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1074600000057

第57章 “谈”回来的香港

关键时间1984年12月19日。

关键人物邓小平撒切尔夫人中英双方谈判代表。

关键词汇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自1982年中英领导人会谈以来,中英双方便举行了多达22轮的谈判。谈判前期,两国代表团团长分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姚广和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后来分别由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周南和英国新任驻华大使伊文思接替。

谈判主要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1轮谈判到第6轮谈判,主要议题是1997年后香港的安排;第二阶段是第7轮谈判到第12轮谈判,主要议题是英国如何维护其在香港的传统利益和地位;最后一个阶段是第13轮谈判至第22轮谈判,这一阶段的议题有两个,讨论过渡时期的安排和政权交接事宜,研究解决遗留的具体问题和商定最后文件。从谈判的主题便可看出,英国的立场在不断地转变,而中国则始终坚守自己一贯的立场,当然在某些不妨碍中国收回香港的方面,中国也作了一定的退让。这次谈判是国际谈判中的经典之作,双方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据理力争。谈判曾数次面临破裂,但双方最终都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以最大的诚意达成协议。

终于在1984年9月结束了全部的谈判,并于同年12月签订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4年12月18日晚8时20分,一架大型民航客机呼啸着降落在北京机场。撒切尔夫人第二次访华,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日下午5时30分,签字仪式正式开始。观礼嘉宾有400多人,另外还有180名中外记者。大家都等待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仪式从签名到交换文本,共用了4分钟。当两国领导人互换声明文本时,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邓小平、李先念来到撒切尔夫人面前,举起香槟酒,笑容满面地祝贺中英双方完成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550万香港市民、10亿中国人和全球无数双眼睛,从卫星转播的电视荧屏上,观看中英关系发展史上这闪光的一刻。蒙在“东方明珠”上的尘垢,强加在中国历史上150多年的耻辱终于被冲洗干净了。看着令人激动的画面,我们不能忘记,这胜利是历经两年,经过22轮的艰苦谈判而取得的,得来不易。撒切尔夫人制定了“以主权换治权”谈判策略,即“在承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的原则下,由英国继续大体像过去那样管治香港”,他们的“97后模式”是:香港回归,英人治港,而非港人治港。这是英国首相府事前分析的最大让步情况,企图让中国收回名誉主权,英国继续管治香港30年、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就可以以一个新的不平等条约,来代替三个旧的不平等条约。

可惜,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对英国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中国的对策则很简单——“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主权、治权一个都不能少。一个能很好反映中国这种策略的例子是,中国前外交部部长助理周南曾回忆,邓小平交待他们谈判的时候,对英国“一点也软不得”。正是凭这句话,中国在中英谈判中一直处于强势。英国一开始时也是持强硬态度。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外交部其他官员,原本主张尽快在谈判中向中方表示不再谋求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

但是,撒切尔夫人认为“没有理由作出这种让步”。她甚至主张,“要把每张讨价还价的牌都使用到最佳效果”。这就是撒切尔夫人抛出“三脚凳”牌的前兆。所谓“三脚凳”,就是在中英开始对香港问题谈判时,港英当局企图以正式成员身份参加,造成中英港三方共室的事实,以达到“还政于港”,使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的目的。1983年6月30日,港督尤德奉召返回伦敦,随同尤德来到唐宁街10号的还有9名港府行政局的议员。显然,铁娘子是把他们与港督作为另一只“脚”来加强英方同中国谈判的阵容。

7月4日,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10号会见了尤德及香港议员代表。这天晚上,首相府发言人宣布:“首相和外交大臣重申他们对香港承担的义务和他们设法达成的目的。这些协议应该是议会、中国和香港人民都能接受的……”7月7日,尤德自伦敦返港举行记者招待会。这时记者们已经获悉英国谈判代表团的名单中有尤德,而且排名第二,便问他:中英第二阶段的会谈与第一阶段有何不同。尤德意味深长地回答道:“不同之处是有我参加。”记者们向尤德问了最要害的一个问题:“你是代表英国参加谈判,还是代表谁?”在记者穷追不舍的逼问下,尤德打开天窗说了亮话:“我是以港督身份代表香港市民参加谈判。我不代表他们又能代表谁呢?”这位总督大人到底还是一语道破天机。总督的话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香港的左翼报纸立刻表态说:“你尤德是英国人,怎么能代表香港人呢?”

