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1081100000012

第12章 嫖客与英雄的变奏(6)

十年之内,你不能并吞我中国。十年之外,我中国纵不并吞你日本,你日本能立国吗?你日本的命脉,都在我中国手里。中国不弱,你枪炮厂造船厂,有铁用么?(日本每年产铁仅五百万吨,仰给于汉冶萍工厂者,年千余万吨。)中国不弱,你五分之一的国民有饭吃么?(日本产米只能供五分之四,余多仰给于中国。)中国不弱,你的国民有衣穿么?(日本产棉极少,多由中国运来。)中国不弱,你日本商业有发展地么?这都是你日本命脉所在。中国一强,便成死症。中国瓜分了,西洋各国,不能如中国这样宽厚的待你,你也是死症。你既不能并吞中国,中国强,你不得了;中国亡,你也不得了。要中国维持现状的长此终古,你才好过日子。但是维持现状,岂能长久的?我看世界上的国家,最危险最没有希望的,就是你日本。你还得什么意?我是个中国学生,你是个日本军人,彼此风马牛不相及,要寻人闲谈消遣,未尝不可,只是须大家尊重人格。甚么话不可说,何必拿着国家强弱来相较量?如定要争强斗胜,我们不在疆场,就只有腕力的解决!

黄文汉说完"一翻手,袒出右臂,拔地跳了起来,横眉怒目,指着中村道:'你来'"。中村见黄文汉摆出一副要决斗的架势,"也就有点心慌",再说也是自己理亏,所以只好赔礼道歉,黯然离去。在这里,黄文汉既有理有制有节,又不失英雄气概,终于使对手折服。

但富有意味的是,黄文汉上面这段高论,其实是平江不肖生对于中日关系社会学式的解读,可见他平时对中日关系问题积累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也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且对中日两国国运作出了个性化的预测。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到:"中国不仅始终是日本大豆、铁、棉花和其他物资的主要供应者,而且占日本出口总量1/5-1/4的市场。"与上面一段文字进行互文性印证,可见平江不肖生的分析不无道理。因为地大物博,中国固然不会灭亡,而土地狭小、资源贫乏却正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之一。

在小说第三十三章《游侠儿一拳破敌 射雕手片语传经》中,日本击剑手吉川龟次,为了妄自抬高日本剑术,便恣意污蔑中国剑术,鄙薄中国人。黄文汉不免"装形作色","心头火直冒上来",为了挽回国家的尊严,也为了教训一下这个日本狂徒,凭着艺高胆大,提出要徒手和吉川龟次进行较量:

吉川君,不用再说了。我始终不信日本这样剑术有用,我于这一道,绝对没有研究。然我敢一双空手,和你较量。你不信,就请试试。

结果吉川拿了一把竹剑,本想"觑定他近身,就是一剑,怕不把他的头劈肿起来"。然而,就在他举剑正待劈头砍下之时,"黄文汉身腰一伏,一梭步已踏进吉川的裆,劈胸一掌。日本剑术家从不讲究下部功夫的,那里挡得住一下,连退步都来不及,一屁股就坐在草地上。幸而胸前有竹甲护着,不曾伤透,然而已跌得发昏章第二。"在小说第九章"莽巡查欺人逢辣手 小卖淫无意遇瘟生"中,黄文汉面对日本警察,曾经上演过徒手夺刀的好戏,在这里算是以"零装备"胜全副武装的二度表演,充分显示了英雄本色。

吉川吃了亏,心理的不平和怨气难以消除,便怂恿日本柔道高手今井和留学日本学习体育的中国留学生郭子兰比试日本的国术--柔道。尽管郭子兰在日本讲道馆获得过柔道三段文凭,但是他更善长的是中国武术。对于中国武术,郭子兰明机巧而不用,不仗中国拳术讨巧,而用日本人自矜的柔道对付今井。两人对垒,结果"只手一紧,早将今井提住躺不下去。郭子兰故意扭着他久斗,将他放翻了又提起来,只是不松手。今井年少气盛,又当着大众吹牛皮说是四段,连跌了几交(跤),羞得无地缝可入。恨不得请出有马纯臣来(有马纯臣,有名四段),立刻将郭子兰翻到;又恨不得乘郭子兰不提防,一把按在地下,随自己侮弄着泄忿,然而都做不到"。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克敌制胜的方式,无疑充分凸显了中国学子的英雄形象。

