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统特务实录
1081900000034

第34章 中统头子徐恩曾之二5

6.精心培训中统特务

徐恩曾对中统的打造,不仅仅是简单地扩大规模,更不是一个重量不重质,在对特务的培训方面,徐恩曾有自己独到的一套方法。

特工总部刚刚成立之时,徐恩曾曾经建立特务培训班对特务进行培训,主抓特务培训工作的有共产党叛变过来的大特务顾顺章、中统骨干分子王杰夫等人。中统局搬至重庆后,徐恩曾发觉,在隐蔽战线上,两党之间的较量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所以培养年轻有为的特务的任务刻不容缓。徐恩曾在中统工作中,单独列出一系列培训计划,用心培训特务。主抓特务培训的是第三组,第三组按照徐恩曾的部署,定期组织特务上课,组织学习的内容大致有政治和技术两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徐恩曾采取了洗脑的训练策略。

徐恩曾用蒋介石的统治思想来改造特务们的政治思想,力求让所有的特务都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他认为,信仰是坚不可摧的武器,可以武装一个人,改造一个人。徐恩曾本人并没有多么坚定的信仰,但是他相信信仰的力量,相信要改造一个人,必须先改造他的信仰。而且,通过特务工作,徐恩曾还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想要在隐蔽的战线上取得成绩是绝不可能的。

徐恩曾开办了一个所谓的“读书会”,让特务们多读书、多看书,多了解国民党的历史,用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来武装自己的灵魂。读书会所选用的教材,是徐恩曾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包括孙中山的一些著作,也包括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和周佛海(原共产党创始人,后叛党)关于三民主义的著作,以及陈立夫的《唯生论》。在这些书中,既有对人颇有教益的孙中山先生的著作,也有意志不坚定、最后投奔汪伪政府的周佛海之流的误导之作。此外,徐恩曾还刊印了蒋介石语录,让特务们学习背诵,用委员长的言论武装他们。

与此同时,徐恩曾还筹办了一本名为《群力》的刊物,这本刊物强调“一个主义、一个党、一个领袖”,着重加深特务们在意识形态上对国民党的崇拜,从根本上教化特务,排斥共产党。

后来,徐恩曾还在特务中组织成立了“互助小组”。所谓互助小组,就是几个人为一组,建立“小课桌”,相互督促学习政治理论。

但是徐恩曾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大多数特务的文化水平不高,他在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特务中组织学习沙龙,还希望他们读懂高深的理论书籍,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互助小组”成立不久后,便慢慢自动解散了。特务们怨声载道:饭都吃不饱,还学这些枯燥乏味、不知所云的理论!

徐恩曾还通过技术训练来武装手下的特务们。

早在特工总部时期,徐恩曾就委派大特务顾顺章开办了以传授特务技术为主的学习班,教授盯梢、易容、暗杀等特务技术,确确实实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特务。徐恩曾深知,要做好一项工作,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特务技术就是从事特务行业所必备的专业技术。为了培养高级特务,徐恩曾还安排人专门编辑了一本名叫《情报业务概要》的书。这本书50多万字,涵盖特务理论、法西斯统治言论、化装术、射击术、驾驶术、擒拿术、摄影术和跟踪术等等。后来,徐恩曾还分科教授特务们专业技术,分门别类地印刷了许多专业性书籍,比如化装专册、跟踪专册、射击专册等,甚至还有帮会专册和特务内幕等专册,这些专册类似今天大学生们的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有的是必须学习的,有的则是参考用书。至于教学方式,徐恩曾也倡导传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以自学为主。不过在南京沦陷期间,特务技术的授课一度停止,后来中统局转至重庆,学习班又重新开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当时比较有名的特务训练班。

一、华侨特务训练班

1937年南京沦陷后,蒋介石途经武汉,在武昌珞珈山成立了一个“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这个团,据说当时有超过部队一个团的人数编制,简称“战干团”,教育长是黄埔出身的桂永清。桂永清曾经组建过一个名叫“三民主义研究社”的社团,后来与军统贺衷寒等人组织了复兴社,是蒋介石的心腹之一。桂永清最崇拜两个人,一位是德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另一位则是二战期间臭名昭著的日本战将山本五十六,这两个人都是纯粹的纳粹分子,由此可见作为教育长的桂永清的教育倾向。

“战干团”成立之初,名气很大,因为从“战干团”毕业的学员,统统享受国民党中央军事学院毕业学员的待遇。后来“战干团”随中统局等一同迁到重庆,继续培养所谓的军事人才!当时加入“战干团”的青年,多数以海外回国的华侨为主,以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越南等地的青年人居多。随着“战干团”里华侨人数的增多以及“战干团”名气的增大,“战干团”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统局的一把手徐恩曾。徐恩曾打起了“战干团”的主意,他找到桂永清寻求合作。