“中英两个国家谈判,把香港人弄进去干什么?”一些头脑清醒的港人马上意识到,这是英国玩的“三脚凳”策略。他们指出:“英国人正在玩一个阴谋。如果中国政府落入圈套,那么就会面对着与自己的同胞——香港人作战的尴尬处境;如果香港落入圈套,就会为英国人尽义务,把辛辛苦苦从内地争来的好处全都让给躲在后边的英国人。”中国政府及时作出了强烈反应。7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我们注意到了这个消息。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是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双边会谈。尤德先生是作为英国政府代表团的一个成员参加会谈的,因此他在会谈中只代表英国政府。”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迫使撒切尔夫人放弃“三脚凳”牌。英国外交部急忙发表声明,说尤德“当然将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会谈”。在双方僵持的同时,由于英方散布“香港前途不明”的论调,致使香港发生“金融风暴”,港元汇率及股市急剧下泻。香港经济波动,英方损失也很惨重。

不久,撒切尔夫人与港英当局采取了干预汇市、稳定港元的措施,使金融危机得以化解。就在谈判接近破裂之时,撒切尔夫人终于在1983年10月4日授权柯利达,可以在谈判中向中方表明,英国不再坚持1997年后香港仍由英国管治,也不再谋求任何香港回归后的“权力关系”,谈判得以继续展开。但是英方在会谈中不时提出与其承诺相违背的主张,试图让英国人在1997年后香港新行政体系内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到了第三阶段的会谈,中英开始谈判各种回归的程序和过渡期的问题,此阶段谈判最大的分歧是关于中英联合机构的问题。中方表示,如英方同意设立联合小组并以香港为常驻地,该小组进驻香港的时间及1997年后是否继续存在一段时间都可商量;否则,谈判中止。翌日,英国方面的态度果然软化下来,同意建立联合机构。中英双方将机构名称定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1988年开始进驻香港,持续工作到2000年。

由于第三阶段的谈判正值中国某次人大代表大会期间。这次人大代表会上有大量来自香港和外国的记者,大家的关注重点都是香港问题,因为此次大会即将审议通过包括“一国两制”和1997年恢复行使主权后对香港将采取的一系列特殊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此前,驻军问题一直是中英谈判的一个难点。会议期间,邓小平特意对香港采访团重申了中国政府一定会在香港驻军的立场。周南也对英新任驻华大使伊文思表示,中国政府这个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没有谈判的余地。英国政府也无言以对,驻军问题就这样一锤定音了。

至此,谈判所有的障碍都一扫而空,1984年7月30日,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就有关文件的形式和名称达成一致意见:协议采用“联合声明”的形式,内容包括中英两国政府所发表的互有关联的声明。9月18日,双方就包括驻军、选举、协议文本草案在内的全部问题达成协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个历史性的协议,它正式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在阔别祖国150多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香港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1984年,撒切尔夫人的外交顾问鲍威尔在中英签署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的仪式上,再次见到了邓小平。他回忆说,当日签字仪式之后,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又一次会面了。“我记得,正是在这次会面中,他们两人相约1997年香港再见,相约要到香港出席交接庆典。”——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钢铁协定”。“这次会面气氛可是与前一次完全不同了,两人兴致很高,领袖们的成功感可以从他们的互相祝贺中看出来。”鲍威尔如此评价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1982年和1984年两次会面的差别。很可惜,这次的“钢铁协定”没能实现,邓小平,这位规划香港回归的总设计师,甚至没能到回归后的香港“走一走,看一看”。但是通过香港回归,他“一国两制”的伟大创造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可行的。香港的回归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更为将来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一个可靠、可行、可信的例子,其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联合国前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认为:中英两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应该大力提倡,这恰恰是我们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非常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