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绵州神游
1108600000015

第15章 风景名胜美绵州 (11)

阳春三月,玉泉山披春日盛装相迎游人,崖畔藤萝交织,花草丛生,佳木秀而葱茏,九顶峰高,鹰咀雄峙,雾锁青山,长堤如练,流水淙淙,或奕棋于道院茶室,或凭栏小酌遣逸兴,或登高啸傲抒怀,幽静宽松的道院为游人提供长烟夕照、落日镕金的诗情。

六、大安山麓七根柏

位于安县永安镇大安山下的七根柏,离县城仅4公里,在巍巍大安山的九峰脚下,群山环抱之中,淙淙溪流之旁,屹立一参天古柏,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安县七根柏,这株古柏高45米,主干在离地约1.5米高处又分出枝干七根,主干要七八个人才能合围,故名"七根柏"。七根柏挺拔干霄,苍翠俊逸,枝叶蔽日,巍峨壮观。在它周围另有七根大古柏相伴,像七个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它,称为"七贤柏"。

据民间传说,在一千多年前,大安山下有一寺庙,里面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七个小沙弥,一天,老和尚要出远门,临行前扯回一把柏树苗子,叫小沙弥栽在庙门前。小沙弥刚栽了七根,天气突变,电闪雷鸣,七个小沙弥把剩下的树苗插在土里,待雨停后再分栽,不料大雨数日不停,雨过天晴再来分栽时,树苗已全部成活,不能分栽了。那先栽的七颗,就是今天的守护着七根柏的七卫士"七贤柏",那不能分栽的一把,即成了今天的"七根柏"。

据《安县志》记载:隋朝开皇年间,蜀王杨秀避暑,游于此地,栽下"七根柏",并建玉亭、寺庙,之后又建一牌坊,上书:"七贤挺秀",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岁月沧桑,七根柏以它奇特超逸俊拔的雄姿、幽静的环境,吸引着无数骚人墨客观光游览呤诗作赋,清代才子李调元曾赋诗云:"古柏青苍不计年,饱经霜雪色犹妍,葱茏干劲高千尺,神秘枝分与七贤,般若闲关亲觉佛,联翩裾履伴逋仙,胜游顿触风云感,良栋终撑半壁天。"七根柏虽经千年风雨,至今仍郁郁葱葱,枝繁叶茂。1983年,经四川省有关专家鉴定,它是仅次于陕西省黄帝陵上那棵直径为3.6米的大古柏,为全国第二大古柏。

七、龙泉砾宫景奇观

龙泉砾宫位于安县城南1.5公里处,傍依川籍老作家沙汀墓园,外围拥有110公顷的砾石文化公园,园内石林、翠竹、绿树、花草遍布浓荫,四大花园景色秀丽,争奇斗艳,还有热带风格的棕树林、寺院、亭阁。曲折的长廊,茶座品茗置身于绿荫丛中,到处鸟语花香,另有一番神韵。

更为神奇的是地下溶洞"龙泉砾宫",宫内冬暖夏凉,空气流通,溶洞全长3000余米,分上、中、下三层,一座岛屿,两条河流,三挂瀑布,三条走廊,四座宫殿,共十二个景段,百余个景点,溶洞气势宏伟,宫殿错落,绝壁叠交,钟乳悬空,千姿百态,暗河深潭,流水淙淙,仙气飘逸,空蒙奇幻。

龙泉砾宫即地下溶洞,据科学考证,该溶洞不同于任何石灰岩溶洞,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距今约0.7亿年至2.25亿年之间,那时正是恐龙繁衍到灭绝的年代。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四川盆地成为汪洋大海,海底火山和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在海底浊流的不断冲刷和剥蚀下,逐渐形成了地下溶洞,后来地壳变迁,四川成了内陆盆地,地下溶洞就自然呈现出来。

"龙泉砾宫"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德国地质专家汉斯·布莱尔先生惊叹赞誉该洞是"世界一流"。原四川省省委副书记冯元蔚游览后欣然命笔题词"人间仙境,宫内奇观"。"龙泉砾宫"现已初具规模,"绿堡"内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点式别墅是休闲和情侣度假的好去处,并可接待60人左右的团体会议。此外还可领略"龙隐镇影视城"再现三四十年代的民风民俗,电视连续剧《淘金记》《王保长歪传》就在该城拍竣。"龙泉砾宫",以她独具特色的姿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

八、太平桥下半月悬

太平桥,位于安县西南37公里的雎水镇上场口外,是通往松潘、茂汶的要道。该桥系单孔、正圆弧形石桥。质量坚固,造型美观,正面看上去高大、雄伟、稳重。据《安县志》记载:"该桥为清代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乡人林贤相倡修。码头天然,石工精美,为川西之冠。"

