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绵州神游
1108600000007

第7章 风景名胜美绵州 (3)

严君平,名遵,以字行,汉时蜀人。卜筮于成都,每依蓍龟,与人言利害,日阅数人,得百钱以自养,则闭肆下帘,读《老子》。扬雄少从之学,彭州牧李强欲以为从事。既相见,不敢言。年九十余卒,所著《老子指归》,已佚。

尔朱仙,名洞,号归元子。遇异人得道,落魄成都。尝于江滨取白石投水。众莫测。后卖丹于市。价十二万,刺史召问其值,更增十倍,以其反覆。盛以篾笼弃诸江中。至涪州,渔人石姓者得之。授以丹,俱仙去。

明·金深曾有诗云:

载酒西崖访尔朱,玉泉翠碧泄跏趺。

江城人眺渺环堞,蕙帐扫迹空丹炉。

元鹤一去晓霞散,青山不动浮云孤。

黄梁梦破天地阔,任历蓬岛游方壶。

范长生,又名延久,重久。东晋成汉涪陵丹兴(今重庆市黔江)人。青城山道士天师道教首领,率千余家移居青城山。李雄等领导流民起义,他曾资助义军粮草。李雄称帝,拜为丞相,封天地大师,西山侯,尊为范贤。他博学多才,名望颇高,辅助李雄兴办学校,发展生产,并轻徭薄赋,刑政宽和,使蜀中大治。成汉玉衡八年(公元318年)病逝,年近百岁。

二、子云亭内读太玄

为纪念扬雄而建的子云亭,旧以仙云观下的连山石台为基础,建亭其上,屡圮屡建。现台上的仿古仿木建筑凉亭,是20世纪70年代末因风雨浸塌清代所建子云亭而恢复重建的。80年代末,于凤凰岭新建子云亭。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高23米。集楼、台、亭、阁于一体。外形典雅,雄伟壮观。登亭远眺,西山秀丽景色和绵阳城市风光尽来眼底。庭中置有扬雄大型圆雕花岗石像,能与其赋永垂千秋。宽敞的陈列室中,陈放着扬子云的不朽鸿篇巨制:《太玄》《法言》和汉赋宏篇。其中尤以竹简书写的扬雄著作独具特色。楹柱上对联琳琅满目,其中一幅长联,联云:

八百里飞天大道,袖拂云霞,高歌过剑门,翠廊连新市。看旗山雄,鼓岭峻,宝塔秀,神龟灵,西蜀名亭,蓬荜辉新,须知铭陋刘郎早向先生深致敬。

两千年吐凤奇才,胸罗宇宙,余韵腾涪水,书台仰古风。想长卿赋,子安文,少陵诗,永叔史,中华贤哲,词章卓古,尚有赏心介甫犹令后进倍倾诚。

此联为高显齐撰,白允叔书。高显齐先生为绵阳市政协第二届副主席。白允叔为著名书法家。

三、恭侯祠墓凤凰岭

步出子云亭,前行百米,即蜀汉四相之一蒋琬之墓(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人史称蜀汉四相)。蒋琬,字公琰,生于东汉末,长沙人。随刘备入蜀时为书佐。先后任广都长,什邡令,尚书郎,参军等职。诸葛亮死后拜大司马,封安阳亭侯。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蜀汉的中流砥柱。继承诸葛亮的未竟事业,尽心辅助后主刘禅,受命于危难之际。蜀汉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从汉中退屯涪县。延熙九年(公元246年)病逝涪县,卜葬于西山凤凰岭上。谥"恭侯"。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将钟会伐蜀,军次涪县,在蒋琬之子蒋赟的陪同下,祭扫恭侯墓。《三国志》记载的这段史实,就发生在这里。时久年湮,清之道光年间知州李象昺与邑中晋绅熊文华鸠工修葺,成为八方石砌墓茔。题碑曰:"汉大司马蒋恭侯墓"。当时四川盐茶道蒋琦淳谒墓,有诗云:

忠雅开王业,艰难继老臣。

大名超费董,遗爱满峨岷。

国已三分政,才非百里论。

翠飞崇栋橑,马鬃禁樵薪。

窈窕丹青肃,馨香俎豆夤。

余哀啼蜀魄,流恨动江唇。

忆昔炎精丧,咸推帝胄亲。

蚕丛疆日辟,鱼凫契无邻。

第二节 西山风景区 (2)