那一天,徐恩曾邀桂永清到重庆一家老字号的茶楼喝茶,他东扯葫芦西扯瓢,采取迂回战术:“听说老弟来到重庆,我欣喜万分,终于又可以常与老弟举杯畅饮、把酒言欢了。只可惜当下正值战乱,喝酒误事,所以今日以茶代酒,请老弟一聚,尊请老弟谅解。”

“哪里哪里,徐兄客气了,徐兄有话敬请直言。”桂永清为人也算大方敞亮,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得知‘战干团’在委员长和老弟的管理下,越来越好,我着实羡慕不已!现在到处都缺人才,我中统局也是如此。如果能与老弟合作,实乃我徐恩曾之大幸也!”徐恩曾终于点破了话题。

桂永清倒没觉得徐恩曾的合作意愿有什么不妥,中统局向“战干团”伸出橄榄枝,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于是他举杯微笑说:“承蒙徐兄抬举,桂某愿与徐兄精诚合作。”

徐恩曾见合作有望,便继续刺探:“据说老弟的学校里都是华侨?”

“是啊,都是一些爱国志士,得知祖国四面受敌,回国抗战来了!都是热血青年啊,国家正需要这样的人。”桂永清感慨道。

“他们不仅爱国,而且还懂外语,这一点国内青年无法匹敌!如果好好驾驭,他们肯定能够发挥出惊人的能量!老弟,我有一个想法,不知老弟可否愿意?”

“什么想法,徐兄请讲。”

“我想从老弟的‘战干团’中借调一名英才,到中统来授课,如若可能,再借调一些精英充实到中统局来工作!”徐恩曾随即感叹,“现在革命形势不容乐观,各个单位都缺少人手,委员长也非常重视隐蔽战线的工作,希望老弟能够多多支持!”徐恩曾把委员长都抬了出来,这事情还有不行的道理?桂永清痛快地答应了徐恩曾的“借人”请求,喝完茶便回去安排了。

桂永清先派了一名叫罗剑雄的新加坡华侨到中统局做教官,罗剑雄到中统后不久,便根据中统局的情况,向桂永清提交了中统借调需求报告,桂永清从“战干团”的花名册里选了三十余人,将他们派往了中统局。徐恩曾非常高兴,迅速着手对这三十余位海外华侨进行特务培训。徐恩曾沿用了中统局的管理制度,对这些归国华侨,在起居饮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采用军事化管理,训练时间为半年,训练内容为政治训练、组织生活、技术训练和业务学习,授课老师均为徐恩曾手下的高级特务。经过半年的培训后,这些华侨掌握了丰富而精湛的特务技术,绝大部分都走上了中统特务的岗位。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泰国华侨方博之,印尼华侨古秉文、陈锦江、卜哑夫,马来西亚华侨张介夫以及新加坡华侨刁林等。

这些“华侨特务”,由于懂外语,见识广,社会关系广泛,正式上岗后,有效地推动了中统局的特务工作。

二、三青团江北青年训练班

何为三青团?三青团是国民党下属的青年组织,全称叫“三民主义青年团”。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设立三青团的决议。三青团团员人人信奉“三民主义”,宣扬“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宣扬对蒋介石的忠诚。三青团最初由复兴社分子把持﹐后来成为特务组织。

抗日战争开始后,由于国民党接二连三地败退,许多地区陷入日本军队的控制之中,沦陷区的许多热血青年不愿沦为亡国奴,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国土沦陷,便积极寻求抗日救亡的途径。然而这些青年绝大多数身无分文、生活困顿,徐恩曾便将这些人作为重点拉拢对象,利用他们的救国热情,积极拉拢他们。徐恩曾授意三青团,创办了一个青年招待所,专门收容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或者苦闷惆怅、力主抗日的青年男女。这个青年招待所,为那些流离失所的热血青年们提供免费的住处和食物,而且还提供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包分配”、“包安置”。这么好的事,让这些流离失所的爱国青年深受感动,于是不知不觉就上了徐恩曾的贼船。后来,三青团中央团部和重庆团部还派了一些中央军校特训班的学员,到青年招待所担任教员,对青年招待所收容的青年进行思想改造。这些来自沦陷区的热血青年,最终被中统军事训练委员会收编。中统军事训练委员会将这些青年平均分为五个大队,每个大队分配30个名额,挑选表现优秀、聪明敏捷的青年到中统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特务培训,培训完毕后,这批毕业生就正式转为中统局的新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