该桥为长24米、宽7.8米、高8米的石桥。两侧各有36级石阶,桥上栏杆刻有朴实自然的图案。桥柱上刻有一联云:

渔洞山前悬半月

虎头崖下见长虹

太平桥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太平桥与虎头崖下的卧佛寺融为一体,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立春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节日,"天社""鹊桥会"等淳朴的民风民俗活动沿袭百年至今,每年"春社"民间这一盛大节日,来自各地的男女老幼达数十万之众,桥上桥下人山人海,民间的"收干儿子""拉宝宝"等淳朴的民风民俗百年不衰。

现在雎水太平桥每年的"春社"节日结合山区的特点,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贸易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

九、影视基地龙隐镇

出安昌镇3公里,便是川西北影视基地龙隐镇了。茂竹修林环拥的龙隐镇,建在寻龙山龙隐的上面,是绵阳境内有名的溶洞胜境旅游地。龙泉砾宫已辟为国家海绵生物礁地质公园,具有汉阙风格的公园大门,给龙隐镇增添了一些沧桑感。

位于寻龙山风景旅游区的龙隐镇,是按20世纪20年代川西北民居建筑风格于2000年建成的一座影视拍摄基地。在此先后拍摄了根据安县籍当代著名作家沙汀的代表作《淘金记》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和电视连续剧《王保长歪传》《花殇》《王保长--抓壮丁新篇》《王保长后传》等多部影视作品。

第七节 梓潼名胜风景 (1)

一、七曲文昌古柏森

七曲山大庙位于剑门蜀道旅游线上,位于梓潼县城北9公里处的七曲山顶峰的古柏林中,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大庙风景区,4万余株古柏莽莽苍苍,枝繁叶茂,簇拥着七曲山文昌宫(即大庙),荟萃了元明清三代古建筑精华。23处殿堂楼阁依山作势,错落有致。琉璃瓦,富丽典雅。宏伟壮观的建筑,高踞七曲山主峰之上,像人间王府,更似天上宫阙。文昌宫遍布全国及东南亚,而祖庭七曲山庙会则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四邻八县参拜者络绎不绝。

一上七曲山,扑入眼帘的是崇峦叠翠、荫郁苍莽的绿色长廊,步入其间,岩花送暗香,飞鸟鸣枝头。彭聚星书的"七曲山"石碑,两人多高。斗大的字遒劲有力,透出了历史沧桑与厚重感。合抱古柏,绿荫蔽日,漫山遍野。步入其间给人以静谧、清幽、奇异、壮美的享受。浓荫深处,便是山顶文昌宫。

大庙正门百尺楼上匾为"帝乡"。文昌被人们誉为文圣帝君,主管人间禄位,发源于梓潼,以此谓之。百尺楼,清雍正十年重建,三层,由四十八根冲天柱凌空托起,巍峨壮观,耸立于翠柏之间,宛如云中楼阁。拾级而上,文昌正殿是大庙古建筑群中心。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从斗拱到殿基,遍布龙凤、麒麟、走兽、菊花、浮雕,呼之欲出。殿中九尊生铁铸像更是精湛的艺术精品。正殿后的桂香殿的四株丹桂,植于明代,至今花叶繁茂,秋天吐蕊,香飘潼城。殿中宋代铁鼎,明代壁画,今之珍品。白特殿不用穿逗,全用积木叠垒而成,浑然天成;天尊殿为穿逗斗拱建筑,结构精巧,气势恢宏,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教授叹为观止。最古老的殿为元代建筑盘陀石殿,梁架结构简练,斗拱实用古朴,远看很像蒙古包,别具特色。关帝殿更宏伟壮观,翘角凌空,将人们对古代建筑由衷的赞叹、神像艺术的倾心折服,提升到云天之外的境界。

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的大庙庙会在七曲山举行,人山人海。有求延年益寿的,有求生意兴隆的,有求全家平安的,有求六畜兴旺的,有求早生贵子的,拜香的,送彩的,舞狮子的,吹吹打打的,打道筒的,杂耍的,唱劝世文的,观者如堵,通道阻塞,人头攒动。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烟雾升腾。拜厅内为酬神或唱梓潼阳戏,为颂经或谈演洞经音乐,为送匾或舞狮摆阵。沿途施茶水的,义诊施药的,这一堆那一堆,热闹非凡。这些文化思想都来源于《文昌阴骘文》《文昌孝经》《文昌忠经》《文昌大洞仙经》《文昌百字铭》《文昌化书》《文昌医经》等文昌文化的主体部分。目前,大庙百尺楼前新修的文昌文化广场和文昌文化一条街,正向世人展示光辉灿烂的文昌文化遗产。

