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卢梭离开了日内瓦,寄宿在巴瑟尔夫人家中并成为她的仆人。为时不久,夫人的身体日趋恶化,临近死亡。人们已经开始惦记她的财产,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侄子是继承人,但这位和善的老人不会忘记所有尽心照料她的人。可其他仆人认为这不应该包括卢梭在内。他们担心自己的份额减少,就串通一气,在写遗嘱的前一周里使卢梭见不到伯爵夫人,结果,老人没有留给卢梭任何东西。
就在分房产的时候,一条属于管家侄女的粉银色丝带不翼而飞,是卢梭偷了去。当人赃俱获的时候,卢梭却硬说是一位厨师女仆送给他的。这位女仆虽然长的不怎么漂亮,但为人却诚实可信。一听到她的名字,其他仆人和伯爵的侄子都大吃一惊。这位女仆也为自己极力辩解,要求卢梭不要以谎言来玷污她的清白,可卢梭就是一口咬定。最后,两人都被开除了。
这个谎言困扰了卢梭一生。他经常提到这次撒谎,并把自己厌恶虚假的心理归功在此。
哲学感悟:良知的惩罚有时候远远比财物的惩罚和肉体的鞭挞更痛苦,而能因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而深深内疚的人,也必定是高尚而伟大的人。
【4】 卢梭的悲剧
哲学家卢梭的母亲生下卢梭后10天就去世了。为此卢梭曾经写到:“我生下来就羸弱多病。我的出生使母亲付出了生命,这也是我坎坷命运的开端。”
哲学感悟:美丽的光环并不永远只属于一个人,即使那个人再出色,他的生命中也一定有他不满意的地方。
【5】 被书籍挽救的灵魂
卢梭小的时候曾经被送到一个雕刻工匠店里当学徒。因为师傅的野蛮和粗暴,使卢梭变的胆小如鼠。但更为严重的是,在那段时间里,卢梭养成了很多坏毛病,他隐瞒、撒谎,后来甚至偷窃。而经常因此挨打的他似乎满不在乎,他把挨打看作是抵消自己的种种罪行的一种方式和再次偷窃的理由。
幸亏卢梭在小的时候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而他的读书的癖好挽救了他的灵魂。那时,他把自己很少的一点零花钱、甚至是衬衫和领带之类的生活品都拿去做抵押,换来各种各样的书籍来阅读。不到一年,他就读完了附近小书铺的全部书籍。
但是他的师傅却是十分粗暴的,每当看见卢梭在看书就会打他,还要把书撕碎或者烧毁。但他读书的欲望是如此的强烈,每当自己的口袋里有一本新书,就恨不得一口气将它读完。
渐渐的,卢梭的高尚被书籍所唤醒,他的恶习统统的根除。卢梭的智慧似乎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觉醒。
可以说,是书籍拯救了卢梭的灵魂!
哲学感悟: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可以给予人类最宝贵的营养--精神财富。
【6】 卢梭的妄想症
卢梭是一个十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但他的生活十分不稳定,所以他渐渐的变成了一个自虐的疑心症和抑郁症患者。
他在国内求医,却无法治愈自己心灵的疾病,又和朋友发生了争执,结果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
他于66岁的时候死在了巴黎的附近。充满仇恨和苦涩的说:“难道不是那些过路人在我面前啐沫,不欢迎我吗?难道不是整个一代人都在看我的笑话,想把我活埋吗?”
哲学感悟:一位的沉浸在自己的悲观幻想中的人物,谁也难以将他从那个悲惨的世界里解救出来。
【7】 晚年的卢梭
卢梭是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有一天,他怀疑有人正在搜捕他,使用一个银勺子付清了旅馆的帐,把行李和钱交给旅馆保管,只身逃到海边去了。在逃跑的时候,他弄不清方向,还以为自己已经落入了陷阱。绝望了的他,在一个小山岗上向好奇而聚拢来看他的人用怪声怪气的英语说起话来。
人们完全不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茫然地望着他,他却相信听的人的确受到了感动。
不久,他回到法国,但仍怀疑周围的一切。一闻到玫瑰花的香味,他就感到那是人们企图杀害他的毒药。到他那里去的咖啡商人、理发师、旅馆老板,他统统认为是对他不怀好意的人。甚至他想用皮鞋油的时候,以为皮鞋油都变了颜色,不是黑的了。最后,他对什么都绝望了,只好给上帝写信。他把信送到巴黎圣母院的祭坛上去。可是那时祭坛前面有栏杆围着,走不过去,因而他对上帝也起了怀疑。卢梭甚至对他的狗也不相信,他说他在抚摸他的狗时,是懂得狗对他的态度的。
哲学感悟:当一个人过于焦虑的时候,原本十分正常的事物,也会变得疑云重重。
【8】 就是这两个人毁灭了法国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把法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在死刑执行之前,跑易十六仍然神态自若的读书--他读的是卢棱和伏尔泰的著作。
行刑的时间到了,路易十六放下书,叹息了一声:就是这两个人毁灭了法国。然后他的脑袋就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被砍了下来。
哲学感悟: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思想,总会有针锋相对的不同评价。
第五、哲学向道德靠拢
本节导读:当哲学的规范被提到议事日程,我们就知道,又一次观念的循环开始了,而任何燥动或盲目的开端,总是如此的伟大而令人激动。
【1】 敏感的女孩子
休谟小的时候很调皮,有一次他和一群男孩子想戏弄一个女孩子,他们知道她太敏感了。他们走到女孩子正在练琴的教堂,故意坐在她可以看到他们的地方,他们既不扮怪相,也不取笑或说话,只是一心一意地非常专注地盯者她看。
这个女孩子因为过于敏感,一会儿便感到他们那坚定的注视。她开始感到有些发抖,最后又面红耳赤、心神不定,总之,根本无法继续练琴。
