起武打片,历史可就长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它是一部武打片,也未尝不可,因为里面拍摄了同名京剧的一个武打场面。20个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最卖座的类型也是武打片,其中最有名的要算《火烧红莲寺》,一共拍摄了18集。要不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武打片还会继续成为当时卖座电影的主流。而武打片的衣钵南传,始于新中国的成立,商业电影的中心从上海转为香港,并在香港得以延续和发展。

武打片在香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其中1938年至1948年是香港武打片的发展期,此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少上海影人南下香港避难,为香港电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批影人包括中国武侠片开山始祖之一的导演任彭年、王元龙,演员有新马师曾、黄鹤声、邬丽珠、郑孟霞等人。发展期的武侠片,内容着重宣扬侠义精神,在形式方面受到舞台表演的影响。

1949年至1969年是香港武打片的兴盛期。1949年冬,胡鹏导演了粤语片《黄飞鸿传》,这无论是对香港武侠电影还是对整个中国武侠电影历史而言,都堪称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此后历经近50年,黄飞鸿成了中国武打片的一个著名品牌。在整个50年代,香港的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黄飞鸿》之类的民国装功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前者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香港武打片的武打动作受日本武士片的影响,模仿里面的武打招式,题材狭窄,除了剑仙神怪就是学艺报仇。1964年,香港凤凰公司拍摄的《金鹰》,在内蒙古实地拍摄,里面展示了摔跤、套马等传统民族功夫,还有蒙古草原的壮丽风光,是一部创新的武打片。

1965年,长城电影制片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在武打片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称。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后,武打片的黄金时期来到了。从1965年开始,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对泛滥、老套的武打片感到厌烦,他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片。几经尝试之后,张彻和胡金铨分别在1966年拍摄了武打电影的传世之作《独臂刀》和《大醉侠》。这两部影片奠定了他们在影坛的重要地位。张彻和胡金铨绝对是武打片教父级的导演,他们两人对武打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20世纪70年代,港台武打片著名导演除了张、胡二人外,还有罗维、楚原等有代表性的人物。罗维一生拍片无数,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导演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捧红了李小龙这个国际驰名的功夫巨星。楚原在70年代初拍摄了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等名片,后来也加入到武打片拍摄行列,导演了《爱奴》以及一大批改编自古龙武侠小说的影片《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等,均由狄龙主演。一时间,“古龙+楚原+狄龙”,成了古装武侠片的铁三角。楚原的作品情节诡异,悬念重重,布景豪华。

中国武打片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第一部在海外正式放映的商业性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不过真正使中国功夫在海外发扬光大的是李小龙。李小龙的一生虽然短暂,只拍摄过四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还有未完成的《死亡游戏》,但是在他主演的电影里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让人看后精神振奋。

他自创的截拳道功夫威力无穷,流传至今。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港武打片开始走下坡路,这段时间,各种武打片的内容无非是门派争斗、学艺报仇之类。

到了1978年,终于出现几部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的影片,出现了几个此后驰名国际影坛的人物。这一年,曾在张彻旗下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为思远公司执导了《蛇形刁手》,起用成龙做主角。影片情节尽管没有完全脱离老套,但是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了武打片的一个新片种——谐趣功夫片。成龙充分发挥了他在戏班里学到的京剧北派功夫,成为功夫片的新偶像。之后二人再度合作的《醉拳》更成为经典。刘家良,正宗南派武术——洪拳的传人,在张彻手下担任武术指导多年,他在1978年导演的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里加入了大量描写少林僧人练功的场面,大获成功。

此外,他导演的《中华丈夫》《十八般武艺》都是当时比较卖座的影片。他导演的《长辈》让女主角惠英红成为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成龙的师兄洪金宝在70年代也已经成名,1976年他第一次独立导演并主演的喜剧功夫片《三德和尚和舂米六》,成为当时很叫座的武打片。进入20世纪80年代,香港武打片的年产量已经大大下降,除了《少林寺》《师弟出马》等少数影片,很少有轰动之作。

就在这时,徐克出现了,他曾经在美国的大学学过电影,回港后在佳视拍摄的电视剧《金刀情侠》中就使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导演的武侠片《蝶变》令人耳目一新。他在1984年拍摄《蜀山剑侠》,聘请好莱坞的特技制作人员,营造出一个奇幻的剑仙世界,使影片大获成功。这一时期,成龙、洪金宝等人的作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拍摄了一系列现代题材的功夫片,如《福星》系列《警察故事》系列和《A计划》等,武打更讲究速度感和力度,中间还加入些幽默元素,为武打片闯出了一条新路。这一时期,成龙在戏班学艺时的“七小福”里面的其他的师兄弟们如元彪、元奎、元华等人,在武打片的表演和武术指导领域也都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装武侠片开始重新为人们关注,胡金铨挂名,徐克、程小东联合导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徐克、程小东、李会民联合导演的《新龙门客栈》,成为这一时期武侠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其中,程小东是武打片导演里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80年代初导演的《生死决》已经可以看出他日后的风格。而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对民间武林传奇人物题材加以创新,把武林纷争加入到大的动荡时代里,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使武打片提高了一个档次。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武侠片大玩电脑科技:1990年徐克与胡金铨导演的《笑傲江湖》、1991年的《黄飞鸿》大卖座后,武侠片出现一线生机。

1992年《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更创下3400万的票房,一时间跟风之作频出,大家纷纷争拍古装武打片。然而好景不长,至1994年后,武侠片和功夫片面临着如何推陈出新,开创一番新局面的困境。21世纪之初,一部《卧虎藏龙》横空出世,不仅引发了海外对中国电影更大的认同,而且使得内地一些文艺片大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步其后尘,开启了武打片新的创作尝试。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在香港电影史上,有戏曲片、歌舞片、动作片、爱情片等多个片种。在商业利益的诱导下,其中不少片种都经历过兴衰,但是不管在什么形势下,武打片都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雄踞香港影坛的霸主。在外国,武打片几乎就是香港片的代名词。在香港,武打片的演化可以看成是当代电影流变的缩影。甚至可以说,几十年来,武打片像一个晴雨表,反映出香港影业的兴衰更迭。

武打片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电影类型之一,它不仅阐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作出最佳的呈现,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论天下谁是英雄,请看香港武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