吉川龟次对于自己的失败一直耿耿于怀,总想借刀杀人,教训一下黄文汉,好泄泄自己心头的仇恨和恶气。在第四十六章"仗机变连胜大力士 讲交情巧骗老夫人"中,心存歹意的吉川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当时在早稻田大学背后的一块空地上,有几个人正在相扑,围观者甚众。黄文汉恰巧因为寻找郭子兰来到这里。吉川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求黄文汉"飞入"(外人参加竞争团体谓之"飞入")。黄文汉因为有事,本无心插足。结果吉川故意挑拨是非,惹动众怒,黄文汉欲罢不能,最后不得不答应"飞入",但是提了个条件,"只能三人拔"(连对敌三人之谓),不可无限地拉长战线。结果前两个东洋大力士,黄文汉只是略施小技,就分别吃了"一推"和"一掌",骨碌碌滚下土堆去了。第三个一上来便打起了黄文汉腰带的主意,因为他的"腰带太长了,在腰上缠了几圈,握手不很得力",要求他换一条腰带,结果还是输了。于是便又怪他的腰带系得太紧,要求他系松一些,黄文汉又依了,结果仍没有占到便宜。于是再要求亲自替黄文汉系腰带,系得不松不紧。事毕后二人又重新对抗起来:

黄文汉这次却不像前几番了,见大汉将要动手,即将步法一换,身子往下一缩,使了个黑狗钻裆的架式,早钻到大汉裆下。大汉忙弯腰用手来拖黄文汉的腿,黄文汉肩腰一伸,将大汉掀一个倒栽葱。黄文汉还气愤不过,跳起来,对准大汉的尾脊骨就是一脚,大汉已胸脯贴地,扒不起来,又受了这一脚,鼻孔在土堆上擦了一下,擦出血来。

围观的日本人不禁大怒,责怪黄文汉不该用脚伤人。其中的过激者甚至要扭送他去警察署。黄文汉为自己辩解道:"我因立脚不稳,在他尾脊骨上略略的挨了一下,若是我真个用脚,他受我一下,早昏过去了。"为了获得日本人对这一套说辞的信任,他还表演了一下脚下的功夫:

看荒地上竖着一杆灯柱,足有斗桶粗细,便走到灯柱跟前,用尽平生之力,只一脚,只见树皮塌了一块下来,灯柱还晃了几晃。黄文汉拾着树皮在手,扬给众人看道:"你们大家说,人身的肉,有这灯柱坚固没有?灯柱还给我踢了这们(么)一块下来,若是踢在人身上,不昏了过去吗?"看的人都伸着舌头,没得话说。

黄文汉这样的举动虽然不乏"为国争光"的成分,但是他毕竟不是铜筋铁骨,因为用力过猛,到底受了伤,只是硬撑着,不让日本人看出破绽来。郭子兰虽然对黄文汉好勇斗狠不以为然,而在"这些地方,却很喜欢黄文汉能处处替中国争面子,不顾自己的死活,极力的称赞了几句,并不住的替他换药"。小说中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包含有国家民族主义的思维方式,"国家的面子"比个人的安危更重要,即使不顾死活去争,也是值得的,应该的。

在小说中,黄文汉这个虚构的人物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平江不肖生的人格理想、国家意识、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趣味取向。正如《民国人物传》中指出的:"书中之黄文汉乃作者夫子自道。"黄文汉的故事有着作者"自叙传"的意味,其中的某些素材即取自不肖生自己的亲身经历,而作者不肖生就是黄文汉的"人物原型"。例如上面所写到的黄文汉与日本相扑大力士进行比试,最后脚踢灯柱受了伤的情节,就源于作者真实的生活。据他儿子向为霖介绍说,不肖生自幼就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东渡日本之后,"又从同学黄润生继续学习拳术,勤操苦练,膂力过人;想恃武术雄于人,以为中国人增光。恰有一日本学生善于柔道,为当地之冠,一日经旁人怂恿与父亲交手,被父亲击倒于数步之外。父亲是用中国武术手法,因不懂柔道规则,对方认为犯规,心中不服,企图报复。一日中国学生几人,日本学生几人邂逅街头,彼此跃跃欲试。我国同学劝父亲莫与较量,而父亲排开众人,向前数步,用力一脚,将马路旁一株约碗口大的树踢断,日籍学生见了,悄悄离去。归校后,始觉用力过猛,皮鞋踢破,脚板伤肿。"

平江不肖生写过以《江湖奇侠传》为代表的许多武侠小说,是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但是从他一生的创作历程来看,其武侠小说的雏形正是在《留东外史》中孕育的,或者说《留东外史》是他后来一系列武侠小说的胚芽。尽管《留东外史》本质上不脱"黑幕小说"和"鸳鸯蝴蝶"的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英雄传奇也正是它的一大看点。

在第九十五、第九十六章中,日本三崎座正在举行"六国大竞技"的赛事,即英国、奥地利、意大利、葡萄牙以及美国的力士团和日本柔道家之间的大比赛。中国留学生萧熙寿从小就练就了一副好身手,来日本之后一直寂寞着,实在技痒难熬。看到"六国大竞技"的广告后,深感机会难得,便要求"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