男孩子们深知这个女孩子注意自己比注意音乐还要厉害些,这便是他们能够用注视的方法干扰她的缘故。
哲学感悟:克服外界不良环境对我们的干扰的最好方法,就是更加专心地工作。
【2】 无论是谁
休谟在写到幸福的时候写下了:“人类全部辛劳的伟大目标是获得幸福,为此,爱国者和立法者以其深刻的智慧创造了艺术,发展了科学,颁布了法律,塑造了社会。即使一个孤单的野蛮人,尽管置身于一个险恶的环境中,面对狂怒的野兽,也不会忘记他生存的这一宏大目标。”
哲学感悟:幸福永远是人类最终的追求。
【3】 到底谁傻
狄德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大家都以为他很傻。
很多人喜欢那他寻开心,就一手拿着一枚一角的硬币,另一只手拿着五分的硬币,让他选择,选中了哪一枚就把哪一枚送给他。而一脸憨厚的他每次都是拿走了五分的硬币。于是众人大笑。
有好心人告诉他,一角的相当于两个五分的,以后他们要是再这样逗你,你就说你要一角的。而狄德罗却说:“人家之所以让我选择,是因为他们认为我傻。如果我真的选择了一角的硬币,以后也就没有人来试我了,我就连五分的硬币也拿不到了。”
哲学感悟:真正的智慧并不是永远表现在事物的表面,很多的时候,智者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犯错。
【4】 因此上帝存在
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大哲学家狄德罗访问他的宫廷,狄德罗则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的价值。在他喋喋不休的宣道声中,女王很快就厌倦了,便命令欧拉去让这位哲学家闭嘴。
欧拉是瑞士人,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就一直在俄国宫廷供职。于是狄德罗被告知,一位有学问的数学家将用代数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要是想听的话,他将当着所有的朝臣的面前给出这个证明。
狄德罗没有多想,高兴的接受了挑战。
第二天,在宫殿上,欧拉朝狄德罗走去,用非常肯定的语调一本正经的对他说:“先生,……因此上帝存在。请回答!”
欧拉的发言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狄德罗困惑的不知说什么好。
周围的人都放声的大笑起来,这个可怜的哲学家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他请求女王答应他立即返回法国,女皇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用欺骗的手段“战胜”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哲学感悟:不要盲目的向别人强行灌输自己的思想,无论是教育别人,还是引导别人,都需要一个正确的、让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方法。
【5】 狄德罗效应
有一次,大哲学家狄德罗的一个朋友送给了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喜欢的不得了,可是当他穿着划归的睡袍在书房里走来走去的时候,却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称,连地毯的针脚也粗的吓人。
于是,为了与自己的新睡袍配套,他把旧的家具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睡袍的档次。可是他还是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于是他就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篇叫做《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的文章。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在其《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由此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
哲学感悟:因为搭配一件小事物而改变自己周围所有的环境,这是不明智的。
【6】 狄德罗编写《大百科全书》
狄德罗32岁的时候受到一个书商的雇佣,开始编写《大百科全书》。他认识到这是个施展自己的抱负并一举成名的好机会。他就说服了书商把这本书的编写工作完全交给自己,且不受时间限制。
他这一写就是20年,其间,他只靠微薄的薪水生活,几乎经常一天工作24小时,除了床、写字台和稿子外,他一无所求。狄德罗公开宣称人生的目的是“行善事、求真理”,他经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救济穷人。虽然他的著作在当时已经引起了种种非议,但是由于狄德罗人格上的无可挑剔,所以当权者虽然经常派遣密探骚扰他,查抄他的家,抢走他的笔记本,但是也一直没有合适的借口阻止他的工作。
哲学感悟: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人就无法成就任何伟大的事业。
第六、迷失者的前兆
本节导读:理性是件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你不会在哲学中找到哲学,正如同鱼在水中找不到水一样,除非那遭到世人唾弃的冰冷淡定,才会让我们重睹那盛世之辉煌。
【1】 他不值得怜悯
在战场上,一名逃兵被抓了回来,拿破仑下令处死这个胆怯的家伙。
士兵的母亲赶来为自己的儿子求情:“伟大的法兰西皇帝,请你怜悯怜悯这个可怜的孩子吧。”
拿破仑冰冷的回答道:“他不值得怜悯。”
逃兵的母亲辩解道:“假如他值得,那又何必需要你的怜悯?”
