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沧海(第一辑)
1092500000018

第18章 恩师贾题韬二三事——缅怀先师一百周年华诞(1)

恩师贾题韬二三事——缅怀先师一百周年华诞

叶开祥

余自弱冠即游先师贾题韬之门,聆听国学、佛法先后约五十年,颇得身心受用,获益匪浅。

先师平易近人,有问必答,对门弟子因材施教,循循诱入。先师佛法造诣甚深,愚顽的我实难探其幽邃,窥其涯涘。但我于佛法颇好,如饥似渴,急欲探讨入门,了个究竟以求有个安身立命处。故每有疑难处,即扣师门,冀获教诲,得以冰解疑释。

先师洞察我心症结所在,每能深入浅出,在片言只语中启我迷蒙,使我言下得旨,甚或手之舞之、跃然若狂。至今难忘的地方,每遇功夫抵触处,践行桎梏处,急奔师门求益,在路上,在车上胸中闷闷如石压顶,如绳束缚。及至,经先师三言两语,点拨启愚,竟豁然贯通,如释重负,速得心安,遂餍足而返,归途中车上我的心情,较之来的时候判若两人。

如是反反复复得先师教诲历有年所,今日自叹虽学无所成,有负先师,然自省,亲得先师指出学佛康庄大道,不坠旁蹊小径,至今犹步履于先师所指正道上,先师于我恩德厚矣,大矣!

前言之先师之学广博精湛,难以蠡测,然自余管窥所见,先生之学于儒、释、道无不通晓,深谙百家之旨而贯以佛法统之,遂汇百川于大海。

一次先师说:“余(先师自称)通人也。”又一次说:“我对所学的(要旨、精义)没有什么疑惑的了。”盖先师已达“不疑之地”了。以是先师接人亦随机因应,就各人根器施以各人所需,所能接受者,故先师门下求学求道者,多能在先师灵活施教,不执一端,不拘一格,不排百家,不独唱门户的教学下随量得益。

今就先师多年对我施教指导,使我深得旨趣处,择其二三点如下。

一、启蒙

新中国成立前夕,余就读于大学哲学系时,对宇宙人生问题茫然不解,遂有意于身心性命之学。因慕先师之名,闻先师曾于青城山闭关,潜心道家之术,学有所得,因我曾在石室中学就读,与先师有一面之缘,故未经介绍直登先师之门诚心求道。先师悯吾虔诚之心,欣然曰:“我将收你为徒了……”

年轻初学如我者,对道家长生久视、秘炼精气神、百日飞升、神通变化无不极感兴趣,溢于言表。先师察见我意,于是正色厉声,当头棒喝,谓言:凡静中光景,见色闻声,莫非“白日做梦”。于是力辟一切神通怪异,扫荡无遗。然后可能因时节因缘切合时宜之故,授我以王阳明先生“良知”之学。未尝稍涉佛道之旨。

王阳明先生事功业绩、道德文章,皆著称一世。其倡“致良知”之学影响古今,堪为中国哲学史上一颗璀璨明珠。严复先生谓:“阳明之学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为功夫节目……”又曰,“日本维新变法皆以王学为向导……”黄梨洲《明儒学案》亦以王学为后劲。要皆以践履起步,而渐臻真知灼见,极高明而道中庸,故其曰:“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先师贾老独具慧眼故以王学接引,使我走上正道,不骛旁蹊小径。自此我遵师训,拳拳服膺先师所教,长期坚持操守,不敢或忽。

新中国成立后先师赴藏工作,临行前夕来柬示我曰:“……自他刹土不隔毫端,十世古今不离当念。若论此事(见性、见道)辉腾千古,绝前绝后,我为你保证,此事定不虚也,你能信得及,实属罕见,可喜可贺……”云云。临别忠言训诫,实欲鼓励后学,扶持提携,先师之意良苦矣。

其后先师随军入藏,人事工作,两下茫茫,阔别多年,未得先师耳提面命,怀念之情难以舒展,心殊怏怏。

及至上世纪70年代,闻先师已归成都,心大喜,急赴蓉贽先师。自此有机会侍奉左右,朝夕聆听先师畅谈性命之微言大义矣。

一日先师垂慈,于人民公园一幽静处密授我《心经》,长达数小时。先师讲《心经》迥异众论,不落言诠,不滞文字,直达心源。其特点有三:一、谈色空关系是二而一,不即不离故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虽然犹似有二,故极言之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二无别,自俗观之,万象森然,因缘交错纵横,众生于中不得自在;自达者观之,则冲漠无朕,挂碍俱无,何有恐怖?师曰:“刀山剑树如儿戏。”又曰:《心经》中从“是故空中无色之‘无’起一直‘无’下去直到无所得。至此凡圣双遗,本体工夫一扫而光,不留些子。”但此是一面,另一面,师曰,正因无所得(以无所得故)“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此空有之论不执一边而入中道矣。其二,先师曰,《心经》全文本身就是“咒”,故经文曰:“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后文“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乃概括全经经义以便于提持的密咒。其三,“是无等等咒”中,学者每不能解两个“等”字,含义是不同的。先师曰:上一“等”字是言该经文精义,较之其他的,是无与伦比的。下一“等”字即平等之意,众生平等,诸法平等,略无高下之分,即般若之意。(按:以上三点开示,皆于某年某日特地讲述,至今未忘。然今下笔转述,皆我个人浅学理解,如有不当,应归我过,非老师之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