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火重生
1108800000059

第59章 废墟之上——又见机床飞旋(1)

42年来,东汽人秉承“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已经打造了百亿企业,为国家乃至世界电力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灾难袭击得太突然,东汽人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准备、来不及躲避、来不及逃离……所有的一切都来不及。人们真希望这只是一场瞬间即逝的噩梦,惊醒过后一切又安宁如初。然而,这并不是一场不真实的噩梦,昔日美好的家园遭受摧残破坏,善良淳朴的乡亲惨遭灭顶之灾。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面对灾难,生活还得继续,生产还得恢复。东汽是生产制造企业,承担大型电站设备制造任务,价值几百亿的火电、核电、风电、燃气机生产任务等待完成。职工在期盼,用户在期盼,国家在期盼,全国人民在期盼。加快恢复生产,按期完成任务,才能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关怀,不辜负广大用户的支持,不辜负父老乡亲的重托。东汽人深感责任重大,在完成抢救生命的任务之后,来不及抚慰受伤的心灵,来不及告慰离开的生命,来不及惋惜失去的一切,来不及……忍住内心的悲伤,忍受肉体的创痛,拭去苦涩的泪水,东汽人全身心投入到抢救设备、恢复生产的工作中来。

余震中的顽强坚守

震后的第25天,东汽汉旺厂区主机四分厂门口彩旗飘扬、人海如潮,在分厂门口马路中间悬挂着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主机四分厂生产恢复启动仪式”。东汽汉旺基地就这样在废墟上展开了就地恢复生产的工作。公司总经理张志英,党委书记何显富,副总经理刘兴贵、肖珉专门来到现场加油鼓劲,四分厂全体职工整齐列队,他们手中举着的“工人先锋号”、“分厂自救队”、“青年突击队”的旗帜迎风飘扬,东汽汉旺其他分厂的职工也纷纷赶来见证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经过了20多天的抢险救灾工作之后再身临这一涅槃重生般的感人场景,在场的每位职工内心都感到无比激动,全面战胜地震灾害的意志和斗志更加坚定。

启动仪式以后,四分厂车间里,大型天桥数控龙门铣、数控龙门钻、8.5米立车先后开动,高压外缸内腔粗铣、低压外缸中分面精加工、低压内缸精车等工序均有序进行。又见机床旋转,又见削铁如泥。往日机器的运转是轰鸣刺耳,现在听起来是多么悦耳,看到往日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又呈现在眼前,大家确实感到无限欣慰。东汽震后又站立起来了,进入到生产恢复的轨道,这是个值得纪念庆祝的日子,也使灾后的天空出现了灿烂的阳光。此时此刻,与主机四分厂相隔不远的工业透平事业部、铸造事业部也在为恢复生产作着冲刺前的准备。

自6月6日恢复生产启动以来,主机四分厂的生产仍然在余震、洪水、泥石流的威胁中进行。6月12日下午,汉旺山里小岗剑水电站堰塞湖被迫实施爆破,洪水警报连续响彻汉旺上空,德阳市第一次向市民公告一级防洪预警。汉旺迎宾路上,一辆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满载着人飞驰而去,就连行人都是大包小包地扛着东西向绵竹奔走而去。在四分厂厂房内,曾经出现在6月6日生产恢复启动仪式上的“工人先锋号”、“四分厂自救队”、“青年突击队”三面旗帜依然高高飘扬,车间内各台机床操作台和总装台位上,所有的职工听到警报声后都放下手中的工作跑了出来,四处张望,互相打听是不是又要发生大的余震,还有的掏出电话开始联系自己的亲人。这个时候,大家耳边响起分厂厂长李传军镇定的声音:“大家不要乱,这是上游的堰塞湖在泄洪,没什么事情的,大家回去继续工作,戴好你们的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一切要镇定。”短短一句话使大家安静下来,大家又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再次开始工作,一切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东汽“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个神圣的使命已深深铭刻在分厂干部职工的心里,再大的困难也不会使之动摇。接下来的几天里,汉旺地区暴雨不断,不时传来泥石流到来的信息,整个汉旺镇共向武都和绵竹疏散一万多名受灾群众。但是,四分厂员工依然每天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没有一天停止工作。