拿破仑无辞以对。
哲学感悟:真正的慈悲之心是发自于内心的,那些依据外界而引发情绪波动的人,注定了会远离这一伟大的情操。
【2】 上帝特别仁慈
一个向导陪伴雨果打猎归来。有人问雨果:“今天你的收获怎么样?”
“我的枪法一样高超,”他回答说,“只是上帝今日对飞鸟特别仁慈。”
哲学感悟:语言的艺术在于委婉的自嘲。
【3】 答非所问
拿破仑的军队里,有一个对法语一窍不通的瑞典人。一次,他听说拿破仑要来检阅部队并要向他提问。他非常着急,就去找战友们商量办法。一个战友说:“不要紧,拿破仑总是按顺序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多大岁数了?’第二个问题是‘你在我的部队里服役多久了?’第三个问题是‘你是否参加过我指挥的两次大战中的一个?’于是,瑞典人在战友的帮助下用法语按顺序背出了这三个答案:“23岁,首长”,“3年了,首长”,“都是的,首长”。
检阅那天,拿破仑在陪同人员的引导下,走到瑞典人面前停了下来,开始向他提问题。遗憾的是,严格遵守次序的拿破仑这次却打破常规,把提问的顺序变更了。第一个问题是:“你在我的部队里服役多久了?”瑞典人挺了挺胸,回答说:“23岁,首长。”瑞典人这句法语学得最好,口齿又清楚。而拿破仑却大吃一惊,心想:怎么这么年轻就在我部队干了23年?他又继续问道:“那你今年有多大岁数了?”“3年了,首长。”瑞典人响亮地答道。拿破仑吃惊又生气地说:“是我疯了还是你疯了?”“都是的。首长。”瑞典人的回答充满了自豪感。
哲学感悟:只死板地进行背诵而不运用到实际当中,往往会闹出许多大笑话。
【4】 娶个丑女
约瑟夫·富歇向国会提交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备忘录,反对中止黑奴买卖,虽然他因此受到了布里索的严词斥责,可他却在南特以及其他地方的资产阶级中的声望却大为提高。为了巩固在资产阶级中的地位【也就是未来的选民】,他匆匆忙忙地娶了一个富商之女为妻,姑娘虽丑,但陪嫁丰厚。
哲学感悟:当一个人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后,他往往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举动。
【5】 选择大多数
约瑟夫·富歇将坐在哪儿呢?是同山岳上的激进派坐在一起,还是同沼泽中的温和派坐在一起呢?约瑟夫·富歇毫不犹豫,他终生只效忠于一个党派,那便是人多势众的一方。所以在入场之时,他早已暗自数了数人数,看到目前仍是吉伦特派占据上风,于是他就和康多赛、罗兰、凡尔赛等人一起,坐在较低的位置上。这些人掌握着行政大权,决定任命、分配职位和俸禄的供给,他觉得坐在这里比坐到山岳之上更为安全。
可他偶然抬眼望去,看看位居高处的激进分子就坐的地方,却和一道充满敌意的目光不期而遇。他的老友,亚拉的律师,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正和他的拥护者聚在一起。他可是铁面无情,对自己的坚定不移夸张自诩,而对于别人的动摇软弱则绝不留情,此刻,他正带着冷嘲热讽的神情俯视着这个投机分子。富歇的选择,使两人之间的友谊走入了万劫不复之境。
哲学感悟:选择大多数人与自己为友,往往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6】 沉默是金
在最初几个月的大会发言中,人们从未提到约瑟夫·富歇这个名字。大多数的议员急于出名,抓住一切机会上讲台,提出建议,发表言辞激烈的讲演,互相攻击,四处树敌,而南特市的代表却一言未发。朋友们和选民问他为什么如此缄默,他解释是因为嗓音不济,不宜作公开的演讲。他的沉默对他并无害处,当时大家都急不可耐地抢着发言,因此富歇的貌似谦逊反倒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哲学感悟:人们的眼睛总是会注意到与众不同者,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会比大声发表见解更容易被人记住。
【7】 变色龙
轮到南特市的代表约瑟夫·富歇,就是这个人,总统还向朋友一再保证他将发表动人的演说为国王辩护,也就是这个人,在10小时之前还装得比所有坚定的人更加坚定,可现在局势已变,这个昔日的数学教师,这位优秀的算术家,一直在默默地数着数着人数。他发现,如果自己投票要求宽恕国王,他就等于投错了派别,站到了他永远不愿意站的少数派那边去了。因此,他悄无声息地匆匆登上讲台,苍白的嘴唇上下碰了几下,也吐出两个字:死刑。
哲学感悟:根据形势来选择自己所站的位置,这是自私的人的心理本能,它远比道德更重要。
第七、那吞食一切的疯狂怪兽
本节导读:断头台时代的哲学契因就是这样形成,那过于纯洁的信念,从来就不是思想的一部分,否定别人并非是真正的智慧,当我们知道这一点的时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1】 花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