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1074600000058

第58章 香港经济恢复元气的曲

关键时间1945—1997年。

关键词汇积极不干预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经历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在这段黑暗岁月里,香港在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都遭受了无情的打击。

日本人将香港作为自己的战略补给地和军事运输港,毫不留情地搜刮香港的一切物资,破坏香港原有的经济秩序。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利用中国国民政府的无能,抢先占领香港,建立军政府,恢复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战后的香港可谓百废待兴。

港英政府恢复香港经济元气的三部曲,第一步就是继续实施一贯的“自由港”政策。在香港被英国占领的早期,港英政府就宣布香港为自由港,对香港经济的管理可以说是自由放任的。那时的所谓自由经济政策大概可以与亚当·斯密倡导的经济自由主义相提并论,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主导一切,政府不加以限制和管理。战后,香港仍旧恢复自由经济政策,任何人可以在香港买卖任何物品而免收关税,后来香港也只对烟草、酒类、不含酒精的饮料、甲醇、碳氢油类和化妆品这六类商品收税。自由经济政策,使香港的商品价格比其他地方要低许多,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各大商家也愿意将商品放到香港去售卖,一些世界名牌如LV、GUCCI、CHANEL等都在香港设立旗舰店,每个季节的新式服饰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香港分店的橱窗上,到了香港就如同到了巴黎总店,各国消费者纷纷涌入,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看到香港有利可图、政局稳定,外国资本也源源不断地流入香港。

加上香港本身自有的优良地理资本——是世界三大良港之一,靠着传统的转口贸易和新兴的工商业,香港一跃而成为国际大都市,来往香港的各国商人、消费者络绎不绝。恢复香港经济元气的第二步,是制定“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20世纪50年代,英国将香港的财政权力下放给港英政府,这时港英政府终于可以自己决定财政预算和使用财政结余了,还可以发行公债和借款,因此拥有充裕的资金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与此同时,关于财政方面,港英政府采取了谨慎的“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也就是说,不搞赤字政策。历届财政司司长都以财政盈余为目标来制定财政预算。这种政策毫无疑问是有效的,从1958年到1997年近40年中,香港只有6年是有财政赤字的。截止到1997年,香港的财政储备高达1000亿港元左右。富裕程度可见一斑。香港的金融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4年港英政府颁布银行条例,规定任何银行只需每年交5000港元的牌照费就可以营业了,至于银行本身的实力和管理则不干预。港英政府的初衷本是迅速恢复金融,吸引外资,弥补日占时期英资银行被日本强行关闭的损失。

但是有的银行根本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这使得银行业鱼龙混杂,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秩序。20世纪60年代,廖创举银行、恒生银行等都发生了挤兑风波,最后只能由政府出面保证或接管。尽管经济自由主义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不必讳言其负面作用,港英政府为改变“自由放任”政策带来的不良经济后果,随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紧了对经济的管制。比如发布命令禁止外国银行到香港开设分行,矫枉过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香港经济的发展。拒绝国际金融准备将香港作为亚洲美元市场,这个事件让香港失去了一次极佳的拓展金融市场的机会。20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终于认识到既不能对市场放任自由,也不能对市场监控过严,应该取中庸之道,适当地管制经济。于是采取了新的经济政策——“积极不干预主义”。它的核心是原则上坚持自由主义,但是政府要在这个基础上“极少地干预”经济活动。这项政策为香港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香港经济在整个70年代都保持着向上发展的势头。

同时,它也成为香港97回归前港英政府采取的一项长期政策。恢复香港经济元气的第三步是维持货币的稳定。香港的货币在外汇市场的兑换值随着港英政府的政策改变而高低起伏。起初的港币是不能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和兑换的,它属于英镑区的一员,只和英镑挂钩,而英镑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就加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货币体系。这样,战后的港元(日占时期香港主要使用日本的军用钞票)依旧和英镑挂钩,英镑则与美元挂钩,也就是说港元和黄金挂了三层钩,俗称“三挂钩”。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这种固定汇率的货币体制本也无可厚非,但是错综复杂的关系,繁琐的汇兑手续,显然不利于香港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宣布停止黄金与美元之间的相互兑换。英国宣布脱离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关系,采用自由浮动的货币汇兑制度,再将英镑区缩小为英国本土、爱尔兰和直布罗陀,对其他原英镑区货币则不再干涉和限制资金流动。于是港英政府宣布港元与英镑脱钩,转与美元挂钩。

至此货币不再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纸本位制。英国取消外汇管制后,香港立即实行了浮动汇率制,港元按市场规律自由浮动。此后港英政府加强了对汇市的管理,尽管香港汇市波动频繁,但是运作还算基本正常。正因为港英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市场规律及香港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使香港得以顺利渡过1983年的港元危机,恢复了外汇市场的稳定。

港英政府为了迅速恢复香港的元气,在经济上采取的三大措施:继续实施自由经济政策;制定“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维持货币稳定。这三大政策在迅速恢复经济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除此之外,香港还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西方技术和资金流向香港。优良的地理位置,健全的市场机制,开放自由的经济政策,使得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得以迅速发展并创造了奇迹。

由于及时调整经济方针,香港经济化险为夷,赢得高速的经济增长,终于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连英女王都称之为“皇冠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