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军统特务实录
1081700000008

第8章 最高调的复兴社成员——传奇人物戴笠1

提到复兴社,就不能不提到戴笠。戴笠是复兴社的前身——力行社特务处的第二任处长,在复兴社成立后,戴笠就一直负责复兴社的特务工作和情报工作,后来戴笠还担任了军统的第一任局长,从这个角度上说,戴笠是军统的缔造者。蒋介石是复兴社的社长,戴笠和贺衷寒、邓文仪、康泽并称复兴社四大台柱。后来,戴笠做了整整八年的军统局局长。所以,戴笠是复兴社直至军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是事件的主要行动人。关于戴笠,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戴笠是中国最大的刽子手,双手沾满共产党人和革命进步人士的鲜血,也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希姆莱,成就了国民党的情报工作。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相对片面。

戴笠,原名戴春风,后改名戴笠。戴笠这个名字来自于一首古越歌谣:“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这首歌谣中的簦(deng,音登),指的是雨伞。戴笠、担簦都代表着失意贫寒,而跨马、乘车代表的是风光富贵。这首歌谣的意思是:我亲爱的朋友,如果有一天,你富贵乘车,但是我却困顿失意,你在路上遇到了我,请别忘记下得车来,与我拱手作揖啊;如果有一天,你贫寒失意,而我却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咱们在路上相逢,我一定会跳下马来,向你问好!

这首歌谣,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谊,一种超越阶级的情谊,一种纯粹的、无关利益和权力的情谊,不会因为世事改变而流转或者减弱的情谊。

至于戴春风到底什么时候改名为戴笠,出于什么原因改的名,历史上众说纷纭。为了叙述方便,本书提到戴笠时,无论当时的戴笠是老是少,是贱是贵,一律称他为戴笠。

1897年,戴笠出生在浙江江山县保安乡一个大地主家,曾祖父曾经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有功,被封为武德左射骑一职,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长。到了戴笠这一代,虽然家道中落,但家中依然有良田200亩,同时还有很多房产金银,还常常放高利贷。戴笠四岁前,戴家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也还算富足。不幸的是,戴笠刚刚四岁,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古人把父亲去世叫作“失怙”,也叫“失恃”,意思就是失去了依靠和照应的人。因为戴笠是家中独子,所以戴笠的父亲死后,家中就没有了可以顶门立户的男人。戴笠和母亲孤儿寡母,在家族中备受排挤,经常受族人欺负,戴笠家的财产也被族人抢占和掠夺,以至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戴笠,常常忍饥挨饿,吃不饱饭。

就这样,相比同龄人而言,戴笠的童年波折而多磨难。因此,幼年的戴笠相比同龄人而言,少了几分活泼,多了几分沉默和主见,多了几分倔强和独立。

戴笠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堂语文课,老师为学生讲解《孟子?离娄篇》里的一段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路人;君视臣如土芥,如臣视如寇仇。”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讲君臣平等,无论在什么时候,臣子都应该保持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尊严。但是,讲完这段话,当时讲课的那位语文教师竟然说:“孟子其实说错了,君在上,臣在下,不管君对臣怎样,做臣子的都不应该视君如路人、视君如寇仇。”语文教师这句话,就像一瓢凉水倒进了一锅热油中,同学们立刻议论起来,都认为语文教师的说法并不正确,孟子说的才是正确的。对语文教师的说法最为反对的就是戴笠,他慷慨激昂地对同学们说:“孟子的话,从来就是对的!孟子的思想,从来都是进步的。我们这位陈腐的老夫子却提出自己落后、荒谬的论调来反驳孟子,批评孟子。这样的老师怎么有资格教我们?”戴笠的独立和主见,就这样逐渐成长,逐渐凸显出来。

戴笠18岁那年,考入了杭州省立第一中学,没上几天,就因赌博被学校开除。无奈之下,戴笠投奔到民国将领潘国纲的麾下当兵,但没当几天,就因为部队作战失败,而被遣散回家。随后,戴笠在母亲的主持下,跟一个名叫毛秀从的女人结了婚。

结婚后,戴笠不安心在家里务农,婚礼办罢不过几个月,就背起行囊出了家门,这一走,就是多年。

戴笠离开家后,在宁波、衢县、金华、杭州、上海等地方辗转流浪。流浪的生活,不仅让戴笠接触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还大开了眼界,真正认识了整个社会。正是这段流浪的生活经历,对戴笠的性格有了极大的影响,也给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922年,25岁的戴笠来到上海,通过老乡在证券交易所里找了一份工作。

在证券交易所的那段日子里,戴笠的命运发生了决定性转折,因为在这里,戴笠结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杜月笙。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字镛,号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有名的黑帮老大,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

戴笠认识杜月笙时,还是证券交易所里一个无名小卒,而当时的杜月笙已是名满上海滩的黑帮老大了。至于两人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历史上众说纷纭,本书将在后文中再做叙述。

1924年,苏浙战争爆发,戴笠的家乡江山县也被战火波及。于是戴笠火速回家,办起了自卫团,保护家乡父老。两年后,自卫团解散,戴笠又一次“失业”。

1926年,29岁的戴笠在小学同学毛人凤的极力怂恿下,怀揣妻子毛秀从的金簪和嘱托,踏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南下投考黄埔军校。

戴笠投考黄埔军校的过程,其实并不顺利,多年的流浪生涯使他早已忘记了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而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也并不容易,所以第一次考试,戴笠就因为成绩太差而被淘汰。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又参加了第二次考试,终于被录取为黄埔六期的学员。

戴笠考入黄埔军校后,就被编入了入伍生团第17连,随后进入骑兵科,开始了在黄埔军校的学习。

刚进入黄埔军校时,戴笠并不适应军校的生活,因为对于同班同学来说,戴笠的年龄几乎可以做他们的叔叔了。将近而立之年的戴笠,自然跟这些小他十多岁的孩子们没有共同语言。所以,本来就沉默寡言的戴笠,在进入黄埔军校后就更加少言寡语了。

戴笠在黄埔军校的学习也并不顺利,经过多年的流浪之后,戴笠的学习能力一般,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然而,正当戴笠像被关在笼子里的狼一样,在黄埔军校里惆怅不已的时候,北伐战争开始了。戴笠一看,冲出学校的机会来了,就迅速报名参加了黄埔军校组织的北伐军,顺利离开了学校,进入了部队。戴笠进入北伐军队后,主要负责情报工作,老练的戴笠,以他多年来闯荡社会的丰富经验,把情报工作做得缜密而完善,得到了蒋介石的赞赏和夸奖。

北伐战争后,戴笠因为在北伐战争中出色的表现,被蒋介石提升为总司令部上尉联络参谋。蒋介石还专门拨了一笔资金给戴笠,让他用来成立密电组,专门从事间谍工作,就这样,戴笠正式开始了他的间谍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