茅土承周祚,渊源问楚津。

湘波澄浴德,衡岳峻生申。

龙岂汙池物,儒为聘席珍。

烹鲜聊小试,纵酒亦天真。

才大殊难用,居卑岂为贫。

微官甘落拓,坚质谢缁磷。

知已酬诸葛,空群遇乐歅。

青萍劳拂拭,白壁脱埃尘。

吉梦牛头卜,高衢骥足伸。

治中垂试暂,长史拜恩频。

素志齐元帅,清襟迈等伦。

食兵良具足,宫府各平均。

转运崎岖地,飞腾战伐辰。

储胥长与护,帷幄赞如神。

功自侪萧相,人知借寇恂。

定教时雨降,忽报大星沦。

拔处群僚右,操持至化钧。

忧欣忘在已,毁誉协同寅。

适莫情何有?孤危气益振。

守成期后主,作事媲前人。

愦愦讥诃息,休休度量臻。

风云今际会,雷雨大经纶。

总统纡筹策,驰驱念苦辛。

徒涪真得计,开府此来旬。

控扼三巴远,绸缪一疏陈。

西南连笮僰,东北赴梁秦。

但觉雄图阔,堪悲历数屯。

天威师未出,地火井还堙。

未了偏安局,重邻尽瘁身。

从兹光汉鼎,永令作虞宾。

神道瞻绵左,祠堂傍涧滨。

异乡情信美,旧治俗尤淳。

归鹤依毕表,盘螭刻翠珉。

文辞哀赞古,祀典圣朝新。

下拜犹倾会,伤亡特悯斌。

夫人终故里,季子奉明禋。

梅毓孙枝秀,瓜绵祖德纯。

龙潭迁历历,螽羽永诜诜。

贱子初衔命,征途适飨晨。

读书怀骏烈,展幕信前因。

遗像凌松柏,寒泉荐藻萍。

南湘看不隔,宰树万山春。

此诗还有一段序。简叙蒋恭侯墓卜葬涪县的情况。同时简述蒋琬夫人回湘后,子孙繁衍于湘,并表明其为恭侯后裔。其序云:

蜀汉后主延熙四年(公元241年),大司马安阳亭侯自汉中徙屯涪。以为水陆四通,东北有虞,唯涪为要。厥后邓艾竟由绵竹越涪以举蜀。侯之智略若此,宜其奠全蜀,延季汉而为忠武之续也。侯卒于涪,葬于涪。汉涪县即今绵州。侯墓在州治西八里西山之巅,久沦荆莽间。道光二十九年,李晓村刺史象昺,邑绅熊丽堂比部文华诸人,表彰修葺之。砌以石而规其上,远如亭翼然,复祠肖像以祀。请于朝,有司以春秋将事甚盛典也。侯二子,斌显死困难,季子■奉夫人毛还湘中,居洮阳之石龙潭,今全州梅潭也。夫人座葬洮阳,今墓前犹存翁仲一,土人因名将军町。胡致堂谓蒋氏之在永桂间者,仕版儒衣相望。盖自宋以来,族愈繁衍。琦淳家世全州为侯裔。以咸丰甲寅九月奉权使命,入蜀过绵,见神道碑屹立涪水上,耸然趋谒墓前,平田千顷,山川襟带,气脉清淑,洵足以安神灵孕精秀矣!翁仲、华表亦有存者。下为鲍光仰轩坟,或以为鲍氏物。而形制甚古,鲍明末时人,殊不类。祠在山之左麓。去墓半里,为堂楹,塑像是雍穆之度。既拜谒瞻眺复作诗五十韵。虽未能道扬盛烈,而窃幸亲至其地,藉以纪岁月,并诸君子之高义于无穷云。李长沙望族,吏蜀有声,熊亦风雅士,乐善好施,州人极称之。

清李象昺修复蒋恭侯祠墓诗云:

一抔黄土尚留香,赑屃何年卧夕阳?

忠雅勋名悬日月,模糊篆籀历星霜。

谒来凭吊披苔藓,赖有同心奠酒浆。

慷慨陈词邀祀典,风云终为护祠堂。

蒋恭侯祠,是纪念蜀汉大司马蒋琬而建的祠堂。位于凤凰山岭蒋恭侯墓左侧。庭中有铜铸蒋琬像,矗立殿前,高5米,傲岸魁伟,无戚容,无喜色,庄严肃穆。殿中陈列着蒋恭侯的《蒋氏族谱》、浅雕木刻组画及有关文物资料。

早在宋朝即建有"蒋欧祠",奉祀蒋琬及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后圮。清道光年间,知州李象昺在修葺蒋琬墓的同时重建蒋欧祠。李象昺还题联云:

其心厚于仁有子何惭祀百世

与我皆无憾先生此语足千秋

但此祠修葺不久,咸丰年间复毁于兵燹。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知州文棨又重建蒋欧祠于旧址。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川军第五师师长吕超又倡修蒋欧祠,集资改建。但后又坍圮。近年开辟西山风景区,重建蒋恭侯祠。祠堂规模远比昔日宏伟,祠堂楹柱上还悬挂吕超一副楹联,其文云:

室护风云与丞相祠堂并峙

山排旗鼓看将军壁垒常新

四、读书台并玉女泉

读书台在仙云观下,有一与山岩连接的盘石,自成一台,相传扬子云曾读书石台上,故名读书台。在台上建子云亭,历史上屡圮屡建,究竟建过多少次已无从考究。清朝所建的子云亭,于1976年暴风雨中倒塌,寻在其旧址建一仿木结构的子云亭。盘石北崖刻有扬子云雕像,并题"扬子云真像"五字。其像古朴庄严,道貌岸然。清李调元曾作歌云:

