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火重生
1108800000058

第58章 异地作战——点燃明天希望(3)

生命线的保障作用

据《中国工业报》记者报道:

在东汽帐篷办公区有顶蓝色帐篷前挂着一块不大的红绸,上面写着:能源处抗震自救队。篷布上一块写有“28日抢险自救计划”字样的小黑板,引起记者的注意。走入帐篷,记者见到正扒拉最后一口盒饭的能源处处长孙希广,采访随即就在这里开始。

“今天我们继续实施中位水池上水方案。”指着小黑板,孙希广向我们介绍了能源处当天的任务,“地震破坏了厂区地下水管体系。尽管震后第五天已经恢复部分供水,但工厂后面龙门山上500立方米的中位水池还未恢复储水,还有2000多米的水管需要检修补洞。大漏洞有五六处,这两天抢修后就可以实现中位水池供水,到时候汉旺厂区就都有水用了。”“电气工段今天要将头两天从废墟里挖出来整修好的两台变压器送到德阳辅机中心和叶片基地。厂内65台变压器在地震中损失了80%,能源处好不容易又在废墟中发现了两台好的,争取明天能挖出来提供给‘钴60’设备使用。”

其实,地震后能源处小黑板上的任务天天都在变。几十号人吃住都在帐篷里,他们每天18个小时,一边吃饭一边开会。当天完成的事就从这块黑板上抹去,再写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而这一天天累积而成的,正是企业恢复生产的基础。除供电和供水管道,工业气体、锅炉、通信也都是能源处管的事,负责这么个大厂的能源,孙希广深知责任重大:“这些就是东汽的命脉。平时还好,一切按部就班。地震却打乱了几十年建成的一个体系,何况电气水是基础,哪样都离不开,有的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

地震发生时,厂里的退火炉、加热炉等车间都在使用,不及时切断后果不堪设想,而调度中心在地震中已经瘫痪。刚刚从办公楼逃生出来的孙希广立即带人跑到各阀门站点,仅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关掉了天然气,用不到20分钟时间关掉了氧气罐。能源处员工又冒着危险从库房抢出三台发电机:一台给临时医疗点,一台给东汽中学救人现场,一台供加油站给救命的挖掘机供油。地震发生当晚,他们临时把原来厂门口的景观灯拆下来供东汽中学救援照明,因为地震后找到一个还能用的灯泡已成难事。

“几十秒的时间,一切就变了样。”回想起地震的那一瞬间,孙希广注视着已面目全非的厂区,眼里噙着泪水。作为第二代东汽人,他10几岁随父亲从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来到汉旺,在东汽一干就是30多年,对东汽的一片深情只有千万个东汽人最能理解。当下,能源处正在抓紧做的,就是跟着恢复生产的计划走,按照指挥部的指令及各分厂恢复生产的进度当好“先行者”。该“关闭”的时候任地动山摇毫不退缩,该“开通”的时候确保抢在第一时间。还可以想到的是,随着新东汽建设的推进,能源处的兄弟姐妹要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挽回的震灾损失

机器轰鸣声从东汽风电事业部的厂房里不断传出,工人正在操作台前紧张忙碌。风电事业部是东汽震后第一个恢复生产且配套产出的单位,但它的产能在震灾中也受到很大影响。其中有20%的风机配套件在汉旺和绵竹生产,40%的钢板件被埋在了废墟里。据东汽风电事业部负责人张其亨介绍,他们5月份生产风机50台而低于原计划的70台。但因受灾的配套部分相对比较简单,风电事业部的生产基地主要布局在德阳,而风电机组的在制品震前也有许多储量,加上单位员工的想方设法和主观努力,其风电产能很快得以恢复并有一批批价值不菲的机组不断地发往四面八方。

按照生产处处长王小强的话说,东汽恢复生产主要先落实基本条件,包括调整在制计划、组织外扩生产、租赁厂房设备、搞好重要设施搬迁。其中焊接分厂隔板工段启动搬迁最早,叶片分厂的数控设备搬迁任务最重,不到6月份其余分厂的外扩资源也全部落实。铸造公司、锻热分厂由于设备基本损毁,其生产资源面临的压力较大,需要走到省外寻求补充,东汽为此无疑将加大与其他厂家的生产协作。但王小强也表示,除了一些零部件交给附近的厂家生产,公司也在联系日立、哈汽、大重等国内外大型企业,以满足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需求。

保存后的无形资产

“由于人才技术资源都还在,这次地震对东汽技术研发的影响并不大,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加强对策、营造优势。”这是东汽副总工程师王建录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看法。他的观点或许可以消除外界对东汽研发能力的种种猜测。这些也可以通过一些事实得到证明:火电领域已合作开发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明显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核电机组已有12台订单,在国内厂家独占鳌头;风电设备运行的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也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事实上,东汽在恢复生产的同时,产品研发的平台也已高效运行。除了设在德阳分部的大轴承试验台、高速动平衡机等重大科研设备完好无损之外,地处汉旺的材料实验室的疲劳试验机、拉刀机等重要设备也被抢救出来。所以,这次地震确实给东汽的生产能力以重创,但因为东汽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主要放在德阳,东汽的产品研发还是属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境况,令人欣慰。

