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火重生
1108800000022

第22章 生灵涂炭——同胞遇难肝肠断(3)

家园失血安冤魂

按照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分工,副总经理林光平、黄伯超负责遇难者遗体的清理和善后工作,他们带领人力资源处、社区管理处、制造技术处,以及东汽青年志愿者们组成的队伍紧急开始了善后处理工作。首先是组织对遇难人员遗体的辨认、登记、清理以及安葬等善后事宜。他们深知做好这项工作责任重大,这不仅关系遇难者的保险索赔,让死者得到安息,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更是防止疫情发生和保护生者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他们当即决定将人员分成几组:人力资源处处长尹守军、党支部书记杨宏明、王淮清带领赵汝光、田实刚、王仁志等人在厂区老供应处的空旷地带以及东汽小学操场两处分别负责厂区、生活区遇难者遗体的善后处理登记;东汽团委袁万彬书记带领由各单位团干部组成的青年志愿者,在社区管理处处长齐明与单位职工的协助下负责遗体的包裹和搬运工作。

对遗体的辨认、清理、登记、搬运是一件异常艰苦的工作,大家一干就是六天六夜,这也是他们最刻骨铭心和锥心之痛的六天六夜。13日这天,厂区就有30多位遇难者被送到厂区遇难者接收点,由于遇难者都是被水泥块、预制板和房梁立柱砸死的,且都从废墟中刨挖出来的,因此许多遇难者遗体都是血肉模糊、肢体不全、无法辨认,男女老少都死得格外惨烈,铁打的硬汉看了也会流泪。其中,有的遇难者送来时身体已成五段,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头颅、手臂、腿脚等依次摆好,还把脸上的灰尘和血迹清理干净;有的遇难者送来时脑浆崩裂,五脏六腑也露在肚子外,他们则要小心地将其放回体内;有个女性遇难者被送来时全身大部分都不在了,只剩下一些器官被人辨认出来;还有位女性遇难者,她的躯体已被预制板砸成了薄薄的肉饼……13日以后,由于晚上雨淋、白天曝晒,挖出的遗体开始肿胀和腐烂,血水、雨水和污水混成一起,更令人对这场血肉的摧残与生命的浩劫感到无比地痛心和难受。

大震后,地方许多机构遭到严重破坏,连火葬场都不能正常工作,掩埋遇难者遗体变得非常紧迫。14日上午,尹守军按照指挥部指示立刻组织对遇难者遗体进行安葬,选址就是一件格外艰巨困难的任务。尹守军带领东汽小学志愿者唐老师到紫岩山公墓实地勘察。车在路上行驶,昔日美丽的风景区紫岩山附近农民住的房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神情悲伤的村民,废墟、断墙,村民们不愿离开生养自己的地方,在过去的房屋废墟前搭起简易帐篷。尹守军找到村支书,给他讲清来意,书记非常支持,当即就在公墓不远处没有住户的地方划了一块土地。可是,当地村民害怕这么多遇难者会带来瘟疫,尹守军耐心地对他们说:“不会,已经来了专门的防疫部队,会按照世界无害化标准进行专门消毒和深埋。如果不进行掩埋,一旦瘟疫发生,次生灾害会更加严重,会有更多的乡亲生灵涂炭。”乡亲们也深明大义就没有再反对。

