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火重生
1108800000044

第44章 军民一心——鱼水情深似海(1)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汶川特大地震再次见证了人民军队忠于党、爱人民,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而赴汤蹈火、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于是在地震灾区的一个个城市街区、一座座乡镇村寨,在房倒屋塌的一处处废墟,到处都能够看到他们与死神展开着殊死的搏斗,宛如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挡住死神的魔爪。

真心感谢你——英雄的78098部队

成都军区78098部队是第一支来到汉旺参加抢险救灾,并在东汽驻扎时间最长、投入兵力最多的解放军部队。500名官兵从5月14日起就全力投入灾情最重的叶片分厂、焊接分厂、主机一分厂和家属区的营救工作。在余震不断、残存建筑摇摇欲坠的险情下,官兵们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精神,奋力投身紧张激烈的救灾战斗。他们不畏艰险、不怕流血,日夜奋战在抢险救灾的最前沿,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个艰巨的救援任务。

作为第一支冲进东汽战场的子弟兵,在本次抗震救灾中,承担了厂房建筑现场清理营救、关键区域警戒执勤、厂房设施恢复、运送及掩埋遇难者等艰巨而危险的任务。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足,官兵们只穿一身单衣就出发了。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官兵们全身衣服被大雨湿透了,寒风中冷得发抖,一天只吃了一顿饭。在饥寒交迫中,子弟兵怀着对老百姓深深的爱心,拼死参加抗震救灾活动。5月14日,部队领导冲在最前面,在坚持现场组织营救工作的同时,傅司令员爬到废墟的高处,指挥官兵们营救和起吊工作。杨政委也与战士一起,用手搬砖石,参加现场营救。在领导的带头作用下,全体官兵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加快了整体的营救速度。

5月16日,该部教导员杨如宇带着20名战士奉命挖掘东汽热电厂办公楼废墟下的五名遇难者遗体。整整一天时间,官兵们只啃了几口压缩干粮,没有任何休息。直到深夜,他们才找到四具遗体,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直至找到最后一名遇难者。

地震,震倒了围墙,震塌了厂房,东汽价值数10亿的设备、资料、产品直接暴露在露天之下,岌岌可危。5月17日,78098部队三大队的187名官兵临危受命,担负起警戒巡逻任务。在厂区和技校超过1730余亩的广阔区域,在家属区、医院等超过100栋楼房的废墟中,187名官兵分散在16个警戒点上,24小时不间断地警戒巡逻。学兵8队教导员邱迁洪带领15名战士设置的警戒点位于东汽小学背后的一片空地。面对着一片尚未清理的家属楼废墟,身后就是停放着上百具遇难者遗体的体育场。在每个凄风冷雨的夜晚,官兵们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恐惧,24小时坚守岗位,直到所有废墟清理完毕。

东汽的贵重有色金属仓库存放着价值超过20亿元的贵重金属,一块砖头大小的金属锭就价值五六千元。5月28日晚上11点40分,晴朗的夜空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该部三大队大队长冯建新刚刚结束例行的执勤情况检查,准备返回。仓库的保管员顶着风雨飞奔而来。“解放军同志,仓库里部分包装箱已经损坏,这些原料一旦进水,损失不可估量……”闻知东汽仓库告急,部队的冯大队长立即带着刚刚巡逻归来的10名官兵冲进茫茫雨幕。在摇摇欲坠的库房里,官兵们顶风冒雨,脱下自己的雨衣盖在破损的包装箱上,用自己的身体紧紧压在上面……一个小时后,仓库保管员终于找来了足够多的雨布,在官兵们的帮助下把破损的包装箱包裹起来。是夜,官兵们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点,仓库中所有贵重金属无一损失。

5月29日,东汽抗震救灾指挥部向部队发出请求。已成为危楼的12层大楼里存放着大批东汽极其宝贵的资料,如若一天不抢搬出来,将造成东汽无法挽回的损失。

抗震救灾以来一直冲锋在前的机关党员突击队队长蒲瑞雪当即向该部抗震救灾总指挥傅世佩司令员立下军令状。28名突击队员迅速制订抢搬方案,为避免余震增加危楼的受损,尽可能地保护东方汽轮机厂技术员工的安全,突击队只要求一名技术人员跟随上楼整理资料,所有资料装箱、抢搬全部由突击队员完成。地处高地上的12层大楼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玻璃窗全被震坏,碎玻璃撒落一地,墙体错位,顶层剥落。资料室的防盗门受损变形无法打开。两名突击队员为减少震动,小心翼翼地用肩扛住门面,使锁位归正,用了半个小时,门才艰难地打开。进了门发现,所有的资料散倒了一地。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突击队员迅速将资料分类装箱,28名突击队员从一楼一直到顶楼,各楼梯上下各站一人,排成一字长龙,利用楼梯扶手滑行资料箱,手接手地进行传递,直接在门口装车。就这样一个个盛满资料的箱子在突击队员的手上快速传递,像“击鼓传花”游戏一样,数万份宝贵资料装了五吨重的大车七车,这场无声的战斗仅用了六个小时。