在汉旺恢复生产后的日日夜夜里,真正让职工们害怕的不是洪水,而是对加固尚未结束的厂房安全的担心。余震如同“5?12”巨震那样还是来得那么突然,经历过那次强震疯狂摇晃过的厂房,让人感觉更加强烈。6月15日接近午餐的时候,仍然是毫无征兆的又一次强烈余震波及整个汉旺,大部分员工还在车间里面来不及反应,从靠近绵竹方向的厂房一侧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屋顶天花板掉在地上噼啪直响,墙上钢窗的玻璃也不断摔碎,8.5米数控立车上的低压内缸眼看着直晃动,所有人都吓呆了。惊慌之中有人在喊:“地震了!大家赶紧停机,快就近躲到防震救生罩下面,也可以躲到汽缸下面。”经历过“5?12”强烈地震,人们应急能力好像变强了,几秒钟之内正在车间干活的职工就近躲到汽缸下、救生罩里。门口的几位职工刚拿到盒饭,被强烈余震吓得连盒饭都掉到地上,工具室的女职工吓得躲在办公室的桌子下哭了起来。余震持续了10余秒钟时间才停下来,人们抖了抖身上的灰尘,迅速走出厂门,脸上惊恐未散。但总算是有惊无险,所有职工又围坐在外面路边继续吃饭,而后投入到工作中。

一个多小时后强余震再次发生,这一次来得更加猛烈,放在地上的板凳都跳动起来,只听见砰的一声巨响,Z125钻床正在加工的高压内缸的钻头断在里面,厂房内数控龙门钻也被摇得断了电,整个生产再次被迫中断。经过主震和无数次余震的考验,人们对余震已不再那么敏感、害怕。这次余震虽然比前一次余震更加猛烈,人们明显镇定了许多,不再那样惊慌失措。总装台位上已调试好的数据再一次失效,但是总装职工没有气馁。他们幽默地说:“再调试一次吧,这是练技术的好时候!”余震平息后不久,加工工段就立即组织人员清理刚刚断在汽缸内的钻头,维修站立即着手对龙门钻床进行修复,公司领导干部也赶到现场,给职工带来亲切的关怀和慰问。

汉旺夏季的天气变幻莫测,6月18日上午还是风和日丽,下午却暴雨如注。龙门山脉好像立刻要崩塌一样。四分厂机组总装台位附近的房顶排水管破裂,屋顶的积水如瀑布一般倾盆而下,全部流进厂房,眼看就要淹没总装地坑。如果雨水一旦灌进去,那么总装台位就将报废而不能使用。分厂干部职工见此情况,立即端着盆、提着桶赶过来,甚至用茶杯和铁锹不停地往外舀水,可是如同小河一样冲下来的雨水使这种努力毫无成效。在这个紧急关头,职工们急忙找来“大铁皮”爬上20多米高的吊车,一边用手拉着加固厂房的钢丝绳,一边用手撑着墙体靠近喷水处,赶紧把铁皮弯成V形去封堵,终于把冲下的雨水挡在了窗外。下面总装台位保住了,排水的职工都欢呼起来。其实,在汉旺恢复生产的艰辛不仅是来自身体上的疲劳,而且在精神和心理上要承受余震、暴雨、泥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不断袭击的巨大压力。恢复生产后干部职工谈论最多的已经不是地震,而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产出数量、产品质量,并且采取各种方法完成生产任务。

破坏后的迅速恢复

突发地震的肆虐给铸造事业部的人员和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车间里设备停运,往常热火朝天的生产场地上变得死一般的寂静……建厂初期,东汽汉旺厂区所有的厂房屋顶都是水泥预制板,每间厂房的屋顶重量达上百吨。经过40多年的日晒雨淋,部分厂房屋顶由于漏雨而进行了翻修、换成了轻型彩钢板。这次地震使水泥预制板屋顶的厂房全部倒塌,而轻型彩钢板屋顶的厂房虽然受损也严重,但是屋顶却没有完全垮塌,保住了厂房里的一部分设备。铸铁车间的部分生产设施加以维修就能够使用,这里也就成为汉旺基地恢复生产的另一个主阵地。