在抢救设备的日子里,焊接分厂22岁的青工方发锐每天很早来到工厂,而晚上总是很晚才回“家”。他的家原来在绵竹土门,地震过后就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家”由一顶帐篷代替。“灾难已经发生,我们只能向前看,尽量减少点损失。”方发锐认为,“我们分厂有一台进口的真空电子束焊机,是公司的重点设备,它价值2000多万元而才用了两年。这次地震虽然使它几乎报废,但是零部件拆下来也能维修使用。”方发锐2006年从东汽技校毕业后成为焊接分厂的一名电工,就是负责修理分厂的电焊机。地震发生时,他本能地飞快跑出车间,然后即被掀倒在地。就是一瞬间,厂房的房顶在他面前轰然垮塌,他幸运地存活下来并能继续为恢复生产发挥专长。然而,他在焊接分厂的29名同事却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在房屋垮塌后再也没能从那里走出来。

运转中的多头并进

地震之后,“十里东汽”几乎被夷为平地,只有东汽大门依然矗立着,东汽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帐篷就驻扎在这里。一辆辆装满了生产在制品、机床设备、仪器仪表以及办公用品的各种车辆接连不断地从这里开出,每一辆车出厂都要通过审验、签收并盖章后方可放行。这一套严格程序依然沿用了震前的规章制度,并保证了成千上万公司物资的安全完好。生产处书记陈辉为此每天早晚都在忙碌,夜里困了就在帐篷里睡一会。他说,东汽在手订单有500多亿,无不牵涉国家的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重要物资的运输传递,对企业恢复生产至关重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有半点含糊。说到叶片分厂抢运出去的数亿元在制品,陈辉布满血丝的眼睛闪出亮光,都觉得干任何需要的事情都是很值得的。

东汽的产业结构体现为“多电并举”,主要包括火电、核电、气电、风电以及太阳能、海水淡化六个方面。“东汽的产业布局和研发方向不会有什么调整,这六大产业的前景都很不错。”王建录副总工程师表示,东汽多年来都十分重视技术研发,每年都投入数亿元,已经积累了很强实力。他预测,东汽2008年虽然遭灾,但在研发上的投入还会更多。其中风电、太阳能、重型燃气机的研发仍是重中之重。在开发风电方面,东汽将在现有1兆瓦机型的基础上,加大力度研发1.5兆瓦和2.5兆瓦的机型,同时还将开展海上风机的前期研发。在开发太阳能方面,东汽的研发重点是从原材料生产向光伏发电产品过渡。而重型燃气机的研发重点是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努力掌握东汽的自主知识产权。

“大家庭”的温暖怀抱

作为在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央企,东汽对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到来充满了期待。而这位上级领导在带给东汽受灾职工、家属关心慰问的同时,也给困境中的东汽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支持。站在叶片分厂的废墟前,李荣融对媒体公开宣布三项承诺:国资委首先拿出五亿元作为资本金投入,支持东汽灾后重建;东方电气集团2008年的国有资本金预算免交,用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从全部捐款中拿出3.5亿元成立“中央企业援助基金”,首笔将定向捐助东汽6260万元。此外,随同李荣融主任一起到来的中国建材集团还为东汽提供一万平方米过渡房以安置受灾家庭。

李荣融主任于5月28日来到东汽汉旺总部,他先后查看了主机一分厂、叶片分厂、焊接分厂、主机四分厂等受灾单位和生产场地。尽管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东汽被确定为受灾最重的央企,但亲眼看见昔日花园式工厂变成断壁残垣,他的心情还是格外沉重。然后李荣融主任又到德阳分部与东汽高层一起座谈,并为东汽重建出谋划策。他说新建东汽将是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尤其要在新机制、新结构、新水平上下工夫。这说明在中央企业这个温暖大家庭的关心支持下,东汽重建将是高举高打,其新起点与竞争力的取向也是世界级的。

“大后方”的温馨安置

在德阳市德阳科技园的广场上,东汽女工喻春兰带着小女儿参加六一爱心游园活动。这个原属于德阳特种材料公司的厂区,现已成为东汽最大的一个临时生活区,住着2000余户像她这样从汉旺撤出来的人。外面平地上搭起了一排排帐篷,轻型结构的厂房里是密密麻麻的地铺,“一家人能聚在一起,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喻春兰的丈夫也是东汽实业公司的员工。地震发生时,她和女儿正在午休,眼瞅着房间客厅一瞬间崩塌。情急之下,她将床单撕结成绳子并救出了女儿,自己赤足逃生时摔伤右脚。她一家六口第二天就被紧急转移出来。

当时,东汽所有能用的车辆全都装满人员运往德阳,包括喻春兰一家在内的1500名群众迅速在这里安置下来。随后的人员不断涌入,偌大的厂房和平地一下子就住满了受灾群众。如何把这么多人安排好,成为东汽指挥部的工作重点。指挥部将整个营区划分为九个生活区,并推选片区长负责管理和服务。在过渡房安排上,东汽采用“相对集中”的原则。优先安排残疾人、工伤等困难人员,退休职工与在岗职工分开安置。就这样,几千名职工家属在这里开始了有序生活,男女老少的吃饭饮水、看病就医、读书上学、文化娱乐、治安保卫都有了基本保证,整个生活区安定下来。像这样的安置点东汽震后已建立了六个,共安置职工家属上万人。喻春兰夫妇每天早晨会准时在生活区门口乘班车去汉旺,晚上天黑以后又回到这个叫做“三营”的生活区。由于职工生活的“大后方”被管理得井井有条,大家就可以安心投身于东汽的恢复重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