绵远河上游清平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泥石流随余震时有发生,必须想法在汛期来临之前,疏通东汽所有沟渠,绝不能让企业再受损失!5月27日,78098部队抗震救灾指挥所召开会议,对下一步投入东汽抗震救灾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向该厂指挥部请战:坚决完成清挖任务。地震使数10根碗口粗10余米长的实心铸铁原材料从地处高处的厂房里随着墙体的倒塌而滚进了沟里。每根铸铁足足有两吨重,只有调起重机才能拖起。分配任务的东汽副总经理肖珉一来到现场,就马上通知人员调一台25吨重的吊车。由于地震沟渠两侧的土质变得异常松软,吊车只能停在距离沟渠10米开外的地方。官兵们纷纷下到沟底,正准备开展作业,才发现吊车的吊臂根本不能到达预想位置。清理工作顿时陷入僵局。“让我们想想办法。”班长卢海东和战士们找来两根粗绳,抬来三块厚木板材,把绳子捆住铸铁的两端,把木板搭在沟的一侧和沟底,几名战士在岸上一起拖拉,沟底的战士用手推、用肩顶,连续奋战六个多小时才完成任务。战士们的衣服被汗水和雨水打湿了,但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东汽在地震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体搬迁任务。为让东汽人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恢复生产工作中,该部队抗震救灾指挥所承担起清理和掩埋东汽遇难者遗体的艰巨任务。学兵9队队长贺建平受领任务后,感到责任重大。在执行任务中,三大队政委陈国慧、副大队长李海成带领官兵们仔细搜寻每一个分厂、每一个车间、每一个角落,克服重重困难,挖掘清理遇难者遗体。他们默默地为每一位遇难者擦洗干净脸上的尘土,轻轻地放进裹尸袋。在掩埋遇难者遗体过程中,官兵们穿着防护服,仔细认真地做好消毒、深埋工作,在轻轻地铲土后,官兵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举起右手,向生命敬上庄重的军礼。

他们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在整个救援行动中,一些干部战士受了轻伤,少数同志受了重伤,但是这些同志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不喊痛,仍然坚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全靠你们了——勇敢的空降兵

空降兵某部自5月15日进驻重灾区汉旺镇后,就在第一线与东汽的干部职工并肩战斗,尤其在抢救财产、搬运设备、守护工厂、保卫家园等方面担负重任。

“红三连”是诞生于1927年的红军连队,曾参加过长征、平型关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以及1998年抗洪斗争,荣立战功31次。在抗震救灾战场上,连队党支部有效凝聚军心斗志,使“红三连”的战旗在震区高高飘扬。瓦砾中,战士们用手搬动着巨大的水泥块,天上的雨水、头上的汗珠、手上的血水混成一片。5月16日,“红三连”接上级命令:紧急转战位于绵竹市汉旺镇的东方汽轮机厂,抢救被废墟埋压的群众。“党员突击队,跟我上!”党支部书记、指导员陈柯一声大喊,15名党员率先冲进废墟。没有专业工具,他们就手刨肩扛;没有现成经验,他们就边摸索边总结边提高。当突击队员用尽全力搬开一块巨大的楼板时,一名幸存者露出废墟,只见一双黢黑的大手迅速将他抱起冲出废墟。这双托起生命的大手,是党员突击队长杨瑞的手。这位早在赶赴灾区前就患了感冒的党员突击队长,连续奋战37小时后已经高烧39摄氏度,仍拼力解救出了三名群众。

5月24日,当得知东汽汉旺基地即将出厂的八台汽轮机组受损严重,急需从严重倒塌的一分厂废墟里抢挖部分零件用于修补机组时,“红三连”党支部委员、一排代理排长李振伟又主动请缨。冒着强烈的余震,李振伟第一个冲进危险重重的一分厂,带领官兵扒开废墟,抢挖急需的汽轮机零部件和核心技术资料。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李振伟和战友们带出了一件件让人望眼欲穿的“宝贝”,确保了东汽灾后组装的首批汽轮机组及时顺利地下线出厂。在与东汽人携手抗震救灾的37个昼夜里,“红三连”官兵共抢救、运送各类核心技术材料上百万册、生产物资1238吨、零部件920余吨、汽轮机组26台,还协助抢救并转运了国家973项目、全国唯一全尺寸实物滑动轴承试验台等尖端实验设备。

在此期间,他们还坚持每天派100多名官兵对东汽中学、中心幼儿园、职工医院、受灾群众居住区进行严格消毒,保证了受灾群众的环境卫生,为防止灾后瘟疫流行作出了巨大贡献。

用手也要刨出生命——无畏的海军陆战队

“我们海军陆战队没有救援经验,但是我们就是用双手也要刨出废墟里面的生命。”奔袭千里,依然精神抖擞的海军陆战队员们在经历了短暂的培训之后,加入到了救援队伍之中。“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孩子们在废墟之中,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他们通过歌声坚强地鼓励自己活下去,我们一定不能让生者遗憾。”

然而令人揪心的遗憾却在继续,东汽中学16日刨出来的是80多具尸体,17日又刨出20多具尸体,以俄罗斯专家为代表的国际救援队通过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进行搜救,至21日再也探测不出任何生命的信息。此时此刻,仍然有许多学生家长拿着孩子的照片、课本、孩子们喜欢的衣服,围在这片废墟上,抹着眼泪,期待孩子们能从废墟中再次传出呼喊声,他们似乎仍期待部队官兵给他们创造“找回孩子、全家团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