震后的6月,汉旺气温异常炎热,火辣辣的烈日照在人们身上滚烫难忍。而经历了地震的破坏后,铸造车间现场的一片狼藉,看着令人心酸难受。整个厂房的墙壁、窗户支离破碎,屋顶预制板凌乱地砸在机床上,吊车静静地停留在半空中,吊钩上还挂着未卸的毛坯铸件。人们走到铸铁车间门口,往日的车间大门已经消失,整堵墙壁已经倒塌,地面到屋顶桁架呈敞开状,门边还停着被砸扁的摩托车。虽然采用轻型彩钢板屋顶的厂房保留相对完整,但是厂房里面仍像刚被抢劫过一样,往日一排排整齐的毛坯铸件和铁水包横七竖八地翻落一地。震后不久,就在车间旁边相对空旷的平地上,铸造事业部的职工们搭起了临时办公的板房,忙着整理图纸和生产资料……汗流浃背地开始了生产的准备和恢复。于是不久之后,一场特殊的露天会议在铸造事业部召开,专门对铸铁车间全面恢复生产进行了部署和推进。铸铁车间厂房的加固已基本完成并初步具备生产条件,8月初全面恢复了铸铁熔炼和有色熔炼的生产。按照“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恢复”的工作方针,铸造事业部的恢复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此期间,铸钢车间、铸铁车间、机加车间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在德钢、新市、青神、鑫隆等处租用场地设施和投入生产,这样冶炼、翻砂、造型、浇注等生产流程都运转起来。

恢复中的辗转跋涉

送走了震灾中死去的同事,工具分厂的职工心里极不平静。大家看着40几年在荒山野岭中开辟出来的基业,看着许多人一砖一瓦堆砌起来的厂房,看着那些凝聚所有人心血的产品和朝夕相伴的机床设备,心中只有一个愿望:抗灾自救,恢复生产,把损失降到最小,为东汽重建多作贡献。

工具分厂是东汽专用工装的生产基地,它的生产恢复对整个东汽重建有着重要意义。分厂负责人龚双龙形象地把工具车间比喻为人的牙齿,企业没有牙齿照样不能生存和发展。然而,工具分厂的重建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离不开积累了几十年的技术资料。全体员工就从这里开始了技术资料的抢救。工具分厂资料室位于办公楼底层,总共有30多万份图纸,是几代工具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从最早用手工画出的图纸到现在用计算机绘出的蓝图全都完整地保存在这里。没有这些图纸,所有机器就无法开动操作,分厂的生产恢复就无从谈起。但是地震使工具办公楼成了危房,而后的余震和泥石流也随时可能使它彻底垮塌。面对这种情况,技术部的何在勋、胡建华、涂航、文举、汪平、尹衡等职工还是冒着危险一个个钻进废墟,凭着自己的双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开通道并抱出了全部图纸和技术资料,之后安全、迅速地全部转移到德阳分部。

工具分厂在震前已建立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它是指挥分厂生产经营的中枢神经,这些数据一旦失去将给分厂的生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是储藏管理所有数据的服务器也在办公楼上,人们进去抢救搬运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服务器整个是一个很大的箱体,进去搬运需要大量人力,还有依靠必要的设备。青年职工黄旭等人凭着勇气和毅力,在楼外同事的协助和大型吊车的配合下,终于将服务器平稳地取了出来,并运到了安全地点。同时,工具分厂对其他物资设备的抢救也全面展开,分厂负责人李勇、刘文泽带领职工马不停蹄地日夜奋战。考虑到时有余震发生、泥石流和山洪暴发的危险,东汽指挥部规定每个单位每天只能安排30来人在现场抢运。但工具分厂的员工每天在现场的人数要比规定人数翻番,董滨、袁福、刘平等职工几乎从早到晚在抢运现场,生怕在时间上耽误。大家互相激励、密切合作、连续作战,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废墟中的设备资料抢运搬迁出来,全面恢复生产的工具分厂员工又重新上路了。