墓地选好,已是下午。尹守军找到部队,调来几十名战士挖坑,两个小时过去了,战士们也累得不行,可是进展却不大。“不行,这样太慢了,遗体已经发臭,不能再拖,必须今天挖好下葬,让遇难者入土为安。”尹守军说着,到下面找来了一辆挖掘机。挖掘机师傅是中铁二局的劳动模范杨宝华,接近50岁的壮汉,技术非常过硬。此时,已是晚上,墓地周围摆满了遇难者遗体,因为停电,一片漆黑,只有挖掘机的照明灯发出刺眼的光。风吹得树叶“沙沙”响,树影摇曳,偶尔传来几声猫叫,令人头皮发麻、心里发虚。杨宝华对尹守军说:“你在这陪着我,站在我对面给我指挥。”尹守军站在杨师傅对面,给他指挥。坑挖好了,已是凌晨。解放军战士负责对遗体的消毒和掩埋。先是在坑的最下面铺一层很厚的石灰,然后摆放一层遗体,再撒一层石灰,再放一层遗体。战士大多是十七八岁的孩子,稚气未脱,从未见过这种阵势、这么多死人,尹守军和他们一起跳下深坑,一具一具摆放好遗体。由于死难人员多,有的家属悲伤难过、情绪失控,不让掩埋并冲到坑里抢遗体,尹守军又苦口婆心给他们讲道理,总算控制了场面。掩埋遗体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8日上午。

地震发生时,厂区有8000多人正在上班,家属区内有5000余名离退休职工在家。东汽员工死亡数超过200人,东汽中学罹难的学生约为240人,家属区遇难者也超过200人……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摧毁了42年来东汽建设的十里厂房,以及汉旺场镇五万多居民和东汽的一万多职工家属的美丽家园。震后100天即8月29日,东汽在紫岩山公墓隆重举行了“震难百日祭奠仪式”,深切悼念在“5?12”特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百日祭奠由党委书记何显富含泪主持,总经理张志英含悲所致的百日祭文寄托了全体东汽人的无限哀思:

公元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地震灾害,突袭我东汽汉旺总部。山崩地裂,城毁人亡;十里东汽,顷刻瓦砾;美满家庭,支离破碎;东方明珠,满目疮痍。

白云低垂,江河含泪,举国哀殇,泪雨飞扬。数百同胞,尽皆遇难,昨日战友,阴阳两隔。东汽儿女,体认苦难,领悟坚强。抗震自救,众志成城;八方驰援,休戚与共;安置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不屈赞歌,悠扬远传。

曙光山边,流水潺潺,青山依傍,苍松翠柏。遇难同胞,悉葬于斯,朝露闪烁,照亮前行,山花芬芳,伴汝左右。百日追思,哀号祭奠,肝肠断绝,血泪沾巾,抚今追昔,悲痛难陈。想我父辈,创业维艰,慰我同胞,奋发多难。

曾记否,42年前,响应号召,四海儿女,齐聚汉旺,八方英豪,共建东汽。一根麻绳,百倍力量,钢花飞溅、机器飞转,跋涉路上,薪火相传。

曾记否,逝去的10年,内强管理、外抓市场,同胞战友,奋发图强。长城内外,同胞身影光芒闪耀;大江南北,战友足迹处处留芳。千秋功业,永载史册,奋发事迹,代代传扬。

抗震救灾,同舟共济,振兴东汽,屹立东方。多难兴邦,多难砺厂。东汽儿女,牢记重托,自力更生,重建东汽。绿色动力,造福人类,我们坚持执著信念;多电并举,装备中国,我们探寻发展的源泉;何畏艰难,誓做愚公;何畏险阻,壮志凌云;图强人和,星火燎原,东汽精神,代代相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新生东汽,更将辉煌。

告慰逝者,敬献心香、心语。

活着的人们,会格外珍惜。

长眠的英灵,请放心安息。

如今的汉旺十里东汽早已失去昔日的恢弘和华美,每一个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都是东汽人心中永远的痛。据汉旺镇副镇长胡凌飞在事后沉痛地介绍:根据已经核实的初步计算和不完全统计,汉旺有名有姓的遇难者已经达到4590余人,几乎占了绵竹死亡人数的一半。在东汽辖区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类人员的死亡人数是600余人,超过汉旺罹难者人数的八分之一。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和条件险恶,共有2800余人在紫岩山上被就地集体安葬,其中400余名是在东汽辖区遇难的父老乡亲。据说,汉旺和东汽日后将在此共同修建“5?12”遇难同胞纪念碑,永久悼念在这场灾难中悲惨死去的人们,并让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和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