四山冤鸟清昼闻,攀藤觅路松岭分。

中有石像须眉古,擘窠书题扬子云。

嗟公吾蜀词坛祖,前无相如竟谁伍。

惜未抽身居摄年,至今后人称党羽。

笑公口吃谈非便,我为公辩当云然。

当年石牛符命起,井边鬼梦呼天子。

市上小儿皆王侯,独居三世官不徙。

可怜著述皆穷居,倘使窜名缘献匮。

肯教投阁为校书,君不见

虞帝匕首竟无凭,渐台美人呼不应。

铜人夜徙哀长乐,罘罳晓望哭延陵。

奸雄气焰空复尔,藏热收声正谓此。

早知一跌能赤族,悔不来参太元理。

始信虬螭腾飞阍,龙蛇不蛰必湛身。

眼前桓子真知己,身后侯芭是解人。

今过西山读书处,令我留连不能去。

拜罢灵祠宿鸟吟,似诉长歌明我心。

君不见

佐命刘甄何其荣,祸至犹看太白星。

玉女泉在仙云观右下方,即读书台右侧。石崖隙中泉水流淌,名曰"玉女泉"。"玉女"名称,出自当年扬雄《甘泉赋》"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宓妃。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宓妃曾不得施其蛾眉"。后世文人给玉女泉撰写了不少趣文,在此不一一记述。此泉四时不竭,泉下承池,清澈见底,池水盈溢,早年可溉田40余亩,近在泉下开凿一湖,名曰玉女湖,可荡舟,可垂钓。在春日沿岸百花盛开,杨柳轻扬,呢喃燕语,游者陶醉,盛暑炎夏亦甚清幽。玉女泉池畔玉女轩,游者可小憩。玉女轩大门旁有现代大文豪郭沫若题"玉女泉"三字,泉出石崖,古刻有"谷泉崖"三字。清颜爵柄留诗云:

石隙泉流水一泓,谁将玉女锡嘉名。

青莲竹粉含朝雨,碧皱苔衣映晚晴。

到此浑忘尘俗气,闲游宛听佩环声。

臣心早已空诸相,一酌斯泉特地清。

在扬雄读书台的台基石壁上浮雕着摩岩造像。有唐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道教造像一龛。千多年来,风雨浸蚀,但仍然不失其艺术形象,古朴神韵依然。左侧数十步,则是玉女泉。在其崖壁,浮雕着24龛50余尊道教造像,神态怡然。从时间看最早的为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其余为唐乾元、咸亨年间造。这说明隋唐时期此地乃道教胜地。后来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尔朱仙即修炼于此。

玉女泉和扬雄读书台造像,是四川境内石刻造像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处道教造像。雕刻精美,线条流畅,体态适度,是研究隋唐宗教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14年,法国考古学家色伽兰先生曾来此考察,在《中国西部考古记》一书中作了介绍;日本也把这里的造像题记视为书法佳作拓录入书;美国学者把造像中一女供养人像作为东方艺术珍品,藏入波士顿博物馆。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此地道教造像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 绵阳城区风景名胜 (1)

一、烈士英名留南山

南山之名,见于《方舆胜览》:"郡之南山,上有南山寺"。古称榜山,又名延贤山。新中国建立后,辟为烈士陵园。近年辟为南山公园,容烈士陵园于其中。这里除烈士陵园外,相传有东汉和帝时御医丞郭玉读书台,以及古南塔等名胜古迹。

南山烈士陵园,埋葬着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遗骨。近年辟陵园为公园,扩展其地,坟茔和殿堂修葺一新,为年青一代提供了一个庄严肃穆的课堂。每年清明节,学校组织青少年学生,团委组织共青团员和青年来这里凭吊瞻仰。英烈事迹自然地成为了活生生的好教材,为南山增添了光辉。

二、郭玉胜迹存延贤

南山,因其在城之南。相传东汉和帝时,御医丞郭玉曾读书于此山,因此而被称为延贤山。郭玉在《后汉书》中有传,说他为雒县(今广汉市)人。他少年时,闻程高从涪翁学"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随涪翁学医多年,学成不仕,隐居涪上。郭玉自雒至涪,拜于程高足下,师事程高。相传今南山的郭玉读书台遗址,即东汉时郭玉读书处。

三、南塔屹立太平岭

南山之岭古即有塔,未详其始建于何时。其塔毁于明末清初兵燹。清雍正年间,知州屠用谦,建山川风雨坛于山之巅,并重建塔于旧址,人们复称其为塔子王。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清廷镇压白莲教起义,督帅魁伦驻此山,又称其为太平山。现南塔尚存,供游人瞻仰。兹录屠用谦《重修南山塔记》,以了解古人修塔的用意。其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