二、翠云长廊古今名

翠云长廊集五千年的自然美景,又有两千余年的人文历史,保存了我们民族的生存空间。南起梓潼石牛镇,北至阆中"绿色长城,翠岭中横,黯然黛色,树若旌屏",掩映三百余里,是川西北的古朴幽道。五丁开山,司马错伐蜀,这条通中原的古蜀道,商旅络绎于途,已两千余年,直到唐诗人李商隐正式定名曰《翠云廊》,赋诗:

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

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

剑南关山阻,何意沉香亭。

由来争战地,龙须雨霖霖。

由秦惠王到而今,留有古道上,可谓"十里一遗迹,绵延如珠带",秦欲兼诸侯,先步灭蜀。而今尚存五丁关、五妇岭、蜀王玟,梓潼仍存司马错伐蜀的古剑泉。从此后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或因战争烽火、或为商旅贾货,翠云古道上人流不绝。三国蜀汉遗迹,如蜀汉人物通志、将相遗址俱全。隔数十里就有卧龙山的葛山寨、孔明泉、蜀汉军粮库、练兵寨等等,石寨寨门的古迹尚存,石刻"纶巾羽扇驱司马,神兵逶迤连卧龙"。孔明泉翠珠长流,年久不谒。泉旁是随孔明北征而中途病卒的"驸马都尉诸葛乔墓"。再向北10里,便是闻名的七曲山关圣殿,独特的铁铸金脸关云长造像高5米,神态栩栩如生。再向北的演武铺,是诸葛亮北征的操练场地,斜坡重重,唯练兵场平坦达10余亩。

在剑阁县境,古关隘遗址,狭谷中敌楼三层,"天下雄关""古剑门"楼门锁钥,巍然矗立,登上关楼俯视北端,不禁使人想起"一将挡关,万夫莫敌"的写照。关山顶有姜维城、姜维祠,孤玉山下便是"邓艾庙",尚存"摊尸石""抛印台"和"将军墓"。当年刘备建的汉德城遗址,在荒土中被发现,有5平方公里,城脚已发掘,还有数百件陶器。剑门东南还有武侯坡、营房坝。刻有陆游诗赞"野店同霜俶装早,县桥灯火下程迟"。

古城葭萌关(今属广元)和古益昌县城(今昭化)旧城墙,青石板街道,明清建筑多相连成体,古色古香。汉大将军费祎墓和关索妻鲍三娘墓在土箕坝。当年张翼、关索、钟会、邓艾战斗过的战场及碑刻犹在,阆中张飞庙、张飞墓保存完好,墓冢方圆百米,雕纹墓石镶砌。墓穴内端坐张飞造像,头扎紫巾,身着重铠,双目圆睁,神光灼灼,豹头环眼,燕翎虎须,威风凛凛。

翠云道还有唐明皇的郎当驿、魏征衣冠墓、唐吴道子画的觉苑寺壁画、司马相如读书石室、李业祠阙、边孝先阙等等,非短文可述者。

"三百长城十万树,树树清风树树香。夏无酷暑冬不寒,劳者无忧忙者闲。"这是近代学者何满子1987年参加农战史学术会时,游翠云廊时的信口诗。的确,在幽美的翠云廊中,几千年来没有发生过宗教和民族的战争,没有发生过巨盗和恐怖事件,廊边百万亩的山地,从没有种过罂粟,也没有黑烟弥漫的工厂,除车辆等穿梭外,全是长廊翠柏,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空气是清新的,溪水是透明的。《蜀都赋》说的"驰道如砥,树以青槐",后蜀王王衍的"回看城阙路,云叠树层层"。

道上古柏绵延不断,纵横成林,大廊套小廊,廊廊有英姿,从剑阁走南闯北,有大堂垭长廊、二色岭长廊、汉阳柏长廊、羊头山长廊、大松杉长廊、五里城长廊、摸银洞长廊、翠屏峰长廊、牛头山长廊、诸葛坡长廊、九店桠长廊、吉阳铺长廊、黑水潭长廊、长木岭长廊、落下闳长廊等,真正是古人形容的"十步一树,十里一廊"。"爬山是翠岭,下坡看青龙"。翠云道古柏是千姿百态,盘根错接。古人按古柏形态和历史遗事赐名为:孔明柏、张飞柏、关圣柏、子龙柏、马超柏、姜维柏、太子柏、魏延柏、皇叔柏、孪生柏、插翅柏、乘凉柏、点将柏、拴马柏、五妇柏、石牛柏、公孙柏、养身柏、木瘤柏、岔路柏、鸳鸯柏、七星柏、关刀柏、上寿柏、长寿柏、武功柏等,游者常听树名,站在树下看神态。苏联专家李福清观赏后也频频点头称:"世界珍宝"。树型特大的古柏是梓潼柏林湾巨柏(编号西2081),胸径5米,经鉴定有千余年树龄。异种是松柏长青树(编号为1027),列为国宝,半边是松叶,半边是柏叶,已围木栅保护。

第七节 梓潼名胜风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